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吧,战场情况我基本了解了!”罗斯福淡淡的说道:“但是,杰佛菲尔,你们参谋部的注意力,必须集中在菲尼克斯一带的德军部队身上,那个方向上的德军部队,不管有什么动作,你必须马上想我报告,记住,不论任何时间!”
从总统办公室出来,杰佛菲尔上将还是一脑门子的雾水,他搞不懂,从美国战场的现实来看,西部的迪勒拉山系战场和西南部边境的第二道防线,无论如何,也比菲尼克斯方向上的德军部队重要。
不管总统先生有什么应对之策,都不可能阻止菲尼克斯方向上的德军,北上进攻盐湖城和丹佛,占领中部地区的行动,那是个死地,派去多少兵力,都会落到德国人和日本人的两面夹击之中,如果总统先生真的要那样做,我必须坚决的阻止!
“但总统先生,为什么对菲尼克斯方向,如此的关注呢?”杰佛菲尔上将摇摇头,带着满脑子的疑惑离开了!
办公室内,罗斯福摇动着轮椅,来到了墙上的大幅军事地图前,久久的凝望着,青筋暴露的双手,紧紧相握,“那个点,必须爆发的点,是挽救美国亡国命运的唯一机会,这是一场豪赌!自己必须下这个赌注!”他咬着牙,心里暗自想到。
发生在美国本土的战争,打到了五月中旬,在美国西部战场,日本北美作战司令部司令官山本五**将,依然受困于美军的迪勒拉山系防线,在这段时间里,山本大将变换各种进攻方式,还是没有能够突破美军阵地,六十多万加拿大士兵,五十多万美军士兵,联手在迪勒拉山系,给日军横起了一道无法逾越的障碍。
山本大将愈发的焦虑了,对美战争打到这个程度,他已经失去了往日的冷静,尽管在南野大将的调和下,自己与大本营北美战场监督官伊藤严三郎的矛盾,算是化解了,但来自大本营的电报,几乎了两天就一封,内容千篇一律,就是问自己,“帝**队,何时能够突破美军西部防线,继而饮马美国中部地区?”
山本大将都快被大本营的电报,给逼疯了,但他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就连不惜担着挑起帝国陆海军宿怨的罪名,撤换了一大批陆军将领,换上海军方面的人,也无济于事。
山本大将还沮丧的发现,在迪勒拉山系防线,与帝**队打了几个月的美军和加拿大军士兵,似乎战斗力越来越强悍,从登陆战第二阶段开始,帝**队消灭的美军士兵和加拿大士兵,大概有二十多万了,可剩下的敌人,却是越打越强悍,在某些区域,甚至能够发起局部反击!
对于帝国北美作战司令部来说,绝对不是什么好现象,双方士兵的战斗力和士气,在逐渐缩小距离,而持续保持高密度进攻态势的帝**队,显然更是日益丧失锐气!
在此期间,山本大将还给大本营,发去一个新的作战计划,计划的核心是,以三十万人左右的兵力,转向北上,进攻加拿大南部的温哥华、埃德蒙顿等地,然后,翻过落基山脉,转道加拿大境内,从背后进攻美军的迪勒拉山系防线,如此,则可迅速的瓦解美军的西部防线,把美加军一百多万部队,包饺子!
这个计划,完全是快被逼疯了山本大将,自己制定出来的,甚至,连挚友南野参谋长,都不知道内情,如果仅仅从计划本身来看,很有可操作性,绕开美军的迪勒拉山系防线,不失为一个避实就虚的高明战术。
不过,新作战计划上报之后,很快就得到了回音,而且,还是天皇陛下亲自拟写的电报,几句话,“必须放弃这种疯狂的想法,以尽全力突破美军西部防线,为第一要务!”
裕仁天皇的回电,虽然没有训斥,但否决的如此干脆,还是出乎山本大将的意料之外,也压下了他内心疯狂的念头,同时,山本大将对于天皇陛下,不免有些怨气,他就不了解,天皇陛下的顾忌是什么?
山本大将是日军高级军官里,最出色的战术家,但却不是个高明的战略家,以裕仁对领土的贪婪和野心,何尝不想把加拿大连带美国西部和中部地区,一口吞下。
但裕仁还没有得了失心疯,他知道大日本帝国现在的国力,维持对美战争,已经是紧打紧的忙活,用在美国战场上的兵力,达到了极限,如果把战场扩大到加拿大境内,北美作战司令部这一百多万兵力,投入到广袤的加拿大和美国西部地区,战线怕是有上万公里,根本不够用。
而本土继续增援美国战场的兵力,极为有限,西南太平洋占领区的守备兵力,不可能再削弱,毕竟,在中南半岛,还虎视眈眈的存在一个支那美国唐秋离,那是帝国不共戴天的死敌!
如果按照山本的新作战计划,最大的可能是,帝**队无法突破美军的西部防线,而进入加拿大境内作战的部队,又深陷于加拿大战场,无法完成迂回进攻的计划,还拿什么跟德国人,抢占美国中部地区?
