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切换到1公里/秒加速度,验证船体变化,还有飞船内无人单位的状态…”
曹川下达命令,满怀希冀,如果他们的实验成功,意味着他们距离跳出太阳系的封锁不远了。
“船体仍然保持稳定,但是遭到稀薄物质流冲击,呈现出更快的磨损速度…”一名研究员颤抖着声音,显然,他此刻太过激动,以至于不怎么会讲话了。
“经过固定的无人单位由于加速度过大,出现各种逻辑判断延迟的症状…”
……
第一百六十六章 启示()
“达到2000公里/秒,达到3000公里/秒…”
在1公里/秒的加速下,几乎是眨眼间,飞船达到5000公里/秒。这个速度,差不多是宇宙当中正常情况下见到物质的最快速度,再往上就是种种能量,能量特有的性质是一块空间的能量允许无限的叠加,因此通常不会有碰撞的说法,少掉了许多的麻烦,速度容易达到更高。
“这样子下去,我们只用两周时间可以跑到冥王星了啊!”一名研究员目光呆滞的说道。
“太让人振奋了,我们真的没有在做梦吗?”另一名研究员揉着自己的眼睛,难以置信眼前的景象。
虽然他们看到的仅仅是一个速度的数字,根本感知不到飞船在宇宙中飞行是多么的快,科学家们的求索真理的职业病还是让他们禁不住全都跟打了鸡血一样蹦蹦跳跳。
“5000公里/秒了吗,看起来飞船还撑得住,如果把材料强度再提升点,甚至还可以…”曹川还没说完,想了想,反正是模型,牺牲掉也没什么,“…继续加速,再把速度提升1万公里/秒,看看会怎么样!”
“是!”下面传来异口同声的回应,对于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在场的研究员都有兴趣了解,他们毫不犹豫的执行。
飞船距离他们暂时是半小时的延迟,经过第二次授权后,飞船重新加速。可以看到,新的聚变能反应堆,推动着这么一个重量超过1万吨的大金属外壳与内构在5000公里/秒的速度下航行仍然轻松,没有任何吃力的迹象,保持着稳定的航行状态。
“6000公里/秒,7000公里/秒,8000公里/秒…”数字还在狂飙,没有人在里面,让飞船得以自由加速,让他们见识到宇宙世界的最终极奥秘。
“快到9000公里了!”这个时候,后方传过来的数据延迟更加严重,他们没有办法实时掌握最新情况,现在看到的一切,其实是半小时前的景象。
突然,一个1万的数字蹦出,飞船模型的速度突破到新高度,已经进入到1/30光速阶段。
“差不多了吧!”曹川淡定的说道,猛然间,就在1万的数字跳出后不到几秒,飞船的速度波动起来,传回来的信号更是时有时无。
“难道碰到太阳风了吗?”
“不,是飞船解体了!”一名研究员看到了最后画面,看到了飞船不小心碰到一颗直径0。5米的岩石被贯穿的景象。
“运气真差,不然说不定还可以往上攀升!”
“可是安全性怎么保证呢?连没有人的时候飞船都解体了!有人的时候这么快没有任何意义!”
模型解体导致实验不得不中断,甚至未来几个月他们不会有类似的机会实验,因为这么一次实验的成本不下于100万功绩,研究员们习惯性的抓住有限的机会分析最后遗留下来的数据,热烈的讨论起来。
曹川看着这一幕:“距离第二世代飞船越来越近了,估计再过一年,东银河公司便会掌握第二世代飞船的种种核心技术,光从性能参数看,第二世代飞船想要完成恒星间航行是困难的,可是如果换种思路…”
“建造无人飞船,或者把人冰冻起来,说不定会让飞船的加速度和速度极限进一步增加,这样子,前往其他恒星系的话,可能会被压缩在50年内了。”
曹川脑海中已然被无数的方案所充斥,甚至迫不及待的想要再尝试一下,可是也知道这么玩一次的成本比较高,没有必要的话,自己还是别这么烧钱。他摆摆手,安慰着所有人,不管什么科学技术,都不是一次性成功的,他们如此轻松的取得这样的成就,足以自傲,不必有任何的心理负担,他们的目标是持续的完善,直到把一系列的相关技术全部琢磨透,时机便会成熟。
“再是聚变造物技术…”下面一项技术在曹川看来是一项比较有趣的技术,或者说会是一项价值几十亿的烧钱科学实验,他知道不少科学家甚至做梦都想着做这么场实验,实验本身最多可以带来一些论证结果,给予一些启示,但是他知道,这项技术等到成熟起来,或许是无数超时代技术的前置条件。
比如说恒星再造技术,这样技术的价值绝对不是什么提供能量,毕竟恒星燃烧释放出的能量虽然惊人,没有办法将之充分搜集到,意义并不大,关键在对生态环境改造上,想想看,如果把木星点燃,木卫一,木卫二,木卫三,木卫四好几颗星球可能都将变为宜居星球,这是多么大的价值?
