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进入山西,那空虚富庶之地,便是我们发展壮大的天堂,只要在那里活动一年,我就可以带着你们杀回老家,就可以成就一番霸业。”说到最后,提气高声,霍然站起。而众将发出了一阵低吼,战意如火。
在诸将的兴奋中,高迎祥抽出腰中剑,斜指帐外黄河渡口的方向:“但是,我们必须渡河,只有渡河成功才有未来的好日子,今日就是决战!……记住,我们是背水一战!”
战鼓隆隆。
看着对面河岸神色慌张的官军,再看看自己怀中的炸药包,大铁锤有绝对的信心战胜那些狗官。
其实,他做为高迎祥最得力的手下,一队之长,是不需要亲自夹着炸药包冲锋陷阵的,但是,为了鼓舞士气,大铁锤第一个报名参加了敢死队,还有一百兄弟也加入了进来,这些人,或者是与那官军有深仇大恨,或者是为家小赚得那丰厚的恩赏,或者是对大闯王无限的忠诚,于是,便有了这第一波冲在最前面的一百汉子。
一击必中,这是高迎祥一再叮嘱的,绝对要在第一时间杀散官军,为后续的老营人马渡河占领一块立足之地。
别的敢死队队员都将炸药包绑在身上,只有大铁锤被高迎祥强令丢弃炸药包,让他在冲上对岸之后,在敢死队炸蒙官军的时候,带着后续的兄弟冲阵。这才是他该做的事情。
大铁锤知道自己的任务,但他依旧跳上了第一个渡船,在这二十个渡船之后,便是铺满河面的羊皮筏子。
滚滚黄河没有因为连年的大旱而变得温顺,依旧狂暴烦躁的咆哮奔腾着,以千钧之势向两岸密密麻麻的人群展现自己的伟大,渡船在这咆哮里,上下起伏,左右摇晃,不时有人惨叫着被从羊皮筏子上掀下河去,然后就连一下挣扎都没有机会,便被巨大的浪头,浑浊的河水淹没,没有一点踪影。
大铁锤不去看那混沌的黄河,不去看那身后落水的同袍,他的眼睛里,就只有河岸渡口上越来越清晰的官军,耳朵里满是大闯王亲自擂响的战鼓。
当渡船即将靠近河岸的时候,虽然惊慌,但严阵以待多时的官军弓箭手跑出了阵列,开始对着黄河上铺满的渡船和羊皮筏子射箭,铺天盖地的箭雨如暴风疾雨般洒落,咚咚的钉在敢死队拼凑出来的盾牌上,射进那层层叠叠的羊皮筏子上,有的箭头锋利,一下刺破了充气的气囊,但大部分都不过是一两个被刺穿漏气,只有极少数破的多了,再也承受不住筏子上的兵丁,于是立刻在一片哀嚎惨叫声中,整筏子的人都掉落黄河,转眼便无影无踪。
但没有人迟疑,没有人畏缩,他们已经无路可退,只有杀上岸去才有生路。
大铁锤感觉到船底一动,高速行驶的渡船突然一止,船底触及河床了。
大铁锤豁然站起,对着身后十几条船上的敢死队大声呼喊:“兄弟们,冲啊——”第一个跳下了船。
不必他指挥鼓动,所有的兄弟全都呐喊一声,义无反顾的跳下战船,跳进齐腰深的河水里,艰难的冲向河岸。
他们一手举着巨大的盾牌,抵挡着转向他们的箭雨,一手捏着胸前炸药包的导索,在导索前,两个指尖间便是燃烧着的火棉,只要冲进敌阵,立刻就能点燃。
冲上去了,一百汉子排开一道横线,在丢下三五具尸体之后冲近了官军厚厚的大阵。
官军见弓箭手已经没有用处,立刻散开,继续对河中的筏子展开打击,而将排成五层的官军大阵,压向了这孤单单的一百汉子,在他们的眼里,在三千大军刀盾手面前,这些人不过是飞蛾扑火,自取灭亡。
那些敢死队兄弟,就那么顶着插满羽箭的盾牌,直接撞进了官军大阵,然后嚎叫着,点燃了手中的导索,然后惨叫着合身扑进官军阵中。
