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时候,戈公震花费数年之功编写完成了《中国报学史》。较为全面的叙述了中国新闻事业发展的历程,可谓是一部难得的学术著作。
这让林晓玲极为郁闷,原本自己兴致勃勃地准备大干一场。却发现人家已经做完了。
戈公震非常大方,他把还没有出版的书稿给林晓玲观看,希望这位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的高才生能够提提意见。
在中国的留学生里,学习新闻专业的并不多见。
林晓玲看完之后,结合她在西方学到的新闻理论,还真的提出了几点建议。
《中国报学史》史料丰富,却不够系统,研究的不够深入,没有形成理论性的东西。
戈公震接受了这些建议。他并没有学习过新闻理论,都是依靠自己不断的摸索。
和林晓玲交谈后。他决定前往西方各国一趟,抱着学习的态度考察各个国家的新闻行业。看看外国人是怎么经营报业的。
如此一来,林晓玲又变得无所事事了。
她除了加入了上海新闻记者联合会外,再次陷入相亲的死循环之中。
作为哥哥,林子轩对此爱莫能助。
林晓玲这次来找哥哥是因为她又想到了一件事,那就是创办一所教授新闻专业的学校。
这不是综合性的大学,而是类似于短期培训班的教学机构,让中国的新闻记者和报刊编辑们接触到西方的新闻理论知识。
事实上,中国的报刊编辑和记者们基本上都不是专业出身。
在这个时代,报刊编辑和记者的入门门槛较低,只要认识字,先从报馆的校对工作做起,逐渐升职成编辑到主编,很少有人接受过新闻专业的教育。
以周瘦绢为例,他中学毕业后就开始工作了,作为文学青年进行写作和创办刊物。
就这样,一步步的成为了《申报》的编辑。
别看上海的报业发达,有上百种报纸同时发行,但上海的新闻专业是从1921年开始的。
1921年,隶属于美国圣公会的上海圣约翰大学开办新闻科,聘请《密勒氏评论报》主笔彼得森为教授。
上海圣约翰大学报学系不仅是中国第一个新闻学系,也是亚洲第一个新闻学系。
当年圣约翰大学新闻系的学生只有35人。
可以说,在此之前的中国报人基本上都是自学成才。
林晓玲觉得上海新闻行业很多在职的编辑和记者没有时间进入专门的大学学习,那样太浪费时间,这种短期的培训班能够满足他们的需求。
培训班和夜校类似,讲求效率,应该会受到欢迎。
为此,她专门写了一份计划书,前期的准备工作较为简单,只要租一间教室,在报纸上刊登招聘广告就可以了。
招收的对象是有一定新闻行业从业经验的人员,两到三个月为一学期,一期30人左右。
林晓玲对自己的教学水平很有自信。
她来找哥哥一方面是拉投资,另一方面是准备拿万象书局旗下的编辑和记者做实验。
免费为他们提供两个月的教育培训,看看效果如何。
这是为了打广告,这些人接受培训后会转告身边的人,从而在新闻行业树立良好的口碑。
到了第二期就开始收钱了。
林子轩看着这份周详的计划书,不由得感叹妹妹真的长大了,不再是只知道玩闹的孩子。
她的未来由她自己做主好了,能走到什么地步就看她的心有多大了。(。)
第三百四十四章 秘书()
林子轩看着这份计划,脑海里不由得冒出一个念头。一看
民国时期上大学花费太高,每年数百块大洋的学费不是谁都能负担起的,只有家境较为优渥的学生才能入学,能够出国留学的学生更是少之又少。
但教育不一定只有上大学一条路。
他想到了后世的技术学校和艺术学校,同样能培养人才。
黎锦挥的明月唱片公司下面就有音乐学校,明星电影公司旗下也有培养演员和电影幕后工作人员的戏剧学校,还有林晓玲设想的这个新闻媒体培训班。
它们的特点是都能在培训两到三个月后迅的上岗工作。
对于那些家境不好的学生来说,这是一条很好的出路。
这就是职业教育。
林子轩意识到在这个时代进行职业教育更为必要,可以为社会快的培养可用的人才,也能解决青年人的就业问题。
比如但杜予,家道中落,没钱上大学。
然而,他学了美术之后以画仕女月份牌和替报刊杂志画封面、插图为生,现在更是成了大导演,还和大明星殷明竹结婚了。
简直就是人生赢家。
所以说,人生不在于起点有多低,而是看有没有一直朝上走的毅力。
林子轩想要给那些家境贫寒的学生另一条出路,他想办一所综合性的职业技术学校。
这所学校暂时设立音乐、电影、新闻和金融专业,以后看社会需求。
哪个行业需要人才就开设什么培训班。
学费低廉,三个月左右结业,包教包会,一期不会,下期免费再学,直到学会为止,学校负责推荐工作,绝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在后世,这种宣传语恐怕会被认为是骗子公司。
不过林子轩真的想给那些青年创造就业机会。反正也要租一栋房子做教室,不如找块地,弄一所像样的学校,也显得正规不是。
他认真的思考了一会。决定给这所学校取名叫做蓝翔职业技术学校。
蓝翔,在蓝天上飞翔,这是多么富有诗意的名字啊!
