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军魂-第1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魏侍中,吐谷浑累年袭扰我边境,杀我百姓,掠我财物,如今一战而将其平定,定是要加强我朝对其的影响,让吐谷浑成为潘屏我边境的一个属国,慢慢将其同化,以免成后患,再侵扰我边境,如此之道,有何不妥?”温彦博又站了出来,与魏征对辩。

    在上次李靖平定突厥,朝议如何处置突厥的降众时,温彦博和魏征两人曾有过激烈的争辩。

    温彦博建议依照汉建武时,置降匈奴于五原塞下的办法,把突厥安置在河南道一带的朔方之地,全其部落,使其成为捍卫大唐边境的屏障,又不让突厥人离其土俗,以这样的方法安抚之,一则可以充实大唐空虚之地,二则向突厥人表示无猜忌之心。但温彦博的主张遭到了时任秘书监魏征的激烈反对,魏征认为突厥自古为患,难以管理,安置内地,等于养了个心腹大患,主张仍将这部分人置于边疆,使之居其旧地,在与其他部落冲突时削弱其力量。

    而温彦博坚持已见,主张以尊重突厥的生产方式、风俗习惯为基点,给予突厥人以某种限度的自治权力,再慢慢将其同化;而魏征则一力坚持不可将归降的突厥族人安置于内地,两人曾为此在朝堂上大吵。

    温彦博曾于武德八年跟随右卫大将军张谨反击突厥,结果因张谨指挥失当,导致全军覆灭,温彦博被突厥俘虏,后又被放回,这也是魏征攻击其为突厥人说好话的理由之一。这让温彦博很是愤怒,那次被俘后,温彦博坚贞不屈,拒不说出唐军兵粮虚实,结果被突厥流放到阴山苦寒之地,事后还曾得到李世民极力称赞。

    但最终李世民采取了温彦博的意见,将突厥归降的部落集中安置于幽州到灵州一带的地方,只是后来听取了李业诩的意见,将其逐步打散。

    两人因此相互间颇有怨言!

    如今这两位当朝的重臣,中书令和侍中,又为如何安置被征服的部落而打口水仗了,其他的朝臣们又是一副异常感兴趣的样子想着热闹。

    “陛下,中书令此言,是在毁我大唐信誉,置我朝于不义,让吐谷浑人对我惧之。臣还是认为,让吐谷浑自生自灭为好,若我朝派人治理,其国力恢复了,又有了力量与我大唐对抗,我方又不能对其掌控了,那如何是好?”魏征还是与当日朝议如何处置突厥部落一样,建议吐谷浑还是让其族人治理,听之任之,最好其四分五裂,那就不会对大唐构成威胁了。

    温彦博听了质问魏征道:“那请问侍中,若如柴大将军所言,吐蕃趁吐谷浑内乱,出兵占领其地,直接对我边境构成威胁,那如何是好?”又转头对着李世民说道:“陛下,如今有一个吐谷浑将其间隔开来,吐蕃才无法直接与我朝对峙!如此捍蔽,如何能错失?”

    “中书令有没想过,若按你所说的,我朝派一些官员如何能有效治理,若野蛮成性的吐谷浑人不服,将这些官员刺杀,那如何是好?”魏征继续为自己辩解。

    “驻军护卫,有何不可?”温彦博说完退回了班别,他知道魏征这个倔脾气,若你不停,他会一直与你争论下去的。

    “陛下,臣也觉得中书令此议极佳,让慕容诺曷钵继承吐谷浑汗位,我方可以遣一些官员到其朝中,再驻军守卫,助慕容诺曷钵治理国内事务,待其能掌控形势了,再作打算也不迟,臣附议,”房玄龄思考了半天,在温彦博和魏征争论的间隙,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陛下,臣也附议,中书令此主意甚佳,”长孙无忌也表示了同意。

