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龙啸大明-第35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江淮四镇没资格参与这种朝堂讨论,也帮不上忙,因此最后马士英和朱由崧也只能接受先就任监国的结呆。

    当然马士英也想尽快让朱由崧由监国变成真正的皇帝,在这个时候,如果得到大明的传国玉玺,无疑将是朱崧蹬基的一个大好理由。但这样一来,商毅的功劳将丝毫也不比拥立差,而为了维护商毅的形像,王维如等人就箅不是骗子,也必须成为骗子了。但这么一来,他马士英的面子往那里放呢?而且当初为了抢占浙江,马士英谁也说,就把王维如给派出去了,这会儿被抖出来,恐怕又给了东林党以口实,不知又遭来什么非议?

    马士英在左右为难,东林党同样也犹豫不决,因为不知道遗诏的内容,谁也说不清楚,这份遗诏一但公开,对东林党来说,是好是坏。玉玺到了南京,肯定是对朱由崧和马士英有利的,但又不能这么拖着。因此史可法、钱谦益、吴、吕大器、姜曰广、高弘图等几个东林党的主要大臣也在一起商议了一天,但也没能议出个结果来。

    最后吴才建议,不管怎么说,商毅的公文己经到了南京,遮是遮不住了,因此不如派一个有份量的大臣,假借迎接遗诏和玉玺、公主的名议,先到杭州去,确认是真是假,再做决定。

    史可法、钱谦益等人听了之后,也都认为吴的建议可行,毕竟连看都没看过,就不承认遗诏和玉玺,还有崇祯的公主,恐怕说不过去。万一被马士英一党抓住了口实,自己岂不是被动了吗?因此众人又商议了一阵,决定就派吴去杭州,一来吴是北京朝廷的内阁大学士、督师,这份量是足够的,而且商毅还算是吴的部下,过去两人的关糸看上去也不错,由吴去杭州,许多上不了台面的话也好说一些。

    吴当然也知道自己是推不掉这一趟的,因此也没有做推辞,立刻点头答应下来。

    第二天勤见朱由崧时,史可法立刻提出,应该派人去杭州迎请崇祯的遗诏和玉玺、公主,并推荐吴前往。马士英也是聪明人,一下就明白了东林党的算盘,虽然他没有理由阻止,但也建议朱由崧,派卢九德随行,一起前往杭州。朱由崧虽然不懂这里面的套套,但对他是言听计从,因此也依言诏准。

    :

第二十四章 南京使臣() 
就在商毅回到杭州的第二天,吴和卢九一行迎接遗诏、玉玺的人员,也到达了杭州。

    接到通报之后,商毅立刻下令,在杭州隆重的接待了吴一行,当然朱、朱婕、王化、沈扬、曾化龙、孟宏恭等人也全都随他一起出迎。

    吴就在北京为官,而卢九德也在北京干过许多年,因此对出迎的众人都不陌生,一见之后,也就基本能够断定,商毅所说的遗诏是不可能说谎的。

    虽然两人都是各怀心事,但首先参见了两位公主,当然见面之后,都放声大哭,结果也惹得朱、朱婕也哭泣不止。而商毅等众人也只好装腔作势的陪着哭了一会,然后劝住两人,又叫宫女送两位公主去休息。这才又带着两人,去看了崇祯的遗诏和玉玺,当然按照常理,吴和卢九现在是不能看遗诏的内容,不过能够确认玉玺是真货不假,于是又是一阵痛哭。

    好不容易等这一切程序演完之后,商毅才下令大摆盛宴,为南京的两位上差接风,在宴席间,商毅才把自己到北京一行以及崇祯传下遗诏的经过,当然还有吴三桂引清军入关的事情等等,都详细的讲说了一遍,当然隐瞒了抢到巨额财富的事情。吴和卢九也听得目瞪口呆,没想到商毅真有这么大的胆子,不但敢率军北上勤王,还敢主动进攻北京。而且还是二次进入北京。

