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朝大丈夫-第8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衣卫的人容易的多。

    李景进京掌握中枢,必须控制住的有三支力量。

    首先是京师部队,再一个是皇宫侍卫(其中有一部分就是锦衣卫,负责监管午门进出的就是锦衣卫的人,从午门到皇极殿这一路的侍卫也是锦衣卫的人担任),最后就是太监。

    李景进宫以后,皇宫之中有头有脸的太监几乎都被控制了起来,可以说东厂的头目这时就已经被一网打尽了。再加上王承恩这个大特务头子投靠了李景,基本上东厂在李景进宫之后便可以宣告关门歇业了。

    因为没有了首脑,就等于失去了组织,东厂下面的成员被收拾只剩下时间问题了。

    而马五在清查锦衣卫的同时,顺带着把东厂的成员也挖得干干净净。

    对付东厂的人,马五比对付锦衣卫还要狠,东厂的直系成员近一半被马五处决,另一半也大部被下狱问罪,全身而退的,十停中不足一停。

    马五这两记重拳打完,一直处于白色恐怖状态中的大明官员终于长舒了一口气。

    可惜不等他们这口气缓过来,一个惊天霹雳在他们的头上炸响。

    由于大批东厂和锦衣卫成员被拿下,顺带着无数官员贪墨的证据被马五掌握,于是都察院的人出马了。

    以前都察院的官员都是言官,这些人全部的功夫都在嘴上,弹劾官员全靠嘴说,实际上只能过嘴瘾,但是现在他们终于要开始实干了。

    不过这次实干实在不是那么好干的,因为这次要抓的人实在太多,都察院的人分赴全国各地,抓人抓得手都软了还没抓完。

    无数官员落马,随之而来的是无数职位空缺。

    就在大明要闹官荒的时候,李景酝酿已久的新的选拔官员制度终于颁布了,在颁布制度的同时,李景宣布:崇祯九年大明选才大典开始。

第336章 坐而论道() 
以前每到大比之年,读书人都是既最兴奋又紧张,但是今年的国考对读书人来说实在不是个好消息,因为这次考试取消了八股选才的旧例。

    另外,往年考试时,为了防止考生作弊,对试题监管十分严格,但是这次考试竟然提前就把试题公布出来。

    咋听这个消息,那些读书人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这不是发官帽子么?

    但是等他们看到题目之后,顿时傻眼了,因为题目里的东西他们根本没学过。

    这一下普天下的读书人顿时炸了锅,无数读书人来到地方官府衙门找提学官讨要说法。

    不过在学政处,学子们见到的不是提学官,而是一群手执钢刀的士兵。

    看到一众学子怒气冲冲而来,士兵们只对学子们说了一句话:想做官就回家研究题目去,想闹事,监狱里还有无数的空号等着你们入住。

    俗话说,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在一脸杀气的士兵面前,大多数的学子退缩了。

    不过有一个群体却是不依不饶,地方官府说不了理,那就进京。

    这个群体有一个统一的称呼:东林党。

    历朝历代,君主们最忌讳的便是臣子们结党。

    但是在大明,朋党屡禁不止,甚至达到了历朝以来的最高点。

    几乎每一次权奸当政,都会结党乱政,王振,刘瑾,魏忠贤当权时,会出现一个庞大的阉党集团,严嵩等权臣当政时,会有一个庞大的文官集团。

    不过这些人结的党都属于朋党,并没有什么政治宗旨,结党的目的就是为了夺权,然后以权谋私。

    不过到了明朝末期,大明出现了一支拥有政治主张的党派,这个党派就是东林党。

    万历年间,吏部文选司郎中顾宪成被削去官职返回无锡,在当地官府的帮助下,重整东林学院,宣扬程朱理学。

    当时,一些心存道义却被排挤出朝廷的官员士大夫们闻声前来,这些人讲学之余,还评论朝政,点评朝臣。

    这些人的政治理念得到了许多朝臣的支持,这些朝臣与东林书院遥相呼应,互通声气,终于形成一股不容忽视的政治势力,遂被与东林书院理念不同的官员们称为东林党。

    应该说,东林党在刚兴起的时候确实提出了许多于国家有益的建议,不过随着大批东林党人在朝为官,为了攫取更多的权力,这些人开始打击异己,抨击政敌。

    尤其东林党代表的是士大夫的利益,他们反对朝廷征收商税,致使国家财政收入大幅衰减。

    眼见东林党掌握的权力越来越大,并且国家越来越穷,这时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在天启皇帝地默许下开始向东林党发难,一度把东林党从朝廷的权力中心驱除。