    看到房玄龄和长孙无忌都支持自己的观点,温彦博心里有些得意,却也没再出列说道,魏征有些气妥,上次与温彦博争论失败,这次看来也要同样的下场了。

    “几位爱卿言之有理,朕也仔细思虑过,让慕容诺曷钵继承汗位,我朝派一些官员助其治理,实为非常好的主意,只是吐谷浑人如此凶残,只派一些官员帮助治理,如何能让其族人不再生乱?”李世民听了这些朝臣们的看法后,也终于开口说话。

    看到李世民也支持自己的观点,温彦博稍稍有了一丝得意的神色,在看了魏征一眼后,也只是站在班列中,不再说话,魏征也没特别异样的表情。

    “陛下,吐谷浑境内如此混乱,局势非常的不稳,需派驻大量的军队助其维稳,也可防止其族人的异动,也可帮助其年幼的可汗,所以臣建议,需派遣几名将领,一定数量的军队,在其境内筑城镇守!”房玄龄说道。

    “陛下,臣附议,臣也觉得应派驻大批的军队在其境内,以免再出乱,”柴绍也认同房玄龄的观点。

    他们也都知道,皇帝李世民早就有此意了。

    “房爱聊、柴爱卿此言有理,朕也如此认为,吐谷浑大乱过后,其各部落间肯定会有争抢领地的事儿出现,且慕容诺曷钵年龄尚幼,尚不能理事,所以在派遣官员助其治理国内事务时,必须得有我们的军队助其安稳局面,”李世民脸上已经露出了笑容。

    “陛下,臣也觉得应该如此,在吐谷浑境内,特别是一些重要地方筑城驻军,维护其境内局势的稳定,以免再发生叛乱,或者被其他势力所占据,对我不利!”长孙无忌说道。

    “陛下,若要维护吐谷浑境内的稳定,当派军队驻守,只是如此高地,道路通行不便,若有我驻军,那粮草如何供应?”户部尚书戴胄表示了自己的疑惑。

    李世民听了没说话,眼睛却看向房玄龄。

    房玄龄明白过来,再出列说道:“陛下,戴尚书之担心不无道理,但我们可以在青海边上一些河流近驻城,放牧或者垦荒种植,自给自足。青海之地,盛产各种鱼类,河湟之地,当是极佳的可以种植作物的地方,粮食问题定不需愁,”房玄龄稍想了下,继续道,“在鄯州刺史李玄运的奏折中也是如此说,河湟谷地异常肥沃,且灌溉方便,可以种植大量作物,当为必取之地,若在此地耕种,满足军需不在话下,且此地离我鄯州也不远,接济也方便。”

    “朕同意房爱卿和长孙爱聊的看法,若要维护吐谷浑局势的稳定,定要派军驻守,只是派何人驻军镇守为佳?”李世民皱着眉头问道,驻军事宜早就在计划之内,只是想不出好的人选来。

    “陛下,让臣去吧!”程咬金腿脚好使,第一个跳出来请命,刚刚听了魏征的话,想出来骂两句,却被温彦博接了过去,听两人争辩了半天,正无趣着。

    “程爱卿掌管左领军卫,过些日子朕另有用处!还是另选他人!”李世民摇摇头说道。

    程咬金只得泄气地退下,本还想着到青海边驻守,趁乱可以杀几个人过瘾,以补偿没有机会领兵出征的遗憾,李世民却不给他这个机会。

    “陛下,臣有一个极佳的人选,”长孙无忌又一次上前说道。

    “哦,是谁?”李世民饶有兴致地问道。

    “陛下,当为此次出征大军之前锋、特卫中郎将李翼李业诩,”长孙无忌娓娓而道,“李翼将军此次出征的数次作战中,都表现的异常神勇,吐谷浑人闻之丧胆,且连续征战下来,对吐谷浑境内的地形也是异常熟悉,如此两利也,若让其镇守吐谷浑,定可以使吐谷浑人不敢造次!”

    “陛下,长孙司空此言有理,特卫中郎将李翼当为不二的人选,”房玄龄也表示了赞同,“只是其所部特卫在此战中折损较多,当另遣一部让其率领!”

