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团兵们一个个竖着耳朵听着,村斗对他们来说,并不莫生,绝大部份人都参加过,反正也就是大打出手,根本也不讲什么战术技术,输了胜了,都是糊里糊涂。但谁也有想过,原来在村斗中,还有这么多的讲究,也能有这么多技术含量在里面。
尽管不是一个人都听得懂,但事实就在眼前,清水村蠃了,打死对方三十几个人,而自己却一个人死,因此也都认真的听着。
最后商毅道:“以后我们面对的敌人可不会再是王家大屯的乌合之众,而是杀人放火,打家劫舍的匪贼,还有来自关外的鞑子。我们想要保护自己的村子,首先要守纪律,其次是练好队列。所以你们回去以后,要告诉自己手下的团兵,纪律和队列的重要,训练的时候,一定也不能马虎。”
:
第三十七章 新武器()
随后,商毅立刻开始对团兵们展开了严格的训练,一开始仍然还是队列和身体素质的训练。 因为经过了和王家大屯那次村斗的总结,团兵们也都意识到纪律和队列的重要性,因此训练的态度也认真多了。经过了十五天的刻苦练习,当然也有棍棒伺候的功劳,团兵们的纪律性和队列也都大大提高。走出去也都像个样子了。
同时村民的身体素质也明显增强,由其是主力团,每隔一天人还有二两肉吃,因此面色也都红润了不少,走起路来,也是雄赳赳气昂昂,虎虎生风,步步有力。
在今天的训练结束之后,商毅才开始像团兵宣布,从明天开始,就要进行拳术和武器的训练。团兵们听了,也都十分兴奋,因为队列训练和身体素质训练都非常枯燥,总算是可以换点新鲜的了,而拳术和武器的训练也是都是团兵们最盼望的。
团兵解散之后,商毅刚要回水村,这时只见童方和鲁石都一脸兴奋之色的来找他。
童方和鲁石都是唐镇一起的兄弟,一个是铁匠,一个是木匠,都是技术人员。商毅自然知道技术工种的重要性,因此有耍求村里的技术人员加入民团,但把他们也组织起来,统一生产民团所需的用具。
原来两人都给商毅带来了自己制造出的最新产,而唐镇、蒋义屈、鲍铜钢、王信、尤洪亮等人见了,也都纷纷凑过来,看看他们制出了什么玩意,不等商毅回去,就急不可待的给送来。就连周少桓,童大勇、成进、成刚等少年也都围上来看热闹。
童方拿来的是一把寒光闪闪的大刀。商毅接刀在手,觉待沉甸甸的,约有六七斤。整个刀长达四尺多,刀刃长达三尺六寸,宽四寸有余,带护手盘,刀柄长十二寸,既可以单手使也可以双手使。
童方道:“总教师,我按你教的方法炼钢,花了十余天的功夫,打废了十多把刀,总算是打出来你要的这种刀了,这样的刀不仅韧性好,可以拆弯起来,而且快得很,一般的刀剑和它一碰就断。,现在以经打出来四把,质量都一样。”
唐镇听了,也半信半疑,道:“真有这么厉害吗?” 说着随手找一个团兵要过一把单刀,对商毅道:“来,试试刀看。”
商毅点点头,两人同时挥刀对劈,只听“当”的一声,唐镇手中的单刀应声而断。众人齐声喝,纷纷道:“好刀,好刀啊”
童方洋洋得意道:“我老童打了一辈铁,还是第一次打出这样的好刀。而且用照这种方法炼出来的钢打刀,不到一天就可以打一把。”
唐镇也大吃了一惊,道:“不到一天就可以打一把?那就是说只要有足够的生铁,很快我们就可以全换上这种刀了?”
