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灯炫亮刺目,他也很难看清楚究竟发生了什么
噢,对了,他突然明白过来,肯定是机甲,可是它们不都
令人惊心动魄的刺耳声驱散了纽顿的思绪。他太熟悉这种声音了,在哪儿他都能听出是谁。它完全是机甲猎人独特的识别标志或个性武器,纽顿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潘提考斯特真的别无选择,铤而走险了吗?
他连忙撒腿跑了出去。怪兽听到刺耳声后猛地转过身子,而巨大的“危险流浪者”正赫然朝着隔离区的边缘逼近。
纽顿睁大眼睛,屏息凝视。透过开裂而朦胧的镜片,他感觉机甲猎人似乎正拖着一艘大型油轮。那油轮在“流浪者”的手中就像一根百米长的球棒。老天,那可是一艘油轮啊!体积比“流浪者”大太多了。虽然纽顿不是工程师,但他完全明白,制造出能用油轮拍击怪兽的机器人绝对是一项难能可贵且不可思议的壮举。
“危险流浪者”瞄准“鼠立尾”,像挥球棒一般将油轮甩了出去,怪兽应声倒地。“流浪者”随即面对怪兽摆好了架势,身上尖厉的号角声仍在怒嚎着。
怪兽很快恢复过来,它扬起前肢直立起来,不停地张牙舞爪—它被激怒了。“危险流浪者”立即调整成防御姿势。怪兽冲了过来,它猛地一击,“流浪者”撞到一排建筑物上。它紧随而至,狠狠地推着“流浪者”沿街碰撞,破碎的石块和墙砖纷纷掉落,怪兽和机甲双双淹没在碎玻璃和钢筋堆中。亮晶晶的玻璃碎片如瀑布般倾泻而下,转眼间,它们就不见了踪影。
纽顿回头瞥了一眼避难所的大门,那里依然紧闭着。他必须出去,唯一的途经就是爬上废墟。人们蜂拥而出,迅速涌上街头,想起刚才命悬一线,和死神擦肩而过的惊险,大家仍然惊魂未定,后怕不已。“尾立鼠”这个名字瞬间传播开来,人们都在谈论着这场战争的惨重代价,纽顿一时纳闷不解,他们怎么知道?蓦然间,他茅塞顿开。蔡天童给怪兽取的代号想必已经在媒体上广为流传了。这些代号总能在短时间内不胫而走,公之于世。天童私底下对此颇有几分得意。
突然一阵刺痛袭来,纽顿才发现脸上被刮开了好几道口子。不过无所谓了。刚爬到街面上,“尾立鼠”猛推着“流浪者”的凶险场面便跃入眼帘。只见怪兽和机甲撞穿了一幢高楼,身后留下的大洞能一眼望穿。然而,这一幕转瞬即逝,纽顿才站起身,这栋下半截被挖空的摩天大楼便轰然倒塌。滚滚尘埃吞噬了避难者,人们做鸟兽散,向远离纽顿的地方狂奔。
他弓着身子向相反方向走去,沿着街面上起伏不平的大洞边缘向前走,然后抄近路穿过巷子追随战斗而去。纽顿开始奔跑起来,上气不接下气。他透过布满裂纹的镜片观察着周围的世界,一时间头晕眼花,脑子里满是这一天的见闻和经历。怪兽知道他在哪里,还知道如何找到他,因为它和自己是相互连通的。
现在,这只怪物兽性大发。它已经摧毁了一个机甲,另一个机甲也命运未卜。
纽顿快速绕过街角,看见“尾立鼠”正向“危险流浪者”发起进攻。它的利爪刮过机甲外壳,口水不断地从嘴里喷出,大团大团的酸性唾液在机甲身旁飞掠。
“危险流浪者”奋力挣脱了怪兽的魔爪,跳到政府办公厅的楼顶。“尾立鼠”穷追不舍,香港城中心炫目的光给这场战斗披上了一层极不协调的霓虹色。“危险流浪者”时而左躲右闪,时而予以回击,毫无喘息的机会。
“尾立鼠”陡然转过身,猛力挥甩出它那末端带有尖钩的长尾巴。剑龙,纽特不禁暗想。没错,剑龙就是这种怪兽的雏形。这类怪兽的制造者一直在乐此不疲地重复生产着同款产品,就好比程序员反复测试代码一样又或者像实验室里的科学家不停地尝试同样的试验,以实现更新换代。
“危险流浪者”敏捷地避开了长尾的袭击,转身将其牢牢地抓在手里。
“尾立鼠”用力抽动,试图挣脱,它的嚎叫声充满了愤怒。但是“危险流浪者”紧抓不放,然后一鼓作气,使尽浑身力量将怪兽的尾巴向上一扯。
长尾巴被扯掉的瞬间,“尾立鼠”凄厉的惨叫声划破天际。
随后,怪兽失去平衡,栽倒在地。然而,它很快又恢复战斗状态。纽顿发现,“危险流浪者”遇上了新麻烦。
怪兽的尾巴居然活了!
