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朝大丈夫-第7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实明朝的军队在使用火炮的时候也发现了这个问题,也想到了解决的办法,他们在炮筒的里面又加了一层炮筒,这样相当于火炮拥有两层炮筒。

    当需要清理的时候,把里面的炮筒取出,换上新的即可。

    听了赵双喜的描述,李景大为佩服,看来古人的脑子一点都不白给。

    李景甚至猜测后世的炮弹壳很可能就是根据这个研制出来的

    就在李景和赵双喜等人紧锣密鼓的制作遂发枪,生产炸药的时候,张鳌和沈六儿回来了。

    听说张鳌回来了,李景大喜,放下手头的工作就跑了回去。

    这时已经是三月末了,春暖花开,红山岭开出来的荒地已经开始翻垄了。

    如果张鳌等人再不回来,山上的农民就要种植别的作物了。

    河南的主要耕作物一般都是小麦,不过红山岭的荒地乃是新开,早已错过了小麦的播种季节。

    不过虽然不能种植小麦,还是可以种植别的作物。

    如果种上别的作物,一旦张鳌带着种子回来,就不好毁掉原来的作物了。

    中国的老百姓向来胆小,对新生事物从来都是谨小慎微,不敢轻易相信,只有看到别人成功了以后,才敢去尝试。

    不过李景知道,明末时期数年间都是天下大旱,不然的话老百姓也不会造反。虽然荒地的旁边就有河流,但李景绝不肯也不敢在粮食问题上冒险。

    可以说张鳌现在回来正是时候。

    但是李景并没有在山上看到张鳌,报信的说张鳌他们赶了二十多辆大车上不了山,需要人手帮着搬东西。

    听说张鳌他们赶了二十多辆大车回来,李景一愣,这里距南方可是几千里的路程啊,他们竟然赶了二十多辆大车回来?

    这是买种子呢,还是买粮食啊?

    李景急忙招呼沈正和陈老汉等人下山。

    当李景和沈正等人看到张鳌的阵仗时顿时有些发懵。

    只见二十多辆大车都装的满满当当,垒得跟小山似地。

    这阵仗也太大了吧?

    走的时候张鳌和沈六儿带了二十多人,没想到回来每人赶了一辆大车。

    见李景带人迎接,张鳌急忙跪倒,然后兴奋地说道。“大当家的,我回来了,种子都买回来了。”

    “这些都是种子?”李景指着大车疑问道。

    张鳌笑道:“是,这些都是种子。”

    “种子要这么多车拉回来么?打开我瞧瞧?”李景疑问道。

    其实不光是李景奇怪,就连沈正等人心中也同样充满了疑问,这时都纷纷凑了过来。

第八十八章 建造水库() 
张鳌带着李景等人来到第一辆车前,命人解开捆绑的绳索,然后搬下一个袋子打开说道:“大当家的,这就是番薯。”