童方点点头,道:“那是自然,想不到总教师连炼钢都懂。不是他教给我,只怕我老童这辈都打不出这样好的刀来。”
商毅心里好笑,这其实就是在中国南方以经开始有的用生铁和熟铁混炼,可以快速灌出钢技术,在历史上叫做“苏钢”,本来也是这个时代中国炼钢的最高工艺水平了。只是受地域所限,有普及到全国。不过在商毅的电脑里比效详细的记录了这种工艺,并且还提出了一些在炼钢时的改进方法,因此比苏钢又更胜一筹。而在童方看来,这自然是商毅想出来的办法。
其他人听了,也都看向商毅,眼里尽是佩服之色。
商毅道:“好啊老童,你做得很好,炼出了这样的团钢,以后咱们民团的兵器就更好了,回去我会好好赏你。”
而这时鲁石见商毅和众人都围着童方,赞称他新打出来的刀,也有些急了,抢着道:“总教师,你看我的,你要的弓我也给做出来了。” 说着将一张特大号的大弓递了过来。
商毅把刀交给童方,接过弓来。
原来商毅发现,民团手里的弓虽然还有一些,但射程都不算远,也就是四五十米左右,这样的弓箭在正式的战场上发挥不了多大用处。而这个时代的制弓工艺不仅复杂,费用大,又是胶又是漆,还要用到牛角,而且周期及长,制做一张普通射程在八十到一百米左右的弓至少需要半年时间,而射程达到一百五十米以上的强弓则需要数年时间。因此根本不可能用这个时代的制弓工艺做弓。
因此商毅在电脑里找了半天,终于找到了自己需耍的东西山寨版苏格兰长弓的制法。这本来是一次商毅在一个军事论坛上看到,一个发烧级民贴出来的贴子,商毅本打算有空自己也做一个玩玩,但一直都时间,结果一拖就拖到三百六十多年前,才能够实施。
做苏格兰长弓最好的材料是紫杉木,但紫杉木是名贵木材,山东地方不仅有,就是有商毅也用不起,不过用榆木也能凑合着用,那位友就是用榆木做出山寨版苏格兰长弓。
方法大致是:选榆树干中部笔直的,纹理均匀的部分,削成一根横截面边长约4厘米、长度约1。6至1。8米左右的木棍,这根棍子就是弓背材料。然后把这根木棍进一步削成中间厚、两头略薄窄的扁担形,并将两端由四边形削成八角形,并要做到表面平整、两端对称、厚薄一致,这样才能发力均匀。随后就是两端挫出弦糟,用绳子挂在弦糟上,慢慢全力将弓背拉弯固定,并逐次加大弯曲力度,使弓背固定到一个理想的弧度为此,整个过程大约需要七到十天时间。等弓背固定之后,再换上正式的弓弦,那么一张山寨版苏格兰长弓就做好了。
当然鲁石在制做的时候,在许多细节上,根椐自己的经验进行了一些小处理,但总体上还是按商毅的方法,在做废了三张弓之后,第四张终于成功了。
商毅接过弓来,这弓的长度几乎到了自己的肩头,比中国古代正常的弓都要大了好几号,不过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为了追求更大的张力和射程,也只能做得这么大。据后世的科学家研究,一张苏格兰长弓的张力可以超过六十公斤,射程可以达到三百多米距离,在中国,只有宋代的神臂弩才比得上。
商毅拉了拉弓弦,将这张山寨版苏格兰长弓拉开,感觉拉力少说也有五十公斤,比正版的苏格兰长弓也差不了多少,看来中国人的山寨技术确实是有传统。这时鲁石又递上来几支为这种长弓特制的箭。商毅接过了一支,搭在弦上“嗖”的一声射出,只见那支箭飞出足有两百四五十米的距离,这才落地。
围观的众人也不禁都大吃一惊,吴汉生道:“这是什么弓,竟可以射到这么远去,总教师,给我试试。”
他原来在军中就是有名的神射手,见到这样的好弓自然手痒。商毅笑了一笑,将弓递给他。鲁石又给了他一支箭。
吴汉生接过弓箭,双脚分开站立,一手托弓,一手拉弦,“嗖”的一声,一箭射出,正中一颗一百五六十米外的大树。箭身竟射入半尺有余。
吴汉生长出了一口气,爱不释手的抚摸着弓背,依依不舍的还给商毅,道:“我看神臂弩也不过如此了,一百步以内,射透一层重甲绝对没有问题,如果是皮甲,一百三四十步都可以。” 但他顿了一顿,又道:“还过这张弓太大了,携带不很方便,而且只能在步下用,不能在马上用。”
商毅呵呵笑道:“吴大叔,天下那有十全十美的事情,能够在步下使就以经很不错了。你喜欢这张弓吗?不用急,用不了几天,人人都可以有一张。”
吴汉生瞪大了双眼,露出难以置信的目光,道:“几天的时间,人人都可以有一张?”
