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五营的统领,暂时就由李岩李先生来代管吧。”
李岩虽然是李自成的谋士,但被封为制将军,因此也能算是武将。他投靠李自成的时间虽然不长,但给李自成出了不少好主意,其中最大的功劳一是编了“迎闯王、不纳粮” 的儿歌,四处传唱,为李自成争取到不少人心,二是劝李自成不要四处流窜,建立根基,才有了这次的襄阳封制。对李自成的大业都有非常大的帮助; 因此李自成对他也十分看重。
分派完毕之后,众人立刻都各自散去,只有顾君恩叹了一口气,认为李自成这一举动完全是多此一举。
—————————分割线—————————分割线—————————
就在李自成作出了先解决商毅,然后再挥师北上的决意的时候。在商毅这一边,刘泽清率领一万七千人马,也赶到了光州。
原来吴接到了商毅的回复之后,对商毅拒绝出兵进取信阳的态度也大为不满,认为商毅是居功自傲起来了。再加上身边的几个幕僚一再煽风点火,吴也开始怀疑,商毅这是不是在学左良玉,玩起养寇自重的把戏。
因为前一阶段明军在各线都取得了胜利,也使吴的自信急聚膨胀起来,认为李自成的实力原来也不过如此,现在这正是大举进攻贼寇的大好时机,绝不能错过,而浑然没有觉察到,实际上之前所取得的胜利中水份相当大,基本就是靠商毅一个人在撑着。
而在明军中抱有和吴同样想法的人还不少,刘泽清就是其一,他见商毅连建奇功,黄得功和刘良佐也各有斩获,心眼也开始活动起来。他当然不以为这些功绩是建立在商家军超强的战斗力和商毅周密布置计划的基础上,而是想当然的认为是由于闯军的实力太差所致,换了自己,做得也一定不会比商毅差。因此借着商毅不肯出兵的机会,主动向吴请令,要去夺取信阳,进取安府。
见刘泽清主要请令,吴自然是求之不得,立刻下令,命刘泽清率领本部人马,去进取信阳,又拔调了高君远部交给刘泽清指挥,一共是一万七千人马。同时又下令驻守光州的谢科、彭瑞二部都归刘泽清节制。等于是把这两支人马的指挥权从商毅那里夺走了。一方面是加强刘泽清的实力,另一方面也是给商毅敲一敲警钟。毕竟他不敢把商毅的人马也拔给刘泽,万一把商毅给逼反了,自己可也下不了台。而且商毅的人马也是一支战力出众的部队,吴以后还是需要的。
刘泽领令之后,心里十分高兴,立刻率军出发了。
来到了光州之后,刘泽清向商毅出示了吴的将令。商毅也十分痛快,因为他根本就看不上谢科和彭瑞两部,现在把他们甩给刘泽,反到是去掉了两个大包,因为不用负担他们的粮草了。于是商毅马上把谢科、彭瑞二人叫来,当着刘泽清的面,直接告诉他们,以后就到刘泽清帐下去听令去吧。不要到自己这边来了。
人马移交了之后,刘泽清又道:“商将军,本官是奉了督臣大人之命,前来夺取信阳,还请商将军本官一臂之力如何?”
商毅摇了摇头,道:“闯贼虽然连败数阵,但毕竟纵横天下十余年,现在以经拥兵数十万,实力雄厚,因此虽折数阵,但也并未伤元气,挫其根本,仍然不可轻敌。而且现在驻守信阳的,是闯贼手下的头号干将刘宗敏,此人十分悍勇,极难对付。何况我军连经数战,兵力疲备,伤亡颇大,我的第二批援军尚在途中,三五曰后便可到达光州,故此我们现在最好还是守在光州,等闯贼主动进攻过来,那时我的援军也到了,然后再待机破敌。”
刘泽清听了,不棋哈哈大笑,道:“区区草寇,丈有何遁哉,还用得着等什么援军吗?别人怕刘宗敏,我却不怕他,就是李自成来了,我也视其如草芥一般。只是想不到皇上亲口御封勇冠三军,骁勇善战的商将军,今曰居然也会怯战吗?”
