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铁血大明-第35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苍水冷笑道:“这么说大西军造反并非是为了天下百姓有口饭吃,而只是为了李将军能够坐上龙庭喽?”

    刘文秀道:“是又怎样?”

    “那就没什么好说的了。”张苍水霍然转身,傲然道,“那就战场上见个真章吧。”

    刘文秀狞笑道:“你既然来了成都,难道还想活着回陕西么?”

    “怎么?”张苍水冷然道,“莫非你们还想强留不成?”

    说罢,张苍水不再理会刘文秀,举步就走。

    高踞上座的李定国神色一变再变,忽然举手道:“张总兵请留步。”

    张苍水闻声止步,回头问道:“李将军还有何话说?”

    李定国长叹一声,说道:“请张总兵回复靖南王,大西军愿意接受整编!”

    “啊!?”

    “什么?”

    大殿上的刘文秀、吴兆麟、严锡等人闻言无不大惊失色,刘文秀更是急得跳了起来,大声道:“二哥,你这不是把父皇辛辛苦苦才打下的基业给葬送了吗?你这么做对得起父皇的在天之灵吗?”

    张苍水却是向李定国拱手一揖,肃然道:“李将军英明!”

    李定国的神情逐渐变得凝重起来,肃然道:“如果父皇在天有灵,他也会支持定国这么做的,大汉民族已经流了太多的血,已经遭受了太多的苦难,我们不能再自相残杀,不能再无谓流血了……”

    ……

    (未完待续)

第330章 统一、国策、掳掠人口() 
“我不同意!”

    刘文秀突然跳了出来,大吼道,“李定国,你如果一意孤行,非要葬送父皇基业,那就别怪小弟不讲兄弟情面了。”

    左丞相吴兆麟也附和道:“本相也不同意。”

    李定国神色恬淡,目光转向右丞相严锡,三尚书以及其余的大西将领,问道:“三位尚书还有诸位将军呢?”

    “我不同意。”

    “大西军绝不接受中央军整编!”

    “我大西国尚有二十万雄师,一仗未打就投降吗?”

    几乎所有人都无一例外地反对李定国的决定,只有几员李定国的亲信将领支持李定国的决定,大殿上群情激愤,李定国的表情却逐渐清冷起来,淡然道:“这么说起来,倒是本王的不对了,不过……”

    “不过怎样?李定国你想怎样?”

    眼见左右丞相、三尚书还有几乎所有的大将都无一例外地反对李定国,刘文秀的一颗心不由得变得热切起来,他隐隐觉得机会已经来了,取代李定国成为大西国皇帝的机会已经摆在了他的面前!

    李定国目光清冷,肃然道:“大西军必须接受中央军的改编,本王心意已决,这事你们答应得答应,不答应也得答应!”

    刘文秀冷然道:“我们要是不答应呢?”

    李定国嘴角忽然绽起一丝冰冷的杀机,手一挥,两队全副武装的甲士已经疾步入内,刀光剑影中,大殿上的文官武将已经被披甲武士团团围住,刘文秀见状脸色大变,厉声道:“李定国,你这个乱臣贼子,你想做什么?”

    李定国没有理会刘文秀,淡然道:“与本王拿下!”

    “是!”

    披甲武士轰然应诺,抢前将刘文秀、汪兆麟、严锡等人摁倒在地。

    待众人都已经被拿住,李定国才长舒了口气,向张苍水道:“张总兵,倒让你见笑了。”

    张苍水直至此时才从巨大的震惊中回过神来,情不自禁地向李定国抱拳一揖,说道:“李将军英明果断,令人钦佩!”

    李定国眸子里掠过一丝落寞,说道:“请张总兵即刻回报靖南王,为了大汉民族的利益李定国愿意向朝廷缴械投降!”

    “不,不是缴械投降。”张苍水诚恳地说道,“是整编,整编完成之后,大西军就将转变成为光荣的中央军,而李将军你,凭你的能力和声望,本总兵相信你将来必然会成为我大明帝国的一员名将!”