时间在大铁锤的眼睛里,那短短的瞬间便如万年一般漫长,整个心都提到了喉咙上,生怕吕世做了手脚,给自己的炸药包都是废品,那可就真的要兄弟们拿命去拼,那就真的是尸山血海了。
漫长的等待终有尽头,随着第一声惊天动地的爆炸,在官军严密的大阵里炸响之后,紧接着就是排山倒海般的轰鸣爆炸,再也分不出单个的声音,那些刚刚弃舟登岸准备扑击的杆子,就感觉耳朵一阵刺鸣,然后大地一阵颤动,让所有的人一起摇摇晃晃,还没等站稳脚跟,又有一股炽热的狂风带着呛人的硝烟味道扑面而来,在这巨大的狂风下,所有的人再也站不住,彻底的被掀翻在河岸之上,黄河之中,似乎那混沌的黄河水都向后靠去,面对这么巨大的声威气势,也要退避三舍。
高迎祥站在对岸,看着那火光浓烟,看着那如纸片一样在黑烟火焰里飞舞的刀枪残肢,看着那一大片被滚滚浓烟火海笼罩着的,原先整齐紧密的官军大阵,不由将大手一拍,哈哈大笑,狂呼道:“成啦。”
已经进入五里范围的吕世,在静静的军阵前,突然感觉白龙马不安的躁动起来,紧接着便是陈雷一般的巨响,滚滚而来,那些骑兵的战马一起暴躁的跳动扭转,阵型再也不能保持,吕世就长出一口气,多日沉重的面色如雨过天晴,轻轻的松开手中的宝剑,喃喃道:“成了。”
高高的宜川城头,赵梓和师爷,还有千户胥吏,也紧张的朝着北面遥望,身边站满城头的签丁,更是神色紧张到了极致,都等待着高迎祥渡河的消息。
当陈雷一样的闷响在天际遥遥传来的时候,几乎所有的人都松了一口气,赵梓长出了一口气,然后,对身边千户道,可以解散了,对城下翘首以盼的百姓大声宣布:“大家可以各安本业了。”
又对着城门洞里负者收取门税,开关城门的胥吏高喊道:“开城——”
在万众欢呼声中,关闭半月之久的宜川城门,慢慢的打开,那些需要出城生计的百姓商贾欢呼着冲出了城门。
第543章 悠闲县尊()
宜川,在变得温顺起来的阳光里,展现在所有人面前的,是一片生机,一片祥和,在这天下昏黑里,竟然有种世外桃源的感觉。
经过半月鏖战对峙,宜川百姓终于得到了他们梦寐以求想要得到的。贼人走了,闯王来了,官府撒手不管啦。
高迎祥走了,带着他的手下部属远去山西,再不会回来,随着高迎祥的东去,陕北苦寒之地的杆子,那些不愿受吕世约束的,也纷纷效仿,在高迎祥的接应下,也都赶奔山西就食,以度过这难熬的苦夏,尤其是祸乱北地最严重的李自成,也在高迎祥的迎接下,成为了高迎祥手下的一员猛将,正式被称为闯将。
没有了边军围剿,没有了吕世的压迫,有了相对富庶的可掠夺之地,稠密的人口丁壮,高迎祥呼啸来去,在山西不但恢复了元气,更加壮大了实力,短短半年,便再次聚拢起十几万人马,可谓兵精粮足。
吕世经过这一段的辛苦,终于得到了他想得到的,宜川,真正收入了自己的囊中,因此而将防线向北推进几百里,将危险真正隔绝在了根据地腹心之外,让根据地以及刚刚建设起来的工厂更加安全,为根据地带来滚滚财源。解散了民兵,调来了广武,调派了人手,推行政策,发展生产。
宜川县尊赵梓也得到了他想得到的,上次上报给新巡抚洪承畴的报告,自己在决死一战之后,终于将高贼赶过黄河去了,在意外的,在城外捡到几百颗脑袋上报请功之后,自己被巡抚大加赞赏,报备有功,报请朝廷,给自己升上一级,以六品任宜川县令,那千户也被升上一级,加了个副总兵衔,得到了许多钱财犒赏。