    听完了商毅的讲说之后,吴立刻举杯向商毅,道:“当日反贼势大,满朝具惊,朝廷下诏命天下兵勤王,却无人响应,但只有以恒一人敢率军北上,深入京师重地,实在是愧杀我辈。真是一身是胆,令人可敬可佩,若我大明的武将都有以恒的胆识,也断不会到此地步,曰后朝廷中兴,收复失地,全在以恒身上。本官当敬以恒一杯。”

    商毅也举杯回敬道:“在下能有今日,全是阁老当初荐举提拔,当日南下,如果不是阁老赏识,那有末将今日,阁老之恩,末将末齿难忘。”

    吴听了,也微微一笑,两人各自将杯中的酒一饮而尽。

    而另一边卢九也大为安心,虽然没有现在看到遗诏的内容,但刚才也听商毅讲了,北京城破之后,太子三人都被李自成所抓,他两次攻入北京,都没用救出太子等三人,想来这兵荒马乱的时候,三个十几岁的小孩子,又是一向养尊处优,怎么能生存下去,现在八成己是凶多吉少了。没有太子等三人,自然也就没有人能威胁到朱由崧的位置,因此卢九也终于放了心,然后也夸讲了商毅几句,同时两个人也催促商毅,尽快保护遗诏和玉玺、公主到南京去,好向天下宣布遗诏的容,以安人心,商毅当然也是满口答应。这个酒宴也是尽欢而散了。

    宴会结束之后,商毅给他们安排下住所,让他们一行人休息。而就在当晚,商毅来到了吴的住处,以述旧为由,和他私下商谈。

    因为在酒席宴间,两人那一番对话,互相心里都有数了,吴也早料到商毅来,因此一直也在等着。其实吴这次到杭州来,包括提出这个建议,都是另有一番目地的。

    北京被攻破的消息传到南京之后,南京朝廷为立福立潞立桂,闹得沸沸扬扬,东林党人都表现是十分活跃,只有吴一改初到南京时锋芒毕露,收敛了许多,很少主动发表什么意见。吴虽是内阁大学士,督师,但北京朝廷一灭,这些都成了虚衔,因为吴督师的时间也不长,没有陪养出自己的嫡系力量,原来的部下黄得功、刘良佐等人也都投到了马士英那边。而现在的实际权力,都在南京官员手里。

    虽然在名议上,商毅还是吴的部下,但吴心里清楚,自己根本管不住商毅,但吴还不能让别人知道这一点,在表面上还要维持着自己能够调动商毅的样子,因此只有这样,吴才能够在新朝中立足,因此在当初马士英和江淮四镇宣布拥立朱由崧时,有人建议调商毅率军入南京与其抗衡,但吴马上站出来反对,就是怕自己这点底细被泄漏了。

    但吴心里也知道,时间长了,肯定是瞒不过去的,因此这次到杭州来,吴根本就不关心遗诏的真假和容,而主要是希望和商毅达成一个协议,互相扶持,互惠互利。因为吴也相信,现在的商毅同样也需要一个能在朝中帮他说话周旋的大臣。这样的结盟,对两人都好。

    因此两人见面之后,吴道:“以恒,要是朝廷当日早调你率军救援京师,也不会落到如今这番田地,实在是令人叹惜啊。”

    商毅当然听得出吴是话里有话,道:“可恨当时都是陈演、魏藻德这批无能之辈把持朝政,不仅害了先帝,同时也害了大明江山,若是当时阁老在朝,也断不会出现这般结果。”

    吴心中一动,看来商毅果然是很上路,于是又道:“事情都己经到了这个地步,还说这些有什么用,只是现在我大明只剩这半壁江山,北面又有流寇、北酋虎视眈眈,我素知以恒善能用兵,骁勇善战,因此以后还需要以恒多多尽力,日后这中兴第一功,非以恒莫属。”