大日本帝国迟早会吞下加拿大,但不是现在,因此,头脑还没有高烧的裕仁天皇,基于以上种种制约性因素考虑,毫不犹豫的否定了山本大将的疯狂计划。
于是,新作战计划被天皇陛下一口否决,又无计可施的山本大将,只能继续在迪勒拉山系防线,跟美军和加拿大军死磕,保持高密度的进攻态势,以每天伤亡近万人的代价,期待着,在美军的防线上,砸出几个窟窿来。
()
第两千九百一十二章 隆美尔的围点打援()
在美国西南部边境地区,运筹帷幄的德军南美集团军群司令官隆美尔元帅,此刻的境遇,与自己的日本同行山本五**将相比,倒是顺风顺水,颇为得心应手。
隆美尔元帅一番调兵遣将,四十多万精兵强将撒下去,在巴吞鲁日西北方向的达拉斯一带,将意图北上俄克拉荷马城的十余万美军士兵,一网兜进来,形成了一个以达拉斯为中心,杜特兰、朗维尤、沃斯堡、特卡萨卡纳、阿莫特为外围的包围圈,将美军团团的合围在方圆百余公里的区域内。
围歼这股美军部队,不是隆美尔元帅的最终目的,选择达拉斯为合围地点,也不是心血来潮,这个包围圈,距离美军西南部边境第二道防线的突出部——俄克拉荷马城,距离不算太远。
按照隆美尔元帅的计划,以这十多万美军士兵为诱饵,暂时围而不打,吸引俄克拉荷马城方向上的美军部队,前来救援,而后,集中与奥斯汀的八个集团军二十八万人的部队,迅速北上,会同包围部队的四十余万兵力,用七十余万兵力,将前来救援的美军部队,再一次合围。
在美国西南部地区,打一场大规模的歼灭战,依着隆美尔元帅的估计,为了救援被包围的十余万美军士兵,第二道防线上的美军部队,出动的兵力,应该不少于二十万人以上,一战合围并歼灭三十余万人美军部队,可以称得上美国战场上的一个大歼灭战了。
围歼战役结束之后,出动全部兵力,挥师直取兵力空虚的俄克拉荷马城,可以轻而易举的在美军西南部边境第二道防线上,撕开一个大口子。俄克拉荷马就是突破口,随即,沿着这个大口子。将美军的防线彻底撕碎,最后进攻美国的东部地区。
这是个环环相扣的计划。否则,隆美尔元帅也不会暂时放弃,夺取美国中部地区的机会,转而对铁定没有活路的十几万美军士兵感兴趣儿!
合围计划进展非常顺利,包围圈形成,隆美尔元帅亲自赶到前线指挥,他给包围部队下达命令,对包围圈内的美军部队。发起有限度的进攻,尺度要拿捏到,既让被包围的美军部队,感觉到强大的压力,又留给他们求援的信心和时间。
包围圈内的美军部队,最高指挥官是第九军司令官赫尔斯中将,原本第九军的兵力,没有那么多,无非是三个步兵师外加配属的其他火力支援部队和后勤部队,六万人左右。但在转进巴鲁吞日方向的时候,不断收容到其他部队的散兵游勇,被打散的部队。千八百人、两三千人都有,还有成建制的团级单位。
接到西南边境守备部队司令部司令官萨特兰上将的命令,往俄克拉荷马城方向转进的命令时,第九军如同滚雪球一般,越滚越大,已经聚集了十四五万人左右,按照美军的编制,这已经是一个集团军的规模了。
兵力多了,并不见得是什么好事儿。起码在西南部边境战场上,就是如此。赫尔斯中将心里十分清楚,在周遭是一百余万德军精锐部队。边境第一道防线支离破碎的情况下,自己带着这十几万人,肯定是最显眼的目标,想不引起隆美尔的注意都不成。
一想到这儿,赫尔斯中将就愁得六神无主,可跟着自己的,都是美国士兵,也不能丢下不管,没办法,他只好抽调大批第九军的军官,把这些被打散的部队,以及还保持原建制的部队,都集中起来进行整编,通通纳入第九军的作战序列。
如此的忙活几天,在韦科一带,就耽误些时间,果然,接下来战局的发展,被赫尔斯不幸而言中了,在通往巴吞鲁日方向上,德国人集结了重兵,就等自己去自投罗网了,按照战时最高司令部的命令,走海路肯定是不成了,转进至俄克拉荷马城方向,无疑是最近的路,还有一线生机的可能。
因此,在接到西南部边境守备司令官萨特兰上将命令的同时,赫尔斯中将就毫不迟疑的命令部队,掉头北上,十多万美军士兵,拿出拼命的劲头儿,排成多路纵队,在美国南部的大地上,玩命似的往西北方向猛跑,可最终还是没能摆脱,被德军包围在达拉斯一带的命运。
既然到了境地,赫尔斯中将也就死了突围的决心,都是带兵的将领,他太清楚了,既然德国人能把自己这十多万人包围在达拉斯,所用的兵力,不会少于三十万人以上。
赫尔斯中将向全体部队,下达命令,“各部立即依托现在的地形条件,构筑工事,固守待援!”
好在,达拉斯周边的地形条件,还不算太糟糕,有几条河流、几道低矮的丘陵可以作为防御的依托,随着司令部的一声令下,十余万美军士兵,带着惶恐不安的心情,一面玩命儿似的,挥锹抡镐头的修筑野外工事,一边支棱着耳朵,听着四周传来的枪炮声,心里那叫一个紧张加害怕。
给部队下达完固守待援的命令后,赫尔斯中将也没干等着,他太清楚了,自己指挥的这十几万人的部队,现在是个什么样的状况,别看兵力不少,可都是在西南部边境战场上,被德国人打散、打怕的部队,除了自己的第九军,还保有一半儿左右的重装备之外,收容的另外五六万被打散的部队,都是些轻武器,轻重机枪都没有几挺,更别说火炮之类的重武器了。
以这样被打散又缺乏重武器,没有任何外来补给的部队,跟包围自己的几十万德军精锐部队打,没有丝毫的胜算,固守待援也坚持不了多长时间。
因此,赫尔斯中将给西南部边境守备司令官萨特兰上将,发去一封求援电报,在电报里,他详细的说明了,第九军以及收容的部队,所面临的危险局面,以及包围自己部队的德军大致兵力。
“司令官阁下,综上所述,我第九军以及收容部队的全体官兵,虽然采取固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