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罗辑思维-第8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方式来完成协作,来创造共同的财富和未来。这岂不是一个非常好的制度安排?

    当然,如何从红楼梦式的组织变成水浒传式的组织,我也不知道,这个需要每一个企业去具体地落实。

    我们罗辑思维团队的联合创始人“脱不花妹妹”在一篇文章里说过一段话,也许可以给大家一点儿启发:“传统工业社会是用追逐确定性的方式来消灭不确定性。而现在互联网时代追逐一个组织的建设,我们应该用主动接受挑战并迎合不确定性的方式来应对不确定性。”

    03大门口的野蛮人

    人类的繁荣到底是怎么来的

    在讲繁荣之前,我先讲讲衰落。讲到经济衰落,你会想到哪个国家?对!就是日本。

    “二战”后,日本经济一直发展得很好,尤其在20世纪80年代,日本的gdp一度超过了美国gdp的一半,当时全世界能够做到这一点的,只有日本。

    当时有一幅漫画,画的是自由女神像都穿上了和服。那时,感觉地球人已经挡不住日本人了,他们实在太有钱了,在国际市场上什么都买,艺术品也买,地产也买,帝国大厦都被他们买下来了。

    但是时隔15年,我们再看一眼东边这位兄弟,好可怜。2014年年底,美国的gdp已经超过了17万亿美元,中国这一年也正式加入了“10万亿美元俱乐部”(现在这个俱乐部里面只有中美两家)。而日本呢?2014年,中国的gdp大概是它的两倍。

    日本到底是怎么回事?虽然gdp不能说明一切,但它毕竟可以说明一些问题,这位兄弟怎么就20多年不长进呢?

    刚开始有这么一套说法——阴谋论,说在1985年的时候,美国财政赤字剧增,对外贸易逆差大幅增长,于是美国人在纽约广场饭店逼着日本人签字画押,通过让美元贬值使全球经济再平衡。这就是广场协议。广场协议签订后,日元大幅升值,日本经济迅速泡沫化。

    虽然这可能是一个原因,但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说说也就算了,不能一直说到2015年吧?2015年已经是广场协议签字画押30周年了。30年,一代人都换过去了。就像20世纪中叶,有很多第三世界国家说,我们之所以经济发展得不好,都怪帝国主义的殖民。60多年过去了,当年的老牌殖民地印度,还有半殖民地中国,经济都发展起来了。第三世界国家如果还在怪那些帝国主义的殖民,不就太没有出息了吗?

    所以,对于日本经济的停滞,今天我们必须重新寻找一套解释。

    日本经济衰落之谜

    日本经济真的有问题吗?很多朋友从日本回来都跟我讲,日本经济真是不行啊。可是他们的大企业仍然非常好,像丰田、日产这样的公司,在国际汽车市场上的竞争力仍然非常可观。

    那你说怪谁?怪日本的技术不好?一部iphone,三分之一的重要零部件都是在日本生产的。日本一旦有个风吹草动,什么地震、海啸,国际上很多尖端产业都会受到影响。

    那怪日本人吗?日本的员工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兢兢业业的员工,日本经济虽然不行了20多年,日本的员工可是兢兢业业地加班了20多年。

    怪日本的政客吗?一个政客不好那可以换,日本的首相换得多勤啊。当年,美国的小布什总统就头疼得要死,老记不住日本首相的名字。

    它的政策有问题吗?我们可千万不能把对这么大一个经济体的观察,建立在说他们蠢这个基础上。要知道,日本人才辈出,20多年来他们也想尽了办法。可以说,到目前为止,人类经济学中认为行之有效的所有刺激经济增长的手段,日本人全用过。

    你说降低利率好使?那就降,日本甚至一度是负利率。你说支持大型的基础建设管用?那就搞基础建设。日本的基础建设搞到什么程度?有些高速公路,据说只有熊在上面走。

    日本的海塘(就是防护海浪对陆地侵蚀的基础设施),已经可防一千年一遇的海浪。日本人当年开过一个玩笑,说如果人类灭绝了,外星人来到地球上,根本就猜不出来这个设施到底是干吗用的,一定会认为这是当年日本人的某种宗教设施。

