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七十年代为军嫂-第9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宁馨观察到儿子的小性子,跟丈夫说:“从肚子里就看出来了;这就是个好吃的。除了刚开始怀孕那一阵儿我吐过,后来一直胃口不错,到了怀孕后期;老是觉得饿;你看现在这孩子就是饿不得”

    卓玉航:“能吃总比不吃强。”等儿子大点,得磨磨他的急脾气。

    可不是;孩子要是不爱吃东西;大人得急死。

    杨秋菊见识孙子的急脾气就说:“能吃好;能吃是福气。”

    等宁馨出了月子;杨秋菊看儿媳妇家里家外一把罩;还有儿子和街坊邻居帮衬着;她就带上儿子儿媳给她买的东西,又包袱款款回了老家。

    婆婆一走,没人给宁馨搭把手看孩子;就看出她忙来了。晓悦快放学的时候;她得把饭菜准备好吧,有时做着饭呢,小儿子的哭声传来,可不就耽误事。等女儿放学了,她饭还没做好呢。

    宁馨又爱干净,大人孩子的衣服要经常换洗,小儿子的尿布要天天洗,可不就占用了她很多时间料理这些琐事。

    而且宁馨出了月子之后,她又把孟旭接到家里继续教学,她的日子可算是忙起来了,整天围着三个孩子转,还得抽时间给部队炼药,有时事赶事凑到一起,她肯定不能生出三头六臂来。

    好在孟旭懂事,带着孩子也可以给他讲课,给他不知任务,可以让他独自完成,不用她全程管着。而且宁馨忙得脚不沾地,孟旭有时还可以帮她看看孩子。

    孟旭学知识很快,尤其是背诵知识,但是学习中医不可能只靠背诵就能成为一名大夫,他还得熟悉各种药材,学会抓药、配药,将来还得学把脉,学该怎样治疗各种病症

    反正生了二宝的宁馨非常忙,时间就在忙碌中匆匆流逝。

    因为喂养得好,已经六七个月大的晓晨宝宝长成一个胖娃娃,能独自坐着玩拨浪鼓。他的小胳膊小腿就跟长成的白莲藕一样,一节一节的,特别可爱。只要晓晨宝宝吃饱了,一般是不爱哭的,算是比较好看管的孩子。所以,已经上了育红班的晓悦对这个弟弟也很喜欢,放学经常逗弟弟玩,放假偶尔也会帮妈妈看会儿弟弟。

    当然,弟弟也有烦人的时候,他哭闹的时候就像魔音穿耳;有时还会不自觉地抓疼姐姐的头发不过相比较而言,她还是觉得自家弟弟很讨人喜欢的。

    就算有了儿子,卓玉航和宁馨还是一如既往疼女儿,有好看的不了先紧着给女儿做衣服穿,平时不会因为儿子就忽略女儿。

    养儿子和养姑娘不一样,都说穷养儿子富养女,卓玉航和宁馨就是这样打算的,女儿要娇养,吃穿好一些,学到能立足于社会的本领;等儿子大些,要多锻炼儿子,让他自立自强,让他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人。

    晓晨宝宝还不知道在未来父母对他和姐姐的差别待遇,就算知道,他也只能受着,因为他注定是家里地位最低的。

    今年是多事之秋,长达十年的文。革终于结束了。国家领导人去世,举国悲哀势发生很大变化,这些都跟还是小人物的卓玉航和宁馨无关,他们记得明年就要恢复高考了,这是无数知识青年圆梦的机会。

    卓玉航和宁馨知道明年恢复高考,他们想要参加的话,应该及早准备起来了。

    虽然放下文化知识多年,但是卓玉航和宁馨得到空间传承之后,记忆力增强了,想来学习文化知识不是太难的事。

    可是卓玉航不打算参加高考了,因为他听团长说了,明年春天有个去某军校进修的机会,团长想推荐他去。

    只是这事还没成定局,卓玉航就没跟媳妇提过,想等事情有眉目再说。

    “如果我有去军校培训,出来一样有晋升的机会,就不用考大学了。”卓玉航跟媳妇解释说:“如果咱俩都上大学,读完有好几年呢,时间太长,太耽误事,还是你去考吧。”

