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家冰柜里有个女神-第2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一阵兴奋,刚才的推论果然没错。于是与其他人一同,鱼贯而入。

    入口处虽然狭窄,但爬过一米半的长度之后,便豁然开朗起来,空间足够我们直立行走,也不至于碰到脑袋。看来,现在我们是在铜人大钟的“肚子”里。刚才爬过的那个孔洞,就是铜人的“头部”了。

    我大致估算了一下,如果这个铜人大钟是以真人为模特铸造的,应该会符合人体的比例。秦陵兵马俑们的头部与身高的比例大概都在1:7。5左右,如此说来,身高五丈(秦制尺度单位)、坐下之后三丈的人,头部长度换算成今天的长度单位,应该是1。5米左右。这与刚才我们爬过的孔洞长度相符,进一步证明了我的推论。

    整个通道的方向是倾斜向下的,后面的人踉踉跄跄地跟了上来。我转身悄声道:“你们都小心些,估计十五六米之后,通道还会收窄。”

    这个长度,是我根据铜人的长度算出来的。

    果不其然,随着我们悄然前进的步伐,通道又逐渐收窄起来,最后变成了只够一人爬过去的孔洞,长度是我们之前爬过的孔洞长度的一倍左右。据此推算,“异瞳”机关启动后,十二个铜人大钟的排列方式是头部与头部相连、钟腹与钟腹相连,由此形成了一个土壤中的通道。

    按照十二个铜人的长度来算,水平相连起来大约有130、140米左右,再加上铜人在土堆中倾斜程度,根据三角函数计算,总共垂直向下距离大约在50米上下。而最外面那个洞口,到地面的垂直距离目测差不多20米。也就是说,等我们把这些铜人全部走完,就已经进入了地表平面以下30米的地方。

    对我们来说,最大的好消息还是铜人的连接方式。要知道,这些喇叭形的铜人大钟,本身就是最好的集声器。如果最下面的大钟是钟腹向外,我们这里稍许有些动静,经过声波的反射传导,下面的陈子奇便能听得一清二楚,而他们的动静,我却听不见。但是,按照目前的情况看,最下面一口钟,是细口向外的。这样一来,声音就会被包在钟体之内,陈子奇除非趴在细口上仔细倾听,否则便不会听到我们的动静。(见下示意图)

    铜钟排列方式:

    入口——()()()()()()——出口

    但是,话虽如此说,我们还是不能掉以轻心。我举着手电,用特种兵的作战手势指挥着所有人,尽量悄无声息地向深不见底的秦始皇陵深处,慢慢摸去。终于进到这千古一帝的超级墓穴之中,我的心情,百味杂陈。

    一边走,一边看着这些排列整齐、严丝合缝的铜人大钟,让我不禁对古人的智慧,产生了深深的敬意。在那样的条件下,他们居然能设计出这样巧夺天工的机关,只是不知道,这些机关会不会在忽然之间,变成杀人利器,要了我们的小命……

第三章去你大爷的,没门!() 
沿着铜人大钟一路向下,十分顺畅,几无阻碍。看来,这的确是一条专门为后世前来复活秦始皇之人留下的捷径。

    当然,以现在的技术,要用暴力方式打开秦始皇陵简直是轻而易举之事,不说别的,只要派几名拆迁经验丰富的城管派过来,分分钟就能把秦始皇陵翻个底朝天。但是国家保护秦始皇陵,是有道理的。这里面的文物如果不妥善保护,一遇空气,画像立失光彩,绢丝瞬成齑粉,陶器更会吸水或遇热膨胀而爆裂,到时候便连哭都来不及了。

