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他们终归都是些与崔苏两家无关的外人,要想得知这桩婚事的真相,真是难上加难。后来不知从何处传来消息说,那崔大当家某日在镇上看到苏家村的那位苏姑娘,一见钟情便请了媒婆上门说媒。此后众人提及这桩婚事,只说崔家公子和苏家姑娘有情人终成眷属。
小镇传来的各种消息,隔上一两日就去小作坊的苏萝自然全都听得明明白白。前世那样的环境,若是碰上家世背景相差悬殊的婚事,同样少不了议论,她也不是终日待在家中的大家闺秀,听听便过去了。
小作坊里的员工都知道了苏萝的婚事,她们心中感激苏萝长久以来的照顾,倒是诚心诚意地向苏萝道喜。尤其是得到苏萝很多帮助的姚氏,一得空就会帮着苏萝准备婚事的事情。
村里的姑娘出嫁一般都是自个儿做嫁衣,苏萝嫁的那人虽是镇上的大富之家,但她同样是选择亲手制作嫁衣。其一她不想还没有成亲就靠崔无闲那边帮忙;其二她想亲手制作一套独一无二的嫁衣。毕竟是她的终身大事,她不希望留下任何遗憾。
嫁衣说是要独一无二,并非是说要多么多么的美轮美奂,她只是将前世看过的古装剧中的嫁衣加以改进,缝制一套她喜欢的嫁衣而已。现在所在的世界跟前世真的不同,自然不会想着穿上婚纱什么的。
村人现在跟苏家的关系要比之前好很多,且不管苏萝雇佣不少姑娘做事之故,他们此时能够出手帮忙,却是发自于内心。因此,村人知道苏萝的婚事就在一个月后,不少得空的村妇都过来帮帮手。
就在苏萝忙着制作嫁衣的时候,家里忽然来了位令人意外的客人,那位客人正是董家布庄的董老爷。那位看过小布偶后,便亲自前来找苏萝真心谈论生意的贵人董老爷。
小作坊的员工都知道董老爷何许人也,若说苏萝是她们的第一大贵人,那么董老爷便是她们的第二大贵人。因为苏萝没有刻意隐瞒小作坊和董家布庄合作的事情,村里也有不少人从那些员工口中得知董老爷便是买卖小布偶的那位老爷。
此时看到董老爷亲自前来苏家,在苏家帮忙的村人不禁偷偷打量着传闻中的董老爷。但见董老爷一双慈眉善目泛着和蔼的光芒,微微眯着的眼睛看来甚是欢喜,这般看着竟是跟人们常说的“无商不奸”的商人一点都挂不上钩。当然,他们也知道并非所有的商人都是奸诈的,同时也并非所有的商人都是如表面看着那样和善的。
苏萝看到董老爷亲自前来家中,自然是十分意外,开始还以为董老爷是过来跟她谈论生意的事,可一听到董老爷是过来跟她道喜的,当真是受宠若惊。虽说生意上的来往让双方都觉得很满意,但却从未想过董老爷竟会亲自过来道喜。
“董老爷不辞辛苦亲自前来道喜,苏萝在此谢过董老爷。”苏萝背脊挺直,朝着董老爷诚挚地福了福身。董老爷这人她一直是真心敬佩的,经此一事只会让她更加敬佩。
“苏丫头多礼了,若非家中那儿子已得贤妻,我却是真希望能够有个像苏丫头这般贤良淑德的儿媳。”董老爷想着中秋前从苏萝那里听来的一些事,看着苏萝的眼睛不禁浮现出一丝赞赏。心中暗叹:假若这人身为男子,那她能够做的事情并非仅此而已。
“董老爷说笑了,苏萝琴棋书画样样不通,实在难登大雅之堂。”苏萝心里看得很明白,并非每个人都像崔无闲那样能够接受女子出外打拼,而她碰上了崔无闲那般大度的男子,都是她的福分。
她和崔无闲相处的时间虽是不长,但她知道崔无闲对她的事情该是了若指掌。那些事情在街上随意逛个两圈便可知道,但真正注意、并且不在意那些事的却只有他。他既以真心待她,她自是回以真情。
