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是邱妈好像也没有意识到自己姑娘的‘早熟’,要不说习惯太可怕了,她都习惯自己姑娘的小大人了,有的时候都会忘记姑娘的岁数。
邱妈听了姑娘的话,想了一下,也点了点头,说:“那就先这样,以后看情况再说。”
第二天晚上的时候,邱奶奶真的夹了个小布包就来楼上了。还是住在邱叶的房间,邱叶就有理由晚上回方家住新床了。
邱峰一脸的羡慕嫉妒恨,他也想晚上住干爸家,他也想睡新床,但是妈妈不让,说奶奶来了,怎么他这个大孙子也得在家里坐镇,要不人家给说他们不是了。
所以最后邱峰到晚上学完习后,还要会自己家睡觉,每天早上不到五点,就被早起的奶奶吵醒。
每天邱妈和邱爸凌晨三点就要去豆腐坊,家里的早饭只能是老太太做,老太太对于要做饭给邱峰邱叶吃是带着怨气的,再加上老人都醒得早,所以天天早上五点左右就开始乒乒乓乓的,做着饭也是连摔带打的,以发泄怨气。
邱叶的日子就不受影响了,虽然奶奶很讨厌,但是不得不承认,奶奶做饭的手艺还是很好的,所以她过的很滋润。
直到一个星期后,邱奶奶突然在晚饭桌上和邱爸说,“你家的粮食要吃完了。明天你有空再去买点,要不明天就没有饭吃了。”
家里除了邱峰外的人都是一愣,仓房里可是有一袋子高粱米的,怎么可能一个星期就吃完了呢。
邱妈赶紧去厨房查看了一圈,这才惊觉自己一个星期没进的厨房,已经让人家给掏空了。仓房里空空的,别说是高粱米了,就是小叶买回来每天早上熬粥的十多斤小米也不见了踪迹,还有她的花生、饭豆、绿豆等等,都没了。小油壶更是见底了。
“妈,咱们的米咋吃的这么快呢?”邱妈回来坐到桌子上看着对面的老太太就问道。
其实都不用问。大家一看情况就知道,家里肯定是出了内贼了。把家里的东西都给倒蹬走了,至于东西去了哪里,那还用问吗?
“人多呗!”邱奶奶有些心虚的说,不过马上又说:“我吃的多,不行吗?”
明显就有耍赖的意思,一个老太太。一个星期自己吃了几十斤的高粱米,谁信啊!
邱爸在原位都没动地方,就能想象出厨房的样子了。他无奈的抹了把脸,对着邱妈说:“行了,别说了,你明天回家之后,直接去粮店买的粮回来吧。”想了想又说:“粮本里也没多少粮了,你就少买点,吃完再买。”
他也知道就是家里有再多的粮食,也都会被自己妈倒蹬到三弟家去,自己家也要过日子,不可能无限量的供应着三弟一家的。
邱妈也不多说了,回了一句“行,明天我去买。”就不说话了。
邱奶奶自己在那沾沾自喜,她这一个星期也算没白待,每天等家里没人了,她就用袋子拎点米到老三家去,翠兰可说了,没有钱,那粮食抵债也是一样的。
等第二天晚上,邱妈回来之后,就把自己手里两斤高粱米放到了厨房里。
邱奶奶一看儿媳妇才买回来这么点米,就不高兴了,生气的问:“你咋就买回这么点的粮啊,这才够你顿的啊?还有油怎么没打点回来,拿啥炒菜啊。”
邱妈解释道:“家里的粮本上没有油了,所以就那点油点省着点吃吧,家里钱也没多少了,就少点买粮,吃完再去买。”她是算好量买的,二斤高粱米,能蒸一大锅的饭,够他们一家五口吃一顿多的了,剩下没吃完的就可以第二天中午溜溜在吃。她不怕费事,打算一天一买粮。
“这点哪够我吃啊?”邱奶奶急了,这么点米,这几个人都不一定够吃,她怎么往三儿子家拿啊。
