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无你的日子,我又怎么识能那雅韵风情。
清风与我不识字,何必乱翻书?
世人看我皆笑痴,我笑世人太颠狂。
人道我孤影孑立真呆傻,我道世人未明真情空嗟讶。
不屑一顾只缘迷于红尘纷扰。挚情相待只愿碧海涛平。
风雨之中,我牵不到你的手,怕你惊起,惊你哭。
莫怕,等你识我日。你就再也不用怕了。
笑且由他去,我自行我事。
再见你时,风雨再大,我都不会放开你的手。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一天是一生,白头是百年。
守着爱怕人笑。还怕人看清。
我在南山下搭一陋室,茅檐低小,溪上却有青青草。
白菊数畦,枫桂几处。
归雁行行写相思,寒鸦声声道凄凉。
只影相守此处,心中常存宁静。
看漫山红遍。层林尽染。
听枫红之音,草长之声,自然界的天籁自是妙音。
此生常为人所笑,只因我痴。
我怕人笑么?笑且笑吧。
我也一笑,夜未央。前路漫漫未可知。
月下,染着枫影,闻着桂香,轻奏长笛,鸣几曲短歌,漫吟秋风,道数重春意。
静静地守望着红尘中迷途的你。
情至深处反转薄,欲说还休,天真个凉么?
生生世世,不离不弃!
红豆又握在我的手心中,感触着她的绵绵爱意。
忽而一种躲藏的念头袭来,惊觉。
我惧为何?
真个是怕人看清么?
笑容悄悄地离开了,眼中盈了碎意的痛楚。
爱到不能爱,聚到终须散,除非天地合,江水为竭。
看一江春水东流去,回首弄晴柔。
潋滟波光,何处离人归处。
数归程,长亭更短亭。
山巅之上我为峰,孤影惹人闲话,无处话凄凉。
春又来看红豆开,竟不见有情人去采。
春去春又来,花谢花还在。
人呢?
伊人何处?
桃花映着碧溪,几点离绪和着柳绵争渡。
红豆未见,黄花方启珠唇。
憔悴损,不堪摘。
无人去采红豆花开,卿,采了,又与谁人去戴呢?
无法簪花搔卿首,留与东君唱风流吧。
我欲惜春,试图留住她的脚步,不,还是送春归吧,春夏秋冬快去快回。
今生方易过,来生才能。
独守的日子漫长地让人难耐,春,快去吧。
小苑香径,曾经是你徘徊的旧地,空山幽谷,曾经是你嘻笑的佳处。竹溪相绕,风铃叮当。是你归来了么?
春真的来了么,还是走了?
七夕之夜,你。牛郎与织女重逢,邀我去喝酒,他们还在问起你呢。
我只说:我等。
牛郎给织女插了朵花,我把盏而笑。
他们的孩子很可爱。
家,那就是吧。
那一夜,我醉的厉害,回来时,我采了朵云儿,待你回来时为你做丽裳。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牛郎和织女重逢后就住着我隔壁绣春山了。
烟花拥着风流真情?
常恨此身非吾有,人生来是不自由的。
惟心之远无惧时空。
挟泰山以超北海,势可吞天。
江山画图中,英豪几纷争。
几许风流,却抵不过岁月蹉跎。
铁戟沉沙,沉的是几许英雄气。
娥皇女英,哭的是斑斑湘女情。
烟消云散,消散的是平常情怀,别梦情缘。
放歌长啸,咏叹是非常相思。离乱恩爱。
真情在哪?真情在心。
放一颗烟花,一飞冲天,在至生命的顶点处,绽放出别样的美丽。怒艳的红。艳的夺人心魄。恰如我的红豆。
风拂过,消失了的是过去么?风中流散着的是你和我的传说。
时间中可还有人记得有人曾经如此地么?
烟花怒放发的风情,稍抚慰了我的思念。
握在掌心的,是那一颗红豆……生生世世,不离不弃!
对着大海,对着蓝天,对着白云,对着清风我呐喊!
等你。
相思刻骨铭心!
……
有时候~有时候~
我会相信一切有尽头~
相聚离开都有时候~
没有什么会永垂不朽~
……
可是我~有时候~
宁愿选择留恋不放手~
等到风景都看透~
也许你会陪我看细水长流~
……
唱到最后,方雅君已经忘我了,陶醉在了这首歌里。
杜星河听着方雅君这般演绎。心生波动,由方雅君的天籁之声中,他仿佛看到了上个位面曾看过的一个关于昭明太子萧统寄情红豆树的故事。
那棵树应该是在无锡顾山。
大部分人却一直以为是在嘉兴西塘。就像张爱玲对英格兰和法兰西颠倒了印象一样,对昭明太子萧统手植的红豆树所在的位置,很多人一直无法纠正自己错误的认识。就像一千四百多年前萧郎和慧娘的一见钟情。明知是错了,也只有一路错下去。
那是杏花烟雨的江南,春草漫过河堤的时节发生的爱情。
今人或古人,的缠绵悱恻都愿和烟雨、江南沾染丝丝缕缕的联系。
真的是大俗,可是仔细思量着,却又大雅。
当中自有一番刚硬的道理在,不尽是文人骚客。痴男怨女的婉转凄凉。
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是说水的因时因势而起,无为而为。水是至柔至刚之物,来去自如,滋养万物,亦同佛家说“缘起缘灭”。总不强求万物羁留,动则氤氲有致风生云起,静则坚毅如山石。至于人和人之间的情缘来去,用什么形容也不如水贴切。
人一旦爱了,一颗心就能百转千回。像江南水乡的小河道,弯弯曲曲间衍出无数缠绵来;一旦不爱了,亦有黄河之水天上来的决裂和汹涌。
回到他们相遇的时刻,去见证那场烟花的绽放。
那一天,萧统许是腻了宫娥翠袖,腻了丝竹箜篌,腻了伏案编书。
他出游,信马由缰,到郊外寻花问柳。那可是真的寻花问柳,他是一等一的才子,从小天资聪敏,过目不忘,来顾山隐居是编集《昭明文选》,不似乾隆下江南的附庸风雅。
走到一条清溪边,他觉得口渴起来,正好迎风送来茶香,抬头看见前面一座小小的茶坊,他便信步走了进去。那当垆卖茶的女子闻声转过身来。
但见她云鬓乌黑,生得面若桃花,穿着布衣也难掩风流,他心里一喜。那茶,未曾喝到嘴边,却已先浸得人眼明心亮。
她捧了一盏茶过来,浅笑盈盈。这一笑,似已耗尽一生。她与他正像白娘子与许仙西湖初遇,相逢却似曾相识,未曾相识已相思。
他们这场相遇叫我想起了一段绝美的台词,那段话是这样说——
野花迎风飘摆,好像是在倾诉衷肠;绿草凄凄抖动,如无尽的缠绵依恋;初绿的柳枝轻拂悠悠碧水……看这一江春水,看这清溪桃花,看这如黛青山,都没有丝毫改变,也不知我新婚一夜就别离的妻子是否依旧红颜?