    卓玉航有自信考上大学,可是夫妻俩一起上学,不可能在一个学校上学,军校又不自由,到时候势必得跟媳妇孩子分开几年,这是他不愿意的。如果那样,他觉得还不如在军校进修几个月,凭借自己的能力实干晋升呢。

    卓玉航为家庭考虑,宁馨也不是自私的人,她虽然想有个学历撑门面,但是也不能抛下丈夫和孩子不管不顾去上大学,宁馨也把自己的打算说了,“那我考个离家近点的中医大学,咱们一家也能经常见面。”

    “嗯,到时候可以把妈接过来,让她帮咱们照顾一下孩子。”

    夫妻俩很快把明年考大学的事商定好了,接下来宁馨从复习初中知识开始。她记忆力超人,又提前复习,学得非常顺利。

    宁馨不仅自己学习,还给关系亲近的弟弟、表哥、堂哥、婆家侄子等人分别去信,告诉他们国家政策变了,未来说不定哪天就有可能恢复高考,如果可能,让他们在工作之余不要忘记复习文化知识,如果真的恢复高考,对大家来说就是机会。

    当然,这种事情是不能往外传的,自己人偷偷知道就行了。

    很快,卓玉航拿到进修机会,到省城军校去进修半年。虽然省城军校和驻地在一个省内,但不是同一个市,坐车去也要花大半天时间。所以宁馨不方便带孩子去看丈夫,都是卓玉航放假时回来看媳妇和孩子。

    丈夫在军校进修,宁馨就在家中复习,日子不紧不慢地照着即定的轨道前进。

    因为政策的改变,一些受到冤屈的同志逐个平反,又回到原来的岗位上去,孟旭的爷爷也回到阔别已久的家。

    因为宁馨和孟旭妈妈成了笔友,宁馨也提醒孟旭爸妈可能恢复高考的事,告诉他们想早点回城的话,最好做好准备,也许能通过高考回来。

    其实,卓玉航和宁馨的提醒不太会引人侧目,主要是这两年发生的国家大事太多,恢复高考也许就是明天可能发生的事。很多有先见之明的人也许已经猜到这个可能。

    果然,这年10月份,国家正式恢复高考制度。

第 108 章() 
卓玉航早已进修回来;回来后就被上级提拔成营长。当然;这次他能去进修;也是因为这几年努力拼搏的结果。因为他体能拔尖;经验丰富;几次带队出色完成危险的任务;所以才升得快。

    卓玉航不仅自己努力;媳妇考大学,他也非常支持。

    前世卓玉航没参加过高考,他听媳妇说题目不太难;但是他觉得考大学应该不容易,要不怎么那么多人没考上。媳妇这都多少年没上学了,还是在考前努力一把好。

    所以卓玉航回来后的这几个月;能承担的家务他尽量承担;回到家就帮媳妇看孩子,就为了能让宁馨多挤出点时间多学会儿习。

    这年冬天;心怀梦想的有志青年一同走进考场;为了圆自己的大学梦;为了改变未来的命运。

    最后考试这天;卓玉航把孩子托付给邻家嫂子照顾;他去考场接媳妇回来。

    卓玉航来得早;到的时候还没考完,就站在外面等了会儿。只不过大冷天的,室外温度零下十几度;等待的滋味有点难熬。

    这年头还不兴陪考;考场外面没有像后世那样人山人海的家长等着儿女考试回来。也不是说没人,也有几个家里近便,关心亲人考试的人来等自家孩子。还有公社派拖拉机接送知青们考学的,也在大门外不远处等着

    挺拔的卓玉航穿着一身军绿色的军大衣,站在门口格外惹人眼。考生们从考场出来后,第一眼就能发现他。

    觉得考得不错,心情放松的,可能有心思看卓玉航两眼,好奇他在这里等谁呢;自觉考得不好的考生垂头丧气的,这会儿没心思搭理人。

    宁馨一出来,一眼就看到人群中的丈夫,“玉航,你怎么来了,孩子们呢?”