“妈,你是不是得病了,这些米蒸出来,咱们这几口人最少一人两大碗,你还不够吃啊,要不咱们去医院看看吧。”邱妈貌似关心的说。
邱奶奶哪敢再去医院啊,那里动不动就死人,所以听邱妈的话,也不敢吱声了。
从此以后,邱妈为了制这个内贼,就一天一买粮,油也不打,没油炒菜,就吃水煮菜,家里的咸菜坛子里,还有好多的芥菜嘎达呢,再说她每天晚上都会留一些豆干扮菜,晚上一顿吃完,也不会给人留下任何机会的。
邱奶奶这一个星期憋屈坏了,在楼上,天天就是高粱米饭加咸菜,晚上还好点,有个豆干什么的,这一个星期是一点油水都没有。
开始翠兰还让她坚持着,说二嫂不能舍得让邱峰邱叶这两个孩子天天这么吃饭,大人可以,孩子吃这些就太没有营养了,二嫂这样只是暂时的。
谁知道这一坚持就是一个多星期,家里就她满脸的菜色,其他人,特别是两个孩子脸还是那么红润肉头,一点都没见瘦。
她不知道,每天他们早上从家走的时候,都会先去楼下方家在吃点,晚上去学习的时候,赵淑燕也会给他们加一餐,所以他们怎么可能瘦呢。
在十二月末外面大雪纷纷的时候,邱奶奶坚持不住了,说了一句:“我可不给你们当老婆子了。”就把自己的小包袱一卷,回三儿子家了。
第九十九章 北京之行()
邱妈母子三人为了庆祝这个阶段性的胜利,和方家进行了一次聚餐。
“你家小叔子一家,这一天天什么都不干,怎么生活啊?”赵淑燕好奇的问,她对邱奶奶的极品行为兴趣很大,所以对她周围的人和事都很关注。
“不知道,老邱给他找的活,他就去了一次,就嫌累不去了,在家养着,之后老太太到我们家,把我们家的米面粮油的都倒蹬到他们家了,估计也能够他们吃一阵子的。但是也没有太多,一个不到一百斤的高粱米,他们那么多人,个把月也就吃完了。”邱妈还真不知道老三一家也什么为生。
“干妈,我知道,前几天家庆堂哥回家给三叔三婶扔了二百多块钱。还说以后他月月拿钱回来。”邱峰听了两个妈的对话,说道。
“咦,你怎么知道的。”邱妈挺奇怪的,这事自己还没听说呢,怎么儿子就知道呢,儿子可从来没上过那边的。
“嘿嘿,是家宝那个小子跟我说的。”邱峰得意的嘿嘿一笑。
“呦,你什么时候跟你堂弟关系那么近了?”邱妈更好奇了,当初儿子可是狠揍了那个家宝一顿的。
邱峰就只是笑,不答话。
这个情况邱叶可是知道的,那还是因为她呢。
话说邱家宝那个小孩也是个倔脾气,那次他妈妈、奶奶出马都没给他找回场子,他不死心、不甘心,所以第二天又去食堂门口找邱叶麻烦去了。
邱叶的盆子再次被他掀了,邱峰来了后,看到一地的丸子。就知道怎么回事了,也不用邱叶告状,骑着车子就蹭蹭的走了,把邱家宝又狠揍一顿。
之后就是个拉锯战,邱家宝来捣乱掀盆子,邱峰就去揍他。邱家宝不服气再来掀,邱峰很生气再去揍,那些天到是便宜了保卫科的那条大狗了,天天有丸子吃,没几天就和邱叶的关系老好了。
邱家宝也没坚持几天,终于被邱峰打服了。这感情也怪,原本两看相厌的人。经过这些天的亲密接触,竟然有个革命感情。邱家宝对邱峰从刚开始的狠到后来的怕,在到最后的服软,那是老崇拜邱峰了。他就觉得这个堂哥太有本事了,每次打自己都可疼了,但是自己回家告状的时候。自己还查不出伤来,妈妈也没办法给自己讨回公道。
