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我是慈禧-第94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俏裁矗俊�

    皇帝在慢慢倾吐着深宫秘事,“那一日,皇太后这样亲自对着我说,你的额娘永远是醇王福晋,这一点,永远不会变,我虽然不愿意夺人母子天伦,为了江山社稷不得不如此,我也不愿意你称唿我为皇额娘,但是宗法规矩在此,不得不要改口,你就称唿我为亲爸爸即可。你心里记住,你的额娘永远是醇王福晋,名称只是一个符号,不在于是否关心爱护,若是不孝,就算是额娘额娘这样叫着,也可以不孝;但若是真心孝顺,就算是身份变成了叔叔和婶婶,你也一样可以孝敬着,皇帝长大了,不再是小孩子,凡事我要和你说清楚,世间上的事儿,很少有两全其美的法子,大家只能是择对自己有利,害处小一些的方案。大礼仪的事儿,如果搞不好,就容易生出事端,而为政者,最怕的就是事端太多。”

    “最后,亲爸爸这么说了一句:但是皇帝你记住,我是你的养母,这一点也永远不会变。”皇帝对着醇王福晋说道,“额娘,你明白了吗?”

十七、所谓礼仪(五)() 
“这可是亲爸爸的一番苦心啊。”

    皇帝拍了拍福晋的手,只觉得福晋的手这会子又突然冰冷彻骨起来,“阿玛在朕登基的第一年就上了秘折,亲爸爸给了朕瞧过,他说明,为了江山社稷,是绝不会同意这些事情的。”

    光绪元年十二月初八日,这个时候皇帝才登基不久,醇亲王奕就两宫太后呈送了密陈豫杜妄论折,奕说:代继任皇帝推崇自己亲生父母的,史书中都有记载。其中做得最妥当的是“宋孝宗之不改子秀王之封”;也有“大乱之道”,比如“宋英宗之濮议、明世宗之议礼”。像明代张璁这种人就不足论了,即便如北宋韩琦这样的忠臣,仍然与司马光发生争执,什么原因呢?老皇帝驾崩,新皇帝登基,必然会有各种议论和意见,虽说有人忠于朝廷,但也难免以此为晋身之阶,胁迫君主不得不重视他的意见,这种人为数也不少。现在英宗皇帝驾崩,太后以宗庙社稷为重,命今上入承大统,又推恩及臣,给以亲王世1袭1罔1替,我感惧难名。原不须再生忧虑,现在有太后垂帘听政,任用贤良,当然不会有人发出异端邪说。但将来皇帝亲政后,或许就会有新提拔的官员,想走升官捷径,以危言典故说动皇帝,因此滋生事端,扰乱朝政。仰恳皇太后将我这封奏折留于宫中,等皇帝亲政时宣示。如有以宋英宗、明世宗等朝的事进言者,务必视之为奸邪小人,立加贬斥。

    光绪皇帝娓娓道来,醇王福晋呆立,说不出半句话,皇帝见到醇王福晋的脸色死灰,心下不忍,“额娘,你别担心,”他用力的握了握福晋的手,“我知道轻重,只是一个名号而已,内里咱们还是一样的。”

    皇帝不再逗留,转身离开,只留下了醇王福晋一个人还留在花园内,她的贴身侍女上前看着醇王福晋的脸色不对,也不敢劝解什么,只是扶住了醇王福晋,“福晋,时候不早了,咱们还要陪着皇上用膳呢。”

    “还用什么膳呢,”福晋心灰意冷,幽幽的说道,“儿子都丢了,还是自己个不行,姐姐,”她叹了一口气,“到底是你手段高啊,皇帝永远不会是我的儿子了。”

    经过了太医的施救,醇亲王的脸色好看了一些,他原本挣扎着想起来陪皇帝用膳,皇帝坚持不许,“您还是好生养身子吧,什么时候身子大好了,咱们再一起好好的吃顿饭。”

    醇亲王满脸红光,“是,是!奴才等着,一定身子好起来。”

