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车,她紧紧抓着他的手,“二爷爷,煤烟中毒,赶紧送医院。”
说完就招呼把人往外抬。
二爷爷家的车是带后斗的小货车,刘明沣把人背上去,刘明宣回家抱了一床大被,推着刘奶奶,和刘明沣一起跟着上去了。
这时候120的电话也打回来了,因为离的近,救护车已经到村口了。刘明宣赶紧让他们在村口等,他们一会儿就到。
在村口换了车,刘明沣跟着上了车,刘明宣和二爷爷开车在后面跟着。
“爸,我们往医院去了,三医。”刘明宣一上车就给刘爸爸打电话。
“没事啊,别害怕,一会儿就到医院了。”二爷爷安慰说。
“嗯,没事,肯定没事。”刘明宣狠狠点头跟着应和一句。
直接进急诊室。
时间慢的好像静止了。
……
等出来,刘爷爷已经醒了,挂着吊针带着氧气罩,朝他们扯扯嘴角轻轻点点头。
医生也跟着出来了,“家属?”
刘明宣赶紧点头。
“一氧化碳中毒,老太太没什么大事,吸一会儿氧气就行,老爷子得住院,一会儿去护士台拿单据,然后去一楼办下住院手续。”医生看看刘明宣再看看刘明沣,果断的把对话人换成了二爷爷。
刘明宣送了一口气的同时凑上去问:“都没事吧!”
医生点头,“送的及时,吸入量也不多。”然后正色道:“这属于侥幸,煤炉供暖一定要注意,不要培炉子,晚上睡觉要开窗。”
刘明宣又跟着问了一下有关注意事项,让刘明沣陪着去病房,自己去护士台拿单子办住院手续。
家里放钱的地方她也知道,来的时候把现金都拿上了,顺便还把两个人的医保卡也带来了。
有医保卡,住院押金只需要交两千,拿着返回来的单据医疗卡,把现金放好,刘明宣就往住院部走。
病房里,刘爸爸刘妈妈也到了,刘妈妈围着刘爷爷刘奶奶转,刘爸爸就拉着二爷爷道谢。
把单据和医保卡塞给刘爸爸,刘爸爸看了眼金额还诧异的问了一句:“你二爷爷给垫的?”要不然哪来这么多钱。
二爷爷赶紧摆手,说自己没给垫。
“我又不是不知道咱家小金库在哪,我自己拿的。”刘明宣顺手把剩的钱塞给刘奶奶回头笑着说。
刘爸爸挑眉,“你还知道咱家小金库啊!”
刘奶奶这会儿也缓过来了,精神的挺着腰给她帮腔,“就知道好,关键时候多方便。”
看着刘奶奶一脸的护犊子,大家都忍不住笑了起来。
把二爷爷送走,刘爸爸就回来了解一下具体情况。
“这多少年都没事,怎么突然就中毒了?”刘爸爸不解。
这事刘明宣感觉自己有点连带责任,“我回来的时候家里没人,看屋里烟太大,我就拿铁钩搂了搂,开窗散气,然后我就跑厨房里做饭去了,看没白糖我又跑去买白糖,回来的时候就看见我爷躺炕上了。”要是她一直在家估计也不能出这事。
第二百六十章 酱油的威力()
刘奶奶看她低头,立马出面,“跟你有什么关系,都是我们自己没注意。”
转向刘爸爸说,“下午去了趟你大爹家,他家后窗玻璃破了,一直往屋里灌风,你爹聊起来没完,我在他家坐的,腿都冻麻了,进屋就关了窗户,就觉得有点闷,你爹说头晕,我还以为他犯困了,就把他推炕上让他歇歇,然后出去了我就迷糊着了。”只记得是忘了什么事,但怎么也想不起来。
这推炕上歇一会儿……
都进医院了,事不算小,大姑二姑也都通知了,不是外人也没什么上午看病人的讲究,当天晚上,大姑一家三口,二姑一家四口,满满的挤了一屋。
听到事发的时候只有刘明沣刘明宣两个小孩在家,姑姑们吓的不轻,这煤烟中毒可不是闹着玩的,栽在这事上的老头老太太有多少。
看精神头甚佳的刘奶奶和已经醒过来的刘爷爷一点不当回事,大姑打算给他们敲敲响。
“知道我们街头那家的老头老太太吧,我结婚的时候还来喝过酒,去年,就因为这煤烟中毒,老两口都去了。”大姑说起来还是一脸的唏嘘。
刘奶奶还隐约有点印象,搭着大姑的手忙问,“就你们街口姓方的那家?”