    “托给嫂子照顾了,一会儿回去接他们。媳妇,你考得怎么样,题目难吗?”

    宁馨轻松地说:“还行吧,不算太难。”

    说实话这次考试她沾光了,有些大题宁馨还有印象,考试前着重复习了,反正按照自己的的思路都做上了,只等看分数了。

    宁馨的话让从旁边走过的考生侧目,心话:竟然还有觉得题目不算难的,这人以前学习很好吧。听到的男考生一看是个漂亮的姑娘说话,再看人家衣着就猜到家庭条件不错,旁边还站着个满脸关心的男人,一看就是有对象的,不由心酸,怎么一样是人,差别就这么大呢?要是他有个聪明脑袋就好了,复习的这俩月也能轻松点。

    因为这次考试太匆忙了,很多已经工作或务农的知识青年早已放下课本多年,可是颁布恢复高考政策到开考只有俩月左右的时间,大多数人都没复习好。大多数人复习时虽然刻苦学习,但是只有课本可以啃,没有考试资料。有的好多题都没能解答上,有的做题的时候根本没把握,出来考场就觉得烤糊了。

    不管怎么说,考都考完了,再后悔也晚了。

    回到家的宁馨歇了一两天,才缓过考前的紧张劲儿来。

    这边驻地的军嫂中参加高考的人,只有宁馨一个。其他考试的就是家属院的几个孩子。

    因为等丈夫混到副营级别能随军的军嫂,要么虽然有文化,年龄也合适,但是部队已经给安排了稳定工作,她们顾虑多,没考;要么就是农村出身的军嫂,文化程度低,想考都没得考。

    毕竟五六十年代的农村支持女孩上学的人家真的不多,能让女孩读个一二年级扫扫盲都不错了。很多女人大字不识一个,就是因为女孩长大要嫁人,供出来也是替别人家养媳妇,一般人家都支持自家儿孙读书,不会让女孩读。

    大家知道宁馨参加高考,纷纷猜测她能不能考上。大多数人认为宁馨能考上,毕竟宁馨平时为人处世挺靠谱的,觉得她有把握才会参加高考,要不然考不上多丢人。

    分数线下来之后,过了分数线的人可以参加体检。宁馨考得不错,她考的分数在这个片区名列前茅,自然是没问题的,也去体检了。

    大概到一月份,考上大学的学生陆陆续续收到录取通知书。收到通知书的人自然是惊喜万分,高兴得恨不能通告所有人:他(她)考上大学了!

    可是没有收到通知书的人,只能继续煎熬,期盼幸运降临。

    宁馨被本省的一所中医药大学录取了。她报考的这所学校,是省城最好的中医药大学,在省内也非常有名气,对她而言无疑是个好选择。

    其实以宁馨的分数,报考首都的大学都没问题。可是首都太远,如果她到那边去上大学,以后跟丈夫见面就不方便了。再说宁馨上学一是为了那张毕业证,再则顺便学学系统的药理知识,觉得自己没必要跑那么远上大学。

    没错,这一世宁馨打算学药学,顺便考个中医资格证。反正知识都在她脑子里,重生的她考中医证书易如反掌。幸好她从小跟外公学中医,就算考也师出有名,不会让人觉得奇怪。

    卓玉航通过电话联系老家那边,打算在宁馨开学之前,把杨秋菊接到这边来,照顾一段时间孩子。打过电话之后卓玉航才知道,侄子侄女中有两个考上大学的,报考的都是本市的大学,也算不错了。其他几个基础太差,考得成绩不理想,有的打算继续复习,参加下一次高考。

    其实,能考上这两个,还是宁馨和卓玉航提前嘱咐的结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