都说最难以明白的便是自已,她想此话或许说的没错。然而,她很明白她需要的是什么,当她正在接近她需要的东西时,她会积极地伸手抓住。一旦抓住了,便不会再放手,除非她觉得没有必要再继续紧紧抓住,否则她是如何都不会轻易放手。
“此言差矣,都说娶妻当娶贤,苏丫头孝顺家中母亲、关爱家中小弟,当得上贤惠。不为世俗束缚,将自个儿的才能施展开来,当得上女中豪杰。”董老爷说得感慨不已,眸中流露出难能见着的钦佩。
前日听得苏萝即将出嫁,未来夫家是天悦酒楼的大当家崔无闲,他却是有些意外,但却是真心恭贺俩人喜结良缘。他曾经偶然见过一次那位沉稳的崔无闲,在他看来,他们俩人倒是极配,当真是天作之合。
闻此言,苏萝心中更加坚定了她所做的事情。刚开始那时确实有些迷茫,她一个女儿家做这些事是否适合。但现在她已然明白,有些事并非是女儿家来做是不是合适,而是你有没有信心能够坚持下去。
“董老爷说得有理,苏萝受教了。”苏萝脸上带着真诚的表情,恭敬有礼地朝着董老爷微微鞠躬。
有句俗话说: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苏萝此时便是有着如此的感受,虽是在两个不同世界生活,却是真的不如经历过好一番风吹雨打的中年人。不管是前世也好,今生也好,有些道理真的是要经过一些时间才能体会得到。
因董老爷此次前来是想着顺道到云林镇附近的一个小镇看下分店,于是也没有多留,送上贺礼之前便和两位家仆一同出发前去附近的小镇。
而苏萝今日见到董老爷,得到不单单只是他的真心祝贺,还有那些对她影响至深的道理。她想,能够识得董老爷这样的前辈,当真是他们这些后辈的幸运。
第46章()
时间一日一日缓慢过去,终于迎来了崔苏两家的喜事。真要说起来,准备婚事的那段期间,苏家倒是不像崔家那样忙得手忙脚乱。不过婚事毕竟是双方的,到了婚礼这天的时候,两家都是忙忙碌碌的。
天色还是暗暗的,苏萝就被苏母催着赶紧起床洗漱,一直说着等会还有很多事情需要准备,要是再不起来就会误了吉时等等……大喜的日子有很多需要注意的事,错过了吉时,那是不吉利的。
苏婉儿嫁人的那日,苏萝不过就是过去帮帮忙,都要早早起来,这会儿身为新娘更要早起,她自是明白的。因此,一听到母亲大人过来催促,她就慌手慌脚地爬起来,穿好衣服就准备跑去厨房洗漱。
却不想一出门口便看到不是很大的院子已经站了不少人,有空过来帮忙的妇人、镇上过来替她梳妆打扮的喜娘……零零散散地站在院子里闲聊,她一时不知道那么多人那么早过来都是准备做些什么事的。
苏萝很快就收回神,随意跟院子里的一干人等打了声招呼便急急钻进了厨房。抹上青盐便开始漱口,漱着漱着便想起今儿真是她的婚礼之日,忽而愣了一愣,片刻后才吐出口中含着的冷水。
这会儿天气更加凉了,若是再晚些时候成亲,或许就能感受到寒风凛冽的冬季婚礼。他们的婚事定得那么早,其实都是经过双方同意的,为的就是趁着天冷之前把亲事结了。
等苏萝洗漱完毕出了厨房,还没来得及说上一句话,便被几个三十岁左右的妇人拉进了房里。紧接着身上那套还没穿暖的衣服差点就被她们扒了去,苏萝急忙让她们停住。
嫁衣做好之后,她就特意问过苏婉儿,成亲那天女子一般都要做些什么事。苏婉儿一五一十地告诉她,成亲当日要认认真真地沐浴,沐浴完就穿上新嫁衣,等着喜娘帮忙梳妆打扮等等。
