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龙啸大明-第48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和商家军最初的估计可大有出入,因为按照预计,清廷至少在明年一年的时间里,不会发动大规模的进攻。而商家军也打算趁着这个时候,发动淮北战役,攻取徐州,取得中原地区的主动权,而现在看来,想要夺取徐州,可就不那么容易了。于是众将也都议论纷纷,显然都觉得十分意外。

    这时商毅道:“各位虽然清廷的南侵比我们预想中的要快了一些,但这并不表示,就会打乱我们夺取徐州的支划,就算是和军的主力交战,也没有什么可怕的,我们在两个多月以来,不就刚刚打败了他们吗?大不了在夺取徐州的战斗中,再打败他们一次。”

    “同时清虏在大败之后,仓促又出兵南征,己经犯了不少兵家大忌,首先就是清虏最强的满八旗军只有十万多人,在前期的战斗中,伤亡接近三成,虽然可以在短期可以抽调人员补充,但新兵的素质,无法和老兵相比,而且清虏又新成了骁骑、前锋、护卫这三大营,都是从八旗中抽调人员,虽然是要组织正式的军队编制,但这一来却削弱了各旗的实力,因此也会使清廷和各旗之间产生矛盾,在战斗中; 这种矛盾肯定也会影响满清军的战斗力发挥。”

    “而且军队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打仗打的是综合力量,满清自从去年三月入关以来,就一直没有停止过战争,因此也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虽然现在满清己占北方,地域广阔,但自从崇祯以后,北方年年灾荒,岁岁战乱,早已田园荒无,而满清入关之后,又大肆抢掠,因此北方屡遭涂炭,有数年时间,根本恢复不过来,而满清现在不顾国库空乏,民间疲惫,一意出兵南侵,我看他们的国力最多也只能支持一年。必将无力支撑下去。”

    “另外清廷入主中国只有一年的时间,在北方的统治基础本来就不稳定,对原明降官也不信任,而且又颁布圈地令,强占土地,必会使北方民不聊生,只不过以前的兵势太强,因此才无人敢于反抗,但现在我们在江淮战役中己经打败了满军不败的神话,现在只要我们能够抵挡一时,北方必然会有人揭杆而起,清廷就会首尾难顾,而我们正好可以趁乱进军,就可以一举收复失地,彻底击败满。”

    听了商毅的话之后,众将也都不禁精神大振,同时也信心倍增,当然这也是因为现在整个商家军的心气都很高,对清军早己没有一丝的畏俱感了。

    看到众将的表情,商毅也十分满意,又道:“不过我们也不能对清虏的返次南侵掉以轻心,正所谓骄兵必败,必须做好充份的准备才行,因此大家都来说一说,怎样应付清军南征,大家尽可以畅所欲言,有什么意见看法都尽可以提出来。”

    李岩首先发言道:“大人,我认为军队的扩编工作应该抓紧了,至少要提前到十月完成,剩下的两三个月时间,应是新兵的训练磨合期,这样到了开年以后,我们就可以马上投入战斗。” 顿了一顿,李岩又道:“而且如果能够确定清虏今年不可能大举出兵,我倒认为我们可以先发制人,在今年十月、十一月的时候,率先出兵,抢先去进攻徐州,占得主动权。”

    商毅点了点头,道:“这个意见,我看值得考虑,你们认为呢。”

    随后罗远斌也发言道:“大人,李生先的意见当然不错,如果我是清虏的主将,那么这次南侵,绝不会在江淮战场投入大量兵力,只用少兵力在江淮牵制住我们,然后集中主要兵力,进攻湖广,迅速打败李自成,再顺江南下,进取南京。而南京一失,浙江将无所遮挡,这样一来,就算我们攻下了徐州,恐怕也是得不偿失。”

    王信也道:“罗师长说的没有错,因此我们可要早作准备,我看是不是在安庆驻守一个师的兵力,再配合我们的水军,这样就可以阻挡住清军东下的线路了,至少可以保住南京。”

    杨武丞道:“王师长的想法虽然是好,但恐怕难以施行,现在南京朝廷本来就猜忌我们商家军,会让我们在安庆府驻军吗?我看与其想在安庆驻军,不如直接去驻守武昌,至少我们曾和李自成有过联手抗清的经历,而且直接在武昌驻守,也可以把清军挡在湖广境内,南京也更安全一些。”

    罗远斌道:“现在武昌是李自成的地盘,虽然我们先前支助过他抵抗清虏的大军,但毕竟是有仇,我看他更不会让我们在武昌驻军。而且就算李自成让我们在武昌驻军,但这样一来战线拉得太长了,清军完全可以绕过武昌,直接过攻打九江,不仅可以切断了武昌人马的归路,而且还能够前后夹击武昌的人马,这可就太危险了?因此我认为还是守安庆为好,不仅战线更短,而且背靠南京,不必但心后路,只要不让清虏大军继续东进就行,一但等我们在淮北攻下了徐州,清军必会不战而退。”

    这时成进道:“大人,我认为我们不用在安庆驻军,如果清虏真的将主力人马放在湖广一线,我们也不必去管,等到军兵临城下之后,南京朝廷自然会调我们进京驻守,因此我们只要是守住南京,就可以保住浙江。”

    王信连连摇头,道:“南京虽然城防坚固,但地域太大,有皿五个师的兵力,恐怕难以守住,不如驻守在安庆,现在史阁部己经出任首辅,我看他不会像其他大臣那样不顾大局,不如去找一找他,说不定能行得通的。”

    成进道:“我的说还没说完,我的意思是,与其怎么想办法费心思保住南京,到不如集中兵力,攻下徐州,然后趁势进军,江淮、山东两路出击,收取山东、河南、河北之地,这样一来; 清虏的后线难保;看虏还能不能坚守得住不撤军。”

