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见师父对自己这般的宽宏,梓苓真是说不出的感动。赶紧把那碗任性的“酱料”端走。安慰道:“师父放心,梓苓会煮面。已经放在锅里了,现在就去盛过来。”
“哦,好,快去吧。”遽明大师点点头,还给了梓苓一个赞许的微笑。
对于这个爱徒,遽明大师是一点都怪不起来的。能传自己的衣钵,能安心的在这山上陪着自己,真是比那几个整天忙着往外跑的师兄强多了。
只是,遽明大师隐约的又觉得哪里不对劲儿了。可究竟什么地方不对呢?
梓苓说她会煮面。这不是问题啊?梓苓说现在就去盛过来。这也不是问题啊?
等等,梓苓说面已经放在锅里了?从梓苓把那晚酱料端过来,到现在她去盛面,这期间过了也有两炷香的功夫了吧?难道说那面一直煮在锅里的吗?
“梓苓,听为师说,面还是……”
遽明大师才说了一半,梓苓已经一阵风的跑了回来。手里端着一只大海碗,碗里的面……
只能算作是面吧!
遽明大师的眼珠子差点掉在面碗里。他终于知道,能够把面煮成了糊糊不算最难看的,难得的是上面一层面糊糊,中间一块面疙瘩,下面……下面是焦糊的锅底色啊。
“阿弥陀佛!梓苓,为师不饿。”遽明大师摇摇头,转身回禅房打坐去了。
梓苓看着自己手里的这碗“面汤”,觉得自己好像也不太饿了。
如此过了两天的时间,遽明大师只啃了三根胡萝卜,生吃了一颗大白菜。至于什么面食、米饭都不用说了,不是焦糊了,就是夹生了。菜就更不用说了,两天的时间里,端到遽明大师面前的所谓菜,永远都是只有黑色的一团。
到了第三天,连梓苓自己都饿得受不了了。倚在遽明大师的蒲团旁边,其实连坐着的力气都没有了。
“师父,拓禹说他自幼和舅舅在一起,而拓禹烧得饭很好吃啊。您能不能烧一次饭呢?”梓苓想起吃过拓禹烤的鱼和蘑菇,吃过他炒得菜,都是顶好的味道啊。
所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若是拓禹跟师父学的,那师父小露一手,他们是不是也不用这么挨饿了?
但却没想到遽明大师一脸的衰色,咽了咽口水道:“梓苓,你以为,拓禹的厨艺为何会那么好?你觉得你三位师兄的厨艺是怎么锻炼出来的?”
“啊?”梓苓惊讶一声,也才明白过来,不由得问道:“师父,您告诉我,是不是只有我是您的嫡传弟子,也包括嫡传了您的厨艺?”
遽明大师无比哀痛的点了点头,无奈道:“以前你师兄们下山,总会准备些馒头之类的给我们应急。这次他们走得突然,我们师徒二人要么饿死在山上,要么就只能下山自救了。”
没错,如果不下山,而他们师徒二人又不想活活饿死的话,那还有一种办法就是吃梓苓做得饭,就等于自杀了。
不过遽明大师真不敢想,究竟是饿死难受些,还是吃下梓苓做得菜更难受些?
