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腓特烈威廉三世-第26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实所谓的弗里德里希1790便是威廉在穿越之前看过一本小说上介绍的大杀器。那就是米尼枪。

    米尼步枪是由米尼弹的发明者,法军奥尔良猎兵队上尉克劳德-爱迪尔内-米尼和上尉亨利-古斯塔夫-德维基内,于公元1849年左右开发出来的前装速shè枪。当时法军在北非战场上对抗阿尔及利亚革命者时,发现尽管他们的步枪在做工上比对手强很多,但是不能持续保持猛烈的火力,无法抵挡敌人cháo水般的进攻。基于此,米尼等人大胆的对法军步枪进行改进,创造出来了一种新式步枪弹即米尼弹。为了配合此弹。米尼等人经过反复设计,开发出了一支新式步枪。这就是著名的米尼步枪。米尼步枪的出现,宣告了线膛步枪做为步兵大批量装备的时代正式来临。米尼步枪采用米尼发明的圆头柱壳铅弹。由于这种子弹比步枪口径略小,所以一举解决了旧式步枪的前装子弹时,由于子弹过大导致塞不进去枪管或堵塞枪管的尴尬情况。米尼弹可以很轻松的用推弹杆推入枪膛,从而大大提高了shè速。该弹在弹体周围车以螺纹以配合膛线,螺纹中间以动物油填塞(强兵全文阅读)。子弹的底部使用软木材料。shè击时,火药气体冲击软木,软木受瞬间冲击后猛然撑大子弹。由于子弹被撑大,所以在发shè瞬间就可以依靠枪弹本身完成膛室的密封,而不会泄露火药气体导致枪弹的动能丧失。这样就解决了旧式前装枪的膛室密闭问题,从而大大增强了枪支的shè速,shè程和安全xìng(密闭良好不易导致火药渣残留堵塞枪管引发炸膛)。在米尼步枪出现之前,滑膛枪是实用的武器,列强的军队全部都是使用滑膛枪。线膛枪只是一种实验xìng的武器,并不是战场上的主力。线膛枪的主要问题是由于刻有膛线,前装子弹很难保持枪膛闭气xìng,威力大打折扣。为了取得良好的闭气xìng,线膛枪子弹往往做的口径与枪口径持平甚至略大.因此装弹时极其费劲,往往需要用锤子来捶打推弹杆才能将枪弹推进到位。结果,这往往导致更危险的枪膛破裂。而子弹在推进到药室位置时往往也因为粗暴的cāo作导致变形,达不到杀伤效果。米尼步枪的出现解决了这些问题。解决了这些问题后线膛枪的威力尽显。米尼线膛枪的装备大大增强了法军的火力。事实上,实战证明,米尼式步枪的威力的确惊人。公元1846年,法军猎兵在非洲地区首次使用米尼步枪作战,效果良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也有少量使用。在美国南北战争爆发时,米尼步枪以其巨大杀伤力迅速成为两军的标准装备。从公元1851年开始,英军也尝试采用米尼步枪。后来米尼步枪被被改造成为美军chūn田步枪和英军恩菲尔德步枪。

    可能有人要问,为何米尼枪会早出现近五十年,其实米尼枪对于那些懂得枪械的人来说并不是很复杂。米尼枪需要解决的两个问题:?第一个,制造螺旋状的膛线;?第二个,解决从枪口装弹的问题。?

    首先来说第一个问题,制造螺旋状的膛线。其实这个问题并不是很复杂,要知道在十八世纪晚期的时候,各**用枪械的发展还是比较成熟的。尽管目前世界的主流依然是装备大口径的滑膛枪。但是这并不代表线膛枪就没有市场。要知道丹麦军队可是在17世纪便开始大规模装备线膛枪。

    早期的枪械都是前装膛枪。1520年,德国纽伦堡的一个铁匠戈特,简化前装手续,气体泄出,使弹丸在枪膛内起紧塞作用并提高装填速度,发明了直线式线膛枪,采用圆形铅球弹丸。由于“膛线”一词的英文译音是“来复”。所以线膛枪也被称作来复枪。

