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朝大丈夫-第44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直无法想象。

    李景带着众人在船厂转了一圈,不由轻轻叹了口气。

    “大人可是想重建船厂?”张同敞轻声问道。

    李景枪声叹道:“谈何容易啊!想建一座船厂,不是说找一批工人过来就行的,关键是技工,看看这座船厂荒寥至此,可知船厂已经没有几个技工了。百年船厂,一旦荒废,再想重振,难啊!”

    “其实,以晚生之见,想要重振南台船厂并不为难。”张同敞笑道。“哦?别山有什么主意说来听听?”李景奇道。张同敞笑道:“大人在京之时,曾让汤若望先生从本国招募人才,可见大人对夷人的造船技术还是十分推崇的,此番在红夷总督德包尔面前,更说过红夷海上实力强大。现在大人全面对夷国用兵,这些夷人其中想必有不少精于造船的,至不济也懂得修船,不然的话,他们的船只一旦损毁,将如何自处?”

    '微信关

    注〃和阅读〃;发送“免费”即享本书当日免费看'

    。。

第五百三十九章 朝中派系() 
“还得让刘大人发布一道政令,招募年轻的工人,最终发展造船业还得靠咱们自己,咱们得培养自己的造船人才才行。”张同敞接道。

    “说得对!最终还得靠自己。”李景道。

    伸手指着远处的船坞,李景感慨了一声道:“我们还得花大价钱招募那些有经验的老船工,咱们大明的造船技术还是有很多优点的,不能全盘照搬夷人的造船技术,咱们要取长补短,这样咱们的造船技术才能超越夷人。”

    “大人说的是。”张同敞点头说道。

    轻轻叹了口气,李景说道:“其实咱们大明的造船技术之所以逐渐落后于夷人,禁海只是一部分原因,最关键的是我们的造船技艺乃是口口相传,不落文字,徒工进了船厂,全靠老工人手把手教,这样一旦出现什么变故,很多技术就会失传。

    我们得改变这种传授方式,得安排人把那些造船技术记录下来,我看咱们专门成立一个造船司,统筹管理造船事务,司里还要成立一个造船院校,系统地培养造船人才。”

    “大人所见极是。”张同敞道。

    看着远处的船厂,李景接道:“南台官办的船厂一共有两家,一家是河口船厂,一家是三卫船厂,我看这样,河口船厂专门负责督造战舰,三卫船厂负责督造商船,军民分开,这样更有利于发展造船技术。”

    说着李景忽然皱了皱眉头:“这件事得好生斟酌一下,军民分开的话,督造战舰的船厂就不能隶属地方管辖,得由大都督府和海军部掌管,不然的话,以后福建还会出郑芝龙那样的人。”

    “海军部是什么部门?以前没听大人说过啊?”张同敞疑惑道。

    李景笑了笑道:“我打算改组大都督府,刚有这么个想法,还没定下来,你帮我参详参详,看可行不?”

    “学生焉敢在大人面前班门弄斧?”张同敞忙道。

    李景笑着摆摆手:“一人计短,二人计长,你和文青现在是我的左右手,不能光是帮着替我起草文书,有些我想不到,或者是想不周全的事情要帮我动动心思。”

    张同敞和文青闻言顿时双眼放光,虽然李景以前也经常褒奖他俩,但是如此倚重的话却是第一次说。有了这句话,以后两人平步青云可以说不在

    话下。

    张同敞自重新回到李景身边以后,便和文青分工,张同敞主外,文青主内,从性格和能力才说,这样分工正好发挥两人的长处。张同敞年纪略长,加上家学渊源,处理外务正是他的强项。而文青心思细腻,平时沉默寡言,处理内务正是适得其所。

    经过数月的磨合,这两人配合的越来越默契,很多时候,李景只需一个眼神或者一个动作,这两人便能领会李景的意思,可以说要是没有了这两人,李景做起事来就会觉得折手。

    但是张同敞和文青并没觉得自己的地位就此稳固,尤其李景的离京前召见方以智,更令二人产生了危机感。

    李景召见方以智的目的是什么两人很清楚,李景这是打算招募幕僚,而且两人知道李景并不是只打算招募方以智一个人。也就是说,两人以后的竞争对手会越来越多。

    正是有了这种危机感,张同敞和文青两人私下接触开始多了起来。在张同敞的倡议下,两人结成攻守同盟。

    其实张同敞和文青也知道,他俩这点小动作是不可能瞒过李景的。但是两人之所以敢这么做,只凭借一条,那就是对李景忠心,在这个前提下,两人深信,即使李景知道了,也不会把他俩怎么样。

    两个人的判断没错,李景确实没有在意两人的小动作。

    到了李景如今的地位,除了关心国家的政事,主要的精力就是处理下面的人际关系,说白了就是如何合理地分配权力。

    李景很清楚,想让官员不结党是不可能的,自古以来,只要是涉及到权力,就没有不结党的,关键是如何平衡各方面的权力,不让他们因为争权扰乱国家的政局。

    实际上,朝廷现在已经出现了三派,一派是以李景为代表的新贵权力集团,民间称之为相系,一派是以洪承畴卢象升为代表的原来朱由检启用的官员,民间称之为皇系,还有一派就是原来称之为清流和从翰林院选出的官员,张同敞,文青就属于这一派系,民间称之为新系。

