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红楼生涯之贾赦-第8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分家是在东府祠堂进行的。除去姻亲,见证人,荣国府凡是姓贾的,一个都没落下。这也是特例了,毕竟长辈建在,自然不能同旁的一样。

    这古代分家自有规矩,嫡子继承祖宅,爵位。祭田,永业田不能动。其余能分的,像穷人家没说头,就是一些田地,牲口,并桌椅板凳几副碗筷,还有一些农具。这富人家,那说头就多,比如:房子,田庄,店铺,现银,古董,字画,奴仆,珠宝首饰等等。嫡子自然多占。

    为了不落人口实,贾源把其他几房的姻亲也都叫来了。但是这主持的,还是宁国公贾家族长和贾老太太的娘家兄弟,孟老太爷。除去公证人,还有见证人三位,南安郡王,东平郡王,西宁郡王。分家之后皆是要按手印的。

    时辰已到,贾演发话了:“这分家有例可寻,嫡子占七,庶子占三。”这话刚落下,姻亲那一片就开始有声响了。

    贾演暗自叹了口气,这庶枝姻亲实在上不得台面,未见这史家都未发话么:“虽是如此,可国公夫妇不愿如此,因此,并不按例。嫡子占三,其余几房等分。这主母嫁妆是私房,不入家产。家主健在,自留一份。诸位可有异议?”

    嗨,这说话喘大气,简直要人命了。众人等了又等,互相对视,确定这国公爷没有其他的话儿了,这才放下心来。

    这时,孟老太爷又发话了:“既然没有异议,便让嫡子先选?诸位以为如何?”

    这才对嘛,娘舅亲。这不帮着亲外甥,还能帮谁。

    众人也不觉诧异,毕竟这七都变成三儿了,还不让人家先选?

    这余者也是乖觉的。莫说这孟家,就是史家,也是得罪不起啊。

    众人也以为这事就这么定下了。可是这贾代善并不占长,因此又多出一桩来。这荣国公有一庶长,名代律,虽庸碌,性情却平和。因此贾老太太虽不待见,却也为他寻了一门还算过得去的亲事。

    这姻亲姓韩,虽不算显赫,却也是诗书传家。韩家家主嫡亲弟弟韩斯,年轻有为,官任吏部给事中,乃是贾代律嫡亲妻弟。韩斯其人,为人板直公正,本不欲多说,却也拧不过家中老母,事到如今也只有硬着头皮上了:“某有一言,可说得?”

    “亲家但说无妨。”贾源坐在椅子上,眼皮也未掀过。

    韩斯这脸皮并不算薄,这接下来的话却有些难以启齿,踌躇了一刹,还是吭吭哧哧的说出口了:“今日分产,某并无异议,只是这外甥女今后的婚事该当如何?”

    这贾家庶子虽已成婚,这底下还有国公府的孙女呢。这庶孙女无人可出头,这庶嫡孙女又当如何?毕竟这从国公府出嫁又与分出府不同。贾代律还有一嫡亲女儿还未出嫁,因此这倒也算的一桩。

    这是男权时代,谁又会为了个女子出头。就连贾代律这个亲老子也未想过这茬。可这当娘的却是心疼女儿。眼见着快要出嫁了,这好了么分了家了。因着分家,这出嫁后又是何等光景?每每想起,这韩氏便要偷偷垂泪,只为那命苦的女儿,亲自求了老太太,只盼娘家为她那可怜的女儿出一回头。

    众人不解有之,鄙视有之,却也并不插言此时。只看这贾家几位如何说。

    “罢了,今日之事虽遗憾,却也盼分家之后,和几位兄弟守望相助。虽是侄女,却也是血亲。某愿意将这家产平分,也是为着未出阁侄女们尽一份心了。”贾代善想起舅爷的话,暗自捏着拳头。