大姑一顿,他们村就没几家不姓方的,看刘奶奶一脸的关切,这种小事就不计较了,点点头。
“我记得他们还年纪还不大。有六十吗?”刘奶奶问。
“哪有六十,一个五十六,一个五十七,小孙子刚上幼儿园,也是家里烧煤,晚上关门闭户的,不舍得开窗,晚上培炉子,第二天早上儿子过来叫门的时候,俩人都去了。”
这下不光是刘奶奶,刘爷爷都凑过来了,说到底这次出事的是他,有点惊惧的问,“就都呛死了?”
“可不是都呛死了,早上进屋的时候老两口还都板正的盖着被呢,就跟没睡醒一样,谁知道一碰身子都硬了。”
把刘爷爷跟刘奶奶吓住了,大家就开始商量关于这煤炉子的解决办法。
废弃不用的话肯定是不可能,农村现在供暖主要就是靠烧煤,不光是煤炭资源丰富价廉,还主要是因为它实用,供暖效果好。
一氧化碳中毒的根源就是煤炭燃烧不充分,容易挥发一氧化碳,这个问题的主要产生原因是因为刘奶奶图便宜,喜欢烧煤泥,煤泥别名煤粉,顾名思义,就是煤炭的粉末状产物,比煤块便宜,因为可以加水,所以它还扛烧,但这最大的优点却恰恰是它最大的弊端,因为煤炭加水,是燃烧不充分的直接原因。
不过这个问题也好解决,刘爸爸主动要求,承担冬季的煤炭费用,回家就给换煤块,还要是水洗的。
再然后就是冬季倒烟问题,他们属于沿海地区,四级都有海岸风,冬天主要是偏北风,除了阴雨天基本不会出现这种现象,但少却不代表没有,这次就是典型。
“要不然直接来烟筒吧,不从炕里的火道走,直接通到墙外,走烟方便,不容易倒烟。”二姑夫提议。
这个方法好,但刘爷爷有异议,“这烟筒炉子好,但不实用,这么大的屋子,老半天都暖不过来。”炕不热了,那取暖的意义就直接去了一半。
炕在冬天,除了睡觉歇晌还担负着一个重要的功能——大型散热板。
它能更好的留住热气,充分利用煤炭燃烧所产生的热量,不从炕里的火道走,那这热气直接一溜烟全都跑屋外了。
“我记得有一种烟筒拐脖,里面有一可以拧的铁片,能手动改变烟的走向,想通炕里的火道还是吊在外头的烟筒都可以,只要加段烟筒,白天拧炕里,晚上就拧烟筒里,也不耽误取暖,这样行不行?”刘明宣记得以前他们家就是用的这种,事实证明,挺好使。
但这样换来换去的更容易出差错,刘爸爸想了一会儿,点点桌子,“要不然把炉子装厅里吧!改下炕的火道,从厅里走火。”不在睡觉的屋,开窗通气也不妨碍,还连着炕,晚上睡觉也暖和。
不过,“这在厅里装炉子是不是有点不讲究!”脏兮兮的。
哪那么多讲究啊,实用就行,刘奶奶的意见被一致驳回,刘爸爸当即就给认识的瓦匠打电话,约好时间,回去就改。
这事捯饬的差不多了,刘明宣他们也开学了,过年可能就是个事故多发的季节,每年总会有那么一个半个的倒霉蛋。
今年是赵哲,返校那天,他是拄着拐杖到的班。
方远夸张的摸摸他打了石膏的腿,惋惜的说,“完了,这下吃不上三角饼了。”
刘明宣被他逗的一乐,插了句嘴,“感情你们这长腿就是为了吃个三角饼啊!”这追求是不是有点太肤浅了。
赵哲拍开方远的手,没好气的说:“没了我不还有你们嘛!天天都我跑,这回该你们跑了吧!”