    这三派当中,相系的势力最强,把持着大部分军政大权,皇系次之,新系势力最弱,但是新系上升的势头最快,内阁各部中层以下的官员大多出自新系。

    新系之所以上升的势头最快,乃是李景有意为之,因为从某些方面来说,

    新系和皇系有共同的利益,他们代表的都是原来的官绅利益集团。但是新系的执政理念比较倾向于相系,如果李景对新系打压的太狠,新系自然会倒向皇系共同对抗相系。

    但是如果新系拥有一定的势力之后,他们就要考虑是不是要倒向皇系了。

    这些人大多饱读史书,对于权力斗争的险恶还是十分了解的,他们知道,如果跟皇系联合起来对相系产生威胁的话,势必遭到李景猛烈的反击,那时皇系和新系必将遭受最惨痛的打击。而如果新系恪守本分的话,那么朝局在现有的格局下就会保持稳定。

    李景要的就是这种稳定的局面,而且李景知道新系这帮人不同于复社这种组织。

    复社组织里的人夸夸其谈的太多,虽然都是读书人,可真正考中举人的并不多,更别提考中进士,就因为考不中,他们才会抱怨八股取士不合理。

    虽然李景也认为八股取士确实埋没人才,但是不代表八股取士就选不出人才,大明历朝以来那些名臣,包括三杨,王守仁,高拱,徐阶,张居正在内哪个不是写八股文的高手?

    能在诸多的限制下,还能写出抒发心中抱负的锦绣文字,那才是真正的大才子。更确切地说,应该说是治世之才,大明要是没有这些人每每在关键时刻力挽狂澜,早不知亡多少年了。

    当然,李景也知道复社里面有才不得志的人还是有的,只是实在太少。就以江南四公子为例,只有方以智才算得上人才,其余三个,李景根本就懒得搭理他们。

    因为方以智知道什么知识有用,在学习八股文的同时,他还在努力学习各种实学。这样的人,一旦有了可以发挥的平台,他就会学以致用。

    而其余三位公子,没胆识,没魄力,或者说没见识,除了狎妓卖弄诗文,发几句牢骚,李景不知道他们还会干些什么。

    而新系这些人大多是以前就考取了功名,尤其翰林院那些人,如果不是李景横空出世,要不了几年这帮人都能熬出头。

    从根子上,他们就属于有前途那拨人,李景当然不能把他们弃之不用,就算他们没什么能力,但是仅凭扎实的文学功底,在大明也有他们的用武之地。

    至少李景就知道,沈正,周衡臣,杨柳风,和方程等几个阁部重臣,甚至高

    奇的幕僚书办都是从翰林院挑选出来的。哪怕是只帮着誊写文书,这些人日后也会有一个不错的前途。至于其中一些有能力的,更是前途无量。

    实际上,大明最终要靠这帮人治理,因此李景绝不愿把他们推到自己的对立面。

    张同敞和文青无疑是新系当***类拔萃的,虽然两人品级不是很高,但是他们身处的位置却显赫无比,因此二人现在隐然是新系的领袖级人物。

    而张同敞和文青也知道他们的权力来自何处,没有李景这棵大树,他们什么都不是,因此他们必须保持对李景的忠心。

    同样,正因为李景知道他俩忠心,才会抬举他俩。哪怕他俩不是新系的领袖,李景也要扶持他俩成为新系的领袖。

    李景刚才说他俩是自己的左右手,实际上就是一种支持。

    见二人面露喜色,李景笑了笑道:“你二人心思细腻,在我想不到和想不周全的时候,要为我拾遗补缺,这对你俩也是一种锻炼。今天给你俩出个题目,你俩回去琢磨一下,如何改组大都督府?改组后的大都督府既要事权统一,还得政令通达,不能权力重叠。我刚才说的海军部,算是给你俩一个提示。”

    “大帅,晚生有一个问题想请教大帅。”文青接口说道。李景笑道:“说吧,什么问题。”“大帅说将战舰这一块划归海军部,是不是要将原来的水军更换名目?”文青小心翼翼地问道。

    。。

第五百四十章 治理黄河() 
“那不知水军跟海军的区别何在?”文青接问道。

    李景笑了笑:“区别在于,水军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乃是在江河湖泊以及近海作战,而海军则是能在一望无际的大海里作战,这属于一种范围定义。”

    “大帅的意思是海军是要打出去,而水军的意思在于防御?”张同敞问道。

    李景笑了笑:“别山,你这话说的太没水平,可不大像从你嘴里说的话。但是意思是对的。”

    张同敞笑笑:“跟着大帅时间越长,学生说话的方式就越来越像大帅。”

    李景微笑着摇了摇头:“那不成了近墨者黑么?我是习惯了说大白话,你们不用学我,别让人听了以为我身边的人都是一群没学问的人。”

    张同敞摇摇头轻叹了口气道:“虽然大帅说话直白,可要说大帅没学问,那可真是有眼无珠。学生自诩博览群书,可是跟大帅比起来,实在是相形见绌。”

    文青闻言也跟着叹道:“是啊,而且大帅读的书都是真正有用的书,大帅最近在读《农政全书》和《资治通鉴》吧?”

    李景叹了口气道:“《农政全书》是子先先生耗时二十年所著,可惜直到临终前亦未完全定稿,是他的门人陈子龙最后整理修订完本。”

    说着李景又叹了口气道:“国以农为本,子先先生深知农业的重要性,他总结前人的经验,然后亲身实践,最后才编撰此书,书中详细地阐述了开垦,水利,备荒,救荒等内容,并列举了多种可备充饥的草木野菜。

    而且子先先生极其重视水利,他知道救荒只是治标,水利才是治本。今年冬天至今,北方各省又是无雪,明年搞不好还要抗旱,这水利设施必须要加紧施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