    嚯,却也是没想到有这等好事,这会整个祠堂都闹腾起来了。

    “亲家?”贾源也是没想到,今日竟是这种局面。

    “我这外甥是个有志气的,这都是姓贾的,你们乐意也就罢了。”说完,孟老太爷只笑笑,看着贾演,不置一词。

    贾演心思一转,看向三位老郡王,又与贾源对视了一眼,只觉今日之事蹊跷,却又摸不着,只道:“既如此,倒是好事,就这么办吧。”

    未免再出意外,贾演也不再磨蹭。将写在纸上的田庄古董等都制成纸签,放在托盘中。依旧让贾代善先选。

    贾代善再三推让,这才开始选取。

    财产再多,这会几房一选,也不过一小会的功夫。等众人皆是选了,再交大家各自看了,由官府制成文书,三位郡王按了手印,这才成了。

    事一成,贾源起身,向在座的行了一礼:“今日之事多有劳众位。某已在府备好薄酒,望各位赏脸。”

    凡是大事,总有宴席,这宴席开了,事才算完,这也是老规矩了。

    众人移步荣国府,一应物事早已备好,只待众人落席,喝了这贾家的酒,堵了众人的嘴。

    这会的席面可不止贾家姻亲那些,除去北静王镇守北方,这其余六公,并王家,更有其他同僚旧故,满满当当来了可是不少。直至城门都快关了,这才有序的散去。

    今日分家一事,贾家阖府上下备了好些天,众人也都累坏了。府里一大半的屋子都熄了灯。

    只这贾源这翻来覆去的,怎么都睡不着。

    “老爷,该歇了。”贾老太太平躺,张着眼睛看着房顶,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唉”贾源又叹了口气,在床上烙煎饼。

    “老爷若是睡不着,咱俩就聊聊吧?”

    贾源拍怕贾老太太的手:“睡吧,今儿你也累了。”

    “老爷也早点睡吧,若是舍不得,时常让他们回府便是了。”贾老太太翻了个身,是啊,国公爷是舍不得,这都是姓贾的,舍得哪一个呢?可她呢?她又如何舍得,身上流着她贾孟氏血的,从前有两个,可后来也只一个了。她熬啊熬啊,熬到了今天。以后这贾府,只有她的儿子,她的孙子,子子孙孙。

    日后,她夜夜安枕。

    自古以来,四九城这一地界就有东富西贵南贫北贱一说。又有京城乃天子脚下,这南市虽贫,却是平民聚集地,什么人都来得,天南地北南来北往的客商,周边的贩夫走卒,不够个儿的,自然也就只能往这南城跑,消息自然也灵通起来。

    南市有个“闲事”茶馆。茶馆有两层,三间店面大,离城门口不足二里地。生意兴旺异常。盖因这茶馆有个说书老先生坐镇,茶钱也不贵,不羁什么,一大碗的茶沫子,两文钱,平日里,三教九流贩夫走卒闲了也愿意花个一子两子吃碗茶,多加几个钱,就能坐上一整天,实惠的很。因此常客颇多,迎来送往的,生意倒也兴隆。

    这不大一早早的,就有那扯闲篇的,刚进城先摸底儿的,都往那儿一坐,不大一会堂里堂外就坐了满了人。

    只见一位身着灰色长袍,身形硕长的老者,踱步至长案前,用手捋了捋胡须,手上木头一拍,刹时,满堂皆静了下来。

    老先生理了理长袖,用手作揖道:“众位客官,老朽来到贵地界讨口饭吃,各位担待担待。”

    话一出口,众人也颇为捧场,连连起哄。

    那老先生也不多言,清了清口,便开始讲起:“话说前朝,这昏君残暴,佞臣当道,民不聊生。。。。。。”

    这天下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会幸存下来的老人也是连连感叹,亏的是起义,这几十年休养生息,日子方才好过了些。

    只听老先生又说道:“今儿咱们再说说这荣宁街。”

    有人问了:“嗨,这荣宁街有何说头。”

    这话一听这就是外地来的,京城脚下不同别处,达官贵人遍地走,这今儿个御史参了谁家小舅子纵马,明儿个谁家老爷纳了第几房小妾,都是这天子脚下的谈资,虽不在明面上,背地里,大家对个眼神,都是喜闻乐见的,谁不想看看那些贵人的笑话,那怕听一耳朵下饭也是好的。