    他这个计划一说出来,在坐的众人都有点惊讶,但只有商毅不动声色,而李岩却微笑不语。

    其实成进的计划正合商毅的心意,虽然商毅估计,如果找史可法和吴,陈明利害,到也不是不可能取得在安庆驻军的权利,但这样一来,就会被清军牵着鼻孑走,,确实不如全力出兵去进取徐州,然后继续向北进攻。这也是一种围魏救赵之计,但更关建的是,战局的主动权就能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如果南京朝廷同时自己派兵驻守安庆府当然是好,抽出一个师的兵力,等商家军完成了扩军之后,也并不算什么大事。而如果南京朝廷到死都不同意自己在南京上游驻军、那么就干脆不离南京朝廷的死活算了,就让满清帮自己消灭了南京朝廷,反到还省了自己不少麻烦,同时自己就在浙江驻守清军,毕竟自己在浙江经营了两年,不信就守不住浙江。

    当然后面一个原因是不能说出来的,不过始终把握住战场的主动权,是商家军作战的主要原则之一,有这个理由来选择成进的计划,众人到也没有别得怀疑,而且南京朝廷能否同时商家军驻守安庆,也确实是一个未知数,同时驻守安庆的计划也没有被完全放弃,可以说是双管齐下;因此众人也都同意商毅的决定,仍然是以我为主。

    因此商毅最后下令,首先是在十月以前,要完成扩军,同时又命罗远斌返回泗州驻扎、王信进驻淮安驻扎,为下一步进攻徐州做准备。同时商毅命情报处密切关注清军的动向,好尽早判断清军的真正进军计划。而整个浙江也继续准备物资,保证作战的需要。好在整个浙江的物资储备还是十分丰富,虽然在江淮战役中用出了相当一部份,但还剩余不少,而且现在离战斗开始还有四个月左右的时间,还可以到两广、江西等地去收购一部物资,因此维持这一场战争,还是足够的,在这方面,商毅显然要比清廷占优一些。

    :

第一九零章 技术革新(一)() 
不过军队扩编,重要的环节还是武器,由其是商家军是以火力作战为主,因此对武器的依赖也比清军大得多,那么兵工厂能不能够及时生产出足够的武器和弹药,也就成了关建的问题。

    于是在散会之后,商毅又立刻来到兵工厂,招集兵工厂的所有人员,询问这方面的情况。

    现在兵工厂基本己经全面开工运行,总人数共计约有一万二千人,其中工人约有八千到九千,而技术工人约有五千人左右,月能生产的火枪在五千到六千枝,火炮一百五十门左右。由于大量使用简易的机械; 因此兵工厂的生产率己经很高了。

    但按这样的生产速度,到今年结束时,最多也只能生产出装配四到五个师的武器,虽然免强到是够了。但由于这个时候的冶铁技术,枪炮的使用寿命比后世的都要短得多,更新的迅速也快得多,而且商家军非常重视实弹的射程训练,因此生产出来的新枪炮至少有三分之一要用来更新,这样一算,显然就不够了。

    而孙和鼎和兵工厂的主要几位负责人员听了商毅的要求之后,也要觉得十分为难,因为想到大幅度提高兵工厂的生产效率并不现实,一来是由于目前兵工厂己是满负荷运行,没有多少地方再多开生产车间,而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技术人员缺乏,现在能有这么多工匠,有一半还是拜商毅从北京拉过来的,而一个合格的枪炮制造师,至少也需要四五年时间培养,新一代的学徒还不能完全胜任工作,而且这还是商毅和众工匠们想了不少办法来改进生产工艺的结果,在过去一个合格枪炮制造师起码要十年才往出徒。

    另外生产原料也是制约生产效率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没有铜、铁、钛、钠等金属,就算工人再多,也有用。因为开矿冶铁的速度跟不上,在前几月的实际工作量都不满。好在是战胜了清军之后,缴获了大量的火炮,武器、盔甲,到是暂时解决了原料的问题。由其是火炮中有二十多门红夷火炮是用铜胎铁芯,铜含量高达七八成,一下子就收了四五万斤铜,也足够这几个月用了。

    商毅听到这里的,突然心里一动,想起一件事情来。因为兵工厂刚刚建成,而在前一阶段又一直忙于战事,自己居然把这么重要的事情忘了。

    无论是在那个时代,理想的火炮都应该是炮膛的内层最硬为好,但实际的铸造过程中,却是相反的,因为是外层包住内层,外层不冷里面的内层就冷不下来。因此在火炮的铸造过程中,基都是由外向内冷却,而这样一来,就使炮管密度的分布不理想,炮管寿命就大打折扣。

    因为根居热胀冷缩的原理,先冷却的部份会先收缩。因此在外层冷却硬化后,层还没冷却的话,将造成外层比内层更硬,内层的管壁就有可能会形变,或者在产生裂痕之类的坷题。这导致铸炮时的废率提升,缩减身管寿命,有时候还会影响到火炮的发射性能。

    而铜体铁蕊铸炮法,是这个时候中国发明的独有铸炮方法,它是巧妙地利用铜的熔点1083℃远低于铁的熔点1538℃的物理性质,将一门炮分为铜铁两层来铸造,在里层铁胎冷却之后,再在外并浇铸铜壁,这样一来,就可以通过外铜凝固时的收敛效用,而增加炮体的抗压强度。即不再需要以昂贵的铜来铸造整门炮,就可拥有铜炮耐用的优点,。一门火炮可以接省二到三成的铜。并且还减轻炮体的重量。

    这种铸炮方式,也被认为内模灌水冷却铸炮法的雏形,不过虽然这种方法比内模灌水冷却铸炮法提前了二百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