    攻占丹麦之后,威廉便将哥本哈根城外的丹麦军械厂大规模搬迁,而丹麦军械厂在搬来普鲁士之后便成为了勃兰登堡军事学院的研发部。

    制造膛线主要有四种方法。但是目前来说技术最为成熟的还是钩刀拉削法和组合环形刀拉削法。

    把钩状切刀安置在比枪膛直径略细的钢拉杆上,钩形刮刀刃口的高度可以通过调节

    拉杆层部的螺丝来调节。每拉动通过枪管一次,拉杆移动几微米,随着枪管的匀速旋转。拉削出一条有一定缠度的yīn膛线。达到预定宽度后,再换位置拉第二条膛线。早期的线膛枪拉一条yīn膛线只要拉削二十次左右,而一支较好的枪拉削同样的yīn膛线要拉削一百次左右。拉的次数越多,形成的拉槽越细,越jīng密。

    而组合环形刀拉削法则是在一根拉杆上固定25至30个硬质合金钢环,每个钢环之间的距离相等,每个钢环上加工有与yīn膛线数量相同的等距的刮刀,每把切刀可循其缠角与下一个环上的切刀相连。从头连到尾部即可视为一条螺形线。每一个环上刀刃的突出量略大于前一个环,形成一组系列切刀。所开的槽具有稳定的宽度,深度和间隔,这种组合环形拉削刀通过枪膛次.则可切削出全部的yīn膛线,缩短工作时间,提高了产量和质量。

    至于解决装填问题就更简单了次口径!就是子弹的外径比枪管的内径小,这样便于装填;而子弹的尾部是中空的(穿越者当然不能用爆菊式的1853式恩菲尔德式子弹)发shè时,燃气使弹头尾部膨胀、紧贴枪膛嵌入膛线,在膛线的旋转压迫下,弹头又可以高速旋转而出,命中jīng度大幅提高。??

    可能有人要问,为什么十八世纪欧洲的线膛技术就已经成熟了,那么为什么在各国的主力军队中依然还是由滑膛枪来担任主力呢?

    其实古代的枪管一直是由工匠们手工锻打,战场上使用的几乎都是滑膛枪,为了装填方面快速弹丸一般都是次口径的,虽然这样牺牲了shè程和jīng度,但是却可以依靠齐shè来提高火力密度和命中率;

    另外来说一支线膛枪因为技术的要求xìng高,它的成本可能有二到三支滑膛枪的价格,而且因为膛线原因弹药发shè后产生的残渣不容易清理、枪支的寿命也短于滑膛枪管,shè速其慢;同样的价格装备的军队线膛枪单位时间内人均发shè一颗子弹而滑膛枪却可以达到9颗!

    这样的一个xìng价比自然是不被各国统治者看好从而大规模列装。

    另外手工业时代打造的枪管口径大小不一,滑膛枪时代对于枪管的要求可以说非常低,只要不炸膛,能够将子弹发shè出去,这就够了;以那个时代的制造标准也就是那样了,要速度就没有办法追求jīng度,完全是依靠火力密度堆砌命中率;

    可是线膛枪不一样,线膛枪要求子弹和枪管紧密配合;前装枪时代,线膛枪弹丸如果还是次口径的就不会嵌入膛线不会产生旋转,也就失去了膛线的意义;但是弹丸太大的话

    就没办法装入枪膛;只能是使弹丸的尺寸合乎口径或者略微大于枪口径但是还不能影响装填进去;因此线膛枪对于弹丸的jīng度要求比滑膛枪要高的多;

    米尼枪弹很特别,它靠尾部的扩张嵌入膛线;

    所以米尼枪和米尼弹的出现完全就是一种改变世界的发明,尽管相对于目前普鲁士军队列装的步枪来说,弗里德里希1790年的价格是其三倍,但是在威廉看来,这些钱花的有价值。

    其实关于米尼枪的想法,早在1783年的时候,威廉便悄悄的派人前往欧洲各地著名的铸枪工厂调查,特别是那些制造线膛枪的工厂更是威廉心目中的重点目标。

    而经过几年的努力,威廉终于得到了回报。

    “布埃尔!”

