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白露也是如此,她要么继续做交际花,要么选择死去。
现实的社会没有给她们出路,陈白露和娜拉的问题是整个社会的悲剧,只有先改造这个社会,才能给像她们这样的女子一条生路。
想到此处,鲁讯拿起笔,在稿子上写起字来,《娜拉走后怎样》。
他把林子轩的《日出》和易卜生的《玩偶之家》两部剧作做对比,把陈白露和娜拉放在一起,揭示出这是一出社会的大悲剧。
相比较而言,《日出》比《玩偶之家》在人性和黑暗面上刻画的更为有力度。
第一百零三章 和完美主义者较真伤不起啊!()
鲁讯在《晨报》副刊上发表了这篇文章。
认为女性如果不想落到陈白露和娜拉的处境,就要手里有钱,只有经济上独立,才能保障自身的尊严,不至于处于弱势的地位。
那么女性如何保持经济上的独立呢?
这需要解放旧有思想,提倡男女平等,社会给女性提供工作岗位,让女性参与社会活动,不能把婚姻当成女性的唯一职业。
这篇文章和这个时代其他倡导女性解放的文章区别不大,没有引起太大的重视。
1879年,《玩偶之家》在欧洲首演,娜拉“离家出走时的摔门声”惊动了整个欧洲,然而,几十年过去了,女性仍然在争取和男性平等的地位。
社会的惯性不是那么容易改变的,更何况是在保守的中国。
陈白露的死让上海上流社会的人觉得难堪,所以他们不愿意去剧院看《日出》,那是在打他们的脸。
在北平,虽然有学者认为《日出》是现实主义的杰作,有深刻的内涵,但也仅此而已。
《日出》演出的失败让洪慎颇为消沉,他意识到国内的情况和纽约不同。
在当下,上海算是中国最为开放的城市了,上海的观众也应该有包容的心态,能够接受新鲜而深刻的事物,可事实上,国内的观众还是过于保守了。
林子轩一点都不同情洪慎,既然《日出》没办法公演了,那洪慎刚好过来给他拍电影。
他有两台有声电影摄像机,不能放在那里浪费了。
趁着道格拉斯希拉还在,多拍两部有声片,给中国导演多刷一些经验值。
洪慎颇为诧异,你不知道《日出》没人看么?还敢拍电影,不怕赔本么?
说实话,林子轩有些担心,不过拍摄《日出》的成本不高,都是室内戏,场景单一,主要还是看演员的表演功底。
他拍摄《大闹天宫》投资了一万五千大洋,《津门大侠霍元甲》是四千大洋,默片的成本低,主要是搭建比武的擂台耗费资金。
《日出》只需要两千大洋就行了,这还包括了殷明竹八百块的薪酬。
对于这种文艺片来说,赚钱是次要的,只要不赔本就行了。
他相信打着有声片和殷明竹的旗号,《日出》应该能盈利,殷明竹因为《上海假日》可是上海滩的大明星了。
洪慎是个爽利的人,既然你都不怕赔本,我也豁出去了。
说干就干,他在排演《日出》的时候早就把这个剧本给吃透了,可以说是烂熟于胸。
电影前期的准备工作直接省去了,剩下的就是布景和找演员了。
布景很容易,就是旅馆的房间,女主角已经有了,其他配角直接从新舞台剧团把人拉过来就行了,整个剧组组建的非常快。
这次林子轩给了洪慎绝对的权利,让他尽情的折腾去吧。
他估计只要演员的表演没问题,十几天就能拍摄完成,这效率,都快冲出宇宙了。
事实上,他过于乐观了。
在第一次试戏的时候问题就来了,还是老问题,话剧演员的表演方式有问题,和殷明竹在一起演戏,怎么演怎么别扭。
殷明竹是自然的表演,而话剧演员则太过戏剧化,无论是动作还是表情都太过夸张了。
洪慎察觉出话剧和电影的表演方式不大相同,提醒那些话剧演员更为自然一些。
在几次协调后,效果好了一些。
按理说,能凑合就行了,可洪慎是有完美主义倾向的人,话剧《日出》已经不完美了,电影版怎么还能有瑕疵呢,他接受不了啊!
他宁愿不拍,也不能这么凑合。
林子轩这时候体会到了新舞台老板的苦衷了,和完美主义者较真伤不起啊。
这个时候,老板就要起到调节的作用了。
林子轩了解了一下情况,焦点在于扮演小东西的那个演员一直转不过来弯。
小东西在剧本中大概十四五岁的样子,这个演员有十六岁,是新舞台剧社的一员。
上海新舞台剧社原本是个京剧班子,老板潘约樵被称为梨园少将。
后来进行改革,成为职业剧团,但培养人才的方式还是按照戏曲的那一套,用来演话剧问题不大,演电影就出问题了。
没办法,那就换人吧,不能这么耽搁着。
林子轩把明星演戏学校符合年龄的女学员叫过来,让洪慎试戏。
小东西这个角色在《日出》中还是很重要的,是导致陈白露梦醒的关键人物。
而且有几场震撼人心的戏份,特别是最后上吊自杀的一幕,如果演不好的话,可能让整部影片失色不少。
这也是洪慎较真的主要原因。
然后,林子轩再次见到了完美主义者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
这里面没有一个让洪慎满意的,有几个林子轩都觉得演的不错,不过还是被洪慎否决了。
我痛恨完美主义者!
郑证秋拍戏、选角色的时候也很认真,可他懂得变通,只要在及格线以上就行了,而洪慎非要达到九十分才行,这还是看在林子轩的面子才降低了十分的要求。
太难搞了!