对面来的是谁家女子,生得满面春光,美丽非凡!
这位姑娘你停下美丽的脚步,你可知自己犯下什么样的错误?
这位官人,明明是你的马蹄踢翻了我的竹篮,你看这宽阔的道路直通蓝天,你却非让这可恶的畜生溅起我满身泥点,怎么反倒怪罪是我的错误?
你的错误就是美若天仙,你婀娜的身姿让我的手不听使唤。你蓬松的乌发涨满了我的眼帘,看不见道路山川,只是漆黑一片;你明艳的面颊让我胯下的这头畜生倾倒,竟忘记了他的主人是多么威严。
春花软柳。佳人如玉,昭明的心旌摇曳也应该和剧中人一样。
此后,他便天天来,有时也着宫使接了她,去他的读书台上。他已经遣散了身边的宫娥,她就成了灯下伴读添香的红袖,在他疲累时奉上香茶一盏,那是虎跑泉的水沏出的清冽情意。有时,她也会启丹唇为他弹唱解乏,吴侬软语。一曲歌毕,他不禁叹道:“有此清歌做伴,何必丝竹污耳呢?”又一笑,“有慧如相伴,何用姬妾成群?”
她明白他是借机向自己表明心迹。她笑笑。带着低低地哀伤:“萧郎……你是太子,这是无可奈何之事。”
萧统也笑了。他仿佛永远考虑不到这点,体察不到她的忧伤一般,抚着她的眉说:“我是太子,慧如,我是太子,你要信我。”
她点头。眼中凝聚着难以化解的忧伤。不是她不相信他,只是身份地位太过悬殊,宗教礼法的桎梏,由不得她去妄自天真。
待到《文选》编顶杀青,他终于要回京去。临别马上,他仍是豪情不减。手指远方道:“慧如,来日我要凤笙龙管,紫盖香车迎你回京。”
她站在马下凄凄地望向他,无语凝噎。半晌才轻轻地取出一物放在萧统掌心,道:“昔有妇人滴泪成血。化做相思豆,今以一双红豆付君,若君早归,妾当免于此厄,不然,日后……望你见豆如见人吧。”
他就此别去,归来杳杳无期。果不出慧娘所料,世事绝没有他想的那样简单,他要娶她,遭致的何止一方责难?他是太子也一样,他大,大过平民百姓,大不过礼法森严如天。
“宫门一如深似海,从此萧郎是路人。”怀着寒微无路扣金门的凄伤,慧娘相思成疾,当他再来时,已是红颜零落青草稀了。
萧统并无哀哭嚎叫,只亲手栽下两颗红豆,黯然回京。回京后一病不起,数月之后,薨逝。
这应该是传说,可是哀艳妩媚之处不下于正史书纪的贞男烈女,而且精诚所至,天地精气亦有感知,萧统手植的两株红豆树,数百年后倏然合抱,树干并为一体,上枝仍分为二。
唐人王维从江阴过,见此树心有所感,作著名的《红豆》诗,流传天下。
如今,已无从揣测王维所谓相思,是相爱之思,还是故国故园之思。还有,这首诗是王维写给谁的。不过无从揣测也表示可以有无限揣测,如果一定有这个人,希望是那个曾经在他生命里出现的唐朝公主。很多年后他对她说,当时我不得不走,因为再差一步,我就要陷入爱情。
只差一步,是相思,而不是相爱,感情如尘埃,就是这样的细致入微。
他是聪明且珍重的,自知爱不起她,一个心里只有薛绍的公主。也许看到红豆,他想起昭明太子和慧娘,亦想起自己和太平公主,都是心有遗憾的感情。
《红楼梦》里宝玉的红豆曲唱得好:“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那时节已是清朝。看呐,王维的诗就这样传下来,致使后人以红豆寄相思,竟成了约定俗成的风习。好的诗就有这样感人的效力和功用。
不过世人对好的东西亦苛刻。流传愈广,就代表接触的人越多,愈要能有所延深和拓展。应该是“要一奉十”,经得起揣摩摔打。不止是文学名著,连情诗也要有这个气度雅量。
“安史之乱”中,著名乐师李龟年在长沙唱王维红豆诗,已遥遥有思念故国之意,战乱流离让人们少了隽永缠绵,多了深重的现实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