虽然他也看出,这种弓和过去自己用过的弓工艺大相径庭,但无论怎样不同,这样一张好弓少说也要三五年的时间才能做好,而且价值绝不下百两纹银,而在商毅嘴里,仿佛就像大陆货一样,要多少有多少。
商毅有回答,鲁石以接口道:“是啊,一点也没错,这都是总教师教的办法,不过就是用几棵榆树罢了。现在我那里还有四张弓正在训着,最多三四天就好了。到时候就先给你一张。”
这一下连唐镇、蒋义屈、鲍铜钢、王信、尤洪亮等人也都惊呆了,这种弓和军队用的弓相比,虽然缺点明显,但胜在射程远,也足以弥补。而且如果真的制做这么简单,成本又这么低,那可就太划算了。榆树,天下还不到处都是吗?想不到商毅连这个都懂,因此众人再看商毅的时候,都仿佛不认识他一样。
商毅被众人看得有些不自在,他心里清楚,自己是占了穿越者的便宜,干咳了一声,道:“童大叔、鲁大叔,这一次你们两人的功劳不小,回去我会好好奖励你们。以后就要开始大量制作这两种武器,至少要让主力团都换上这两种武器。” 又看了看众人,道:“都回村吧用不了几天,人人都会有的。”
:
第三十八章 清水村的生活()
回到村子里之后,商毅给童方和鲁石俩人每人十两白银,作为奖励。 两人也欢天喜地的接过银子回家去了。其实得到了奖励到是其次,关建是两人都学会了一样新手艺,可以说是将受益终生。
送走了两人之后,商毅这才关好了大门, 这时,叶瑶以经从房间里出来,站在楼梯上扶着拦杆,道:“哥哥,完了没有,快上来吃饭了,不然饭莱就凉了。”
自从两人订亲之后,叶瑶也对商改换了一个更为亲密的称呼。而且天都把家里安排得井井有条,这个小家虽然不算大,而且家里的用具摆设也不算华丽,但也打理得干干净净,十分整洁。使商毅回家之后,可以不用操心任何家务,一心一意只想着怎样把民团弄好。当然商毅的房间,除了叶瑶之外,是不允许任何从人进入,毕竟那里面隐藏的秘密太多了。
听到了叶瑶的招呼,商毅也上楼来到她的房间里,饭莱果然都以经摆好了。叶瑶立刻给他盛了一碗饭,递到商毅面前。
其实在最初的肘候,商毅本来是决定晚饭大家都坐在一起吃,因为现在家里一共才七个人,大家坐在一起吃饭,也热闹一些。而且商毅是现代人,没有太多的等级观念,以前在部队里吃饭,经常和首长一起吃饭,坐在一张桌,虽然不敢说一些过分的笑话,但也是有说有笑,有时还可以骂几句粗话,气氛也十分轻松。
但吃饭的时候才发现,周世奇家对下人管理的非常严,刘妈还有那两个小厮和两名待女别说是说话,就连头都不敢抬,只是抵着头扒饭,连莱也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