    李景看了看点点头。

    这东西他见过,也吃过,实际上就是红薯,也就是地瓜。

    接着张鳌又命人解开两辆大车的绳索,把袋子里装的东西拿出来给李景看。

    这两样东西李景同样见过,一个是玉米,一个是马铃薯,也就是土豆。

    当看到土豆的时候,李景终于明白张鳌为什么说这些都是种子了。

    李景从小在农村长大,见过农民种植土豆。

    土豆的种子实际上就是土豆本身,只不过是发芽的土豆。种植的时候,先把带芽的土豆切成一块儿一块儿的,然后把这些带芽的土豆块儿埋进土里就行。

    另外李景还知道土豆的芽是有毒的,不能食用。

    地瓜跟土豆不同,地瓜需要埋进沙子里,还需要洒水保温。这样过些日子,地瓜才会发芽,但是地瓜的芽必须长到一定程度以后才能移到地里进行种植。

    看到张鳌拉回来的这些土豆和地瓜很多已经腐烂,李景点点头,难怪张鳌拉了这么多回来,去掉腐烂的,这些能有一半就不错了。

    李景看完以后,急忙命人把这些袋子往山上搬,李景甚至还亲自扛了一袋。

    春耕在古时乃是大事,而明朝末年连续数年的大灾荒李景也很清楚,因此,李景对这次春耕格外重视,这时自然要亲自上阵。

    到了山上,张鳌命人先把玉米和地瓜分出来,然后命人把所有的土豆倒出来,把腐烂的土豆拣出去,接着开始挑选发芽的土豆。

    张鳌动手,李景也没闲着,蹲在地上便开始帮忙,李景的眼神和动作有多快?一会儿工夫便选出来一堆。

    见李景似乎比自己还熟练,张鳌心里十分疑惑,大当家的怎么知道摆弄这些东西?

    李景亲自动手,众人自然不好在旁边看着,急忙上前帮忙。

    “小心,千万别碰损了新芽,没有芽就种不活了。”李景和张鳌急忙叫道。

    “大当家的,你怎么知道?”张鳌问道。

    李景自然不会告诉张鳌这东西自己知道怎么弄,只是笑着说道:“你弄了半天,我还看不明白么?”

    张鳌笑了笑对李景伸出大拇指。

    在张鳌和李景的指挥下,大家小心翼翼地将所有发芽的土豆挑拣出来。

    接着张鳌命人把地瓜搬出来,开始挑选地瓜。

    人多手快,很快地瓜也挑选完毕。

    当土豆和地瓜挑选完,李景粗略的估算了一下,叹了口气道:“可惜烂的太多,这些恐怕还不大够。不过,今年收获以后,来年就好办了。”

    张鳌点点头道:“是啊,咱们这里离南边实在太远,路上烂的太多了。不过来年肯定是够用了。”

    李景命人把那些没有发芽的土豆收拾起来,又笑着对沈正说道:“让人把这些洗了,晚上煮着吃。让大家都尝尝。”

    沈正笑着点点头。

    随即李景命人把选出来的土豆和地瓜搬到老虎岭,玉米则送到万柏山山谷。

    到了老虎岭,众人来到陈大虎家中,李景命人把土豆和地瓜卸下,然后让陈老汉把负责种地的人招呼过来。

    过了一会儿,这些人纷纷赶来,一时间把陈大虎家挤得满满当当。

    见人员到齐,张鳌对陈老汉道:“大叔,给我找把刀来,我教你们怎么弄。”

    张鳌说完,李景身边的陈大虎急忙把自己的佩刀递了过来。

    李景看了陈大虎一眼笑道。“你倒是有眼力见儿,不过他要的是菜刀,你给他这么一把刀做什么?”

    陈老汉闻听,急忙招呼陈大虎的媳妇:“翠儿,快去把菜刀取来。”

    陈大虎的媳妇急忙进了厨房取了一把菜刀过来递给陈老汉,陈老汉接过菜刀递给张鳌。

    张鳌接过菜刀,拿起一个土豆边切边说道:“你们看着啊,要从这里下刀,既不损伤它的芽,还要保留一部分块茎,把块茎埋进土里,芽面朝上,这样才能生长。”

    众人虽不懂张鳌说的块茎是什么,不过实物就在眼前,意思倒是明白了。

    张鳌切了几个土豆之后,见众人看明白了,便让众人拿刀试切。

    这个活儿简单,众人都是伺候农活儿的老手,没一会儿就学会了。

    接着张鳌让众人带着切好的土豆来到田间,示范给大家如何播种。

    看过张鳌播种之后,李景命人把土豆芽分发下去,等次日一起种植。

    回来后张鳌又开始教众人怎么拾掇番薯,也就是地瓜。

    张鳌把种植地瓜的窍门讲述了一遍之后,陈老汉急忙让人按照张鳌说的,在炕上用土坯砌了一个窖子,里面放进沙子,把地瓜埋了进去,然后洒上水,最后用破被盖上窖子。

    见众人学会,李景拍拍手笑道:“大家好好干,今年争取有个好收成。呵呵,有了收成可别忘了给我交粮啊。”