    “陛下,臣也支持,李特进也曾有提议,可以在高原中练兵,以备以后征战吐蕃,没有能适应高原之地的士兵可用,可让李翼在此地练兵,同时威镇吐谷浑人,一举数得,”柴绍也是赞同长孙无忌的观点。

    “李翼确实是个极佳的人选,只是有几理由不能如此,其一,所驻之军当不在少数,并不是一处,将领必须有数名;其二,李翼虽在此战中立下军功,但其年少,军职尚低,不足以威服众将,若以后有紧急军情,附近边镇的领兵将领定不服其调遣。如此,李翼不可,得需在其他人中选几人,需有威望者才行,”李世民断然否决了此意见,其实,李世民还有一个理由没说出来,军备改革正进行中,特卫还要夸大募集人数,如何能少了李业诩?

    最后又有几位大臣提出一些人选,经过一番讨论,以凉州都督李大亮、左骁卫大将军段志玄、段志玄的部将左武卫将军李君羡、李靖的部将右武卫将军薛孤儿,各率军五千人,待出征大军班师后,分别留驻于伏俟城、库山、沙柳河、曼头山附近,筑城守卫。

    诸军皆受李大亮节制。

    ………………………………………………………………………………………

    贞观七年八月底,李世民正式下立慕容诺曷钵为吐谷浑新可汗,同时令唐军几部驻守,维护吐谷浑的稳定!

第170章 青海道() 
第五十三章青海都护府

    吐谷浑境内,叛乱已经平息,白宁王、白玉王、高兰王诸部除一些反抗或者逃跑的人被诛杀外,其余的族人基本没有什么伤亡的情况,这几大部落都被完整地带回伏俟城近。

    而早先派出去的李道宗、段志玄及薛万均和薛万彻部,也都已经完成了他们的任务,将那些原本准备北迁的部落都带了回来,除了一些不愿听从命令的人外,其他基本没什么人被杀。

    这次吐谷浑人的反叛,除了慕容顺及白宁王、白玉王等一些头人及其亲信等几千人被杀外,死伤人数并不多,其他的族人只是受到了惊吓,并未受到什么伤害。

    而让李靖异常震怒的李道彦和高甑生部,也终于有消息传来,李道彦在遭受重大损失后,退守松州,不敢再出击,李世民已经免去了李道彦的岷州都督职,另遣其人接替,李道彦被传唤回京。八月,盐泽道行军副总管刘德敏,一力请求出击,行军道总管高甑生同意之,刘德敏率部攻击反叛的羌人,斩杀三千余人,洮州近的羌人望风而逃。

    但吐谷浑的战事已经结束,高甑生部已经没有必要向盐泽一带进军,接下来的任务,李靖只是让其清剿洮州附近的叛羌。

    ………………………………………………………………………………

    伏俟城外,再次聚集着大量的人口。

    出征吐谷浑的八万余唐军,还有十余万的吐谷浑族人,全都安营在伏俟城外。

    唐军将士都带着胜利的喜悦,等待来自长安的皇帝诏令,等待着不久以后的班师,而这些吐谷浑族人却是另一番心境,他们正等着命运的抉择,不知唐军将他们带到伏俟城一带,要做如何的打算。

    已经把这次叛乱处理完的李靖,忧心忡忡地过了近二十天,终于等到了来自长安的旨意。

    同样是一份密旨和给予吐谷浑人的圣旨。

    李靖看了密旨,大松了一口气,皇帝并没有责怪他没保护好慕容顺,只是吩咐了一番几处的驻军安排,及重新立吐谷浑可汗的事。

    但看了密旨后,李靖又是异常的疑惑,作为李世民亲封的吐谷浑可汗慕容顺被杀,如此重大之事,皇帝在密旨中竟然丝毫没有提及,这让他隐隐地又有些不安,只是不敢和李业诩说,怕李业诩担心。

    重新设立吐谷浑可汗,而不是除其国而治之,再次这样的决定,让李靖有些失望。

    李靖想着朝中定是反对去吐谷浑国的文官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