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越之太妃传-第4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自己宫里的小事,还是尽早完结的好。毕竟怀孕的身子都是一天比一天重,只会越来越来难受,绝对不会越来越轻松的。

    “娘娘,尚服局和尚寝局,陛下可有什么别的安排?”令姑姑突然想到,自家主子怀着身孕,不知道手里的宫权是否会被收回。

    因为按照宫里的惯例,除了皇后以外,管理宫务的娘娘有孕了,就会暂时放出宫权一段时间,等生产和月子过后,再从别人的手里接回来,又或者再也接不回来。只是,从前的三妃都没有这样经历,因为她们开始管理宫务的时候,亲子(女)都已经长大了。

    姜素敏睁开眼睛,侧头看向令姑姑,说:“这些啊,以后还是本宫管着。本宫以后怕是管不了太多了,令姑姑要更上心一些才是。”

    令姑姑闻言,从石凳上起身,屈膝行礼,应诺。

    她重新坐下后,又说起了那两个“嫌疑人员”。他们在这段时间里,白天都兢兢业业地打扫,晚上都呆在房里,看来都老实得很。如果不是魏国公夫人查出了猫腻,怕是大家一定都会以为它他们都是老实人呢。

    姜素敏想了想,可能是幕后之人,觉得还没有到动手的最佳时机,所以才这样隐而不发。她便叮嘱令姑姑,现在要把人给看紧了,到时候产婆送来了,还可以看看二者有没有联系。

    “咚、咚、咚”,浑厚的钟声突然响起。紧接着,一阵肃穆的礼乐响彻了整个皇城的天空。

    这是宗庙里头的祭祀开始了!

    所有人听见后,神情都为之一肃。

    姜素敏马上掀开身上的毛毯,在令姑姑的搀扶下起身。她面向宗庙的方向静立,束手低头。

    令姑姑松开主子后,退后两步,默默地面向宗庙跪下。就连不远处嬉戏的红罗等人,也都面向宗庙,恭敬地跪在原地。

    像是这种到宗庙祭祀天地、祖先的活动,都是皇帝带着皇后,还有龙子、龙孙们参与,还有一些与皇室嫡脉没有出五服的崔氏族人,也都会参加进来。

    就算姜素敏这样的,已经记入宗谱的宫妃,她们永远跟祭祀宗庙都扯不上关系。她们只需要在礼乐响起的时候,面向宗庙束手静立,以示恭敬就好了。然后在静立中,等待祭祀结束。

    皇室给世人的印象,从来都不太讲究嫡庶。但是,在祭祀这样的大礼面前,嫡、庶之分就尤为明显。

    大约过了差不多有半个时辰,飘荡在空气中的礼乐声终于停止了。

    姜素敏站了一段时间,不禁觉得有些劳累,连晒太阳的兴致也没有了。然后招呼众人,收拾好小花园的东西。她就回到了后殿的卧榻上,继续窝着了。

    她闲适地往身后一靠,从卧榻上拿起还没有看完的游记,随手一翻,就翻到了介绍西秋河的这一页。

    西秋河,为郑国西部最主要的河流,起源自西北深处的雪山群中,自西往东,最后于东南部汇入澄江大河,流向大海。由于春天冰雪融化和夏天多有暴雨的缘故,此河春夏汛水严重,经常出现决堤,酿成洪水大灾。到了秋季,水流就开始平复,这河才能承担运输的职能。故,郑国西部的物资运输大多都是等到秋季进行的。因为这河,到了秋季方能行船,故被命名为西秋河。

    看完这一段文字,姜素敏心里就想,大姐姐离京时,正是夏末秋初,不知道是走的水路到的西疆,还是走的陆路呢?若走陆路的话,大姐姐怕是要遭大罪了。

    这么一想,姜素敏就觉得自己好像忘记了什么东西。

    到底是什么呢?

    姜素敏放下手里的游记,按着脑袋想好一会儿。

    是大姐姐专门写给她的信!

