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留。
若是往年大明出现这样的天灾必然是饿殍遍野,无数灾民举旗造反,可是李景竭尽所能筹措钱粮,赈济灾民,两省竟然没出一起乱子。
连续两年发生大灾居然没有老百姓造反,这对大明来说简直就是奇迹。同时可以想见,这种情况下国家不可能还有余粮。
另外,大明的国库虽然空虚,但是大明银行储备了近两千万两白银,这些钱都在大明银行的地下金库存放,由于储备银跟发行的纸钞挂钩,为了让老百姓放心,因此大明银行储备银的数目在大明并不是什么秘密。
而知道底细的人还知道景记钱庄的地下金库也储备了两千多万两白银,朝廷在最困难的时候还曾从景记钱庄拆借了数百万两白银。
有这么多储备银,大明的底蕴比之前朝不知富足了多少。
当然,大家都知道这些储备银是从哪里来的,李景进京先是查抄贪官,一下子就弄来一千多万两白银,由于当时纸钞尚未在全国推行,很多地方必须支付白银,这笔银子用去了大半,剩下五百万两银子被李景用作开办银行推行纸钞的储备银,随后查抄福王等皇亲贵族又弄了一笔银子,再加上慢慢积累,最终攒下近两千万两白银。
第659章 岛原之战()
实际上大家都知道,朝廷回拢的银子远远不止此数,由于很多人不愿把银子放在银行,经常把纸钞兑换白银,而为了保证纸钞的信誉,银行是必须给人兑换的。
从银行的往来账目可以看出,从银行兑换出去的白银至少还有一千余万两,其中有数百万两是老百姓不断跟银行来回兑换的。也就是说老百姓对银行还不是十分信任,对银行不信任实际上就是对朝廷不信任。
可以想见,等老百姓开始相信朝廷,相信银行时,就不会来回折腾了,不会再攒点钱就兑换银子,等需要用钱的时候再到银行兑换纸钞。
而通过这两年的天灾,老百姓看到官府通过实际行动帮助他们度过难关,已经逐渐开始相信朝廷,朝廷在老百姓心中重新树立起威信,或者说重新收拢了民心。
大明的这些变化,那些官员都看在眼里,不少人的思想已经开始转变,很多人主动要求出来做事。
李景现在就准备从这些人当中挑选一位有能力,并且能够将新政贯彻下去的人,任命为河南布政使。
翻看了一会儿名册,李景忽然看到一个叫倪元璐的,后面标注天启二年壬戌科进士,考官孙承宗、袁可立的字样。
对倪元璐这个人李景还是有所了解的,毕竟大家同是袁可立的学生,李景不可能不去关注。
倪元璐的操守品行是没有问题的,而且颇有才具,李景之所以没有起用他,一是因为倪元璐不通钱谷,二是因为李景要打压东林党和复社,而倪元璐却跟东林党人过从甚密。
如果起用倪元璐,会给东林党人释放出一种不好的信号,这伙人本来就爱乱议朝政,不管对的还是错的,没有他们插不上嘴的,要是启用倪元璐,这些人以为李景要重新起用东林党人,必定更加肆意妄言。
因此,李景考虑再三,最终将倪元璐闲置,只是把他从南京调回北京。(注:倪元璐因跟东林党过从甚密,为温体仁所不喜,最终温体仁将倪元璐发往南京任个闲职。)
现在李景将东林党和复社打压的差不多了,而倪元璐可能是被同窗刘理顺开导过,这两年开始学习一些实学政务,这时起用他便没什么问题。
现在李景将东林党和复社打压的差不多了,而倪元璐可能是被同为袁可立学生的刘理顺开导过,这两年开始学习一些实学政务,这时起用他便没什么问题。
与倪元璐同为袁可立学生的还有黄道周,应该说袁可立收的这几名学生人品都没得说,不过除了刘理顺精通实务之外,其余人等都不是处理具体实务的人才。
这应该跟这几个人的经历有关,倪元璐和黄道周等人是天启二年的同榜进士,主考官是袁可立,所以他们拜在袁可立的门下。而刘理顺却是袁可立早年被万历皇帝贬谪回家时收的学生,受袁可立教诲尤多。
而且刘理顺的科举之路并不顺畅,直到崇祯七年才被朱由检钦点为状元,其时已经五十多岁。如此年纪考中状元,刘理顺的阅历见识远比那些年轻人多得多,而且刘理顺对恩师袁可立至孝,李景对他自是关照,准备日后让刘理顺接任陈大虎的江浙总督的职务。
而倪元璐和黄道周等人平时的工夫都用在研究学问和学习书法以及绘画上面,其中倪元璐精于书画,黄道周擅长书法,尤其黄道周的书法,可以说冠绝当时。另外,黄道周还是一代儒学大师。
李景虽然欣赏二人的书画技艺,却不会因为欣赏两人的书画就任用他俩担任要职,倪元璐被挂了起来,黄道周也没安排实权职务,而是让他到国子监做孔贞运的副手,担任国子监司业,等孔贞运退休,就准备让黄道周接任国子监祭酒。
在李景看来,黄道周这样的人就是研究学问的,就应该把他安排到他研究学问的地方去做事,让他担任地方官或者担任实务部门的主官都是埋没人才。
翻看了一会儿名册,李景又敲定两个人打算外放出去。
李景刚收好名册,一名侍卫进来禀报艾儒略求见。
听闻艾儒略求见,李景不由有些奇怪,不知艾儒略找自己有什么事情。
李景正准备跟高奇商量军事方面的事情,本不想这个时候被人打扰,不过考虑到艾儒略这段时间一直在科学院帮着做翻译工作,不光要做那些科学家的说话翻译,还要帮着翻译着作,可以说十分地辛苦。因此,李景略一思忖,还是让侍卫把艾儒略请了进来。
艾儒略进了签押房,急忙向李景行礼。
李景笑着摆摆手,招呼艾儒略就座,然后命人给艾儒略倒茶。
待艾儒略坐定,李景笑道:“艾儒略先生今日怎么有暇来我这里?”