    如今陈子奇仗着手中宝物,强入秦始皇陵,带进大量空气,未知多少国宝级的文物将因此毁于一旦,想来不禁让人捶胸顿足。

    路虽然顺,我们却行进得非常缓慢。爬过五个孔洞之后,到了最后一节。我做了个散开的手势,所有人都贴着钟壁,悄声向前摸着。

    地底的气味此刻已经泛了上来,混合着这埋在地下几千年的铜人大钟内部散发的铜臭味,已是非常难闻。不过我们用仪器检测之后,确定这些气味里并不含有汞蒸气,才放心了些。

    小心驶得万年船,我们各自带上轻便的防毒面具,试过了面具里的无线电通话装置,确定没有问题。

    我先闭了手电,叮嘱其他人不要发出任何声音,便从最后一口铜人大钟的头部孔洞钻了出去。摸黑从背包里取出拾音器,戴好耳机,把集音筒慢慢地从左到右转了半圈,仔细倾听着任何可疑的声音。用了这东西,凡是100米范围内的说话声、脚步声,只要中间没有太多阻隔,都能原原本本地被采集到我的耳朵里。

    <图片1>

    确定听不到人声,我才敢把手伸进铜人大钟头部孔洞,闪了一下手电,示意剩下的人出来。

    最后一个人跳出来的时候,我很自然地往旁边让了一下。突然脚下一空,幸好我身边代号朱雀的家伙眼明手快,一把将我抓住,否则就要摔将下去。我惊魂甫定,手电照去,才发现我们此刻所在的,竟是一道高墙的墙顶。

    这堵高墙一侧是土壁,它与上面的穹顶之间,差不多也就是三米的距离。我伏下身子摸了摸,从坚硬程度和建筑材料来看,这应该就是帝陵四周的防水大坝。

    司马迁在《史记》里说,秦始皇陵“穿三泉”,字面意思就是打穿了三层地下水。这么一来,为了防止地下水入侵墓室,防水大坝就是一个非常必要的工程。据说,秦始皇陵防水大坝的修建,还改变了地下河流的走向。

    另一方面,根据西安地区的地质调查报告,三层地下水之下的深度,差不多就是90米…120米左右。文献记载,秦始皇陵上方封土堆最初的高度为50丈,也就是115米。按照战国时期修建墓室的主流方法——地平面上下对称的“水镜法”来说,地平面以下的深度与地上封土堆高度差不多,也是100米左右。这样一来,也就与“穿三泉”的说法所推算出的深度基本相符了。

    各位,你们千万别和我说:什么?秦始皇陵最深处才在地下100多米?这也太不给力了吧?抱歉,我写的不是奇诡瑰丽的幻想盗墓小说,那种书里面各种稀奇古怪的玩意儿应有尽有、一个无名墓室可以比地球还大。我不稀罕扯那种淡来忽悠各位。各位可以想想,100多米,是什么概念?普通住宅的层高一般是2。8米,100多米相当于40多层的住宅楼那么高!

    言归正传。我们穿过十二铜人大钟的通道之后,垂直向下的距离大概是30米,也就是说,从我们所处的位置到墓底,还有7、80米左右的距离。

    打起手电向下照去,深不见底。这里无尽的黑,恣意地吞噬着手电的光。在这种完全黑暗的情况下,就算夜视仪也束手无策。只可惜我们没能搞到HID超强光疝气手电。如今所能做的,只有紧贴着左侧的土壁,向前摸索。

    现在的问题是,到底要怎么才能从这堵一米多宽、高度却让人头皮发麻的防水大坝上安全降落下去?

    这地底的空气异常干燥,我拿出水来喝了几口,轻声问道:“攀岩工具在谁那里?”

    身边代号白虎的人也刚喝完水,听了我这话,马上应声,却又道:“要用缓降绳下去?但是缓降绳只有30米长,你刚才不是说这堵墙有80多米高么?”

    <图片2>

    我点头道:“不错。但是别忘了,这堵墙是防水大坝,如果是直上直下的结构,很难扛得住外面水压。所以……”

    玄武接话道:“所以这堵墙很可能是阶梯状的。”

    “对,就像是江河上修的水力发电大坝一样,靠水的一侧直上直下,不靠水的一侧是阶梯状的,”我应道,“为了增加大坝抗水压的能力。当然,这只是猜测。”

    白虎听了这话,便拿出攀岩绳,正要向前走,我向他道:“你干嘛去?”