    那天,还没有等她拆开信封,嫡母就匆忙地离开了。然后,她就更换衣裳,忙着到宫门外等候圣驾。再后来,又发生了一连串的变故,宴席、宣太医、怀孕等等,这封信就彻底被她给忘记了。

    “红绫,红绫,”姜素敏的声音有些着急,“是你帮本宫把大姐姐的信收起来的,放在哪里了呢?”说着,就准备要起身亲自寻找。

    “娘娘,别着急,奴婢这就取出来。”红绫闻言,马上走到书案后面的大书架跟前,踮起脚尖,从上面取下了一个小箱子。

    打开箱子,那里面有一只西方宫廷样式的陶瓷娃娃,还有一封没有拆开的信。红绫取出那一封信,就把箱子重新放回到原处了。

    “娘娘,这就是镇西侯夫人写的信。”

    姜素敏从红绫手里接过信封,没有细看就拆开了。

    “二妹妹,见字如晤……西疆处处都是漫天的风沙,气候干燥,昼热夜寒,令人十分不适……姊到了此地便一直抱病在身,今年怕是不能回京与你相聚……唯望妹妹谨记当日的姊妹谈话,行事小心、小心。”

    姜素敏看完信以后,发出了一声长长地叹息,“大姐姐怕事遭了不少罪了。”

    她想得没错,姜端敏这小半年来却是遭了大罪。

    三朝回门以后,镇西侯西行的行李全部都在管家的打理下一一办妥。她这个新上任的主母,要做的事情就只是,把自己打包好放到马车里,就可以启程了。

    一开始的时候,镇西侯曾经问姜端敏是否可以一同策马疾驰。但是,姜端敏的骑术是众姐妹中学得最渣的,她只会笑不露齿地坐在马上,马背上的极限就是优雅地小跑。因此,她只能委婉地表示,她呆在马车里就好了。

    没想到,接下来的三天都是急行军。镇西侯一直骑在马背上,众人以全速前进。就算遇到城镇、客栈也从不停留,深夜时就全军露宿扎营于荒野。

    在马车里的姜端敏,觉得每一分每一秒都在受罪,胃在颠簸中翻腾。为了不拖后腿,她只能拼命地忍着。就连陪着她呆在马车里的丫鬟都被颠得面无血色,她在面对镇西侯的问询时,都是云淡风轻说还可以忍受。

    就连魏国公世子姜钰,都觉得这位姐姐真真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啊。趁着偶尔停下整顿的时候,他也从车窗悄悄塞一些止呕的梅子给姐姐。

    好不容易过了三天,姜端敏的身体也有些适应了这样奔波的行程。此时,镇西侯为了加快前进的速度,在西秋河的夏汛一过,全体人员就弃陆路走水道了。

    听闻这个消息的姜端敏是高兴的,船只比马车那是要平稳得多了。

    只是,万万没想到的是她晕船!

    而且,她还不是一般的晕,从上船没多久之后,她连站都站不稳,从床上起身都要吐个昏天黑地。这样的情况下,大部队只能停下给她请了一个大夫。可是,晕船这个情况,从来都没有什么立竿见影的办法,只能靠自己适应。吐着吐着,就不吐了。

    姜端敏就是在这样的额状态下,回到了西疆的镇西侯府的。

    还没有等府中的管家、丫鬟、小厮、军士都前来拜过主母,他们就先忙着为主母请大夫了。

    经过了一个月的修养,姜端敏才恢复到了正常的状态。然而,她性子娇、身子弱的形象已经深入人心。

    那她开始接受侯府的管理时,就要马上举办一场宴席,让西疆有头有脸的夫人姑娘们,认识一下这位刚刚到来的镇西侯夫人。

    在这个民风彪悍的边城,女儿家的性子也份外地泼辣。

    在她们看来,英勇善战的镇西侯就是她们心中的白月光。有些性子爽利、管不住嘴巴的姑娘,话里话外,都是貌不惊人、扶风弱柳的姜端敏一点儿配不上镇西侯。

    这些话被姜端敏听在耳里,心里格外难受。

    等到镇西侯府在她手里上了正轨以后,她就表示她要学马术,不是用来嬉戏玩乐的马术,而是真正的马术。

    那时已经到深秋了,一阵秋风过来,总是能灌人一嘴巴的沙子。

    姜端敏在马背上打摔了差不多有十天,身上娇嫩的肌肤,都摔出了青紫和小小的伤疤。欣慰的是,她的马术不比起一开始已经大有长进了,虽然不能急行军,但是策马急奔还是可以的。

