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广场协议”之后第一个面对市场的国家,因为东京外汇市场在最东边的时区。后来得知第二天是的公休日,西德因此成为第一个开始营业的市场。培尔满脸不悦,认为落入了预先埋下的陷阱。
即使竹下登没有主动提议召开广场会议,他在这次会议上也是最受瞩目的一位。有一个细节是,在与会国的g5之中,媒体特别把美国和称为g2。广场会议前后围绕竹下登有太多的小插曲。比如,会议之前为了保密,竹下登在赴美之前先与人约好在成田机场附近的高尔夫球场打球,然后虚晃一枪直奔机场,穿着一身高尔夫球衣上了飞机。同机的中央银行总裁则戴了一副大口罩,以防止被媒体辨认出来。在协议发表后的记者招待会上,有记者提问:“为什么会容忍日元升值?”竹下登的回答是:“因为我的名字叫‘登’啊。”“登”与“升”在日语中同音。
由此可见,与其说“广场协议”是美国人打了人的耳光,还不如说是人自己蓄谋已久的一个大yīn谋。
但是很明显,民众并没有因为广场协议而受到益处,财团才是受到益处最大的势力。
不过,很显然,他们少算到了林宇,因为林宇,他们一番策划注定要打水漂了。
在待了两个星期之后,林宇便打算前去美国,林宇可是有很长时间没有见埃弗拉了。不过,一件突然的事情让林宇不得不改变计划前去东南亚。
因为,东南亚一家国家控制的家族受到了当地政府的排斥。。
看首发无广告请到
请分享
:
第三百五十八章 东南亚的“土皇帝”()
第三百五十八章东南亚的“土皇帝”
第三百五十八章东南亚的“土皇帝”
在一艘前往东南亚的游轮上,林宇正怡然趴在一个栏杆上,望着远处的海天交接之处,那里海鸥翔云,如黑点般,点缀在海天一线,闪动着,忽明忽暗消失在视线中。
林宇静静地站在那里,任由迎面的海风吹动他的头发,不时鞭笞着他的眼睛,他的目光一直放在远处,直到很久以后,那是傍晚,夕阳吊在了半空中,整个天际都被它染成了通红,照在苏睿的脸上,也像是镀上了一层虹膜。
渐渐地,夕阳慢慢没入海中,晚霞越来越红,整个天空,大海都成为了火红的世界,仿佛在经受着天外的炙烤,万物在这一刻都笼罩在了霞光中。
如梦如幻,这是此时的大海给林宇的最深的感受。
“快看,那是什么?”突然,旁边有人叫道。
就在林宇欣赏晚霞海景的时候,几道模糊的黑影出现在了林宇的视线里,而且速度是越来越快,没多久,林宇便看清楚黑影是什么东西了。
“舰队?”林宇眉头一皱,嘴上疑huò的念叨了一句。
果然,没过多久,三艘舰艇出现在人们的面前,林宇对舰艇不是太熟悉,不过还是见过驱逐舰的,这三艘当中其中有一艘就是驱逐舰,另外两艘是什么玩意林宇就不知道了,不过这三艘舰艇看起来似乎都显得很陈旧,并不像林宇在后世中看到的那些舰艇一样那么新,看来应该是服役很久的舰艇了。
”这是印度尼西亚的舰队。”就在船上的人都在惊讶观望的时候,一个略显的有些yīn沉的声音传进了林宇等在外面的人的耳中,林宇侧过头去一看,是一个30多岁的中年男子,此时,他正皱眉看着远方的舰艇。
“印度尼西亚?他们来这做什么?这里应该是属于中国的界海吧?”站在船板上的众人当中有一个人疑huò地看着那个人,问道。
“界海?”那个人一脸好笑地看着刚刚说话的那人嗤笑道,”你认为这里有谁会认为这里属于中国吗?”
林宇微微一愣,他没有想到这个人会这么说,但是转眼一想,他就知道了,现在中国对海权还没有未来那么重视,现在印尼等国在这里大张旗鼓活动的现象还比较普遍。
“不知道那些印尼人又想干什么?希望不要来找我们麻烦吧,”那个男子摇了摇头,一脸担忧地说道。
”印尼人难道经常找这里的行船的麻烦?”林宇听他这么一说,好奇地问道。
“也不是,但是,有时会来戏弄我们一番,比如刻意追逐我们,这种事没少见,”那人摇了摇头,继续道,”其实,今天也很奇怪,因为印尼人平时尽管也很深入,但也没到这个地方,不知道为什么,他们回来这。”
“哼,还不是为了石油。”就在男子话音一落下,另一个略显老迈的声音又响起了,林宇等人一看,发现是位老者,而那个男子好像认识他,叫了声,“李叔。”
李姓老者对那个男子点了点头,走上前,扶着栏杆,看着远处那几艘舰艇,冷声道:“据说不久前,在这里发现了石油,而且,这里距附近一个岛屿不远,海水较浅,也便于开采,所以,引来了很多人的觊觎,看吧,印尼的那些人也来了。”
“你是说,这里有石油?”林宇一愣,随即问道。
“哼,如果没有石油他们这群人会费劲的上这里来?”李姓老者冷哼道。
林宇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
有石油?嗯,不错。
不过这个他们难道除了印尼还有其他国家和势力来这里?
“老人家,难道看上这里的人还tǐng多?”林宇好奇的问道。
“多?何止是多?东南亚的国家和势力基本上都看上了这里,只不过他们现在还在冷眼旁观罢了,等到中国真不理会,这里马上就会成为那些小国家们的必争之地,哼,争吧,再争也不是他们的?”老人看了林宇一眼,冷冷的说道。
“怎么?老人家?难道这里已经被人占下了?刚刚您不是还说这里没人开发吗?中国也不理会啊。”林宇疑huò道。
“小伙子,你是第一次到这里来吧,你应该不知道东南亚的土皇帝佘家吧。”老人淡淡的说道。
“哦?”林宇眉头一挑,然后继续问道:“佘家,很出名吗?”