    朱由检登基以后,铲除阉党,东林党人再次抬头,到崇祯九年,东林党人已经把持了大部分实权部门。

    如果没有李景,大明王朝终究要亡在这帮只知扯淡不干实事的家伙们的手中。

    不过李景横空出世,率部进京。朝会之后,朝廷很多官员被李景拿下,其中大部为东林党人。

    由于当时李景立足未稳,出于政治因素的考虑,李景并未对这些官员痛下杀手,对那些贪腐的官员进行处罚时,李景也不像魏忠贤那样折辱东林党人,更没有大搞株连。

    这一手显然比魏忠贤高明的多,在铁的证据面前,东林党人再牛也得低头认罪,完全没有申辩的余地。

    李景对东林党人处罚的并不严厉,令东林党人产生一种错觉,认为李景并不想把东林党人怎么样。大多数东林党人认为,只要过了风头以后,便可以东山再起。

    而李景要的就是他们这种反应,李景趁朝廷上下的官员们还没反应过来,抓住时机整肃各部衙门,把那些无用的官员扫地出门,彻底掌握朝中大权。

    李景完全掌握了朝廷的局势之后,也并未对东林党人下手。

    李景知道,饭要一口一口地吃,事情要一件一件地做,大明弊政太多,一下子搞那么多事情出来,大明非乱作一团不可。

    当务之急是整编军队,得先掌握这个最大的国家机器,然后再取缔东厂和锦衣卫这两大特务组织。

    这两件事情做完,李景便再无后顾之忧,同时又争取了民心,甚至许多以前被东厂和锦衣卫惩办过的官员也为李景此举拍手叫好。

    这时,李景便开始整顿吏治,借着整肃特务机构拿获了大量不法官员犯罪的证据,李景重拳出击,在全国各地展开了一次官员大清查。

    当吏治整顿完毕,便要开始补充新鲜的血液,于是新的选才制度便顺理成章地开始推行了。

    李景这次选才制定的规矩令所有的文人们都始料不及,包括东林党人在内,他们完全没想到李景竟然敢改变已经施行了数百年的选才制度。

    在知道自己无望考中之后,这些学子们便开始闹事,在地方闹事不成之后,便想进京找李景讨说法。

    可惜的是东林党人打错了算盘,李景对东林党的憎恶尤甚于阉党。

    其实李景最恨的并非贪官,因为有的贪官虽然贪财,还能为老百姓做些实事儿,对这些人李景虽然不会姑息,但是处罚并不严厉。

    李景最恨的是那些尸位素餐,占着茅坑不拉屎,只知胡扯的官员,偏偏东林党中大多都是这样的人。

    只不过李景比魏忠贤更清楚应该怎么对付东林党人,李景知道对付这些东林党人靠杀靠抓是解决不了问题的,东林党人虽然清谈误国,不过其中不少人还是有骨气的,越是杀越是打,这帮人就越是不服。

    要降服这帮人,得从根本着手,得让他们改变以前那些不切实际的想法。而要想改变这些人的想法,先得断了他们做官的路子。

    要断这帮人做官的路子很简单,那就是取消以前的八股取士制度,不考四书五经,不考程朱理学那些东西。

    考试取消这些东西,东林党人的强项便消失无踪,这帮只有嘴皮子工夫的家伙想被录取那是千难万难。

    李景很清楚东林党人最终的目的就是做官,然后夺权,然后推行他们那套不切实际的救国之道。如果不能当官,这些人整日清谈屁用不顶。

    这帮人如果想继续做官,就必须改变以前的思路,接受李景的制度,如此便可从根本上解决东林党这个政治团伙儿。

    东林党人完全没想到李景早就想好了怎么对付他们,反而气冲冲地拉帮结伙儿地进京找李景理论,简直就是没事儿找抽,尤其带队的人根本不受李景待见。

    这个不受李景待见的人叫钱谦益。

    钱谦益,字受之,号牧斋,江苏常熟人,与吴伟业,龚鼎孳并称江左三大家,是崇祯年间文坛领袖之一(顾炎武,郑成功都是他的学生),更是东林党的领军人物。

    崇祯元年一度入阁,因周延儒和温体仁弹劾他科举舞弊,结党营私,被朱由检革职。

    李景不待见钱谦益是因为他自诩清流,却又热衷功名,完全是表里不一,这样一个人,根本没有一点儿文人的风骨。

    李景认为钱谦益只适合吟诗行文,让他做官,啥事也别想干成。

    按说李景如此不待见钱谦益,完全没必要见这个人,不过考虑到钱谦益在东林党和文坛的地位,李景沉吟了一下,终于答应见一见他。

    李景见钱谦益的地方很有意思,李景选择在国子监会见钱谦益,陪同会见的是朱由检和一干朝臣。

    这个接待规格显然超出了钱谦益的意料,同时也令钱谦益大为得意,一时觉得脸上满是光彩。

    国子监位于安定门内,乃是大明最高学府,占地面积极大,建筑规模也是极其宏伟。

    国子监不光吸纳国内的学子们前来读书,许多外国人也慕名前来,是当时国内唯一可以接受国外留学生的学校,最鼎盛时,有近万学子在国子监就学。

    不过到了明朝后期,苦于国家财政不足,国子监的学生已大为减少,到崇祯年间,在国子监就学的学生已经寥寥无几,国子监几近荒废。

    国子监从正门开始分别是集贤门,太学门,彝伦堂、敬一亭等,其中彝伦堂为正厅,是监生们会讲的礼堂,皇帝来国子监讲学时便在这里。

    另外,国子监与孔庙仅有一墙之隔,内有一门相通(持敬门),以便于学子们祭拜孔子。

    李景等人并未在彝伦堂召见钱谦益及众位学子,而是在距离持敬门处不远的一个广场跟众人见面。

    来到这里,钱谦益等人都是大为吃惊,不知李景为何在此处跟自己和学子们会面。

    见钱谦益等人一脸疑惑,负责带路的亲兵笑道:“钱先生,大都督今天准备跟诸位学子们坐而论道,彝伦堂虽然宽敞,不过见不到天,大都督和皇上与众位学子讲经论道,岂能不见天日?”

    钱谦益等人此时急于见到李景,也未多想,随着亲兵来到广场。

第337章 国子监() 
明朝的国子监共有两处,一处在南京,一处在北京,相比北京的国子监,南京的规模似乎更大一些,不过两处的配置基本相同。

    除了正门,礼堂(彝伦堂)等主要建筑,监内还设六堂,分别为率性,诚心,崇智,修道,正义,广业。这六堂其实就是教室,相当于现在学校里的几年几班。

    国子监设祭酒(校长)一人,品级为从三品,主管全面工作。

    司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