    光绪皇帝又问还有什么要吩咐的,能办的一定办好,这似乎是在交代后事的节奏了,只是醇亲王这时候也没注意,他想了想,“奴才的几个儿子都还小,载沣也不过是八岁,将来有着皇上照拂,自然什么都不怕,只是奴才担心皇上宠坏了他们,若是仗势欺人,坏了家风不说,让皇上为难就不好了,还是请皇上不要太疼爱他们了。”

    皇帝点点头,又请醇亲王保重身体,转身出来到了正殿,已经预备好了膳食,皇帝和醇亲王福晋,并载沣一共三个人面对着满桌宴席食不知味,载洵载涛年纪还小,只是让乳母抱出来,让皇帝见了见,醇王福晋木然坐在位置上,皇帝心里黯然,醇亲王所剩余下来的三子均是侧福晋刘佳氏所出,自己的这一位身生母亲,已经因为亲生儿子接二连三的离她远去,彻底的坏了身子,再也无法生育了。

    载沣年纪大些,皇帝寻着话儿和载沣说了几句,到底是异母同胞,不一会就热乎了起来,皇帝当即定下,“过些日子,等到王爷身子大好了,你就入宫来陪陪朕,说说话,宫里头没多少人,你若是能来,也可以住一些日子再出去。”

    不一会就用了午膳,庞德禄来请驾,“时候不早了,万岁爷到了歇中觉的时候,下午还有折子要批。”

    “再怎么着也不能耽误了朝政,”醇王福晋冷冰冰的说道,“皇上还是早些起驾回宫吧。”

    皇帝却还是有些不放心醇亲王,正准备再去探视一二,没想到醇亲王吃了药,这会子说是难得睡得安稳,于是皇帝无法,只好起身,醇王福晋等人送到府门口,皇帝再三叮嘱,“一定要照顾好醇亲王,若是有什么药物短的,直接就问御药房拿就是,什么药都不打紧!”

    可到底是天不从人愿,皇帝的车驾才驶出太平湖不到半个时辰,后头就有人疾步上前,把消息传进了皇帝的马车里头,“七王爷,薨了!”

    庞德禄战战兢兢地把这个消息禀告了皇帝,皇帝似乎一时间失去了声音,他壮着胆子抬起头瞄了皇帝一眼,只见到天子双眼通红,脸色白的可怕,皇帝低声喝了一声,“出去!”

    庞德禄连忙退出了马车,只留下了皇帝一个人在马车之内,皇帝努力的睁大了眼睛,用力的看着装饰着金龙和玄色花纹的马车屋顶,嘴巴不住的抖动着,想强忍着眼泪避免夺眶而出,却不知道什么时候,泪如雨下,布满了皇帝的衣襟,流到了他胸前那明晃晃的五色金龙上,好像胸前的金龙也忍不住落泪了。

    皇帝的本生父,醇亲王薨逝了,醇亲王原本就身子不好,休养多年,一朝去世,也不是什么意外之事,皇帝十分悲痛,但还是强忍着眼泪,命内务府准备好丧事,又命礼部和宗人府联合议定醇亲王的谥号,然后把消息禀告了在圆明园之内的慈禧太后。

    得到消息的慈禧太后正在安佑宫祭拜康熙以来的代祖宗,其实她只是祭拜两位皇帝的影真,一位是咸丰皇帝,一位是同治皇帝,她跪了咸丰皇帝,却不跪同治皇帝,只是点了三炷香,太后到底是同治皇帝的母亲,以母拜子,于礼不合。

    “七爷的身子拖了这么久,终还是好不起来,”太后叹了一口气,“岁月无情啊。”(。。)

十八、追封哀荣(一)() 
太后的语气幽幽,也不知道想起了什么,她转了转手里的佛珠串子,“岁月无情,人暗换,这么多年过去了,这些以前的老相识,只怕慢慢的都要离开了,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我也要离开了。”

    “老佛爷长命百岁,何须担心这个。”李莲英垂着手在边上说道。

    “长命百岁倒也可能,可这万寿无疆,就是骗人了,”太后转过身来,走出了供奉咸丰同治两位皇帝影真牌位的偏殿,“人总是有一死的,却是不知道这死的重如泰山,还是轻如鸿毛,讲究可就多了。”