    “尊敬的陛下,请您吩咐”

    “册封卡隆为王国子爵,赏五百金塔勒”

    “遵命”

    布埃尔应了一声,而人群中的一个人听到威廉和布埃尔的对话,瞬时脸上便涨的通红,他便是威廉刚刚下令册封为子爵的卡隆。

    卡隆曾经是波西米亚的一名铸枪大师,后来因为某种原因被迫前来普鲁士,在威廉下令成立勃兰登堡军事学院研发部的时候,卡隆正好成为了研发部的一名研究员。而在威廉手中的这款弗里德里希1790便是在卡隆的手上诞生的。

    “谢陛下!”

    没等卡隆弯腰行礼,威廉便笑着说道:

    “这些都是你应得了,还有我会继续追加给你们的经费,记住我要在今年六月之前,看到这种步枪的大规模生产!”(未完待续。)

    PS:谢谢姚昊天大大的月票!

    。。。

第三百六十二章 赛利姆的调动() 
弗里德里希1790绝对是划时代的产物,尽管它依然属于前镗枪的范畴。

    在威廉之后,亨利等普鲁士军方高级将领都用弗里德里希1790进行了试shè,而结果相当的令人满意,相较于普鲁士军队现阶段装备的步枪来说,弗里德里希1790不管是shè程还是jīng度都要好的太多,尽管它的造价是普通造价的三倍。

    在与军方高层经过协商之后,威廉下令扩建普鲁士皇家军械厂,同时威廉追加了五十万银马克的预算用于弗里德里希1790的生产和改进。

    不过同时,威廉也下令加强勃兰登堡军事学院研发部的保卫工作,他可不希望当普鲁士的军队走上战场的时候突然发现敌人武器的xìng能和他们的一样

    尼古拉耶夫

    苏沃洛夫的眉头紧皱在了一起,城外的奥斯曼军队正在对尼古拉耶夫发动新一轮的攻势,不过这并不是苏沃洛夫烦恼的根源。他所烦恼的是根据侦查骑兵的汇报,在南布格河的上游,他手下的一万多俄罗斯近卫军在战争中正处于下风。。 。

    尼古拉耶夫城内的两万俄军可以凭借着城墙的掩护和奥斯曼人杀的难分难解,但是在南布格河的上游,一万四千俄罗斯近卫军完全没有任何的掩护,足足四万的奥斯曼军队对一万四千俄军发动了激烈的进攻。

    上游的俄军指挥官比尔盖夫已经多次派遣传令员向苏沃洛夫求援,但是现在苏沃洛夫的手中根本没有一丝一毫的援军派给他。尼古拉耶夫城外的十万奥斯曼军队可不是开玩笑的。在奥斯曼人的强攻之下,本来苏沃洛夫就感觉有些力不能支,又哪里能够抽出军队支援上游的比尔盖夫。

    赛利姆看着已经进攻了五天的尼古拉耶夫。他的心情并不是很好。

    原本派往上游的玛尔德拉两万人马遇到了上游俄军的顽强阻击,不得已,赛利姆又调拨了两万大军前往上游协助玛尔德拉。但是整整四万大军居然被一万多俄军阻挡在尼古拉耶夫北方五十英里处整整四天不得寸进,这让赛利姆想想便会觉得火大。

    不过事情也不能完全怪玛尔德拉,毕竟俄军的人马早在玛尔德拉出动之前便在南布格河上游展开了布置,虽然没有城墙,但是一些防御工事也修建的相当完备。

    五天的进攻下来。赛利姆的人马已经损失了一万余人,如果加上那些因为冻伤而失去战斗力的人马,奥斯曼大军在尼古拉耶夫城下已经伤亡了近两万。

    所幸的是。这支奥斯曼军队堪称是奥斯曼帝国的jīng锐,所以在伤亡比如此巨大的情况下依然坚持了下来,不然的话换做帝国内部的那些旧耶尼塞里估计早已哗变了。

    但是巨大的伤亡依然让赛利姆感觉到吃不消,要知道黑海地区可不止尼古拉耶夫城内这几万俄军。克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