    “找可以挂绳子的地方。”白虎答道。

    没错,各位,你们千万不要以为只要进了秦始皇陵,就是满地财宝、琳琅夺目。我可以负责任地说,财宝一定会有,但是在这防水大坝上,连一件青铜器也欠奉。

    墓室主体完工时,秦始皇早就挂球了,后来工匠们又被关在墓室里不得出,谁还有闲情逸致在这大坝上摆什么东西?

    我摇头道:“别费劲了,这大坝为了保持完整性,连一个洞都不会有。去哪挂绳子?有个地方倒是可以挂,就是我们钻出来的那个孔洞处。只要在里面横一件物事,把绳子拴上那物事上,就行了。”

    白虎道:“那孔洞有一米来宽,什么东西能横在里面?”

    我指了指玄武身上背着那个超大背包,道:“那个就行。”

    “那个?那个留在这里,没问题么?”白虎盯着我道。

    我横眉道:“进来之前是怎么说的?”

    白虎听我此说,也不多言,便让玄武照我说的办。缓降绳的挂扣挂在背包带子上,递给玄武。

    我接过绳子,道:“我先下。”

    玄武坚决不同意。我知道他的心思,这绳子如果不够到下一层台阶,或者这堵墙本就没有台阶,那么第一个下去的人,就是摔死的下场。相比那手持游龙索的陈子奇,我们这群屌丝真是太凄凉了。

    我没有松手,只淡淡地看了玄武一眼。

    玄武叹气,对我道:“青龙,你不觉得很奇怪么?这一路进来,实在太顺利了。秦始皇陵这种地方,不是应该费尽力气才能进来的么?否则……”

    我摆摆手,道:“陈子奇来这里做什么?”

    “复活秦始皇。”

    “是啊。你想想,如果我去你家偷东西,那我可能要费一番力气才能破门破窗而入。但是如果你让我去你家给你送东西,难道你不应该打开大门把我迎进去么?”我这般说着,抓着缓降绳,道,“陈子奇有秦始皇千年前的密令在身,当然一路畅通。就算这样,我还嫌刚才的地震感太过张扬了呢。既然他有通行证,我们跟在后面,也就困难不到哪里去。但是现在我们已经落后了好几个身位,再不追赶,就来不及了。所以,不必争了,我下去。如果没有问题,我抖两下绳子,如果有问题,我抖一下绳子,你们把我拉上来就是了。”

    说着,我把缓降绳的安全带扣在腰上,挪到高墙边缘,深呼吸两下,双脚缓缓蹬出,顺着绳子滑了下去。

    下降的速度很快,30米的绳子到了头,我全身被安全带勒得猛然一震,脚却还没着地。这一下,我心里毛了起来,连忙举起手电照去,不禁倒抽一口凉气……

    下方两米多处,满满的全是白骨。

    这是那些被封在墓穴里的工匠,绝望之下,竟然人顶着人,硬生生地堆起了一道爬上去的人墙。虽然已经化成了骷髅,当初那种求生的渴望、家里人的期盼,却还让他们保持着努力向上爬的姿势。

    看着这一具具枯骨,我心中无限感慨。小到这一个墓室,大到整个江山历史,都是一次又一次由白骨所堆成的。自秦始皇建立无上专权的体制以来,有多少饱受欺凌的善良民众,在一层又一层高不可攀的严密官僚制度之下、在黑暗的底层深渊里、在重重盘剥和压力之下,艰难地为了寻找一点属于自己的幸福而苦苦挣扎度日。他们与这些苦苦挣扎最后化为朽骨的工匠们,本质上又有什么区别?

    这个比喻也许并不恰当,但是我想着那煌煌几千年封建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