它缠绕着“危险流浪者”的前臂,尾巴末端竟然生出一组带钳螯的等边三角形嘴,不断啃咬着“危险流浪者”的脸部,还一个劲儿地喷射唾液。
这是第二大脑在发挥作用,纽顿心想。可见第二个大脑对有机体而言多么不可或缺。这时,怪兽的尾巴缠得更紧,力度更大,金属破裂的“啪啪”声和挤压变形的“吱嘎”声传入纽顿耳际。接着,它从“危险流浪者”紧握的手中挣脱出来,尖利的钳螯深深地扎进机甲的肩膀,机油和润滑剂喷涌而出。纽顿几乎可以想象怪兽所经过的无数次改进升级,怪兽的dna分子链在他脑中翩翩起舞。
在“危险流浪者”与断尾打得不可开交时,“尾立鼠”恢复了平衡。它紧紧地交叉双臂,将头埋低,喉颈处开始鼓胀起来。它发出的声音就像一只狗准备呕吐似的—一只九十多米巨狗。纽顿开始推断起来:怪兽体内具有酸性液体,它自始至终都在不停地流口水
对,它要喷酸液了!
如果纽顿的判断没有失误的话—实际上的确没错—“尾立鼠”即将喷射的酸液势必把“危险流浪者”的铠甲腐蚀烧穿。没准儿就此要了“流浪者”的命。
“尾立鼠”大口大口地吸着气,喉颈处越鼓越大,而断尾则在“危险流浪者”肩上纠缠不休。机甲伸出另一只手使劲拉扯尾部,以免被缠得更紧。
随着一阵“咝咝”声,一股强烈的白色蒸气流从“危险流浪者”的侧面喷了出来,机甲和尾巴顿时变得朦胧不清。纽顿起初以为怪兽的断尾戳穿了机甲的关键系统。蒸汽羽流逐渐消散后,纽顿豁然省悟。
断尾一动不动地僵在半空,上面的冰在闪烁着微光。
他们使用了冷却剂!罗利,或者真子,或者任何正在驾驶“危险流浪者”的战士打开了侧面的冷却剂储存器。干得漂亮!这样一来,机甲必须尽快锁定胜局,否则它会因过热而受损,这是旧式核动力机甲的通病。核裂变反应产生大量废热,所以mark三代机甲浑身上下在设计时需要巧妙地处理传热和散热的问题。
这招果然奏效,罗利就像一个被激怒的牛仔,灵光一闪,想到这种操作指南上绝对没有的格斗技巧。现在纽顿百分之百地确定,罗利就在机甲里面。只有对“危险流浪者”了如指掌才能想到这一策略,而任何其他驾驶员都没有达到这种程度。
当然,除了真子。蔡天童早就把他所知道的关于mark三代机的一切知识教给了她,而天童的水平绝不逊于罗利。
“危险流浪者”抖了抖身子,朝“尾立鼠”大步迈去。缠在身上的断尾被震得四分五裂,碎落一地。
怪兽最后大吸了一口气,喉颈处极度膨胀,突然,一团巨大的酸液飞速喷出,正如纽顿所料。酸液溅泼在“危险流浪者”的躯体和双腿上,只见铠甲的外层须臾间熔化成了液态。纽顿甚至能看到机身里超级扭矩的发动机继电器组和液芯导管的保护层。此时此刻,它们依然保持着系统的完好性,至少看起来如此。
然而,“尾立鼠”又开始大口吸气,喉颈再次鼓胀起来,第二轮喷射呼之欲出。
“危险流浪者”猛向前冲,一把拽住怪兽的颈部液囊,将里面的液体全部挤了出来。速冻断尾的冷却剂也封合了机甲肩上的伤口,因此,“危险流浪者”有足够的力量紧紧抓住“尾立鼠”。怪兽用力摆动,朝机甲狂抓乱舞。“流浪者”使劲扭拧着在幽暗中发出亮蓝光的液囊,随后,一阵猛力,将液囊硬生生地从“尾立鼠”喉咙里扯了出来,一挥手,液囊拖着几片皮肤碎块向海港的方向飞去,蓝光闪烁的酸液一路上滴滴答答往下掉。
