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蒋委员长按铃让侍卫官进来,吩咐他,通知在南京的军事委员会所有成员,海军部长陈绍宽,航空署长周至柔,宪兵司令吴铁城,马上到军事委员会作战室,召开紧急军事会议。
然后,拍拍唐秋离的肩膀说道:“秋离,一会儿你给大家讲讲你的思路和对未来中ri关系的看法,大胆讲,我国现在最需要一个清晰的战略构思和战略部署,你能行的!”
唐秋离这才明白,蒋委员长听了自己的汇报,觉得非比寻常,高度重视,有必要让这些高级将领们一起听听,看着老头子鼓励的目光,唐秋离很不以为然,凭着自己多出一百来年的知识,保管让你们听得惊掉下巴,合不拢嘴。
军事委员会作战室,一副巨大的中华民国地图前,手执教鞭的唐秋离,面对近百位军界高官,语声朗朗,侃侃而谈,镇定至若。
下面是一众已经半石化的将军们,唐秋离一开场,就给各位来个下马威,“中ri之战,不可避免,在今年的七八月间,一定爆发!而以七月份最为可能,到时,我国将要陷入全面的战火之中!”
南京和华北隔着长江、黄河,在这些将军们的眼里,遥远的华北,好像是另外一个世界,和他们并不相干,而今天,这位唐上将,一下子就把战火纷飞的场面,拉到众人面前,叫他们如何不吃惊万分。
作战室内,响起了“嗡嗡”的议论声,这位新晋的唐上将,未免有些耸人听闻了吧?ri本人占了东北已经有六年了,也没见他们有往南方打的企图。
唐秋离把这些高级将领们的心思,都收在眼里,心底一阵悲哀,什么时候,ri本人的炸弹落到你们头上,你们才相信今天我说的话,什么时候,南京城下三十万被屠戮的冤魂,搅得你们不得安宁,才相信面对的是一些什么样的畜生!
唐秋离不理众将的反应,他的心神,已经完全沉浸在即将爆发的抗ri战争之中。
“ri本国内资源匮乏,而ri本人对海外领土的野心,确ri甚一ri,百年积弱的中国,恰好是他们选择的目标,从九一八事变,到现在的华北局势,无不说明这一点,ri本这个岛国,具有天上的侵略xing和野心。”
“ri本大本营,不断的从本土往华北增兵,就是为了和我国全面开战做准备,目前,华北的ri军兵力,已经达到三十八万人之众,还有继续增兵的迹象。”
“华北的平津一带,是中ri之战的爆发点,战端开启,ri军会集中优势兵力,首先消灭和肃清我华北之军力,把华北变成他们稳固的后方基地,利用被占领区的人力、物力、资源,来支撑他们的战争消耗,这叫总体战,也叫以战养战。”
“而后,华北的ri军,会集结重兵,兵分三路,一路进攻山西、陕西诸省,一路迅疾南下,进攻河南等中原腹地,一路攻占山东全境,所有的兵锋,均指向我江浙,东南沿海富庶之地。”
“此间,不排除ri军在我东南沿海一带,实施大规模登陆,而首要选择的攻击地点,就是上海,那样,可以直接威胁我首都南京,动摇我国府的政治根本,从心理上,打击和摧毁我国民的抵抗意志,达到奴役我国民的企图。”
唐秋离停下话语,静静的看着下面的高级将领们,自己讲的太震撼了,用匪夷所思、耸人听闻也不为过,需要给他们点时间,来消化自己的话。
众将醒过神来,眼睛里都是问号,包括蒋委员长,意思很明显,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战争初期,在华北一带,定会有几次大规模的战役,以山西、河北交界,山东、江苏交界处的徐州一带,河南、河北交界等地,最为激烈,这些战役,决定了我国未来的作战格局。”
“所以,中ri之战的重点,初期在北方,能否阻止ri军南侵的脚步,取决于北方战局,倘若不受到来自上海方向的ri军攻击,我黄河流域战区指挥部所属之部队,可保障六到八个月的时间,让华北的ri军主力,无法南下,为江南等地的抗战,赢得准备的时间。”
够了,唐秋离不能说得再多,要是他说出,未来国府将要迁都,到大西南的chongqing落脚,大部国土将要沦丧,这些将领们,不得把自己当场吃了?