    但是,可能到了换季的缘故,也有水土不服的原因,姜端敏就开始小病不断。前来看诊的大夫都说,夫人在西疆待上两年,自然就好转了。

    于是,姜端敏的回京计划,就这样被镇西侯给拦下。她只好在给各家的年礼里附上道歉的信,还特意写了这样的一封信,托母亲转交深宫中姜素敏。

    她在西疆的时候,总是不由自主地担心起姜素敏来,怕她把自己的提醒忘到了脑后,若是有个万一,她一定会愧疚一辈子的。

    镇西侯也亲自手书一封信,交到镇西侯老夫人的手里,表示了夫人不能回去陪她老人家过年的歉意。

    至于镇西侯本人?武将从来都不回家过年,因为年节时期,外敌扰边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第49章() 
庆和十六年,正月初二。

    今天是皇帝领着群臣进行开笔仪式的日子,也是出嫁女领着夫君回娘家拜年的日子。原本开笔仪式过后,皇帝和大臣们就都各自散去,等到明日才是正式大朝会的日子。

    但是,今年与往年不同的是。皇帝在离开之前,特意嘱咐礼部,要尽快把姜贤妃的玉印和宝册办妥了。

    听见这个消息的诸位大臣,暗暗在心里咂舌,皇帝真是对姜昭仪,啊不,姜贤妃和未出生皇嗣十分上心啊。咂舌过后,众人在离开之前,也不忘向魏国公道一声“恭喜”。

    原本对这个孩子不怎么在意的宁王,也暗暗地在心里拧眉,难道父皇就这么在意幼子不成?

    他的心里不禁有些担忧,都说家里倚重的是长子,宠爱的是幼子。

    他原本已经吃了这个不是长子的亏,以前还勉强和“幼子”沾边儿。但是,如今突然来了一个比他们“幼”这么的“幼子”。

    现在这个孩子是男是女都不知道呢,就这么得父皇的心。要是以后长大了,那他们这些做兄长的,就有可能被挤到不知道哪里去了。

    这让宁王的危机感陡然大增,难道以后会多出一个夺位的劲敌不成?!

    在这个出嫁女回娘家拜年的日子里,皇家的规矩就有些不同了。不仅仅是下降的公主要带着驸马回宫里,给长辈拜年。就连开了府的王爷,也是要带着王妃和孩子回宫里拜年的。

    你问,那王妃还能回娘家吗?

    当然可以,如果娘家在京城的话。

    王妃们早上就到皇宫拜年,下午的时候就可以领着孩子回娘家去。至于这个带不带上丈夫的问题,那就看她们和自己丈夫的关系怎么样,又或者娘家在朝堂上是个什么地位了。

    原本按照正常秩序来说,已经开府的王爷和公主们,都要携带好家眷,到太后的永康宫拜年。这时,皇帝、皇后,还有一众的嫔妃都会那里聚集着。若是太后已经仙逝了,那拜年的地点就要换成皇后的紫宸宫。

    由于失去了后宫的真正两大巨头,太后和皇后,现在的皇城内,规矩十分杂乱。

    王爷和公主们要先到宣华宫,给自己的父皇拜年,收一封不错的红包。然后,他们就直接去给自己的母妃拜年就可以了。

    至于其他的嫔妃,等级比较高的,就是三品以上的,他们就要前去问候一下。那些品级低的呢,这里就没有她们什么事儿了。

    因为姜素敏的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