    “哈哈哈!”众人闻听都是大笑。

    “放心吧,大当家的,别说您只要一成,就是全拿走,我们也没有任何怨言。”一个老人笑道。

    “是啊!是啊!我们现在吃的、穿的、住的、用的,哪一样不是大当家给的?您别说要粮,就是要命我们也给您。”有一人说道。

    李景笑着摆了摆手道:“过了!过了!现在呢,你们能困难一些,我尽力帮助大家,以后你们就得靠自己了。何况这田地可是你们出力出汗种出来的,怎能全部给我,至于你们的命我就更不能要了,我还想看你们多活几年呢,这样咱们红山岭才热闹。”

    “哈哈哈!”众人又是一阵哄堂大笑。

    笑声中,李景带着张鳌等人出了陈大虎的家。

    次日,天色刚亮,李景带着张鳌等人再次来到老虎岭,这时陈老汉等人已经准备停当。

    见李景等人过来,急忙把大家召集在一起。

    张鳌又示范了一遍,然后命众人开始播种。

    人多力量大,数百人一起动手,没用多久种子就种进了地里。

    然后又赶到万柏山山谷,把玉米种进田里。

    过了数日,地瓜发芽,李景和张鳌再次带人来到田间,将地瓜种上。

    看着还有大片土地没有播种,李景琢磨了一下说道:“沈叔,陈大叔,这里水源还算充足,我看弄些稻种来,剩下的地咱们都给种上水田如何?”

    “行,不过种水田的话,这些地还得重新修整,而且还要修建渠道。”沈正道。

    “不怕,我看时间还来得及,咱们先把水田修起来,然后再修渠道。”李景笑道。

    看了看远处的小河,李景心思一动,指着远处的山口比划道:“你们看,河里的水就这样流走了实在太浪费了。我看在上面山口那儿修一圈堤坝将水拦住,咱们建一个水库,等需要用水时,打开闸门就行。”

    陈老汉顺着李景手指的方向看了看,略一思索,伸出大拇指赞道:“贤侄高见。”

    “呵呵,这个法子确实不错,不过具体如何修建可要仔细研究一番。”沈正捻着胡须笑道。

    “这个可就要靠沈叔您了。”李景忙道。

    沈正摆摆手笑道:“我哪里懂得这个?要建水库得找懂水利的。这里是河南境内,河南位于黄河中下游,只要黄河泛滥,河南向来受害最重,找几个懂水利的人还是不难的。”

    “那就有劳沈叔了。”李景笑道。

    沈正点点头,正色道:“我这就安排人去办。”

    沈正深知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季这个道理,没有这一季的粮食收成,那可是要花大把的银子买粮的。

    沈正是商人,他知道哪些钱该花,哪些钱不该花。该花的钱是一个都不能省的,而不该花的钱也决不会乱花。

    他暗中囤积粮食是为以后做准备,绝不会拿出来白白养活一批闲人。

    沈正也不迟疑,当即差人前往郑州,通知王掌柜,令他务必找几个懂水利的人前来。

    在水利人员没有到齐之前,沈正和陈老汉两人商议了一下,修整水田和开通渠道完全不用水利人员指导,那就在水利人员到来之前做这个。

    由于播种完毕,山下的人工大多闲了起来。

    沈正和陈老汉两人怎肯让这些人闲着?当即把这些人组织起来。

    陈老汉带这一部分人负责修整水田渠道。沈正则带人开山采石,备沙堆土,只等懂水利的人一来便可开工。

    所谓人多力量大,用时二十余天,水田渠道便修整完毕,随即从河道中引水入渠,不久便将水田灌满。

    又过数日,王掌柜亲自带着几个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