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红楼生涯之贾赦-第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瞧着就心喜,面上却责怪道:“有恁多丫鬟婆子,哪里要你动手了,仔细伤着腕。”

    “老太爷咳了一声:“哟,你这是把池塘里一整株的都绞了下来了,把池塘折腾成这摸样,赶明儿还吃不吃菱角啦。”真别说,这一摆放还挺美的。

    老人近年岁数也发大了,相比年轻那会子相敬如宾,今年反倒处的越发像老两口了。这会贾老太太也杠上了,“我瞧着你是嫉妒了,乖孙孝顺我的,咱们不给你爷。”

    “都有呢。”

    贾赦乐呵呵一笑,也不去搀和俩老拌嘴。只是心里越发忧心了,这一年的休养,老太爷的身子骨到底不比以前了,时不时的总要小病一场。

    北方气候不比南方,原想着守孝那会荣府同宁府一并回金陵老家,把身子骨养好才是正经。只那会伤才好,不宜舟车劳顿,便也搁下了。

    这么一养,养到了出孝。

    出孝又遇上了贾代善起复。

    因着大皇子一事,老勋贵里头虽是无大过,却也难免波及。除了勋贵,三位郡王里头有两位担了干系,北静王那边说是和北边那边有了摩擦才战死的,实际上是大皇子的人争兵权,下了死手。当今觉的不光彩,好歹补偿了北静王一个王爷。

    其余好几家都降了爵位,爵位不保何况官位。位子腾了出来,又给几家有功之臣封了爵。宁荣两府虽是立了功,后巷几位庶枝却也多少掺了一脚,幸好当时为了以防万一,贾赦顺手把几位叔伯制住。只是必该查的,皇上一定也查到了,也是万幸,都不在明面上。不然这会只怕贾家也讨不着好。

    这么一升一降,贾代善丁忧守孝一年,起复都找不到合适的位置。这时候贾老太爷若是回了金陵,只怕雪上加霜。因此,这一耽搁就耽搁到了现在。

    虽然贾赦平时不太出门,但那些损友还是在的,外头都说老勋贵没落,新贵要起来了。虽然都是如此说,但他并不这么以为。不说他老子从未愁眉苦脸,就从前些日子府里的礼单,他就觉的怕不是外人猜测的那样。

    老太太近一年已经不太管家,府里的礼单却是要过她的手,有了好的全都填了他的库房。前些日子他无意中看了一眼,里头就有甄家的礼单,送的礼还颇为贵重,往年可是没有甄姓一家人的。有趣的是,他还打听到,那甄家的当家太太是三皇子的奶娘。

    当今的身体别人不知道,前些日子贾源出孝进宫请安,倒是瞧出了一点端倪,贾代善最近也似乎和三皇子有些联系,这些事贾源和贾代善都不曾瞒他。

第二十二章() 
生老病死,任你权势滔天,在岁月面前也只能低下高贵的头颅。

    贾赦的猜测是对的,这还未出夏,宫中就传来了消息。皇上近日连召太医,虽无缀朝,却也让人颇为担忧。

    平常人家有几亩田都怕断了传承,何况万里江山,一听皇上龙体欠安,有些人就坐不住了。

    大皇子不消说。

    二皇子母妃是四妃之一的贤妃,出自江南书香世家,娶得是户部尚书李家的孙女,一派清贵。三皇子要弱一些,母妃已经去世,舅家也不甚现眼。虽娶的也是书香门第的小姐,地位却不及李家。两位皇子虽有家室,却都还未有子嗣。四皇子五皇子年岁不大,还未长成。

    原本众人经过大皇子一事,心有余悸。

    只宫里频频传出来消息,朝堂上倒是越发不太平,今儿这个请立太子,明儿这个的,惹的皇上发了好几回火。

    然而当今也知道,立太子一事不能再拖,再拖下去只怕重蹈覆辙,可是选谁却是个难题。

    一日当今临朝,坐在那金銮殿上就问:“都吵了这些天,大家可吵出结果来了。”