    李定国淡淡一笑,未置可否。

    张苍水向李定国抱拳再揖,旋即转身扬长而去。

    ■■■

    西安,王朴行辕。

    王朴正与柳轻烟、柳如是议事时,吕六忽然兴冲冲地走了进来,大声道:“王爷,回来了,张总兵回来了!”

    “张苍水回来了?”王朴长舒一口气,悬在心中的一块石头终于落地,说道,“快让他进来。”

    “王爷。”柳轻烟媚声道,“看你这神情,好像张总兵已经说服了李定国似的。”

    “呵呵,那还用说。”王朴微笑道,“如果不是说服了李定国,你们以为张苍水还回得来吗?大西军可不是什么正经人出身,他们是草寇,这些草寇可不会跟你讲什么仁义道德,更不可能奉行什么两国交兵不斩来使的规矩。”

    说话间,张苍水已经昂然直入,向王朴叭地敬了记军礼,朗声道:“参见王爷!”

    “免礼。”王朴回了礼,欣然道,“苍水哪,川中之行结果如何?”

    张苍水道:“幸不辱命,李定国已经答应接受整编!”

    “好!”王朴上前拍了拍张苍水的肩膀,说道,“李定国已经答应接受整编,这就意味着四川省也已重回朝廷治下,苍水哪,这次你可是立了大功了,本王决定委任你为四川提督,统辖驻守四川的三个中央军混成营!”

    张苍水闻言神情大振,叭地又敬了记军礼,大声道:“多谢王爷栽培!”

    ■■■

    隆武三年(1646年)九月,大西将领李定国率十五万大西军向中央军缴械,在成都城外接受整编,中央军顺利进川并兵不血刃光复了四川省,至此,大明帝国境内的叛乱以及境外的祸患已经全部扫平。

    扬州知府顾炎武被内阁任命为四川总督,张苍水则被任命为四川提督。

    十五万大西军在成都城外接受了中央军的整编,淘汰了军中十万老弱,剩下的五万精锐全部开往南京燕子矶大营接受整训,由于李定国的英明决断,中央军进川之后并没有对大西军大开杀戒,大西军中的绝大部份官员都得以免遭罪责,武将则卸甲归田,李定国和大西军中部份年轻将领则被王朴带回了南京,进入南京陆军军官大学接受新式军校教育。

    十月中,王朴率中央军班师回京,隆武帝亲率文武百官出太平门迎接,同时由兵部尚书史可法提议,经内阁核准,太平门正式改名为凯旋门,并加宽加高了城门,以此表彰和纪念王朴以及中央军全体将士的功绩。

    当中央军排着整齐的队列浩浩荡荡开过凯旋门时,孙传庭、钱谦益、吕大器、史可法、马士英等老臣忍不住老泪纵横,拥挤在凯旋门外的南京百姓更是喊得嗓子都哑了,许多老人面向北方长跪不起……

    这一天,真的是来之不易呀!

    自从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老奴酋奴尔哈赤以七大恨告天起兵以来,大明帝国境内境外的兵灾就从未断过,这三十年来,大明帝国遭受了太多的灾难,大汉民族承受了太多的苦难,然而现在,这一切都结束了,所有的痛苦和灾难都已经成为了历史!

    ■■■

    已经深夜了,南京城却仍旧沉浸在喧嚣之中。

    皇城外的大街上灯火通明,说书的,杂耍的,还有戏班子当街演出,兴奋不已的百姓们拥挤在繁华的大街上久久不愿离去,这一夜,就连小巷里的暗娼也免费向瓢客们劈开了雪白的大腿,今夜……干什么都不要银子,她们高兴!