商毅也不生气,只是笑道:“在下以经连胜闯贼数阵,岂是怯战之人所人极,只是在下从来不打无把握之战,何况是必败之局,刘将军如果不听我良言相劝,执意要出兵,只怕是悔之晚矣。”
刘泽清勃然大怒,道:“商将军,你也不过是一时饶幸,才连取胜几次,并不足为奇,如果不是你惧敌怯战,拥兵不动,也不会做视信阳被贼寇所占,现在居然就敢嘲讽于我,看我在督师面前告你一个坐失城池之罪吗?”
商毅还是不动怒,笑道:“信阳一直为闯贼所占,谁把它夺回来了,我又怎么会有坐失城池之罪,如果我拥兵不动,那么现在这光州又是何人收复回来的呢?”
面对商毅的拮问,刘泽也不禁为语塞,正想着找什么词来反驳商毅,但这时商毅又道:“刘将军,你我就不必再作无谓的口舌之争。如果将军执意要出兵进攻信阳,我也不会阻拦。如果刘将军这次出兵能够取下信阳,得胜而归,那么由将军想怎样说都可以,相反如果刘将军大败而还,则现在说多少都是没有用。因此在下只预祝将军旗开得胜,马到成功吧。”
刘泽听了,只气得脸上红一阵白一阵,但被商毅拿话给将住了,也说不出别的话来,瞪了半响之后,才从牙缝里挤出了几个字:“好,等我大败贼寇之后,看来还有什么话说。” 说完之后,狠狠的一甩袖子,又对刚刚成为自已部下的谢科和彭瑞道:“我们走。”
:
第三十二章 刘泽清出击(上)()
从州衙出来之后,刘泽清不在光州多作停留,而是立刻下令,将人马开到罗山县去驻扎,谢科和彭瑞两部的人马自然也跟着他一起离开。
到了罗山县,刘泽清下令扎住人马,立刻招集高君远、谢科、彭瑞等人聚议。刘泽清道:“你们在光州都看到了吧,商毅也太狂妄了,这才打了几个胜仗,立了多大点的功劳,就不知道天高地厚了。这一回就要叫他看看我们的厉害,别以为咱们离开了他就不成。”
听刘泽清这么一说,彭瑞立刻应声道:“刘总兵说得对,商毅有什么了不起的,不过就是打败了几次草寇,区区几个草寇又能有多大本事,只要刘总兵一声令下,我彭瑞愿打这第一阵。”
其实先前三次胜利,彭瑞一点功劳也没有捞着,对商毅也憋了一肚子气,而且见商毅这几战都赢得轻轻松松,斩首就像割草一样,自已的人马却几乎毫无伤亡,因此也认定,不是商家军实力强,而是李自成跟本就不堪一击。而且这两天他也打听过一些商家军与闯军的作战过程,知道商毅的人马是以火器为主,打败闯军主要也是靠火器。而彭瑞的部队里也有六七百杆火铳,即然商毅能用火铳连续打败闯军,那么自己也一定行,于是也有些跃跃欲试起来。说话也显得底气十足。
他这一表态,高君远和谢科自然也不甘落后,也纷纷发言,都表示愿意跟刘泽清一起出战,暂破贼兵。都说得都是铿锵有力、慷慨激扬。
刘泽清听了,也十分高兴,道:“好,明天我们就率军出战,进攻信阳,各位将军多多努力,也打一个胜仗让督臣大人看看,我大明军中,可不是只有商毅能战。” 顿了一顿,他接着又道:“等我们打胜之后,我定要在督臣面前告商毅一状,看他还能得意到几时。”
其他几人也都哈哈大笑起来,一个个都是胸有成竹的样子,仿佛明天一战必胜无疑了。
其实刘泽并不是英勇善战的人,也绝不会为了商毅的几句话就失去了理智,主要还是因为认定李自戒部的实力并不强,而且加上谢科和彭瑞两部之后,现在刘泽清手下的兵力以经二万七千左右,同时也打探清楚,这时在信阳的闯军只有刘宗敏部的一万人马,和被商毅击败所剩的八千多人。在兵力上刘泽清也占了相当的优势。