方远站起来默默走远,口里还小声嘟囔着,“我自己都不乐意跑呢,还给你买。”
把赵哲给气的啊,脸都红了,支着自己完好的右腿,拿拐棍指指,“你个白眼狼。”
付宁看方远走了,八卦兮兮的凑过来,“没有他不还有我嘛!”说着还拍了拍自己单薄的小胸脯。
把赵哲感动的,搂着付宁一个劲的喊好兄弟。
付宁一点不谦虚的收下了,然后也摸着赵哲的石膏腿问,“你这是怎么弄的?骨裂都没挡住,直接骨折了?”
赵哲一听这话,瞬间就炸毛了,推开“好兄弟”付宁,黑着脸说了句,骨折就骨折,哪那么多原因。
付宁一听这话眼睛就亮了,有内情啊,缠的赵哲更紧了,一下课就围着赵哲大转,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被他打听出来了。
“什么?”刘明宣一脸你在逗我吧!
“真的,付宁亲口说的,赵哲这腿是跳楼摔的。”方时雨点头,非常确认消息来源的真实性。
“他脑子坏了?跳楼?怎么这么想不开。”张筱筱被吓了一跳,寻短见啊,一直都是听传说,现在眼前竟然就有一个。
脑子坏不坏的不知道,但问题少年的标签是已经稳稳的打在了赵哲身上。
女生每次看到赵哲拄着拐棍从门口进来的时候,落到他腿上的目光都很是意味深长。
等赵哲听到传言的时候,他已经站在班主任办公室了。
赵哲怎么伤的腿班主任是知道的,他不知道的是,班里怎么给传成这样了?寻短见?过年电视剧看多了吧!
深入简出的一沟通,赵哲的脸不负所望的黑透了。
付宁,你个大喇叭花。
大家只听说是跳楼,但大家不知道是,赵哲的原话是这样的:“过年帮我妈换个防盗网,一不小心从楼上掉下去了。”
这话被付宁稍微那么一加工,再加上层层的酱油,这色就变了,从意外事故直接就升级为情感问题。
第二百六十一章 会考来了()
过年回来,他们已经是高二下了,学业也真正进入了快车道。
会考,复习都摆在眼前,刘明宣不由自主的绷了起来。
因为六月初要会考,文理科都加了不少的课,本来只是象征意义的理综三小科也被抓了起来,由原来的一周一节改成了一周两节。
大家也很眼色的开始认真做笔记。
理综三小科按难度来分,最难的应该是化学,其次物理,生物最末,但对于一年没有学过理综的刘明宣来说,生物却变成了最难的。
会考知识点很浅显,基本都是最基础的,物理化学主要就是公式和方程式,理科思维占比高,只要把公式,反应过程看的差不多了,基本没问题,但生物就不是了,她一直觉得生物其实属于文科,但知识点又不系统,不光要算,还要背,拿到生物复习提纲,刘明宣就被上面的一连串细胞,DNA结构给整懵了。
背不怕,但这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没两天她就背串了。
赶紧跑去跟江源借笔记。
因为她一直借笔记,江源记着记着也就养成了习惯,还很认真的打了重点次重点符号。
没有必要全背,背多了也用不上,把划重点符号的拿红色中性笔勾出来,拿着复印纸,每天来一页。
因为复习内容多,时间又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