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犊抗跹伞⒐镨丁⒖兹诘群眉父鋈耍詈蠖祭肟恕H缃裼滞兜匠⒄饫铮膊恢浪欠裰皇窃菔甭浣牛谢崃耸欠窕够崂肟圆挪坏弥赜谩!
关羽最为忠诚,听不得李响说刘备的坏话,忍不住辩解道:“夫人,我大哥一向心怀汉室,立志中兴大汉,岂会有此不臣之心?定是有小人在夫人面前进了谗言,夫人万万不可听信!”
李响轻笑道:“云长,现在我说这话或许你不以为然,就让时间来证明吧。既然你们有为大汉出力之心,我就成全你们,让你们各自带领一军。不过我也将丑话说在前面,虽然给你们机会,但也会将你们分开,而不会让你们再聚在一起了。另外,刘备若真的有自成一系的一天,写信招你们前去,你们要是去了,那你们就是大汉的敌人,到时候对阵沙场,可别怪我手下无情。曹操手下的典韦、许褚,武艺不在你们之下,他们怎么死的,你们都知道。”
关羽不说话了,万一如李响所说,刘备真的自立了,写信招他前去,他去还是不去?关羽只是在心里稍一犹豫,就知道自己必定会抛弃一切前去投奔。在他心里,国家、朝廷什么的,都不如刘备重要。刘备既是他大哥,又是他的主公。在他心目中,既然认下了刘备这个主公,就终身不能背叛,否则就是不忠不义。
但同时关羽也决定,要是真的有那一天,他会单刀匹马前去投奔,朝廷的兵马钱粮一定会还给朝廷,如此就不算对不起朝廷,对不起李响了。
不只是关羽这么想,连张飞、赵云也都是这么想,这让李响又是无奈的一叹。这个时代的人只知有家不知有国,可偏偏还得到所有人的认同。岂不知他们这样的想法,是对国家的犯罪。
可李响也知道,想要改变他们的想法,光凭劝说是没用的,他索性也不浪费那个口舌了,只是留下一句“好自为之”,就拉着蔡文姬的手消失了。
这一幕让关张赵看的又是一凛,觉得李响这样的人根本不是武艺可以抵敌的。要是刘备真有自立的一天,只怕也会像曹操一样,一天之内就被李响瓦解。因此,回去还是劝劝刘备,别做不切实际的美梦了。(。)
360 翻云覆雨()
因为李响突然答应安排关张赵三人各自独领一军,王允特意进宫来问李响是什么意思。李响就将自己尽量留下这些人才的想法详细说了一遍,并且强调,关张赵三人都是仅次于吕布的顶级大将,若是能收了他们的心,将来也能制衡一下吕布。
说到“制衡”二字,王允立即心领神会。他不是不知道军队完全由吕布掌控是很危险的事,但军中能和吕布分庭抗礼的人根本没有,勉强用了张济叔侄这对西凉旧将,可一来他们是投降过来的,二来也确实不是吕布的对手,所以并未改变吕布一家独大的局面。若是关张赵三人真能得用,还真是不错的助力。
只是关张赵既然得用了,那刘备和郭靖、荀彧他们是不是也要用?李响想了想,说道:“据我所知,荀彧对汉室还是很忠诚的。郭嘉等人都身有残疾,就安排他们做幕僚吧。至于刘备单单不给他事做,太过明显了,也安排个职位吧。不过最好不要放他出去,就留在长安城里。另外,这些人身边最后都安排好细作,随时监视他们的一举一动,万一有事,也好有个准备。”
王允赞同的点点头,但还是笑道:“古人云: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你现在却是用人要疑,疑人要用啊!”
又过了一个多月,袁绍彻底击败了和他争夺兖州的张邈,占据了兖州全境,然后上表朝廷,给自己请封大将军,兼冀州牧。冀州牧也就罢了,如今他占据了冀州、幽州、兖州、青州一部分、并州一部分的庞大地盘,一个当个冀州牧完全没问题。可是大将军是汉朝时军方的最高官职。掌管全国兵马,历来都是皇亲国戚才能担任。袁绍主动要求这个职位,可见其骄狂到什么程度。
请封的表章送到长安,立即引起朝堂上下一片哗然。王允尤其愤怒,力主下旨斥责,并诏令其进京议罪。若是不来,就发兵讨之!