唐秋离的话,最重视的是蒋委员长,这毕竟是他苦熬心血打拼出来的江山,ri本人要拿走,那还不要了他的老命,这次军事会议之后,促成了国民zhèngfu军事委员会,把战略重点,放在华北和山东半岛一带,为唐秋离能全歼华北的ri军,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用蒋委员长的话说,北方的事情,就托付给唐副委员长了,不过,老头子又对他说,你手里的三十万zhongyāng军,借给我十万,长江以南的地区,用兵的地方还很多。
稍后,军政部再负责组建十个甲等野战师,兵员在十五万人以上,还给咱们的唐副委员长,省得到时候,战事吃紧,埋怨我调走了他的兵!这话是对陈诚说的,一句话,调走十万人,还你十五万,你不亏本儿!
到弄得唐秋离不好意思了,本来就是老头子的部队,现在到变成了朝自己借,虽说是玩笑话,可也说明了老头子对自己的期待和信任,有那个人,能把自己的家底交到一个毛头小子的手里?
随后的几天,唐秋离埋头在军事委员会,由他牵头和一些高级将领们做出了一份绝密的北方作战计划,黄河流域战区兵力部署计划,这两份计划,列为最高军事机密。
此后,中ri战争在当年的七月七ri爆发,已经领兵,奋战在和ri军厮杀战场上的众位将军,回想起当时唐秋离在军事委员会作战室说的话,言犹在耳,战争的发展,和他所说,如出一辙。
众将惊为天人,对唐秋离的才能,到了怀疑其非人的程度,每有大的战役,必先和唐秋离沟通,听取意见。
民国著名的军事家蒋百里将军,闻讯后,大感怀疑,亲自奔赴唐秋离的帐下,以求真伪,旋即,便留在唐秋离军中,任黄河流域战区指挥部参谋团团长一职,出谋划策,参与军机,成为唐秋离最得力的帮手。
而且,唐秋离还捞到一个天大的好处,军事委员会决定,把**各部队的坦克和装甲车集中起来,统一调拨给黄河战区指挥部,唐秋离有实力组建了三个坦克旅。
虽然这些坦克和装甲车,型号不一,多数已经老旧,唐秋离却自有打算,以定边经济特区现在的工业生产能力,对这些坦克和装甲车进行改造和升级,根本不成问题,毕竟比新造坦克省力得多。
于是,他给在美国的朱紫轩老人去电报,从美国采购大量的坦克元件,最好能整车采购两个坦克师的装备,不怕花钱。
这是他为弟弟巴特尔准备的礼物,再有一年多的时间,那个小家伙该学成回国了。
忙碌了一段时间后,总算有了点儿闲暇的时间,他带着梅婷,去欣赏秦淮河的夜景,自从到了南京之后,还没有时间陪这丫头出来玩玩儿。
第三百八十六章 青春作伴好还乡()
六朝古都,金粉之地,自有他的繁华之处,在再加上民国定都于此,是为首善之地,政治、经济中心,为了国民zhèngfu的脸面,南京的城市建设,要好过其他城市许多,当然,与十里洋场的大上海相比,少了几分洋气,多了几分didu的华贵与庄重。
万里长江绕城而过,金陵城头,见证过几多升起落下的大王旗,冬ri的风,少了北方的冷厉,多了江南的轻媚,更冻不凝金陵街头轻摇漫萝的花粉,只需一袭厚衫,便可将些许的清冷,挡在体外。
秦淮河畔,本就是热闹的去处,入夜,行人如织,更见繁华和喧闹,丝竹声声,灯影摇曳,花船荡漾清波,年轻娇娆的姐儿,罗帕轻掩红唇,不时的对过往的行人,抛去媚眼儿,若是少年佳俊路过,更是不吝啬娇笑之声。