该问的她全都问了,对于古代的婚礼也不算是一点都不知了。但却没有想到会有那么多妇人过来扒她的衣服,看样子像是要在一旁看她沐浴。说句实话,她特别不习惯在人前裸…露身体,尽管大家都是女子。
“我自己来洗,等我洗好就叫你们进来。”苏萝微微蹙着眉头看向几位妇人,却见那些妇人转头看着喜娘,苏萝跟着移动视线,墨黑明亮的漂亮凤眸紧紧盯着喜娘,颇有种不让她自己洗就不洗的感觉。
那喜娘是个四十多岁的中年妇女,多年来不知见过了多少事,此时看到苏萝一脸的认真,犹豫了一下,随即便点头说道:“那好吧,苏姑娘洗完了就赶紧叫我们,如若不然,等会就怕来不及了。”
喜娘会同意让苏萝自个儿洗,其实都跟他们所在的地方有关。小村子小镇的婚事自是不同于县城的,若是县城那些大家闺秀出嫁,她们要遵守的礼仪真是多得数都数不清。
等喜娘和村里的妇人出了房外,苏萝才慢慢褪下身上的衣物,露出一身越发光滑细腻的肌肤。经过半年的时间,她的肌肤总算是保养得当,由初时的黯淡无光变到现在的莹润细致、而且富有弹性。
前世的苏萝平时都有关注养生方面的资讯,她很明白女人过了二十五就像是到了分水岭,不再像那些二十左右的年轻女生那样青春靓丽。年龄越大,担心的事情越多,到了此时,她仍旧将这些事记在心底。
耗费了不少时间沐浴完毕,守在房外的喜娘一听到房内传来一声“可以进来了”,便推开门走了进来,身后自是跟着先前几位妇人。她们看到已经穿上新单衣的苏萝,脸上不由露出了同样的惊艳之色。
苏家村有不少跟苏萝同龄的姑娘,在那么多姑娘中,苏萝的姿势属于中等之上。苏萝对古代的胭脂腮红之类的没什么感觉,平素都不喜欢在脸上涂脂抹粉,多数时候都是素面朝天。因此,村人只觉得她是婀娜多姿、清秀文雅。而今看到刚刚出浴的苏萝,脸上的神情似慵懒似柔媚,身段曲线娇柔妩媚,一时让人看得缓不过神来。
收到那略似惊艳的神情,苏萝自个儿也有些不解,她很清楚她的容貌如何,并不觉得她沐浴出来就会变得多么与众不同,但见那些妇人眼中的神色,一双眼不自觉地左右观察了一遍自个儿的穿着,却看不出哪里不妥。
“时候不早了,大家都赶快干活吧!”好在喜娘很快就反应过来,一双锐利的眼睛看了看苏萝的娇柔身段,心中不由暗道:真看不出一个村姑娘也有那样的好身段,实在令人意外。
喜娘话音一落,那些妇人一一回过神来,她们都是嫁过人的,知道吉时误不得,于是便开始动手拿起苏萝亲手制作的嫁衣,一件一件地帮着苏萝穿好嫁衣,而后愣愣地看着苏萝身上那套精致的嫁衣。
不管是娶媳妇还是嫁姑娘,富余些的人家都会制作一套好些的嫁衣。若是家中实在困难的,一身粗劣的红衣便是嫁衣。她们娘家和婆家在村里也算是过得去的,但此刻一看到苏萝这身嫁衣,她们才晓得何谓好嫁衣。
相较于那些村妇的傻愣,喜娘却是见过不少世面的,她平素在大富人家看惯了那些大家闺秀的嫁衣,如今看到苏萝这身嫁衣,除了有些讶异这套嫁衣的款式非同一般之外,倒是没有多大的惊讶。
苏萝并不在意她们的目光,只是按照喜娘的吩咐坐到梳妆台前,而后从那面铜镜看着喜娘帮她梳发。她脸上没有露出喜形于色的神情,心中却因过不了多久就会成为已婚人士而开始紧张起来。
嫁人啊,相信任谁都会有些紧张的,更何况是静静等待了一个月的她。想着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