    于是,后头一位脸上带点麻子的小哥带着京城人的优越感便道:“你这是才来的,不了了。这四王八公,里头可有两位国公姓贾。这西城,其中可有一条街都是荣宁两府家的。原这条街也不叫荣宁街,这会可是连姓都改了。别的不说,光是荣国府那门前的两口石狮子,端的是威风凛凛。等闲人,都不得靠近。”说着,贼兮兮的巡了周围又道:“这京城大着呢,路上遇到都得是这个。”说着手上还比了个三。

    “这又是何意?”中年汉子疑惑道。

    “这京城四品五品寻常,六品不入流,随便就是一个三品砸下来。这些都不事儿。怕的是你见到那些穿着鲜艳,年纪寻常的小公子。遇见这个,你得躲得远远的。”

    这他懂,这些年轻公子都是衙内,不比年长者顾忌多。士庶有别,贵人有特权。像他老家的一位,不过是县令爷的小舅子,踩踏农田,把阻拦的老汉打个半死,也不过几两银子完事,就这还是体恤了。想到这,汉子便也心有戚戚焉,忙不迭点头。

    “我好心一句,你只听着便是,不听,若是出了什么事,别怪小弟我不曾与你说。”

    “那是那是”这中年汉子一听,把连日来听的见的那股兴奋劲儿去一大半,也暗暗记住了这些话,便拱手作揖道:“还真多谢小哥一言,某是真感激。”

    “嗨,这值当些什么”四九城的人自有一份大气,这也是他见这人眼生,便多嘴提了几句,结个善缘。听到上头说书先生说到了四王,拍拍头,被这么一打岔:“刚说到那儿了?”

    “说到介荣宁街了”汉子提醒道

    原来啊,这荣宁街近来出了件大事儿。不见这南城还天天施着粥嘛,说来也是有缘由的。

    却说这荣宁街,就要说到这荣宁两公了,这荣宁两公原本不过金陵城的小地主,生活不过略富余,后来也因这世道民不聊生,险些连口饱饭都不得了。得亏遇明主,也是骁勇善战,这才得受皇恩,封了国公。

    这封了国公,又枝繁叶茂,真真是钟鸣鼎食,家族兴盛。

    原这大家都是这么说,只是这嫡枝不旺,倒是一桩憾事。后得一嫡子,就是那贾侯爷,真是万幸。只是这小侯爷也颇为艰难,打小怕是养不活,在那寺里养了替身,这么着到了岁数,娶了那忠靖侯的史家小姐,乃是门当户对,天作之合。合该是美事,谁知这三五年的,也不见继承。

第一百零四章() 


    说起果子来,贾源又来了兴致,拉着贾赦这边看看,那边瞧瞧,又讲起了当年带兵打仗野果裹腹来。

    这些年来贾赦时不时的总要听一耳朵,却没有半点不耐烦。军人总是可敬的,就算老了,小孩脾气了,变成暴脾气的糟老头,还是个可爱的小老头。

    许是贾赦的态度让贾源高兴了,糟践了一会儿果树,这才说道:“差点都被你哄了去,今儿是有正事要与你商量的。”

    “阿爷坐下说。”贾赦寻了个平整的石头用衣袖擦了,又拿汗巾子垫了才让老爷子坐下。

    贾源挥挥手让仆从站远些才道:“你也坐下吧。今儿这是还真不是小事,你自己也要有个主意。”

    还挺慎重,贾赦脑子过了一遍还是毫无头绪。

    “说起来,你的几位儒学先生也都是拿的出手的。可要比起沈阁老,那就差了许多。”贾源慢慢组织的词语,顿了一下又道:“他倒是能耐,子孙就不成气候了。这会三皇子稳坐太子,他家怕是不行了。”

    贾赦用袖子擦了擦梨,细细嚼了,疑惑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