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罗辑思维-第9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是却会觉得资本家挣大钱不应该,那是社会不公的产物。要知道,资本家也有禀赋,是什么?就是我们刚才所讲的乐观的气质。

    在基因生成的那一刻,就已经决定了这个人是悲观的性格还是乐观的性格。有的人看什么都漆黑一片,有的人就觉得到处是机会,值得把自己赌上去赌一把。

    除了乐观,从疯狂的投资这本书里,我们还可以看到企业家的其他特质。

    这个发生在160年前的传奇商业故事的主人公菲尔德很符合我们今天讲的一个词,叫“有钱任性”。他看见一个商业机会,也不管它有没有依据,反正就是乐观,就马上全身心扑上去。

    所以,他头一天刚刚萌发了想法,第二天就寄了两封信出去。第一封信是给电报的发明人莫尔斯,说你帮我看看这件事靠谱不靠谱。莫尔斯一看说:“我哪儿知道啊?但是我可以告诉你一件事,你把这件事办成了,就能名垂史册。”这话跟没说一样。

    第二封信是给美国当时的一个海军上尉,叫莫里。莫里的回信就有点干货了,说:“我们美国海军刚刚搞了一次北大西洋海底的勘测,发现从纽芬兰到爱尔兰,也就是你选择的这一片地域,海底恰恰是一片高原,而且这个地方的洋流非常稳定,所以这是一个天造地设的铺设海底电缆的好地方。”

    虽然没有更多的信息,但是毕竟算是给了点信心。你看,任何一个创业者、一个企业家,他要想干成一件旷古绝伦的大事,通常都是此前没人干过的。这个菲尔德原来干的是造纸、印刷,什么远洋贸易、轮船、电,这些事碰都没碰过。这个时候,企业家整合资源的能力,就看得出来了。

    他需要什么样的资源呢?一般来说,创业项目就是两条:第一条是人,第二条是钱。在人的这方面,从他马上给人写信就可以看得出来,因为他不懂,他就得求教人。

    在最后,菲尔德成立的那个公司,叫纽约纽芬兰伦敦电报公司,这么长的一个名,这个公司里面可真是什么人才都有,从远洋船主到远洋商人,到海军军官,到工程师,包括普通干活的工人。

第85章 创业去(4)() 
菲尔德甚至有本事请动了当时世界上著名的物理学家——开尔文男爵,这个人号称是物理学的全才。我们上中学的时候,在物理学当中都学过开尔文定律,就是这个人发现的。开尔文当然是一个全才,后来在很多方面,甚至是工程机械方面,都对菲尔德进行了大量的帮助。

    所以你看,一个企业家求助的能力有多重要。包括钱,钱这个事情,菲尔德本来是不缺的,要不然他也没有信心干这件事情,但是他万万没想到,这件事太烧钱了。

    他不是接盘了那个烂尾工程吗?从纽芬兰岛到纽约,把陆地上的这一条线缆铺完之后,菲尔德就发现,自己准备的钱已经花掉了三分之一,海上的工程根本还没动呢。他就知道,自己的钱不够了。

    那哪儿有钱呢?欧洲人有钱,所以他就跑到英国的伦敦开始忽悠。有一次见到一个养狗的,他说:“你看,你养狗,这个狗现在只能在这儿叫,如果把电报线修成之后,你在伦敦一掐这个狗的尾巴,在纽约那头就能听见狗叫,你说这个事好玩不好玩?”你看,这是一个大忽悠。

    他忽悠的成绩非常好,通过到处做演讲、募款,最后有350个伦敦的富豪慷慨解囊,一个人给他掏了1000英镑,这就凑了35万英镑。这在当时是一笔巨款。

    好,这个公司就算是有了钱。那剩下来的就是两个问题了,第一个是电缆的问题,因为那么长的电缆,当时的工厂没有人做过。你知道,如果把里面的铜线全部串起来有多长吗?可以绕地球13圈,大概是从地球接到月亮上那么远。

    而且这根电缆是要一整根,它不能断好多节,所以必须是船上有一个卷滚机来卷这个电缆,然后从工厂一边生产,一边卷上船。最后生产完了,电缆已经全部在船上了。你看这个工程的系统难度有多大。生产这些电缆大概用了一整年的时间。

    那最后还剩一个问题,就是船。民船是没有那么大的,所以一定得求助于国家。这个大忽悠显本事的机会又来了,他开始搞国家公关。当时的英国议院被他说服了,最后提了一个要求:我们出船,再给你1。4万英镑的补助,但是你得答应我两个条件:第一个条件,美国人得提供对等的条件,就是它也得出船,也得提供补贴。第二个条件,电缆一旦铺成,电报传来的信息的所有权上,英国人有优先权。

    英国人提的条件还算比较合理,可问题出在美国这一边。从独立战争开始一直到“二战”,美国人的外交路线其实有一个灵魂,就是孤立主义。从华盛顿那一代开始,美国人就想,我们现在好不容易独立了,就在新大陆过自己的安生日子吧,不要去搭理欧洲人那些乱七八糟的事务。

    现在一听,要跟英国人合作建海底电缆,这不是又跟欧洲人搞到一起去了吗?很多人就不乐意,当时的美国国会爆发了激烈的争论。这个时候,就能看出菲尔德这个人的游说能力和公关能力了。疯狂的投资这本书用了好几页纸写这件事情的细节。最后,美国国会终于以微弱的优势通过了菲尔德的提议,美国政府出钱又出船。

    最后商定的结果是:美国海军出一艘很大的船,叫“尼亚加拉号”;英国海军也出一艘很大的船,叫“阿伽门农号”,专门用于这项工程的施工。

    有好点子,就要马上行动

    说到这儿,我们再提炼一下,一个创业者、一个企业家需要具备的素质。

    第一个,是乐观的禀赋。第二个,叫马上行动的能力。

    说实话,我还没有创业的时候,也喜欢吹牛,给人当策划。最让我惊讶的一次,就是跟一个企业家吃饭,我就开始吹牛,说我有一个想法,你应该干一件什么事。等饭吃完了,人家结完账说:“你刚才那个想法特别好,相关的工商注册,我已经派人去办了,就在我们刚才吃饭的这半个小时中,域名注册已经拿下来了。”我当时就惊呆了,但是回头一想,这可不就是企业家的精神吗?