作为老板的林子轩颇为头疼,这时候,他突然想起了一个人,如今也有十几岁了吧。
他想到的是以后民国时期著名的女演员阮玲钰。
阮玲钰可是这一时期电影女演员里的演技派,她16岁投身影坛,在短短九年中拍摄了29部影片。
在她短暂的演艺生涯中,演活了社会各阶层不同的女性形象。
林子轩在后世看过一部张漫玉主演的电影,演绎了阮玲钰短暂而悲情的一生,印象深刻。
按照电影所述,此时阮玲钰的母亲在一户姓张的商人家里做保姆,母女二人寄人篱下。
就是在张家,阮玲钰遇到了张家的四少爷张达敏,一个不学无术、品格低劣的纨绔子弟。
林子轩不认识张达敏,却知道张达敏的哥哥,张惠冲。
张惠冲是张达敏的大哥,也是电影圈子里的人,他在今年主演了商务印书馆活动影戏部制作的影片《莲花落》,这是最早在美国公映的一部中国影片。
只要找到张惠冲,就能找到阮玲钰,在上海,对林子轩来说不是难事。
第一百零四章 人生的转折点()
张惠冲很好找,他正在商务印书馆活动影戏部拍戏,这部戏叫做《好兄弟》。
商务印书馆活动影戏部算是资历较深的电影公司,它有商务印书馆的财力支撑,不过一直以拍摄短片或者纪录片为主。
这间电影公司聚集了一批从西洋留学归来的电影发烧友,技术实力颇为强大。
让林子轩很是眼热,想要挖人。
在上海,林子轩的明星电影公司虽然还没有出产过一部影片,但在规模上也只有商务印书馆活动影戏部可以相比。
其他如新亚影戏公司、上海影戏公司、中国影戏研究社等都属于小型电影公司。
他目前还没有和商务印书馆抗衡的实力,因为商务印书馆背后是宁波帮。
张惠冲生于1898年,富家子弟出身,从小在上海长大,在吴淞的商船学校里学习。
毕业后,在江华轮船上练习,度过了二年的水上生活,随后被派为英商太古轮船公司任副船主,一直在海上漂泊。
直到遇到了一次海难,大难不死,才结束了航海生涯。
和上海滩的其他富家子弟一样,他是爱玩的性子,回到上海后就创建了一座跑冰场。
后来接触到了电影,他觉得很有意思,在导演管海锋的介绍下,进入商务印书馆活动影戏部,凭着俊朗的外形,挺拔的身材,他成了电影《莲花落》的男主角。
从此进入了电影界。
在上海的上流社会里,像他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富家子弟玩电影并不新鲜,在他们眼里并不把演戏当成一种职业,而是在玩票。
这和戏曲界的票友是一个意思,一旦新鲜感过去,自然就离开了,他们图的是一个乐子。
当然也有人看到电影能赚钱,或者是为了兴趣,从而投资做了老板,张惠冲就是如此。
1928年,张家分家产,他把分到的25万元都投入到了电影公司里,专拍武侠片。
张惠冲自然认识林子轩,《上海假日》里林子轩扮演的新闻记者形象也算是深入人心,有时候,林子轩走在街上还会被路人指指点点。
张惠冲以为林子轩想要邀请他拍电影,没想到是打听一名张家的佣人。
张家是个大家族,出过前清官员,如今在上海滩颇有声望。
张惠冲一个公子哥怎么会记得佣人的事情,便邀请林子轩到家里做客,顺便查问一番。
两人都是富家子弟,又恰巧都在电影圈,自然有不少共同的话题,而且林子轩的名气比他大,能够结交林子轩他觉得很荣幸。
林子轩不介意请张惠冲拍电影,从而加深彼此的关系。
此时的阮玲钰还叫做阮凤根,不到十三岁,在上海崇德女校上学。
上海崇德女校创办于1905年,位于虹口区的北四川路,从幼稚园到高中年纪完备。
这是一所地方性很强的教会女中,全校教职员工和学生基本上都是广东人,而且有多种宗教活动,教学质量很高,以英文见长,学生多是来自中产阶级。
按照后世的说法,算是贵族学校了,这样的学校学费自然不低。
阮玲钰的母亲省吃俭用也要供养女儿上这所学校,这在张家的佣人里传为佳话。
不过也有些闲言碎语,阮玲钰虽然才刚刚长成,但已经隐约有了美人坯子的模样,佣人们认为这是要把女儿嫁入豪门做准备。
在这个时代,穷人家的孩子只有上学,才能嫁个好人家,否则佣人的女儿会被人看不起。
这是林子轩来到张家后了解到的情况。
傍晚时分,他终于见到了阮玲钰。
女孩上身穿着月白色的布褂,到膝的黑裙,长统的麻纱袜子,两条小辫子垂在身前,一双黑色的大眼睛瞪着林子轩,忽闪忽闪的,带着一丝羞怯和不安。
在她身旁还有个青年,十七八岁的模样,一脸轻佻的笑容。
张惠冲做了介绍,这个年轻人就是他的四弟张达敏,刚从学校里毕业,目前赋闲在家,无所事事。
林子轩对这个家伙没有任何好感,后来阮玲钰的自杀和他有很大的关系,但这里毕竟是张家,他只好敷衍一番。
没想到张达敏竟然是武侠爱好者,在家里闲着无聊,就靠着这些闲书打发时间,见到林子轩有种见到偶像的小激动。
这让林子轩郁闷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