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龙啸大明-第59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且商家军的实力确实太厉害了,和商毅为敌,自己未必有好结果,何况郑芝龙在本质上还是一个啇人,做事自然不会做绝了。

    因此郑芝龙也给商毅回了一封信,措词用得十分婉转,为自己的行为做了一些辩解,同时仍然希望继续和商毅保持连盟的关系。

    收到郑芝龙的信之后,商毅当然看得出,郑芝龙说得虽然委婉,但降清之意确是十分肯定的,谁也无法改变因此也只是又给郑芝龙回了一封信,只是提醒郑芝龙要小心清廷反复无常,不可轻身涉险。

    同时商毅又命令南方情报机关严密关注福建的动静,并且设法和郑成功取得联系,一但郑芝龙真的降湥В途×Ψ龀种3晒Γ犹嬷VチV聘=ǖ那寰

    不过在商毅收到郑芝龙回信的同时,清廷派去和郑芝龙联络的黄熙允也回南京,将郑芝龙的回信送给了洪承畴和多铎。

    这个时候,南京的洪承畴、多铎,勒克德浑商议下一步的计划。

    现在己经进入顺治三年1647年六月中旬,洪承畴到达南京,己经有两个月了,清军的整编调整工作都己经结束,在军事上的成绩也不错,虽然和商家军的交战中,吃了一点小亏,但还是阻止了商家军在南京外围的进攻,同时在湖南、江西两个战场都取得了不小的成果,招降郑芝龙的工作也有了实质性的进展,至少郑芝龙己经表明了有这方面的意向。而下一步就是准备清剿占据在湖北东北部的商家军。

    这也是洪承畴南下的第一个重点目标,自从洪承畴到达南京之后,就一直在为清剿湖北的商家军做着准备工作,而现在条件也都差不多了,可以开始出兵。

    但时郑芝龙的信也到了南京,意思也很明确,就是希望清廷一方派一个有份量的人去福建谈判,而这一回可就不是再谈什么意向,而是实质性的条件了。而这也是洪承畴南下的第二个重点目标,招降郑芝龙,占领福建,不仅可以完成对浙江的三面包围,而且还可以获取福建的财富,无论是那一点,对目前的清军都是至关重要的。

    想要完成招降郑芝龙的工作,当然是要洪承畴亲自跑一趟福建,因为洪承畴和郑芝龙是同乡,两人有过几面之识,这份同乡之谊,也是清廷招降郑芝龙的一个重要基础,为了表现清廷的诚意,打消郑芝龙的疑虑,洪承畴也必需亲自出马。同时一但招降郑芝龙成功,清军就要进取福建,广东之地,并且都获得这两省的财富,也必须要一合有份量的人去江西坐镇,压制住尚可喜。

    因此最终三人商议决定,由洪承畴和勒克德浑两人一起南下江西,主持招降郑芝龙,以及进攻福建、广东的战事,而多铎留守南京,并遥控指挥征剿湖北的战事,同时也兼顾防范商家军的进攻。

    其实洪承畴已经对征剿湖北做出一个详细的计划,这次进攻湖北,将以贝子尚善为前线总指挥,出动蓝拜、阿哈尼堪,石廷柱、马光辉、李思忠、刘良佐、刘泽清等满汉诸将,共计出动人马近六万余人,以压倒性的优势兵力,一举清剿湖北地区的商家军。

    任务分派之后,三人立刻分头行动,洪承畴和勒克德浑带领佟图赖、金声桓两将从南京出发南下,进驻江西。而多铎在南京调兵遣将,准备向湖北发动进攻。

    就在众人正要进动的时候,北京传来了多尔衮的诏令,命令湥⑺贾馗鞔ξ奈渚窬×钐攴ⅲ斡胁淮樱跃ù邮隆R簿椭奶攴⒘睢

    其实清廷强迫剃发,并非入关后才施行。早在努尔哈赤、皇太极时代,就曾多次下令,命清廷统治范围内的汉族人剃发梳辫,改习满族服饰,目地当然是为了保持满族的民族独立性,不被汉族同化。

