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曹文诏不用说了,这些年李景麾下诸将他打的仗最多,部下升官的速度最快,而且李景的义子李定国乃是曹文诏的副手,李安国到曹文诏那里,两人必定照顾有加,估计数年间便会把李安国提拔起来。
就算不把李安国送到曹文诏处,也应该送到高奇那里,高奇现在正在征讨西南诸国,李安国到了那里,只要参加几次战役,高奇便会把他提拔起来。
可是李景把儿子送到自己麾下,那自是不想让儿子在军中发展,而是准备让儿子学习处理政务,而处理政务自然要从基层做起。
只有在基层干过,以后才能知道如何管理基层官员,同时不会被基层官员愚‘弄’,这一点只要看李景的履历就能明白。
李景从一个小山村开始经营,然后经营一个县,再然后是一个府。如果不是皇太极围攻北京,李景可能还会在山西经营一段时间。
不过这已经足够了,能把平阳府治理成那样,治理整个山西显然也没有问题。
正因为李景非常熟悉地方事务,所以地方官想糊‘弄’李景是非常困难的。
同样的道理,李安国要想日后不想被人糊‘弄’,也得从基层干起,然后一步步往上晋升,这样既拥有从政经验,又积累了资本。
当然,军职还是要给李安国保留的,非但要保留,而且要快速给他晋升。
现在李安国在军中已经当了一年的普通士兵,有这一年的经历,大家对给李安国已经认可,这时提拔他为低级军官,同僚们自然不会有异议,想必李景也会同意。而提拔为军官以后,再晋升就容易的多,也快速的多,几个军功下来,军衔就能提上来。
有军职又懂得处理政务,这样才能掌握住政权。
对于李安国来说,提升军职不难,难的是给李安国安排在什么地方任职。
如果把李安国安排在内地任职,由于李安国的年龄还小,并没有适合他的职务,而放在朵甘地区就没那些问题了。
虽然朵甘地区朝廷当年也设置了军事和行政机构,可是这些机构多年前便已废弃。
当初朱元璋设置朵甘都司时,为了便于管理,朱元璋在这里共设有一个卫,两个法王,三个宣慰使司,五个招讨司,四个万户府,十六个千户所。
一卫即陇答卫指挥使司。
二法王即赞善王封地和护教王封地。
三个宣慰使司为朵甘思宣慰使司和董卜韩胡宣慰使司以及长河西鱼通宁远宣慰使司。
五个招讨司分别为朵甘思招讨司、杂甘陇答招讨司、朵甘仓溏招讨司、杂甘丹招讨司、磨儿勘招讨司。
四个万户府分别为沙儿可万户府,乃竹万户府,罗思端万户府,答思麻万户府。
十六个千户所分别为朵儿干思千户所、剌宗千户所、索里加千户所、长河西千户所、多人三孙千户所、加八千户所、兆日千户所、纳竹千户所、伦答千户所、果由千户所、沙里可哈忽的千户所、撒里土儿千户所、参人郎千户所、剌错牙千户所、泄里坝千户所、润则鲁孙千户所。
这些治所的军政主官大多为‘蒙’元投降大明的各部落首领或各族的土司担任,大明朝廷只委派官员协助管理,就是说基层的军权,尤其是那十六个千户所的军队实际上并没有掌握在大明的手中。朝廷想掌控这一地区,只能靠国家的军事力量强大进行威慑。
但是随着大明国家的实力下降,军事力量衰弱,外族频频入侵,大明对这里逐渐失去控制力,等到瓦剌和鞑靼崛起,朵甘地区被‘蒙’古人占领,原来归属于大明的那些部落首领和各族土司纷纷背弃了大明,或自立,或投降。
大明朝廷眼见无法收回这些地区,最终无奈放弃,并且撤销了朵甘都指挥使司,直到最近两年李景派兵将朵甘地区收复。
不过李景认为沿用以前的军事和行政机构,一是有后患,二来也不利于管理。因此,李景思之再三,决定取消土官制度,仿照大明其他行省成立青海承宣布政使司,在布政使司下面设置府州县三级地方官府衙‘门’,也就是用流官管理地方。
另外,李景认为朵甘地区以前划分的辖区非常的不合理,含有后世的西藏和四川以及青海各一部分地区,地形十分复杂,从西宁卫到南端的原朵甘思宣慰使司,最好走的道路是从四川的境内绕过去,这非常不利于青海布政使司对这一地区进行管理。李景准备等乌思藏地区收复以后,重新对这一地区进行行政区划,按照便于管理的原则,将朵甘地区打散拆分。
因为涉及到以后重新进行行政区划,因此朵甘地区很多地方暂时并未设置地方官府,眼下还处于军管状态,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以后‘交’接的时候的方便,避免各行省为争夺地盘扯皮。
也就是说,现在卢象升作为该地区最高军事主官和最高行政长官拥有极大的话语权,临时任命一名管理地方的官员非常容易。
卢象升打算安排李安国在这里出任地方官,这里现在就像是一张白纸,李安国随便做些什么事情就能出成绩,有了成绩,以后就可以名正言顺地进行提拔了。
李安国其实不知道在护送后勤物资的部队当中有卢象升秘密安排保护李安国的护卫,而且这些护卫还带着卢象升写的手令,到了地头以后,就会对李安国进行任命。
后勤部队一路南行,走了十余日,终于抵达原朵甘思宣慰使司所辖境内(现西藏昌都和四川甘孜以及阿坝县一带)。相比其他地区,这里的地势算低的,尤其中西部地区乃是盆地,条件比别处强得多,黄得功的大军便驻扎在这里。