    虽说皇上病了,可就是病了,那也是条龙,余威犹在。

    这会吵得不可开交的朝臣心里有些发憷了。

    “自古立嫡以长不以贤,臣以为二皇子通读典籍,知人善任,假以时日必能继承国统。”朝臣虽多,能在立储一事说上话的可不就那么几位,国子监祭酒自然义不容辞。

    呸!说好你要推荐三皇子。

    立太子一事没有上下串联皇上是不信的,果不其然,国子监祭酒说完,下面就站不住了,总不能让他一个教书的专美于前不是。

    于是礼部尚书便道:“自古立嫡以长不以贤没错,可还有立子以贵不以长,三皇子可是皇后教养大的,贵否?”

    朝廷就是这般,一旦有人打破了沉默,就和菜市就相仿佛,差别只在于议人还是议货。吵起来的时候,谁也不是省油的灯,撸袖子干架都是轻的,聚众斗殴都不是重点,有人下黑手那是家常便饭。偶尔斯文扫地,骨折抬回府养伤的也不是没有。

    何况立储大事,反正不止吵了一回了,再吵一次也是顺带的,上次吃亏这次总要找补回来不是。

    就这见天的吵,都没个结束的时候,倒是武将和沈阁老几位,老神在在的不发一词。

    当今看到这场面倒是笑了,反正你们吵你们的,朕就坐着,瞧你们能站到几时。

    一大早的朝会,旁的事一概搁置,大好时光就全在撸袖子干架,完全没发现龙椅的上那位脸越来越黑。

    沈阁老是个好人。

    没等皇上发怒,他赶紧咳了两声。不论是看在沈阁老的面上,还是真机灵,之前还吵的不可开交,这会都安静如鸡。

    瞧着皇上的脸是更黑了,沈阁老也无奈,再这么吵下去,怕是又要拖出去几个,何苦来哉,“启奏圣上,臣以为立储一事还需慎重,不如延后再议。”

    还延后,万一再来一回大皇子,众人哑然。

    泰聪帝垂下眼,不置一词。

    杜公公会意,挥鞭退朝。

    瞧这丝毫不拖泥带水的,众臣你看我我看你,追悔莫及只想抱住皇上大腿求别走。

    大朝会上贾源打了一上午瞌睡,等皇上走了,伸了个腰瞧瞧一群通体不畅的文臣,嘿嘿笑了两声,心情颇好的准备回家抱孙子。虽然孙子大了不给抱,在他旁边呆着也挺好。

    贾源想的美,皇上却没让他得逞。

    这会杜公公就在殿外候着,说是皇上召见。

    得了,走不成了。

    不过皇上也不只叫了贾源和镇国公牛松,还有快退休的沈阁老和六部尚书,满打满算不过八人。

    众人纳罕,戏肉来了。

    果不其然,过了一小会,皇上穿着常服从后殿出来,待众臣礼毕,直言道:“近日立储一事争议颇多,几位爱卿皆是肱骨,立储一事只怕还得赖众爱卿。”