    在清军刚入关时,多尔衮也曾下令沿途各州县官民均剃头留辫,改习满族服饰。但进入北京以后,遭到汉族居民的强烈反对,除了少数无耻之徒剃发邀宠以外,不少官员都观望不出,甚至为避免剃发而南逃。就连引清军入关的吴三桂也多次劝说多尔衮,不要强行推令剃发。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多尔衮也自知清廷统治还不稳固,推进剃发令确定操之过急,于是也很快就收回成命。顺治元年五月二十日谕旨中说:天下臣民照旧束发,悉从其便。

    在清军入关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明朝旧官投降了清廷之后,仍旧身穿明服,冠裳不改。因此在朝会的时侯,文武官员们也形成了满汉分明,截然不同的两种样子。

    但清廷只是暂缓剃发,只是一个权宜之计,而不是彻底取消剃发令,一但清廷在关内的统治稳定下来之后,早晚都会重新强令剃发的。只不过是等侍一个合适的时机而己。

    而清廷重新下令剃发的始作俑者叫孙之獬。他本是明朝天启年间进士,早年投靠魏忠贤,得以上位,出任翰林院侍讲。在崇祯初年,魏忠贤倒台之后,朝廷下令销毁魏忠贤主编《三朝要典》时,他抱《要典》哭告太庙,为世人所不齿,结果被明朝罢免,一直郁郁不得志。

    清军入关之后,孙之獬立刻俯首乞降,并且自己带头与家人奴仆一起剃头留了辫子,而清廷为收揽人心,接纳并让他出任礼部侍郎兼翰林院侍讲学士。

    清军攻破了南京之后,多尔衮为了速度招抚平定南方,曾下令在京文武官员可以自荐报名,出任南方各省的招抚工作。虽然这时商毅依然驻守在浙江,抵抗清军,而且南方又有数王被拥之起来。但从表面形式上看,清廷的威势几乎己经席卷了全国,占据了绝对的优势力量。因此一些热衷功名的无耻之徒也都觉得有机可呈,于是自告奋勇,要求出使。希望可以凭借清朝兵威,谋取富贵。

    而孙之獬自然也不甘心落入人后,而且还别出心裁的上了一表,称自己:“占卜了一课,得辞云:‘时乘六龙为帝使东,宣达诏命无所不通。’今皇上龙飞正时乘也,若臣得奉命则为帝使矣。无所不通则成功矣。一生勋业留俟今日,臣不敢违天自逸,以取谴戾。

    同时为了表示自己对清廷的忠心,并博取多尔衮的好感,在第二天上朝时,孙之獬不但剃了发,留了辫,还改穿了满族官吏的服装。

    结果在朝堂站班时,孙之獬首先想站到满族大臣的行列。但满族大臣都自谓高人一等,自然不屑与孙之獬同班,于是将他推挤出去。而孙之獬想回到汉族大臣班列时,汉臣们又恨他过于逢迎求宠,也不让他入班。结果让孙之獬夹在中间进退不得,狼狈万状。还被多尔衮申了一顿。

    谁知孙之獬在羞恼之下,第二天又上朝廷,称:“陛下平定中原,万事鼎新,而衣冠束发之制独存汉旧,此乃陛下从中国,非中国之从陛下也”

    而在几天之后,多尔衮代表清廷正式发下了剃发令,并传谕各地:自今布告之后,京城内外限旬日,直隶各省地方自部文到日亦限旬日,尽令剃发。遵依者为我国之民;迟疑者,同逆命之寇,必置重罪。若规避惜发,巧辞争辩,决不轻贷。

    同时清廷又下,加封孙之獬为兵部尚,并奉旨招抚山东各地。看首发无广告请到

    请分享

    :

第六十三章 剃发令(下)() 
多尔衮重新下达剃发令,当然并不仅仅是因为孙之獬的这一份上,而是有很深刻的用意。 其实这时清廷入主北京己有三个年头,尽管南方依然战乱纷纷,但北方基本己经平定下来,因此清廷至少也站稳了半壁江山,最差也和当年的金国一样; 进行南北分治。在这种情况下,满族大臣之中,也有人开始议论剃发的事情。