艾儒略也不客气,直接说道:“总理大人,有件事想求您帮个忙。”
“哦?要我帮忙?没问题,只要我能做到,一定帮忙。”李景笑道。
艾儒略忙道:“多谢总理大人,这件事也只有您才能帮得上忙。”
“说来听听。”李景微笑道。
艾儒略道:“是这样,我们天主教在东瀛的教徒遭到东瀛幕府政权的迫害,教众们忍无可忍之下起兵跟幕府对抗,不过幕府军力实在太强,教众们寡不敌众,现在被围困在岛原城内,我希望总理大人能给东瀛的幕府将军写封信,让他们停止镇压和迫害我们天主教徒。”
李景闻言不由一怔,沉吟了下说道:“艾儒略先生,你说的是倭国岛原和天草发生的那场叛乱吧?”
艾儒略闻言一惊:“总理大人,您知道东……倭国发生的那场叛乱?”
李景笑了笑:“略知一二。”
“您怎么知道?”艾儒略惊道。
李景笑笑不语。
李景裁撤锦衣卫和东厂以后,成立安全警戒司,安全警戒司下设两个部门,一个是国家情报局,一个是国家安全局,这两个部门的名字并不为普通老百姓所知,至于这两个部门具体是做什么事情的知道的人就更少,像艾儒略这样的传教士自然更不可能知道。
这两个部门当中,安全局负责打探国内的情报事宜,情报局负责打探国外的情报事宜。当然,情报局现在的任务主要是刺探大明周边那些李景准备用兵的国家和地区的情报。
在李景要用兵的国家当中自然少不了倭国,而且倭国属于李景要重点打击的对象。
李景要攻打倭国自是为了报复后世倭国对华发动的侵略战争,不过到了李景现在的层面考虑问题已经不像年轻时那样激进,李景现在对占领倭国并无多大兴趣,也不想把倭国的人斩尽杀绝,李景只想把倭国的财富掠夺一空,让倭国只能仰仗大明的鼻息生存。
但是对倭国用兵不是一拍脑袋说干就能干的,要量力而行,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以大明现有的经济状况,现在还不到对倭国用兵的时候,尤其对倭国的状况不了解的情况下更不能轻易出兵。
而要了解倭国的情况,自然要派情报人员亲自到倭国进行收集,因此情报局成立以后,李景便让马五往倭国派了一批情报人员,以经商的名义潜入倭国打探情报。
当时大明海商主要集中在长崎和平户岛等地,郑芝龙年轻时就在长崎和平户经商,后来还娶了平户侯家臣的女儿,也就是郑森的母亲。
郑芝龙发达以后,势力遍及东南海域,各国商船都要看郑芝龙的脸色行事,倭国也不例外,大明海商在郑芝龙的庇护下,在长崎和平户等地如鱼得水。即便是倭国开始闭关锁国,也没有断绝跟大明海商的贸易。
而岛原城在长崎东南的岛原半岛,百草城位于岛原半岛南面的百草半岛,大明海商到长崎进行贸易时也会到这两个地方,而情报局的探子当然就随着商人到这两处去刺探情报。
李景对情报局探子的要求是,不管是什么样的情报,只要有价值就要收集,有些情报可能看似无用,其实有很大的用处。
因此情报局的探子基本上是什么样的信息都会进行收集,然后送回京城由上面进行分析整理。李景就是这样得知岛原城和百草城两地的情况的。
实际上岛原和百草爆发叛乱的原因很复杂,仔细追究的话,应该追溯到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来到倭国的时候。
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来到倭国以后,同时把天主教的教义传到了倭国,跟大明不同,天主教在大明传播推广的非常困难,可是在倭国却很快传播开来,几十年间,倭国信仰天主教的教众便达到十余万人。
等到德川家康开创江户幕府,看到天主教势力越来越大,感觉受到了威胁,于是便下令禁教。当时岛原半岛由松仓重政任藩主,松仓重政对天主教徒实行残酷而血腥的镇压。崇祯三年松仓重政死后,其子松仓胜家继任藩主,松仓胜家比他的父亲更为残暴。
而岛原半岛的近邻,天草岛所属的唐津藩,天主教徒同样受到非人的待遇。
崇祯七年以后,岛原半岛和百草半岛连续数年出现天灾,两地百姓在两藩地统治下本就民不聊生,适逢灾年,百姓走投无路,在天主教教徒百草四郎的领导下开始起兵造反。
在天草四郎的领导下,叛军迅速占领岛原半岛南部的原城,在城上竖立起十字架,挂上画有十字架和圣像的旗帜。据统计,参加叛乱的岛原、天草农民共三万七千余人,其中有战斗力的为一万三千余人。
第660章 被困孤城()
幕府接到岛原、天草农民叛乱的消息之后,急派板仓重昌为幕府专使,赴九州岛镇压叛军。板仓重昌到达九州岛以后,连续对叛军发动两次进攻均告失败。随后幕府再派松平信纲前往九州督战。
而板仓重昌得知这个消息,觉得幕府对他不信任。在松平信纲到达九州之前,对原城叛军发动了进攻。
实际上当时幕府军的实力远在叛军之上,人数也远比叛军为多,不过参加叛乱的百姓大多数是天主教教徒,这些人万众一心,视死如归,幕府军虽然实力远胜叛军,但是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