因此刘泽清也自信满满,认为虽然自已不一定能攻下信阳,但只要闯军敢出城应战,自己就能够打个胜仗。如果闯军坚守不出,刘泽清当然也不会强行攻城,他早就打定主意,要是真的出现这种情况,那么自己也可以说是经过激战之后,打得贼寇闭门不战了。
到了第二天一早,刘泽清和高君远、谢科、彭瑞等人率领二万五千人马出了罗山县,向信阳出发。
罗山县离信阳不足三十里的路程,刘泽清的大队人马走了十几里路,立刻就有斥候来报告,前方发现了贼寇的人马,正向着自已这边杀了过来,这时离着刘泽清的大队人马只有五六里了。
刘泽清一听闯军主动出城迎战,正中下怀,立刻回头对另三人道:“各位将军,你们看吧,贼军不知死话,竟敢出城迎战我军。待我们杀上去,将贼军杀个片甲不留。”
其他几将也都齐声应和,因为昨天彭瑞把大话以经扔出去了,自己要打头阵,因此这时也不能再耸着了,而且他本来也想争个头功,立刻道:“刘总兵,就让末将来打这头一阵吧。”
刘泽清点了点头,道:“好,彭将军,你马上带兵迎战,我率领大军随后就赶来接应。打败贼寇之后,你应是首功一件。”
彭瑞答应了一声,立刻带领着自己部下的五千人马离队而出,向闯军迎战过去。而刘泽清也将人马作了一番布置,由谢科部为左翼、高君远部为右翼,自己亲自为中路。
不过调整了这么一小会的功夫,彭瑞的人马以经跑得看不着了,只留下蒸腾的烟尘还没有散尽。刘泽清哈哈大笑,道:“我们也要快一点啊,不然贼寇都让彭将军杀尽了,这功劳可就都是他的了。” 其他两人听了,也放声大笑,立刻带领着大队人马,随后也跟着杀了上去。
走了还不到三里路,只见前方人影晃动,只见彭瑞的人马竟全都败退了回来。有人还在喊着:快跑呀,贼兵杀过来了。”
刘泽清一见,也不禁大吃一惊,彭瑞竟然这么快就被闯军打败了吗?
原来彭瑞率军出击之前,只走了三四里路,就和闯军碰到。这正是刘宗敏率领的一万亲卫军。
本来得知明军以经进驻罗山县之后,刘宗敏就要率军出战,但被田见秀苦苦相劝,说明军火器犀利,不可轻敌,总算是说得刘宗敏免强答应,不去进攻罗山县。但明军居然主动打上门来,刘宗敏就按耐不住性子,他本来就对田见秀所说的话半信半疑,而且还是怀疑占大多数,因此一定要率军出战,看一看这支所谓商家军的火器,究竟有多厉害。
田见秀见劝说不住刘宗敏,而且现在刘宗敏才是全军的主将,自己只是戴罪立功的协助者,因此也只能跟着刘宗敏一起出战。
而彭瑞一见闯军出击,立刻下令,命所有火铳兵列阵,也想学着商家军的样子,用火铳击败这支贼寇。
刘宗敏虽然是个大字不识的大老粗,但也算是身经百战的人,打起仗来到也不是一味只会呈强斗狠。而且虽然对田见秀所说的商家军的火器厉犀十分怀疑,但也不是完全不信,因此一见彭瑞部布好了阵势,就知道他们是想用火器来对付付自己。
闯军和军打了多年,与火铳也对战过不少次,也积累了不少对付火铳的经验,刘宗敏当然知道,对付火铳,必须尽快拉近与敌军的距离,近身作战,这样火铳也就没有用武之地了,而最好的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