比如说高效能的物质能量转换技术,这样子,人类想要什么元素自己造就可以了,对于他们而言,行星上的资源已经基本没有价值,他们想办法把一颗颗恒星的能源汲取过来,直接转换出自己想要的物质,便可以解决他们一切需求。
想办法努力鼓挠着,再是叫上孙瑞祥,对于顾问先生送了科学神教这么个大礼,他受宠若惊,不知道要怎么摆放才好。
“要是有办法制造出一个可供观赏的人造太阳就好了…”孙道长建议道,“这样子展示效果比较棒,同时,信徒们将亲眼目睹聚变过程中,原子层面产生出多种多样的基本元素的细节。”
作为一名神棍,孙瑞祥的主意切合信徒们的内心,说的非常有道理,曹川瞬间通过了他的建议。
规则模拟同样在好久之前解决,欠缺的是一张图纸,花费不到1天设计,花了3个月实施。
地下海洋,科学神教的圣地,木星教区的中枢神殿群,一座面积蔚为壮观的“人造太阳”矗立,实际上是个聚变能反应堆,甚至可以被称之为热核爆炸装置,因为聚变造物过程远比可控聚变暴烈而短暂,才可以产生出供多种聚变条件苛刻的元素聚变的临界点,从而生产出种种的物质。
这座“人造太阳”具备着良好的观赏性,每隔几个月会发生一次造物(种蘑菇)的神迹,引来无数信徒乃至科学家们的膜拜,促使科学神教的进一步发展。
第一百六十七章 神秘的快递()
曹川把自己当初允诺研究部门的重任完成,瞬间轻松下来,而后解决了能源问题,地下海洋的海产品规模也在指数爆炸般的疯狂增长,世外天堂市可谓是前景喜人。
贸易部门把游客们引进过来,让他们参观这座独一无二的地下城市,再把木卫三的特产海产品与聚变能原料带走,卖到小行星带。
作战部门在木卫三上训练着1000名新兵,用来保护当地移民的安全。,因为再没有人会说他们越界,侵占他人领土,干嘛不把整颗星球给包下?木卫三防御圈直接被萧观海划到全星球的范围。
开拓部门试着把第一批开拓者引入进来,不过没有一开始放开最富饶的,跟木卫三差不多价值的木卫四,而是把木星大气层的开拓交了出去。不少开着飞船的开拓者们,大肆的在东银河划归给他们的采集区活动,把资源带回来,便可以获得大笔大笔的功绩回报。
至于不听话的,跑到其他地方去的,如果运气不好,极高概率会遭到木星风暴的袭击,而且采集高密度氢氦的位置非常深,这个位置上的风力是暴躁而无情,卷入其中根本别想活着回来。
就这样木星开拓进入到一个新阶段,不再是关上门种田,而又到了融入世界的时候,在世界进步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曹川在木星期间住在位于地下海洋,专门为东银河公司员工们准备的,需要花费功绩购买的,处于“封地”区的豪宅。因为周围环境优雅,不少前来度假的客人们也看上此处,纷纷一掷千金在购买,以至于引发房地产生意的火爆。
曹川的当然是其中比较大的一座,位置相当特殊,是0号门牌,至于真正最大的,据说已经被波斯国的富豪买下,也算是对他们的经济起到贡献,曹川没有觉得会低人一等。
他每天走出去,便会经常见到员工们,因为网络的发达,远程办公的效率相当之高,所以,不少人会在自己的房子里呆上一个月以上,享受着美妙的海边生活,再乘坐1小时的升降井,回到头顶100公里上世外天堂市处理正事。
还有来个各国的富翁,干脆的在此住上几个月当作是度假,比如刚带着妻子经过的是微软公司的副总裁,在海边打太极拳的是来自夜兔国九龙市的影视业巨头,另外一个是枫叶国的副总统,能够在小小的地方上云集如此多人,还真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
曹川在健身,他如今调整过的基因数量已经非常多,不单单是包括开放给员工们的部分,还有不少自己私底下实验,没有构成体系的基因片段功能,如果用一个数字来衡量,他目前的基因调整度已经达到0。5%,以至于让他变得非常非常的强大。
可惜…他从来没有什么机会展示自己的强大,到底不是什么中描述的仙侠世界,个体的力量主宰世界,科学世界下,亿亿万民众的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这是他非常纠结的地方。
所以,他唯有以50公里/时的速度,在令人瞠目结舌的眼光中,环绕着海岸跑了一圈,回到了自己的住所。
他通过个人辅助模块,收到自己有快递的提醒,一个机器人站在大门口,手中托着什么,一个包装精美的盒子。
“顾问先生,您有新的快递要查收。”机器人发出恭敬的声音。
曹川走上去签收,把盒子抱在自己的胸口,再是回到房间里,他走了几步,进入到地下二层,里面被布置成一座简单的实验室,对于自己下面要做的事情,光是在此设备足够了。
“主人,里面是什么?”连经常会观察曹川的娜娜都不禁发出好奇,因为快递这种事情可不像是主人会干的事情,另外,她觉得主人的举止有些诡异,以至于让她产生了怀疑。
“哈…”曹川保持神秘,“你们不是一直以来就有着一个愿望吗?正好,这段时间木星开拓进展顺利,我要抽出时间完成它。”
他把盒子开启,里面仍然是一个被精心固定的盒子,表面的涂漆斑驳不堪,带着时代的沧桑,典雅的百合花纹理,看上去出自欧洲国家的工匠之手。
他在第二个盒子打开,在天鹅绒布片上,装载了一小截白色的骨骸,骨骸明显来自什么人物,被装载在如此特殊的木盒当中,表示人物的身份很不一般。
“jeanned‘arc…”他用法语吐出一段词语,娜娜,白莲,贞德三个是通晓人类已知的近百种语言的,马上听明白了。
“贞德?”白莲说道:“主人你叫贞德名字干什么?”
“不…我指的不是心智模型贞德,而是十字教圣人贞德,600年前英法百年战争的英雄,我手中的骨骸便是属于她的,来自于一位科学神教信徒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