至于过了黄河后高贼的处断,那就不是他延绥巡抚头疼,更不是他宜川县尊头疼的事情了。
农村,百姓在闯贼的治理下安居乐业发展生产,自己的宜川城也太平无事,城市商业越来越发达起来,城门税官的税收也开始逐步提升,如果一直这样下去,到年底的时候,用这笔税收给胥吏给军汉发俸禄钱粮,还有上缴宜川该上缴的那部分赋税钱粮,应该没有问题了。
当山西运城的第一个运盐车队进入宜川的时候,赵梓就站在城头,看着那些盐商乐呵呵心甘情愿的交上城门税后,不久就被一群汉子再次缴纳城门税后,兴高采烈的拉走,至于拉到哪里,谁管他呢,赵梓就很满足,也很开心了。
每天站在城头,望着外面欣欣向荣的田野,沿河不断在号子声中架起的大大小小的风车,看着那蚂蚁一样在田地里奋身劳作的百姓,看着一个个进出城门带着幸福欢笑的百姓,赵梓就欣慰的微笑,这不正是自己想要的吗,但也纳闷,同样的土地,同样的百姓,同样的天空,怎么就在这短短的时间里,却生生变成了另一个样子?
现在,赵梓最愿意做的就是,带着一两个小童,在四面通风,凉爽宜人的城门楼里,看看进进出出来来往往的百姓众生,悠然的喝茶,悠然的读书,悠然的时不时眺望城外。希望在书中寻找这种变化的原因,但翻遍了先贤经典,没有,没有这个答案。
至于那个散发着霉烂味道的县衙,他是不愿意,也没必要再呆着了,没必要的原因是自己的确无事可做了。
城外百姓想打官司也不上自己这里来,城外有吕世的什么政务官政府在,那里有更公平,更合理的法律,更有能力的人员评判,哪里还要自己来管?
城内吗,那更是天下太平,原先在城内乞讨谋生的流民乞丐,在一开城的时候,早就一窝蜂似的出城,找吕世分田分地去了,这次,高迎祥可是为吕世立了大功的,那“无主”的土地已经足够进入宜川的流民分发的了。
其实这宜川地处河畔,流民不多,南面有吕世的根据地,没有流民,北面已经被高迎祥裹挟的差不多了,也几乎没有流民,东面黄河天堑,想要过来也是千难万难。哈哈,真是个宝地啊。
原先城里的泼皮破落户,也在当初想着到城外吕世那里打个秋风,但这次他们明显失算了,那吕世留在这片根据地的一股骑兵,据说是吕世的亲亲侄子带队,手段狠辣着呢,对于他们,绝对不会手软,几个见机的快的泼皮破落户狼狈的逃回来,都如见了阎王一样,躲在家里再也不敢嚣张出门,趁着这个东风,赵梓也命令三班衙役,发了一顿狠的,结果他们就只好从良了,至于其他人,都忙着做生意。或者在商家那里做工呢,哪里还顾得作奸犯科?
前几天,就在赵梓的脚下,几个千户所军汉贼头贼脑的,夹着刀枪,说是出城公干,赵梓就笑,也不说,就任由他们出城,然后看着他们在远远的地方拦住了一个吕世政务官,说了一阵之后,就将自己手中的刀枪交给了人家,然后欢天喜地的跟着人家走了,到晚上赵梓也没看见他们回来。
接着后来,又有几伙军汉一样的出城,赵梓就依旧笑着,看他们编造着可笑的理由走了,也只是笑。
倒是千户大人沉不住气,一天,急匆匆赶上城头,来寻优哉游哉的赵梓汇报,说军户逃跑的厉害,请县尊给出个办法,请县尊下令不要那些军汉出城门。
当时躺在矮塌上的赵梓书都没放下,就那么眯着眼睛听他说完,然后轻轻一笑道:“天要下雨,娘要嫁人,谁管的了?随他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