    而大多数人,总是有一堆念头在纠缠。是创业呢,还是继续在这个公司干下去,还是跳个槽呢?天天只是在那儿想。为什么干不成事?想多了,干少了嘛。

    给大家举一个例子,这也是一个创业市场上特别著名的故事。讲的是facebook的创始人扎克伯格,他创业的时候只是哈佛大学的一个普通学生。其实facebook的整套架构性的设想,根本就不是他的原创。原创者另有其人,是文克莱沃斯兄弟,这兄弟俩家境不错,从小就是富二代。他们有一次见到扎克伯格,就跟他讲了整套想法。扎克伯格说:“太精彩了,我们一起干吧?”兄弟俩说:“我们想想。”没有拒绝,也没有答应。但是回到宿舍之后,扎克伯格就开始动手,写代码,请教高人,见投资者。

    等他已经热火朝天干起来的时候,文克莱沃斯兄弟在干吗呢?他们在泡酒吧,在喝酒,在准备自己的皮划艇赛,等等。等他们知道一个叫facebook的东西已经崛起,才慌张失色地跑上门去要钱,于是就打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官司。

    虽然最后双方和解了,扎克伯格赔了他们几千万美元,但是这点钱跟扎克伯格的成就相比,又算什么呢?

    所以,创业者不见得在智力或者说思考能力上异乎常人,他们真正领先的是行动能力。有这么一个说法,全世界同时想到同一个创意的人,可能就有几千人,但是最后谁摘到了果子?是那些最先行动的人。

    再回到这本书的主人公菲尔德身上,他有一次在说服英国人的时候,英国人就问他:“你这个电缆如果修到半途断了怎么办?”你看菲尔德怎么说的?他说:“那就再建一条喽。”他始终是用行动而不是用道理去跟人交流。这样的人,就是迈向成功的人。

    什么是创业者式的吹牛

    菲尔德还有另外一个特质,这也是普遍存在于企业家和创业者身上的,那就是说服别人的能力,获取帮助的能力。

    今天的社会中流传着一种言论,就是讨厌吹牛的人。可是我们要知道,一个啥都没有的屌丝创业者,除了去忽悠梦想、忽悠情怀,还能拿什么去聚合人力、聚合那些帮助,尤其是免费的帮助呢?所以,吹牛其实是创业者最重要的一个素质,我们得重新看待“吹牛”这个词。

    给大家再举一个例子,大家都知道,飞机是美国人莱特兄弟发明的。莱特兄弟是乡下人,没读过大学,整个团队都在俄亥俄州的乡下,没几个有文化的。

    当时,距离发明飞机最近的一个人叫兰利,他在哈佛大学工作过,算是高级知识分子,美国国防部还拨给他五万美元的研发经费,那个时候五万美元是很大一笔钱。这个人在科技界、商界的人脉也非常广,但是最后干成这件事情的不是他,是远在几百英里之外的俄亥俄州的莱特兄弟。

    为什么呢?莱特兄弟啥都没有,但是他们有一条,就是见人就说:飞行是一个多么伟大的理想,帮帮我吧,你若加入这个计划,就会如何如何。听起来跟骗子似的,但在1903年的那个冬天,莱特兄弟的飞机先上了天,然后永垂史册。

    所以,对于一个没有钱的创业者来说,他吹牛的时候,你作为一个消费者当然可以骂。但是如果你也是一个创业者、一个心怀梦想的人,那请对这样的吹牛者多一些理解吧,因为如果你不吹牛,你也干不成。

    你可能会反驳,吹牛的人多讨厌啊。对,如果一个人吹牛的时候,让所有人有很讨厌的感觉,那他就不是创业者式的吹牛,因为他达不到整合更多资源和更多帮助的结果,这就是一场失败的、真正的吹牛。

    菲尔德的创业失败史

    说到这儿,一个企业家、一个创业者应该具备的素质,我们已经归纳了三条:第一,乐观的禀赋;第二,行动的能力;第三,吹牛,整合资源的本事。那请问,一个企业家还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呢?

    我们接着说大西洋电缆商业传奇后半截的故事。到了1857年,可谓是万事俱备,就欠干活了。两艘船都是借来的,一艘装一半电缆,开始往大西洋的深处开去。

    刚开始的时候顺顺利利,但是第六天出事了。这一天的深夜,电缆突然崩断,消失在大西洋漆黑一片的海底,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为什么会断呢?两个原因:第一,操作不熟练;第二,机械太落后。当时,要一边放电缆,一边踩刹车。一旦刹车踩紧了,电缆就容易断。

    还记得前面有个英国人问过菲尔德,要是断了怎么办?菲尔德早就讲了,再干一次。可问题是,这次损失真挺惨重的,因为已经走了400英里了,这已经是当时最长的海底电缆了,英法海底电缆才40英里,这条电缆是它的十倍。损失了多少钱?10万英镑。菲尔德在英国人那儿也不过募到了35万英镑,这一次就损失了将近三分之一。更重要的是,损失了一年的时间,需要重新生产电缆。

    没关系,1858年接着来。6月份,两艘船又出发了,不过这次不是按同一条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