邱峰则是从对邱家宝的厌恶到麻木,再到最后的欣赏。那是老稀罕邱家宝了。邱峰跟妹妹说,邱家宝和三叔家家人不一样,有纲,太有纲了,自己下手自己知道,那是得了真传的,哪疼往哪里打,没想到他一个六岁的小孩,能坚持挨打那么长时间才赖叽,后来还不告状,就自己硬挺着。
所以他们两个最后才会互相看对眼。现在邱峰对这个堂弟老好了,有什么好吃的都会想着给他留一份,邱家宝现在也是和邱峰兄妹老亲了,每天都去食堂门口帮邱叶卖丸子,当然也是顺便吃丸子,他终于知道那个丸子是要刷蘸料的了。
这个事情的是非曲直就不用跟人道也了,他们三个自己知道就行了。
邱叶就说了一句:“妈妈,家宝堂弟还行,一点都不想三叔和三婶,要是好好教育,以后一定能成为好孩子。他现在天天都去食堂门口帮我卖丸子呢。”
邱妈看了看两个孩子,笑着说:“那好啊,既然是好孩子,你们就多亲近亲近,本来就是堂兄弟,有空就多让家宝到家里玩,我给你们做好吃的。”
邱峰和邱叶一个劲的点头。
然后邱妈和赵淑燕就又开始讨论起了邱三叔家里的事了,哎,邱叶感叹着,哪里有女人,哪里就有八卦啊!
这次聚餐的另一个目的,就是讨论寒假去北京的事情。
人员初步已经定下了,方海波两口子带着邱峰兄妹俩。邱爸邱妈没有假期所以不能跟着去了,特别是邱妈,是在是抽不出时间来。
至于出行的时间,方海波初步定在师大放假之后,那个时候,他们两口子才有时间。邱叶也是很赞同的,她虽然想去北京,但是她也不想错过一年两次的茶叶蛋销售高峰期,要知道,她十月份刚回来的时候,就给陈建军汇去了一万块钱,她今年破了大笔财,所以急需时间把花出去的钱赚回来。
之后的日子过的就飞快了起来,邱三叔家有了大儿子给的生活费,也就不那么喜欢来闹腾邱爸了,但是邱奶奶现在在那片平房区里,找到了自己的乐趣,天天跟一帮老太太在那闲聊八卦,没少说邱妈的坏话,邱妈虽然知道,但是她没看见,也就那么地了,她还能去找婆婆理论去啊,那不是找事去了吗,给别人更多的谈资了。
到了一九八八年的一月十三号,师大师生正式放假了之后,方海波一行人也收拾行装,登上了开往祖国首都北京的列车。
邱叶有经验了,再加上现在的天气比较凉,可以放住东西了,所以她在家的时候就让干妈做了好多好吃的,带到火车上吃。所以这一路上倒是没有遭什么罪,吃的好,睡的也好,这回邱峰和邱叶是买了两个卧铺票,邱叶可以自己睡了。
火车在路上咣当了两天终于到了北京车站,出来站台,方海波就看到接他们一行人的人了。
“海波,终于又见面了。”说话的是一个和方海波年纪差不多的男人,穿着一身的西服,很有派头,眉目很严肃,一看就不是一般人。
“雨涛,你还是一点都没变。”方海波把手里的行李放下后,和那个雨涛来了个拥抱。
“是啊,咱们都没变。小燕这一路累了吧,咱们先回家,然后咱们在聊。”雨涛看到后面的赵淑燕,也是微微点了下头,他和方海波两口子是从小的好朋友。
“行,咱们走吧,这岁数大了,就这几天的火车,我都觉得骨头酸了。”方海波说着却把地上的行李又拎了起来。
雨涛也没接他手里的行李,而是把赵淑燕手里的一个背包接了过去。“走吧,车就在前面。”
邱峰和邱叶都安静的跟着走,在路上的时候,方海波给两个孩子介绍了来人。
这个男人叫姜雨涛,是方海波的发小之一,也是这次他们要拜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