“出名?”老人笑着看向林宇,说道:“当然出名,但是一般很少有人知道他们,像我们这种长期和大海打交道的人才能感受到他们的存在。”
“哦?”听到老人这么说,林宇倒是来了兴趣,好奇的问道:“这话怎么讲?”
“在东南亚华人上层,有一句话就可以形容出佘家的实力,南佘北庄。”看着林宇,老人笑着补充道:“南佘北庄的意思就是,在东南亚华人中有两个最大的势力,一个根基在新加坡,势力遍布整个东南亚的佘式家族,佘式家族是东南亚的土皇帝,实力强劲,几乎无人敢惹。”
林宇皱着眉头回想了一下,实在是不记得这个世界上还有这么一个家族。
不过虽然林宇不记得了,但是在东南亚,佘家的实力在华人圈中绝对算得上是首屈一指的。
说起佘家的发家史,就要从上个世纪说起了,1823年,佘式家族的创始人佘有进从汕头来到了新加坡,是早期南来新加坡华侨中的重要一员。他的诗学涵养极深,克勤克俭,奋发图强,不到几年的时间就做起生意来,并由此而发达起来,是一位知识分子成功成为商人的典型人物。
1823年,他乘坐一艘中国帆船南来新加坡,那时他才18岁。由于他知识字能算,在船上主动协助船长抄写文兼理账务,得到赏识,船到新加坡后,船长为他介绍了几家商船当。他被派至马六甲、槟城、廖内、苏门答腊、马来半岛一带帆行。在五年海上飘泊生活里,他同马来人从事物物交换生意。从而,mō透他们的心理脾气,并熟悉了他们所需要的东西,对他日后事业的发展大有帮助。稍后,他受聘一家大商行瑞金号当司账。
1830年,佘有进在新加坡吉宁街,以后又在沙球路开商行,做代理商。凡航行于廖内、苏门答腊和马来半岛的帆船所载的货物都由他代为销售,而各帆船所需的货物则由他代办,从中赚取佣金。他的生意做得很成功,没有几年即成为富翁。于是,他广置地产,大肆收购地皮,成为当时的大地主。买地之后,即从事种植,先是试种茶叶、豆蔻和其他热带作物,但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从而,他决意放弃,改种甘密,大获得成功,发了大财。甘密是当时治疗赤痢特效药物,也是必需的染料,是混合槟榔吃的食物,在当时是土产中的畅销货。
1839年,佘有进的甘密园遍布里里巴巴路上段,包括尔卫民路中间一部分到武吉知马路及汤申路一带,大约9英里,都是他种植甘密和胡椒的地区。他是新加坡大规模种植甘密和胡椒的第一人。他除了种植和经营甘密和胡椒外,同时,也是一个经营棉织和茶叶的杂货商,而且与欧洲的商行有大宗的贸易往来,在欧洲商人中甚为闻名,受到他们的尊敬。1840年,他成为商会会员,当时的商会主要由欧洲商人和新加坡商人所组成的。
1848年是甘密最旺盛时期,占90%的种植甘密和胡椒者为潮籍人士,而以佘有进为主,他的甘密和胡椒种植园经营得很成功,因而有“甘密王”之称。1836年甘密园丘有250个,种植物面积2350亩,到了1848年有800个园丘,面积跃至26834亩,产量30922担,占新加坡农作物的年,甘密和胡椒种植者潮籍人士1000人,粤籍人士400人,没有闽籍人士的;经营甘密和胡椒商潮籍人士有200家,闽籍人士100家。甘密和胡椒的种植总是毗邻而种,因为这两种作物都是互相支撑,对每个园丘是赖以生存的条件。而种甘密的肥料消耗过快,如消耗将尽,则需放弃而另垦一园丘。这样,甘密园一直向新加坡岛的北、东、西、东北、西北推开去。今日之叫做林厝港、刘厝港、蔡厝港、杨厝港、曾厝港等,这些都是种植甘密的遗址。由于全面开发垦荒种植甘密和胡椒的缘故,新加坡也由此获得开发。在新加坡的历史里程碑上叫做“甘密时代”,这个时代的主人翁是佘有进。毫无疑问,佘有进为早期新加坡作出重大贡献。他无愧是当时新加坡潮州人的领袖。
19世纪的新加坡,财富是衡量个人社会地位的标准。在华人、华侨中的领袖也不例外,不过多具有高尚、谦虚、克勤克俭、精明能干、慈善的德和素质。这些德和素质为以后的华人、华侨领袖立下了好榜样,成为后人领袖的优良传统。。
看首发无广告请到
请分享
:
第三百五十九章 “南佘北庄”()
第三百五十九章“南佘北庄”
第三百五十九章“南佘北庄”求订阅
19世纪华人、华侨领袖往往和殖民地政府发生联系,这是他们的本身生意兴盛与安全保证的重要条件。 殖民地政府为了酬谢他们服务于社会的贡献,也授予他们种种的衔头和勋章。佘有进之能得衔头和勋章是以其对社会的贡献而得来的。1851年他被授予特别陪审员。1864年受委为首席高级陪审官,加上1854年平息闽潮两帮sī会党的争斗,因而拥有相当大的权势,有“佘皇帝“的绰号。1872年,受封为太平局绅。他是获得这种荣誉的华人之一,并获得名誉推事的衔头。
可以说,佘有进就是东南亚华人中白手起家的典范,而在佘有进死后,他的儿子继续扩大佘家在东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