    “皇上一定很伤心吧,”太后走出了安佑宫,外面青山绿水之间平铺着一片的汉白玉阶梯,她就着李莲英的手,慢慢的走下来,“到底是他的阿玛。”

    “万岁爷的皇阿玛,是文宗皇帝,”李莲英笑眯眯的说道,“这可是天下人皆知的。”

    太后微微一笑,“无论外头如何,皇帝心里总是还惦记着的,皇帝重感情,这是件好事儿,若是对着身生父亲的去世悲伤不已,自然不会忘了我这位养母。”

    春满圆明园,恰是最花团锦簇,风和日丽的好时候,太后也不坐轿子,信步由缰,慢慢的逛起来,安佑宫已经在圆明园西北角的地方,这边靠近的是山峦之地,空谷幽兰,松柏清冷,虽然不是春天最为繁花似锦的地点,可别有一番幽静宁神的意味,太后四处逛了逛,不一会就走的有些累了,在一处亭子前站定,太监们在亭子的围栏上铺上软垫,她坐了下来,对着李莲英说道,“七爷是有功于朝廷的,无论如何,皇帝本生父这个称号,总是在他身上,你打发人回宫,就说让皇帝来圆明园一趟,我要和他商议一番七爷的身后哀荣之事。”

    “,”李莲英答应了下来,又禀告道,“军机处孙毓汶传来了消息,说是军机大臣包括李师傅在内,都已经一致同意,外头的风声说要追封七王爷为皇帝的事儿,军机处一定会坚决驳回。”

    “哦?”太后挑眉,“这原本也是该驳回的。”

    “小李子,我也不瞒你,”太后双手扶在膝盖上,“我还真不是小气的人,给七爷一个皇帝的位置也委实算不了什么。”

    太后的口气实在是大的可以,若是别的人如此大言不惭,李莲英一定要嗤之以鼻,但是他伺候太后多年,知道太后的胸襟,故此虽然说这样的话,“老佛爷说笑了。”

    “并不是说笑,人啊,还是要活着,活着享受的东西才算是真的,大家伙都知道,这世界上是没有鬼怪的,”说到这里,她倒是有些心虚,若是没有鬼怪灵魂之类的事情,自己个又怎么会穿越呢,“死了之后的哀荣,那只是做给活着的人看的,死的人并不能得到什么真正的好处,难道就是陵墓修的大些吗?那毫无作用,人死如灯灭,所占据的位置,也不过是那么一点点地方而已。”

    “若是为了这天下能够太平,外头的物议少一些,抬举七爷,其实没什么,七爷为人谨慎,而且昔日的几件事儿,办的极好,特别是八旗改革的事儿,他是担了个虚名,也担了骂名,”醇亲王在宗人府定下八旗改革之事,饶是肃顺很是杀了一大批人,也无法挽回这些人心目之中的醇亲王形象,从宗人的老实人,大家可以依靠的贤王,变成了只是想着自己的儿子江山万年而不惜把所有人的铁饭碗都砸碎的小人,背后痛骂的自然不必说了,当年指着鼻子,拦着醇亲王的轿子破口痛骂的人也不在少数,哦,革了我的铁饭碗,难不成骂都不让我骂几句了?天下还有没有说理的地方?

    醇亲王的名声一落千丈,而且之前有什么柏树会再出一个皇帝的谣言,也是这些人实在是痛恨醇亲王,故意要给他上眼药来着,这样大的牺牲,都只为了自己的儿子帝位可以坐的稳当,慈父之心,可见一斑。

    慈禧太后是不会做鸟尽弓藏的事情的,所以醇亲王的弹章无数,可她是维护到底的,八旗改革好,只怕几十年之间,再也不用担心这些事情上出什么乱子,而醇亲王任劳任怨,把这个最大的黑锅背下,追封一个皇帝,难道当不起吗?

    慈禧太后从来不是小气之人,但追封皇帝,又涉及到礼法的问题,正如慈禧太后自己所说,她反对的是威胁自己统治地位的礼法,而能够维护自己地位的礼法,谁都不会反对的。

    “罢了,我本意如此,却不好施为,”太后摇了摇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