林晓玲没想到哥哥想的更长远,比她这种小打小闹强多了,自然没有意见。
临走之前。她告诉哥哥,阮玲钰不想继续上学了,想要出来工作。
那丫头不敢和林子轩说,就让这位晓玲姐传话。
林子轩一愣,他平时比较忙,没怎么关注阮玲钰的情况,中西女校一个月只有一天假期,两人很难碰到一起。
他记得以前和阮玲钰谈过这个话题,还是要以学习为主,等毕业之后再做选择。
阮玲钰今年刚满十六岁。在后世不过是刚上高中的学生。
在这个时代,按照法律规定,十六岁的女孩子已经可以嫁人了,大多数女孩子十三四岁就出来工作了。
林子轩虽然还是认为阮玲钰应该继续上学,不过他尊重当事人的意见。
九月底,中西女校放假的日子。
他开车来接阮玲钰,带她在法租界逛了逛。
对于一直在女校生活的学生来说,生活太过枯燥乏味,中西女校以管理严格著称,一旦现学生偷跑出去。就会给予开除处理。
十六岁的女孩子正值青春年华,穿着一身女校校服的阮玲钰吸引了不少的目光。
她似乎天生就有一种明星的气质,是那种星探会在人群中一眼就看中的人。
林子轩把她当作成年人看待,询问她的想法。是继续做演员,还是选择其他的职业。
“我帮你做事好不好?”阮玲钰轻声道,“就是帮你做一些生活琐事,整理文件,端茶倒水,我听说那些大人物身边都有这样的人。”
林子轩反应过来。阮玲钰说的是秘这个职业。
“你不想拍戏了?能当大明星的。”林子轩不解道。
“那些大明星还不是要听你的。”阮玲钰抬头,认真的说道。
这话说的倒是不假,以林子轩在电影圈的地位,那些电影明星的确要听他的。
从这个角度讲,作为林子轩的秘,的确比那些电影明星地位更高,更有权利。
不过,这不符合林子轩的预期。
阮玲钰以后可是中国电影界的大明星,如果电影圈没有了阮玲钰,那么多经典电影
看着林子轩愕然的神情,阮玲钰嘴角微翘,在心里偷笑。
她很聪明,做大明星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生活,与其辛辛苦苦的拍电影演戏,不如留在林子轩身边,比那些电影明星更风光。
林子轩想了想就释然了。
这个世界已经改变,电影圈就算是没有阮玲钰,照样有其他女明星,有其他经典电影。
作为穿越者,他改变了不少人的命运,不差这一个。
而且,他也的确需要一个秘了,原本他的事情并不多,都是由万象局的员工来处理。
随着名气的增加,他愈的忙碌了。
比如希望工程和文物保护,还有中国笔会中心和万象文学奖,以及刚刚决定的蓝翔职业技术学校,更别说社会上的各种邀请活动。
他需要一个信得过的人来处理这些事情,阮玲钰是个不错的选择。
她不用去做具体的事务,只要把所有事情安排好就行了,能让林子轩轻松不少。
为领导分忧,正是秘的主要职责。
得到林子轩的允许,阮玲钰立刻向中西女校办理了退学手续,正式成为了一名小秘。
她进入角色很快,把林子轩的生活安排的井井有条。
“1o月9日,上海万国运动会在中华体育场开幕,你要参加开幕式。”秘小姐提醒道。
这件事林子轩有所了解。
上海万国运动会是1926年由外国侨民起创建,每两年举行一次比赛,
第一届上海万国运动会由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承办,1o月9日正式开幕。
比赛的队伍有美国队、英国队、法国队、日本队、俄国队、荷兰队、葡萄牙队和中华队。
外国队,是以在上海的外国侨民为主;中华队,则是以上海的运动员为主。
名字听起来很吓人,万国运动会,其实就是上海地区的一场体育赛事。
作为社会名流,参加开幕式,支持体育事业是无法推脱的责任。
“还有什么事?”林子轩询问道。
“徐至摩先生送来了请柬,他几天后会和夫人从北平返海宁,到时会在海宁办一场婚宴,邀请你前往。”阮玲钰继续道。
1926年1o月3日,徐至摩和6小蔓在北平东交民巷六国饭店举行婚礼。
按照大家族的规矩,他们结婚后还要到老家祭祖,如此才算得到徐家的承认。(。)◆地一下云来。阁即可获得观。◆
第三百四十五章 别具一格的证婚词()
徐至摩和陆小蔓的婚礼在北平引起不小的轰动。●⌒,
参加婚礼的社会名流不少,包括梁启朝、叶公朝、杨近甫、丁西临、任叔勇、陈衡浙、陈原、梁时秋,唐由壬等人。
大多是新月社和现代评论派的成员。
正是在这场婚礼上,作为证婚人的梁启朝把徐至摩和陆小蔓痛骂了一顿。
思想守旧的梁启朝原本不同意这桩婚姻,但在各方的力劝下,他才勉强答应作证婚人。
这番别具一格的证婚词在历史上想来都是独一份。
“我来是为了讲几句不中听的话,好让社会上知道这样的恶例不足取法,更不值得鼓励—徐至摩,你这个人性情浮躁,以至于学无所成,做学问不成,做人更是失败,你离婚再娶就是用情不专的证明!
陆小蔓,你和徐至摩都是过来人,我希望从今以后你能恪遵妇道,检讨自己的个性和行为,离婚再婚都是你们性格的过失所造成的,希望你们不要一错再错自误误人。
不要以自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