“师父,三师兄走的时候留下很多的银票啊。我觉得就算是我们不想经常下山,也可以请个厨子上山吧?撑到哪个师兄能回来就好了。”
梓苓不亏是天资聪颖,竟然直接想到了这样一劳永逸的法子。
遽明大师都不由得赞同道:“既然如此,梓苓你就去找个厨子上山吧。也不用多花银子,哪怕只会做些粗茶淡饭,只要能够让我们师徒三餐有个着落就行了。”
“好,我这就去馒头镇。”梓苓点点头,已经有了些力气了。
馒头镇是距离财神山最大的一个镇子。其实也不算是很大,但因为靠着一条大路、守着一个码头,所以往来的客商很多,也颇为热闹。
而南来北往的人一多起来,消息也是最为灵通和快捷的。
梓苓以前化缘都会到馒头镇来,顺便打听一下最近江湖上的消息。
如今梓苓饿的前胸贴后背,所以到了馒头镇就先去了一个小面馆,准备先吃一碗素面,再去找找看哪里能介绍个厨子跟她上山。
虽然答应拓禹蓄发了,不过梓苓在馒头镇熟人很多,所以还是一身僧袍,就是多了一顶僧帽。
这家面馆也是梓苓常来的,面馆的老板娘很好的人。每次梓苓来吃面,都会给她的碗里加几朵香菇,有时候还会给她多加一两面,而且不会收钱。
梓苓刚刚坐下,那胖嘟嘟、一脸喜兴的老板娘就给梓苓端上一碗面。
梓苓是熟客了,可以说从小时候梓苓第一次到馒头镇来化缘,一直到现在都在这家吃面。每次都是梓苓一来,面就上桌的那种。
谢过了老板娘,梓苓低头猛吃起来。真心的饿啊,三天没有吃过正经的一顿饭,和师父一样啃了胡萝卜、生吃了大白菜。可她又不是兔子,怎么能吃饱呢。
不过一边吃着面,梓苓的耳朵却没闲着,竖起来听着周围的人聊天。还真是天南地北的什么新鲜事都有。
很快,一碗面就吃光了。梓苓捧着碗正在喝汤,就见两个胡人模样的男子跟着一个汉人男子走了进来,就坐在梓苓旁边最近的一张桌上。
本来这里客商多,有几个胡人也不奇怪。但这两个胡人却没有说夷语,而是和那个汉人说一样的汉化。虽然口齿生硬,但梓苓还是听到了一两句。
其中一个胡人道:“那个霓裳锦,你能织多少,我们要多少。公主要做陪嫁。”
另一个紧接着道:“你也不用小气,我们公主反正是要嫁给你们那个病王,到时候这种布料还是你们的,我们拿不到配方,染不出来的。”
第95章 胡人公主选亲()
开始梓苓听到“霓裳锦”的时候还有些奇怪,居然还有其他人能够染出这种布料来吗?
只是当梓苓后来听到“公主的陪嫁”,“要嫁给病王”的话,心里就是“咯噔”一声,似乎有一根弦已经断了。
放下了手里的面碗,梓苓根本一口汤都喝不进去了。甚至还怀疑刚才是不是吃多了,否则为何连心都是堵的。
梓苓还想要再听得清楚点,她最想要知道那个胡人的公主究竟是要嫁给谁。
但这时候老板娘把隔壁那桌的面送了上去。那两个胡人“呼噜噜”的吃了起来,并不再开口说话了。
梓苓已经吃好了,也不能捧着一个空碗不走。虽然听不到具体的情况总是不甘心,却也没有办法。
出了那面馆,梓苓已经没有心情去找厨子了。就在那面馆周围转悠,等着那两个胡人出来。
但梓苓等了半天,终于看到那两个胡人和那个汉人出来的时候,却看到那三人上了一辆马车走了。
梓苓不甘心的一路紧随,一直到了馒头镇外的一户大宅。梓苓远远的看着那栋大宅,心里已经明白几分。因为那大宅是戚家的,也就是三师兄戚谨苛他们家的一栋别院。
看来那胡人要买霓裳锦,是找戚家买的。而三师兄一直都说想找自己讨要霓裳锦的秘方,估计也是为了要和胡人做生意。
既然看到那胡人进了戚家,梓苓反而不再靠前了。她想要知道什么消息,只要找三师兄戚谨苛问问就好。