    早在清军入关之前,满人大学士希福已在盛京向朝廷进献了满文写的辽、金、元三朝史料,想使湥⑽照庑┩持喂泄囊熳謇肪椤

    这个时代的人当然不可能从历史规律中,找到封建专制王朝兴替的真正客观原因,因此只能从其中得到最主要的警示是:由于汉化使这些统治过中国的异族尚失自已的民族性,特别辽、金两朝,正是由于汉化,最终导致了契丹、女真族由开国的尚武好战精神,变得消沉懦弱,而最终亡国。想改变这种结果,只有一个办法,就是防止满族汉化。

    在如何防止满族汉化这一点上,清廷的选择是将汉族全盘满化,而剃发梳辨,改满族服饰,也就成为努尔哈赤、皇太极等清廷先帝为清廷制定的国策。

    而多尔衮还有另一层想法,先前为了自己的谋位大计,搞出的一个祥瑞的把戏,因为吴、耿、尚三名降将的事情被白白浪废掉了,现在洪承畴南下之后,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不仅安抚住了三将,把南方的局面稳定了下来,而且还取得了不错的成果,使局势朝着清廷有利的方向发展。因此多尔衮的心里又活动起来,看来该为谋位再做一些打算了。

    但祥瑞的把戏搞过一次,再弄也就不新鲜了,因此也要换个办法。而就在这时,正好孙之獬上了这份请剃发令佑上疏,多尔衮也正中下怀。因为多尔衮十分湥С约合胍蔽坏巧酰慵父鍪裁聪槿鹗遣还坏模退阏媾黾钢话茁估矗疃嗑褪堑备鱿∑婵戳教欤罟亟ǖ氖且〉寐甯髌旃笞宕蟪嫉闹С帧R郧岸喽蛳铝钊Φ兀褪歉甯髌旃笞宕蟪即词祷莸睦妫铝钐攴ⅲ蚴锹懵骞笞遄鑫鞣叩男睦碛旁礁校庖菜闶橇硪恢中问降奈镏饰拿骱途裎拿饕黄鹱ァ

    尽管满洲贵族作为占领者的优越感极强,而且亨有很大的优待权利,一般普通的旗人都敢在街上任意拦住汉人高官的轿子。对汉族百姓更是可以随意打骂,对汉人的田宅土地、东西也可以随意抢夺。但在文化上,满族却是远远不及汉族。而这也是汉族官员唯一一点可以自持的地方。

    由其是在朝堂上争论起来,汉族官员往往可以引经据典,滔滔不绝,说得满州大臣无言以对,由其对那些己经剃发梳辫的汉族官员,往往冷嘲热讽,就连骂人都不带一个脏字。而且还都故意峨冠博带,以显得自己清高不俗。

    因此大部份满洲贵族其实并不理解剃发令的政治意义,但都觉待如果让这些汉族官员全部都剃发梳辫,换上满族的服装,则可以狠狠的打击他们的这种文化优越感,于是也对多尔衮的这一命令纷纷拍双手叫好。结果也使多尔衮大得人心,支持率急涨。

    诏令下到南京之后,多铎和勒克德浑到是没说什么,相反都觉得这一命令下得非常好,只有洪承畴暗自苦笑。

    洪承畴是在崇祯十五年1642年就己降清了,现在早己剃发梳瓣,而且他也知道清廷早晚都是要推行剃发令的,但现在就推行,并不是最好的时机。因为尽管清廷己经攻占了南京,浙江依然还是一块难啃的骨头,明朝在南方的抵抗力量依然十分强劲。

    因此现在就应该尽力分化南方的各种反清力暈,招抚南方不坚定的抵抗势力,争取能够孤立浙江,在这种情况下强行推令剃发,只会遭到南方的强烈抵抗。

    洪承畴本来也是通辻过科举出身的人,又在明朝为官多年,深知汉族人的思想。对于以家族宗法儒学为源的汉族人来说,朝代兴迭那怕是被异族所代替,可以视为天道循环,毕竟异族入主中国也不是第一回了,但要以衣冠相貌上强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