    贾源和牛松两人对视一眼,打定主意不开口,只看沈阁老一众文臣如何应对。

    文臣不比武将,武将家光爵位就能吃上好几代,文臣一朝退,那就真的是两袖清风。

    万一运气好押对宝,泼天富贵,能不想着怎么让皇上立了自家主子好继承一国遗产。

    虽是如此,都是六部尚书差一步一跃登顶了,吃相也不能太难看不是。刚才礼部尚书还振振有词,这会总不能老调长谈。

    “禀皇上,今日朝堂上两位大人的话也不无道理。老臣以为二皇子年长些,想来更加稳当。”沈阁老也有自己的小算盘,后继无人愁入场,临了还得为了后代做打算,一把辛酸泪。

    工部尚书的大儿子取了沈阁老家的大姑娘,怎么看都是和沈阁老同声出气,虽明面上从未表态,这会也应声附和沈阁老。

    两位皇子就差了几个月,沈阁老徐大人你们两位说这话亏心不亏心。吏部尚书是个和稀泥的,他的官位还算稳当,打定做万年乌龟就是不出手,这会却是忍不住翻了个白眼

    贾源和牛松两人都是内阁,牛松还是兵部尚书,私底下两家人同进同出,商量好了由儿子辈陪跑,他们两个老家伙可不参与。

    在座的都是朝中重臣,就沈阁老一人说话,皇帝想杀人的心都有。

    时不待我,皇帝想起膝下子嗣满打满算一只手数的过来,二选一,还都未有子嗣,不禁心中悲凉。

    怎么选仿佛是个大难题,诡异的气氛在殿内蔓延开来。

    杜公公站在皇上边上,见到小徒弟打了个手势,赶紧悄声退了出去,不过几句话的功夫,一溜小跑进殿高声贺喜。

    众臣一惊,皇上便问:“喜从何来。”

    “大喜啊皇上,三皇子妃孕期三月有余啦。”杜公公一边说一边磕头,这可真正是个喜事。皇上的心思别人不知,他倒窥得零星,可不是大喜。

    正是为难之际,这真的算得上天大的好消息。

    泰聪帝是真的高兴,皇室一脉子嗣稀少,宗室枝茂繁盛虎视眈眈。往常不显,待他这一病,牛鬼蛇神都跳了出来,这孩子不管男女都来的太是时候了。

    皇上高兴,臣下的死了娘也得跟着乐,大家乐才是真的乐。

    这一乐,皇上也顾不上旁的,直吩咐请御医,又要开了库房赏三皇子一家,把众臣工忽视了个彻底。

    臣子能爬到这位置都是识趣的,瞧着皇上乐呵,道了喜就赶紧退了。

    皇上还得召见佳儿佳媳,没他们外人什么事儿。

    出了大殿,又是一场好戏。

    贾源和牛松俩人瞧着几位大人站不稳的样,眉眼官司没少打。

    姓沈的老匹夫是精明一世糊涂一时,要栽跟头喽。

    三皇子就凭着后嗣一条,隐隐的胜了一筹,二皇子后面的人自然不甘心。一切未成定局,还在殊死搏斗。接下来的日子,朝堂越发热闹,两派互相攻讦,你来我往,贬官升官都成家常便饭。

    自古登顶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许是当今龙体每况愈下,厌了朝堂乌烟瘴气,又或许是未知名的缘由。

第二十三章() 
三皇子终究胜了一筹,越过年长他几个月的二皇子入主东宫。太子大典一过,二皇子封为谦亲王,一个谦字压的二皇子梦碎,再无回旋余地。

    有输自然有赢,当今的身体每况愈下,二皇子一派越发坐不住了,自立太子以后,贾赦瞧着府里的礼单越发厚重,就知道贾家这次站队成功了。

    入秋的第一场雨刚过,天未凉,反而越加闷热。立太子之后想走贾家路子的人络绎不绝,就连贾赦也免不了一场应酬。

    午后,儒学先生布完课业,贾赦扇了扇风,瞧着外头乌云聚顶,心里莫名烦躁。

    “该教的为师都教了,往后还得看你自。”

    吕攸既得意学生天资聪颖,又失落自己再无学识可授,比起书香世家的底蕴,他还是差了些。

    “先生,此话何解。”

    贾赦一愣,先前听贾代善帮吕先生的儿子谋了个官职,却未曾说起辞馆之事,听着意思,竟是要走。

    吕攸轻叹,“承蒙贾府恩德,本不应该辞馆,只是为师并不如那世家,科举授业已教无可教,如若再待在贾府,只怕误了你。”在学生面前承认自己的不足他也是鼓起了很大勇气,却奈何他也不过进士出身,还是个半道的官。

    贾家的继承人学的可不止科举知识,他有自知之明,又何必贪恋贾府庇护误人子弟。

    贾赦同吕先生相处时间最长,老头子为人通达豁朗,他学到的可不仅仅是知识,还有比书上更宝贵的东西。如今人要走,他也不愿看着敬重的先生在贾府孤身一人,早早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