    逍遥仙境三楼的大包间里,王朴、孙传庭、钱谦益和吕大器正赤果果地躺在浴桶里,一边享受美妙的洗浴服务,一边商量关乎大明国运和未来的国策,这几乎已经成了内阁议事的惯例,每逢重大决策,最后总是要到逍遥仙境进行最后拍板。

    按王朴的观念,对于像孙传庭、钱谦益和吕大器这样的内阁大员来说,到逍遥仙境洗洗浴,泡泡妞绝对算不上什么'***',这三人组成的内阁可是大明朝廷的最高权力机构,他们打个小小的喷嚏,整个帝国就得爆发一场大地震。

    这样的高官,到逍遥仙境泡泡澡,打打炮,放放松,又有什么不妥?

    王朴始终认为,驾驭官员,就得让他们在该享受的时候享受,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在该办事的时候全心全力办事,这其实没什么诀窍,人差不多都一样,谁也不会比别人高尚太多,要想官员不把心思放在搂银子、想美人上面,就得让他们坐着银山,搂着美人。

    让官员们过上比绝大多数人都富足、逍遥的生活了,绝大多数人在钱财和美色上面也就没什么追求了,闲着没事就只能办实事了。

    王朴的观念与洪武帝朱元璋的驭人之道是绝对背道而驰的,朱元璋奉行的是低薪酷刑,而王朴奉行的是高薪养廉,王朴算过一笔账,用来高薪养廉的银子并不会比低薪酷刑下官员贪墨的银子更多。

    当然,高薪养廉得有个前提条件,那就是中央和地方政斧的官僚机构必须简单高效,大量冗余或者重叠的机构必须裁撤,否则,光是支付官员的薪水就能把帝国的财政拖垮!和之前的十六朝相比,隆武朝裁撤了科道衙门和九院,强化了六部功能,京中大小官员的数量也大幅减少,总人数甚至不及崇祯朝时的十分之一!因此,官员的薪水虽然提高了十倍,可财政支出却反而减少了。

    孙传庭舒服地呻吟了一声,率先提起了话题:“内忧外患皆已扫平,大明朝总算是太平了,再接下来国策势必要做出一些调整,今天老夫把大伙召集起来,就是想议一议朝廷未来的国策。”

    钱谦益、吕大器的目光同时转向了王朴,两人已经养成了习惯,但凡遇上商议国策这样的重大会议时,在王朴没有发表意见之前,他们是轻易不敢发表自己的见解的,毕竟王朴的意见才是未来国策的准绳。

    王朴沉吟片刻后说道:“我以为北直、山西、陕西三省的杀胡令仍可继续奉行,以推动我大明向境外殖民,虽说我大明的疆域已经足够辽阔,养活亿万子民已经绰绰有余,可谁也不知道将来帝国的人口会膨胀到多少,所以我们还是应该未雨绸缪,尽全力替后世子孙开拓足够大的生存空间。”

    “对对对。”钱谦益连声附和道,“王爷所言极是,北三省的杀胡令必须继续推行。”

    孙传庭轻轻颔首,又问王朴道:“其他的呢?眼下内忧外患都已经扫平,几十年内估计是没什么仗好打了,是不是让中央军解甲归田,全力恢复生产?”

    孙传庭的意见属于老成持重,历朝历代也都是这么做的,大战之后必须有一段时间的休养生息,否则整个民族整个国家就很难从战争创伤中恢复过来,而且大战之后人心思定,无论是士兵还是百姓,很少有人再愿意继续打仗了。

    但是这次,孙传庭的意见无疑是不适合大明国情的。

    首先,王朴创建的中央军完全是为了打仗而存在的,中央军的士兵极度渴望战争,其次,大明百姓尤其是江南百姓已经被王朴和中央军激发出了强大的民族血姓,他们热切地期望中央军能够早曰对外扩张,把中央军的军威打到国外去。

    “让中央军解甲归田?”王朴大摇其头,连声道,“不不不,这绝对不行,要是解散了中央军,大明帝国就失去了强大的武装力量,那么我要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