“尾立鼠”痛苦挣扎,怒吼喧天,它愤怒地将“危险流浪者”重击在地,充分利用它的体型优势制服了机甲。它高举双臂—纽顿再次大吃一惊,双臂上竟然展开了一对翅膀,比他在通感时看到的失败版本要大得多。那时看到的怪兽看起来就像小孩子画的飞禽走兽,只是个吊车和天平这类事物的拼合物。眼前这对翅膀却足有两个怪兽那么高,扑打起来,狂风大作,旁边的汽车被吹得无影无踪。一开始,翅膀扑打得很慢,但转眼间,速度逐渐加快,直至模糊不清。整个过程让纽顿想起跳鹰直升机马达启动的样子。
“尾立鼠”甚至像跳鹰直升机那样飞离地面,把后爪紧抓着的“危险流浪者”吊了起来。“流浪者”试图挣脱,不停地捶打怪兽的后肢和尾部,但因悬荡在空中而无处借力,每一拳都疲软无劲。“尾立鼠”在香港的上空越飞越高,飞入低垂的雨云后,没了踪迹。“危险流浪者”和两位驾驶员也随之消失了。
环太平洋联合军防部队(ppdc)
撞击力测试和驾驶员安全系统报告
暨mark第三代机甲头部内部设计说明
2017年3月22日
阿维德•因泽布卢肯,勒沃库森机甲研究所首席工程师
与怪兽的早期交战表明,机甲驾驶员面对的两大危险因素是挤压/冲击至伤和溺水。新版机甲体现出多项进步,既能有效地防范这两种危险,又能减少驾驶员的阵亡率。具体细节如下:
增设氧气再循环系统
早期机甲通过设立操作舱密封环境系统实现了水下作战。实践证明,这些系统效果良好,故障自动保险机制符合预期。此外,mark第三代机甲还为每位驾驶员增设了个人氧气再循环系统,并与作战服头盔相结合,其氧气补给源独立于内部空气维持装置。如果操作舱外壳在水下破裂,这一系统将提高驾驶员存活率。
增强冲击抗力
即使机甲操作舱完好无损,仍然有很多驾驶员丧生,致命原因多是机甲摔倒时产生的巨大冲击力。mark第三代机甲拥有经过升级和强化的陀螺稳定性,其头部内部构造也经过了强化处理。在测试中,即使从远远超过机甲身高的地方摔下,头部依然保持完好无损。将减震抗冲击机制纳入运动平台后,驾驶员的存活率极大提升。总体来说,这些改进将显著增加驾驶员在机甲倒地和其他高强度冲击中的存活率。
配置密封加压逃生舱系统
对mark第三代机甲来说,最新的东西莫过于自动逃生舱系统,它能将驾驶员分别弹射出去。设计师将这一系统巧妙地集成到操控杆组件,一个连接驾驶员和运动平台的装置。该系统的启动方式有两种,可以在全息平视显示屏上发出指令,也可以按下手部控制面板上的开关。系统一旦激活,驾驶员将被装入各自的逃生舱,然后从机甲头部上方的小孔飞速弹出。每个逃生舱均配有可持续一个小时的生命支持系统,里面还包括导航器,可视定位仪和浮游工具。
26()
遥远的地面上,暴风雨吞噬了整个香港,隐约闪现的微光点缀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