空气之中,弥漫着浓重的脂粉香味,到为这冬ri的秦淮河,增添了许多尘世的意味,一派脂粉丝竹的盛世繁华,只不过,这来往如织的行人,有几个能想到北方,那只已经露出狰狞利齿的恶狼ri本人,正口角垂涎、贪婪的伺望江南的大好河山。
桨声灯影里,一只素花棚的小船,桨撸呀呀,轻轻的,漫游在秦淮河上,如chunri黄昏散步般闲散。
唐秋离饶有兴致的看着河面上,高挂大红灯笼、往来穿梭的花船,脑子里塞满了兵力布置、固守要点等,难得抛却事务,在秦淮河上做一回闲散的游客。
少年的心xing却是激发出来,每一只路过的花船,他都饶有兴致的仔细观看,那些花船上,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姐儿们,见是如此俊俏的哥儿,气度不凡之中,有俗世难得的清朗与高贵。
因为梅婷在船舱里,这些姐儿们,以为这位少年郎是孤身一人,都催动花船,争相往唐秋离乘坐的这只素花棚小船前靠来,难得一见俊俏的哥儿,倒贴也值得。
有两只花船,因为避让不及,撞在一起,船上的姐儿们,跌做一团,红翻绿转,发散钗落,于是争吵起来,吴语音软,吵起架来,也不似北方那般粗声大嗓,杀气腾腾,别有一番韵味。
唐秋离看得乐不可支,连声招呼梅婷,唤过几声后,梅婷没有搭腔,他奇怪的回过头去,小丫头手托香腮,若有所思,似乎沉浸在自己的心事之中,竟然没有觉察到唐秋离在唤她。
直到唐秋离的大手,抚上她圆润的肩头,梅婷才如同梦境醒来般讶然回头,秋水般的明眸中,还带着一丝迷离的恍惚。
梅婷移步上前,轻轻的依偎在唐秋离的胸前,声音幽幽如同天外传来,“秋离,我想回家看看父母,你能陪我一同回去吗?”
唐秋离释然,原来这丫头想家了,他微笑着拍拍梅婷的头,“傻丫头,我把人家黄花大姑娘给正法了,还不得对家长有个交代,别等为了的岳父大人,拿把手枪找上门儿来,那多被动啊!”
梅婷大窘,为之气结,扑上来掐唐秋离,两人笑着闹成一团,沉凝的气氛,就此烟消云散,小船猛地摇晃起来,船尾掌撸的船娘,善意的微笑着,看着这对儿年轻男女之间的嬉戏。
眉宇之间,有些悠然回味,也许是回想起自己年轻时的风光,,也是这般旖旎,这对男女,出手大方,一次就给了够她赚三天的船钱,态度还特别和蔼,这样的客人,不多见!
唐秋离蓦然想起来,有关梅婷的家世,自己根本一无所知,也从没有询问过,梅婷看出唐秋离的困惑,拉着他的手,坐在地席上,娓娓的给他讲了自己的家世。
梅家是江南望族,世代书香,几朝几代都出过文臣武将,到了他父亲这一辈儿,因为老爷子年轻的时候,东渡ri本寻求救国的真理,在ri本,结识了孙中山、黄兴等一些革命党人,遂加入了革命党,武昌首义,推翻了满清皇帝,建立了中华民国。
老爷子担任过一任督军,是和国父孙中山等同时代的人物,辛亥元老之一,算起来,蒋委员长还得是后生晚辈。
老爷子为人刚直耿烈,容不得半点儿污垢,这样的的人,本就不适合在官场打滚,最后,老爷子挂印封金,愤而辞职,回到了距南京不远的秣陵老家,发誓永不为官。
把希望寄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