终于平复下烦闷的心思,梓苓重新回到了馒头镇。不过她想了想,没有去找厨子跟她上山,而是去买了几十个馒头、大饼,又卖了几斤腌菜干,包了一个大包回山上去了。
遽明大师千等万盼的把梓苓盼回来,却看到她从包袱里拿出的是一大堆馒头、咸菜,那脸色顿时发绿,嘴里跟着发苦。
但有馒头吃总比啃胡萝卜、嚼白菜强,遽明大师只得先吃些馒头垫垫底。
“梓苓,不是说好了找一个厨子上山吗?你师兄们也不会总不回来。你多出银子,雇个好厨子,在山上做两个月素斋吧。”吃馒头、咸菜吃的眼睛发蓝的遽明大师一脸的正色凛然。表示这伙食必须改善了。
梓苓连忙点头道:“我知道的,师父。不过我们这山上太难走,就算是我们愿意出银子,人家也不愿意抛下家里的父母、妻儿在这山上闷上两个月啊。所以这厨子也不那么好找的。我打算过两天再下山去找找看,或者多去几次,总能遇到个合适的。”
“那……也只能这样了。”遽明大师无奈的点点头。
但遽明大师不知道,哪里是厨子难找,根本就是梓苓的心思难安。她寻着借口就是要再找机会下山打探一下消息。
其实,梓苓想要知道拓禹的消息,想知道他究竟为何下山去,只要问问遽明大师应该就可以了。但梓苓也明白,既然拓禹不和自己直说,必定也是有他的苦衷。如果真的是那胡人说的那样,有胡人的公主要联姻,这也未必是拓禹能够左右的。
所以梓苓是想暗中打听一番,再问问三师兄关于霓裳锦的事情,这件事就能大致有个真相了。
虽然心里纷乱,但梓苓还是安心在山上等了几日。
第一她琢磨着消息从京城传到这边没有那么快,而且拓禹从这里回京城,也是需要一段时间的。梓苓就是再着急知道情况,那边人都没到,根本也不会有什么事情发生。
第二梓苓是故意让自己在山上多留一段时间,也是让自己的脑子冷静下来,把那种堵的难受的心思放平缓。她很明白“关心则乱”的道理,所以不能够什么事情都去急,起码先让自己能够有一个公平又冷静的判断才能够去对待这件事情。
终于在第七天下午,梓苓再次去了馒头镇。
原本梓苓是打算借口去找三师兄,直接到戚家的别院去。而且梓苓知道三师兄现在不会在别院,那里的管家也认识梓苓,她就可以在管家那里套出一些消息来。
但梓苓没想到,她一来到馒头镇,就发现这里跟往常大不一样了。暂且不说往来的人群热闹多了,胡人、夷人的客商更多,一看就知道是有什么大的买卖。
梓苓的眉心跳了两下,觉得压下多日的烦躁又冒了出来。那种不安发自心底,却又说不出是为了什么。
梓苓深深的吸了口气,让自己看起来是个好奇这里热闹的小尼姑,便朝着人群热闹的地方走去。
这次梓苓不是为了化缘,也不是看到了什么稀奇的珍宝眼睛放光,而是竖起了耳朵,在仔细的听着周围人的动静。要知道,江湖上的消息,最多的还是靠“听”得来的。
听来听去,梓苓最后只听到一个最为可靠的消息,就是胡人的公主确实要被送来和亲。至于能够与公主和亲的皇子,则是还有两种说法。
其中一种说法是皇上有意把年龄与胡人公主相配、且尚未指婚或未立正妃的几位皇子都选出来,由公主自己决定和哪位皇子成亲。
听说那位胡人的公主是刚满十八岁。而这几位能与公主年纪相当的皇子分别是:二十六岁的四皇子拓德;二十岁的六皇子拓崞;十八岁的七皇子拓禹;和与拓禹同年,只小了两个月的八皇子拓箬。
之所以四皇子二十六岁了还能入选,听说是因为四皇子早年与一位郡主有了婚约,两人又是表亲,又情投意合。无奈天妒红颜,那位郡主在成亲之前突发恶疾,香消玉殒了。
四皇子拓德竟然以妻礼葬之,以夫名守之。空守了那位郡主三年,这才刚刚丧满,皇上是有意给四皇子也算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