如此处置就太激烈了,明摆着是要把袁绍逼反了。众人争论好久,王允又问了李响的意见,才终于下了一道圣旨,袁绍请封的表章驳回,但加封冀州牧。同时,又加封袁绍麾下的田丰为幽州牧,许攸为兖州牧。孔融为青州牧。再命令吕布兼领并州牧,并出兵并州。
长安这边只是轻飘飘的发了道圣旨,就将袁绍的地盘肢…解了,这就是朝廷大义的威力。虽然田丰和许攸肯定不敢接幽州牧和兖州牧的职位,但也能在他们之间制造一些裂痕,让他们主从相疑。
吕布接到旨意后却显得很是兴奋,他本就是并州人,现在能带兵打回家乡。自然极为高兴。只是他走了之后,长安就空虚了。不能不留人镇守。于是在李响的指使下,王允向吕布要了张辽和高顺两人,让他们代替吕布镇守长安。这两人本就一直具体负责长安的城防治安,这时留下也顺理成章。吕布也没多想,就点头答应了。
其实吕布的麾下不缺少武将,最缺少的是谋士。又是在李响的撺掇下。吕布亲自去请出了刘晔和毛玠,随他一起出征。刘晔是汉室宗亲,毛玠为人清廉公正,有他们两人在,不怕吕布做出出格的事来。
三日后。吕布带领他本部的两万并州兵,外加两万凉州铁骑,向并州滚滚而去。这边吕布刚走,南边又闹出事来。当年十八路诸侯之一的孙坚之子孙策,将传国玉玺质押给袁术,借兵三千,正攻打扬州刺史刘繇。
刘繇也是汉室宗亲,本是扬州刺史,屯于寿春。然而十八路诸侯讨董后,这些诸侯大多自立,袁术就将刘繇赶出了扬州,只能在曲阿存身。没想到在曲阿也不得安生,孙策也要自立,盯上了江东之地。刘繇被打的招架不住,只能向朝廷求援。
对袁术和孙策的张狂,以王允为首的朝廷自然也极为恼火。可江东距离长安有数千里之遥,朝廷也鞭长莫及。商量来商量去,还是荀彧出了个主意,下旨让让刘繇回长安,让孙策继承孙坚的爵位吴侯,兼领江东之地。
这一道旨意,一下子将孙策成为天下有数的大势力之一。孙策本来只是袁术手下的一员小将,如今却一跃成为和袁术平起平坐的诸侯,袁术岂肯罢休?圣旨传到江东时,两家立即打了起来。袁术家底雄厚,孙策本身骁勇善战,手下又不缺能臣猛将,双方一时间打的势均力敌,不可开交。
荀彧简单的一计就让江东两大诸侯反目成仇,他也开始真正进入朝堂。不过荀彧此人非常会审时度势,明白现在的朝堂上王允一家独大,所以他也很恭顺的以王允为主,和杨彪、董承等人只是泛泛之交。
只是荀彧的计策对朝廷大大有利,却狠狠的得罪了一人,就是扬州刺史刘繇。刘繇本是向朝廷求援,没想到却被撤了刺史的官职,回京另行任用。说是另行任用,其实谁都明白,这是将他闲置了。这让他如何不恨荀彧?回京之后,就想方设法找荀彧的麻烦。如果只是刘繇也就罢了,关键是他手下有个超级打手——太史慈!