    商毅道:“阁老太过讲了,末将为国尽忠,自当万死不辞,只是恕末将直言,现在朝中朋党相争,互相争权夺利,而福王监国又暗弱无察,怕只怕大将征战于外,而权臣进馋于内,倒头来落得个不得善终,岂不冤枉,因此末将心中,也是十分惶恐啊。”

    吴点了点头,慨然道:“以恒请尽管放心,朝中虽有小人,但君子犹在,小人虽为祸水,但有君子可做堤坝,侠其不致为害,也绝不会让以恒受小人中伤。”

    商毅摇了摇头道:“小人固然难缠,但所谓正人君子,恐怕也未必真能持正,史尚到是真君子,只可惜太迂直了,因此满朝之中,末将能使得过的,也只有阁老一人而己。”

    话说到了这个份上,吴也明白商毅的用意,他只是想和自己结盟,但并不想和整个东林扯上关系,虽然吴对商毅说东林党未必真能持正,觉得有些刺耳,但这样反而更好,自己在东林,甚致在南京朝廷的地位,就显得更为重要了,因此也正色道:“好,只要有老夫在朝中一日,必会全力为以恒抗挣,请以恒尽管放心。”

    商毅也正色道:“有阁老这一句话,末将自然也就再无疑虑了。”

    尽管在另一时空里,吴在这个时候己经退出了政治舞台,但商毅和吴同事过一段时间,加上历史的评价,也知道和史可法、钱谦益相比,吴在政治的见解,施政能力,灵活度等方面都要比他们强得多。商毅当然清楚,虽然自己不想参与朝中的斗争,但也不可能完全避免得了,这次王维如出任浙江巡抚,也就是一个例子,因此如果真的和吴结成同盟,在朝中有一个得力的同盟者,宫里又有王德化,到是可以为自己减去许多麻烦。

    随后商毅拿出两份遗诏,请吴过目。第一份的内容基本都在吴的意料之中,第二份到让吴有些意外,不过看完之后,吴笑道:“原来如此,到是要恭喜以恒了。”

    商毅也道:“此事还请阁老帮忙维持。”

    吴大笑道:“好说,都包在老夫身上。”

    第二天,商毅就开始做进京的准备,其实他从山东回到杭州之后,就己经开始着手准备了,现在各项工作也都差不多少。因此商毅也决定,就在三天以后动身。

    而在商毅去苏州期间,随船队一起到港的日本朱印船也和商家军达成了交易,将所带的磺、铁、铜还有六十柄日本刀,都买给商家军。

    商毅回来之后,大野殿守又亲自来拜见商毅,同时送上了一把上日本刀,百两黄金,还有一些贵重的礼物,一来是感谢商毅购买了大量的货物,另一方面也是请求商毅能够允许他们在杭州多停留一段时间,好让他们将其他的货物卖完,另外也还想在杭州购买一批货物运走,因此也想请商毅允许他们上岸居住。

    日本人提出的这个要求也很合理,而且商毅也希望与日本建立贸易来往,因此想了一想之后,也答应下来,只不过强调他们要尊守中国的法律,否则必将严惩,然后就安派人员去帮他们张罗住处去了。

    商毅对别的东西到不在意,但对曰本刀却十分喜欢,在后世,商毅也练过日本刀,知道虽然日本刀的刀身窄而细长,看上去似乎轻很脆弱,其实入手感很重,而且韧性很强,可以和棍斧一类重武器硬碰,也不用担心被拆断。既可做剑刺,也能用于砍、劈,而且因为刀身略带弧度,因此在砍、劈时杀伤力极大。而且大野殿守送给商毅的这柄刀属于上一类,一般是不作出口,就是在日本国内,也只有大名、家老、大臣一类的人士才有资格使用。其价值至少在数千两白银。

    商毅穿越带的军刀在一定呈度上也吸收日本刀的优点,只不过军刀太短,单拉独斗到就可以,但在战场上使用起来很不应手,虽然商毅基不不用亲自上阵杀敌了,但就是当指挥刀用,也不够气派。也这把曰本刀到是正合他使用。因此也不客气的礼物都收下了。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