黄得功部等这批物资补给已经很长时间了,由于周边地区已经被他清剿的差不多了,再要出击,就要进入乌思藏地区,那可是真正的高原作战,每出动一次,需要消耗大量的物资。
虽然卢象升让黄得功暂时停止军事行动,不过黄得功却没有完全听命,黄得功每隔两三个月就会出动一次,对乌思藏地区进行扫‘荡’。
黄得功心里是很明白的,虽然朝廷现在无力收复乌思藏地区,可是他不能闲着,他现在每出动一次,以后朝廷收复乌思藏地区的时候,负担就会轻一分。因为乌思藏地区的地势实在太高,气候条件太过恶劣,士兵不经过训练根本无法在高原地区作战。
训练一支这样的部队,然后将乌思藏地区平定,肯定要‘花’一大笔钱。也就是说黄得功现在每平定一个地区,就会为朝廷日后节省一笔开销。而黄得功的部队在这里已经打了近三年的仗,士兵们已经适应了这里的气候和地形,如果重新转为朝廷军,就为朝廷节省了一大笔钱。同时,黄得功多立一些功劳就可抵消以前的错误,还能为部下回归朝廷以后争取更多的待遇。不过黄得功也不会让麾下的兄弟们去高原地区跟那些藏人动刀子玩命儿,每当武器弹‘药’消耗的差不多了就撤军,然后再跟卢象升讨要一批,等卢象升的补给运来,他的部队也修整的差不多了,然后再出兵扫‘荡’乌思藏地区。这么不停地折腾,乌思藏和朵甘‘交’界地区的藏人基本上被黄得功收拾光了。50581+dsuaahhh+25471979>;
第七百一十一章 分兵的目的()
这一日,黄得功正和高杰,刘泽清两人研究下一步的行动方向,亲兵匆匆跑来回报,卢象升的信使求见。。 更新好快。
这两年每过一段时间,卢象升都会派信使过来,或者询问黄得功有什么需要,或者是通知他官军下一步的动向。
由于常年打‘交’道,黄得功等人跟信使已经非常熟悉,包括亲兵都认识这位信使。基本上信使来了直接就领进黄得功的营帐,根本不必通报。
可是这次非但要通报,反而如此郑重其事,令黄得功等人不免有些错愕。
不过黄得功马上回过神来,急忙命亲兵把信使带进来。
过了一会儿,信使随亲兵进来,见了黄得功等人,那信使躬身抱拳道:“卑职参见三位将军。”
黄得功笑道:“不必客气,你一路辛苦,来,请坐。”
随即吩咐亲兵给信使上茶。
那信使道了声谢,从怀里取出一份信递给黄得功道:“黄将军,这是督帅的军令。”
黄得功和高杰以及刘泽清闻言不由又是一怔,卢象升跟他们并无从属关系,大家只是协同作战,怎么给他们发来军令?
猛然间三人面‘色’都是一喜,卢象升是南军的大都督,李景让他统筹指挥西部战事,现在卢象升给他们发来军令,就意味着朝廷已经把三人纳入到南军的麾下。
进入南军序列看似意义不大,实际上却大不相同。
别看黄得功是将军衔,高杰和刘泽清也是副将暂代将军之职,享受将军的级别待遇,但是从职务来说,这几人基本上就算到头了。
因为他们是地方部队,地方部队的将领升到最后就是行省将军。
如果还想晋升,得进入做战部队才行,也就是进入六大军区,即曹文诏的北军,洪承畴的西军,卢象升的南军,孙猛的东军以及孙传庭的海军还有陈国柱的卫戍军区。
这六大军区各有一位大都督,两位副都督,以及若干名将军,两位副都督及各位将军虽然跟地方将军是一个级别,但是只有这些人才有机会担任大都督府下设的四部部长,甚至入主大都督府。
因为李景实行新的军制以后规定,大都督和大都督府下设的四部以及兵部尚书和‘侍’郎,必须从有作战经验的将领中擢升。说白了,这些部‘门’都是管打仗的,既然管打仗,那这些要职必须由有作战经验的人担任。
而地方部队在国家彻底稳定以后,将会逐步取消转为治安部队,不再承担作战任务,职能跟后世的警察和武警部队差不多。
虽然这些年地方部队也经常打仗,不过随着国家局势稳定,地方部队打仗的机会将会越来越少。李景现在就做出这样的规定虽然对这些地方将领不公平,但是为了给以后立规矩,李景只能让这些人受些委屈。
当然,地方将领并不是完全没有晋升的机会,这个机会就是从地方部队调到做战部队。
正常来说,这样的机会并不多。不过大明现在还有很多地方没有收复,有的地方正在用兵,而大明可用于作战的兵力并不多。
当初李景见大明的官军素质低下,很多军队根本没有战斗力,于是下令裁军,军中的老弱残兵裁撤以后,大明的兵力只剩下五十多万,后来李景下令征兵,招募了四五十万人,大明的兵力达到了一百多万。
一百多万部队看似不少,可是大明有十多个省,每省分散几万驻军以后,剩下的兵力曹文诏的北军有十来万部队,孙猛攻取吕宋带了十万部队,高奇攻占缅甸,老挝和安南又带了近十万人,陈国柱的卫戍部队近五万人,孙传庭的海军大约有四万多人,洪承畴和卢象升的部队各有四万多人。
可以说洪承畴和卢象升的部队是最少的,因此在对西部和西北用兵的时候,李景让洪承畴和卢象升协同作战,以弥补两部兵力不足的问题。
可是占领朵甘地区和土默特地区以后,两人便开始独立作战,洪承畴负责吐鲁番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