李响没想到荀彧的一计不但祸害了袁术和孙策,还让太史慈也没投奔孙策,而是跟着刘繇来了长安。这让李响很高兴,立即让刘协亲自下旨,给太史慈封了个城门校尉的官职,让他不要跟着刘繇瞎胡闹。
刘繇没什么才能,要不是有个汉室宗亲的身份,根本就坐不上刺史的高位。如今没了官职,又没了爪牙,只能黯然回乡。虽然他自己觉得很憋屈,但他没死在孙策手里,能够寿终正寝,已经是不错的结局了。
另外还有袁绍,他请封大将军不成,反被分了权柄,自然是极为恼火。虽然没对田丰、许攸如何,但也没让他们坐上幽州牧、兖州牧的位置,而且还以沮授为主,颜良、文丑为大将,出兵攻占并州。
吕布虽然抢先一步进了并州,但他为人太过刚愎,刘晔、毛玠的谋略也稍差沮授一筹,竟然被打的只能节节败退,只能向朝廷求援。
吕布的求援朝廷可不能不管,在李响的授意下,将赵云和太史慈派给了他,另外还加上一个郭嘉。郭嘉足以抵敌沮授,再加上吕布、赵云、太史慈三员猛将,很快就扳回了并州的局势。
战场上打赢了,朝廷的底气也更足了,又下了一道圣旨,斥责袁绍不遵皇命,是悖逆的大罪。掳夺他的一切官职,并自行进京戴罪。如有不遵,必取其人头,灭其全族。
不知是不是最后四个字将袁绍吓到了,竟然命令沮授从并州撤兵了,并上了一道请罪表章,但本人却绝不肯放弃基业,进京戴罪。
虽然按照圣旨上的意思做,但好歹是给朝廷面子了,王允等人也不想逼的袁绍狗急跳墙,也就没再追究。
可是朝廷放了袁绍一马,或许给了袁绍一个错误信号,觉得朝廷之前的声色俱厉只不过是虚张声势。曹操虽然被灭了,但灭了曹操的人未必是那个传的一场邪乎的貂蝉。如果貂蝉真的有那样的本事,还会接受他大打折扣的服软吗?所以从并州收兵后,居然又去打青州了。
王允等人这才明白,袁绍之所以从并州收兵,不是真的服软,而是并州有吕布的大军,继续打下去得不偿失,不如先吃软柿子,将无兵无将的孔融赶走,吞并青州。
孔融不过是个文人,不但不会打仗,连做官都不会,坐镇青州这么久了,都不能从黄巾余孽手中收复青州全境。如今兵强马壮的袁绍大军开进来,他连还手的机会都没有,就被打的只能狼狈而逃。要不是袁绍看在他是孔子后裔的份儿上,特意饶他一命,只怕他连逃跑的机会都没有。
逃出青州后,孔融急忙写了一份奏章快马加鞭送到长安。王允闻报后,二话不说就来见了李响,请他出手。
李响对袁绍也没有什么好感,如今的行为也构成了造反的罪名,所以并不推辞。只是上次灭了曹操时,因为事先没有任何准备,所以曹操死后,兖州竟然让刘备捡了便宜。现在可不能那么干了,李响动手的时候,王允得给他准备足够的官员接收冀、幽、兖、青四州地盘。
长安朝廷虽然整体实力不强,但毕竟是朝廷正统,无数世家子弟云集于此,找些当官的人实在是太容易了。不到三天工夫,连官员带护送的一万兵马,就全都准备齐全了。于是李响也换上戎装,带领这些人出征了。
只是当初王允挑选官员的时候,只说是为接收袁绍地盘做准备,没说马上就出发,所以有无数人争夺这个机会。可是出发时他们才知道,他们是直接跟着大军出发,打下一地就接收一地。这可把他们吓坏了,现在袁绍还兵强马壮呢,他们这些人去接收什么?就算是出征,也得多准备点人马吧?无错不少字只派出一万人,领军的还是个女人,这不是开玩笑吗?所以一边走,这些预备官员一边逃散,没等走到兖州,竟然就少了一半的人。(。)
361 势如破竹()
对于官员的逃散,李响不闻不问,只是写信给王允,让他重新补充人员。可是逃回来的人一宣传,其他人也都不敢去了,让王允再次征召官员的难度大了不少,世家子弟都避之唯恐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