    办法都想尽了,还是无解,所以日本为何经济衰落,对人类来讲是一个大谜题。

    那怎么解这道题呢?让我们回到日本经济的现实中去看。

    在世界经合组织当中,日本的社会生产效率排名第二十,这是2007年的数字。如果在七个最发达的工业国当中排名,日本正好排老七。排老七什么意思?就是连以懒散著称的意大利人都不如。

    日本有那么多高效率的好企业,而总体的社会生产效率排名却这么低,只能有一个解释了,那就是他们还有一大堆效率低到没法看的企业。

    日本金融业中有一种银行叫僵尸银行。啥叫僵尸?就是已经死了,但它偏偏不死。日本还有一些企业,它的股市市值已经低于企业的银行存款了,也就是说,你花一大笔钱把这家公司收购了之后,然后把这家公司清盘,这家公司的银行存款都能让你赚钱。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奇怪的情况?这源于日本的一种制度:为了社会的安定团结让一些竞争不下去的企业不死。

    其实,公司本身是为了应对市场的不确定性,在某一个特定阶段,一些资源临时性的组合方式,自身不应该是一个永久的存在。

    过去30多年,中国人也渐渐接受了一个观点:公司要做大、做强、做久。包括当年的马云也这么说,我们要做横跨三个世纪的公司,至少要活102年。

    这个念头在中国人心目中有,而日本人中这个毒更深,所有的公司最好都不要倒闭,你以为这是日本社会对资本家好吗?当然不是!这一切只是为了让那些公司的雇员能够获得一笔稳定的收入和稳定的职场生涯。

    说到这里,我们还要介绍日本一个特别奇怪的现象,叫终身雇用制。这个终身雇用制和年功序列制,包括企业内部工会和决策审核制,曾经一度被吹嘘为日本经济管理的四大支柱,或者说四大法宝。

    提出这个理论的是一个美国学者。1956年左右,他跑到日本去调查,发现日本企业的管理方法和美国不太一样,后来就总结出这所谓的四大法宝,写在一本叫日本的管理的书里。后来,因为日本经济形势好,尤其是在烈火烹油的20世纪80年代,所有人都觉得这是很重要的经验。

    可是今天我们再回到日本社会一看,原来这个社会是不允许企业死的,因为就怕这种终身雇用制的社会基础发生崩塌。严重到了什么程度?日本专门有一条法律规定,说一家企业要解雇员工,如果你的理由没有得到社会公众的认可,那这个解雇就是无效的。

    所有给那些被解雇或者没有工作的工人介绍职业的机构,日本政府都不太允许这些机构存在的,为此设置了大量限制。为啥?因为日本社会认为,人家都没工作了,你还去剥削人家,这种钱也好意思挣?

    久而久之,日本社会上上下下就形成了这样一种氛围:大公司不好意思解雇员工,因为怕影响名声;员工也不好意思跳槽换工作,也是怕影响名声。大家合力在维持这个终身雇用制的繁荣假象。

    可是我们知道,什么叫市场经济?就是那个著名的词——“看不见的手”,那个手不停地在把社会的所有资源往最优化的方向去配置。该死掉的企业硬撑着不解体,就意味着市场经济这只手其实没有办法让资源得到最优化的配置。

    本来某种产业落后了,那这个产业代表性的公司就会解体,其中的员工就会被释放出来,到所谓的劳动力市场上接受培训,然后再到新的产业组合里面找到自己的位置,这是市场经济运行的一个正常模式。可是,日本经济因为这种终身雇用制而丧失了这样一次机会。

    老而不死,是为贼

    很多人在讲,日本人好可惜,错过了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it革命大浪潮,让美国人侥幸地超过去了。这话说得其实很不负责任,因为日本人错过it革命,不是日本经济衰落的原因,而是结果之一。

    其实日本人当年很重视it。1981年的时候,还没有微软,日本人就提出了一个伟大的第五代计算机的计划。日本财政拨款8。5亿美元,开始进行这个计划,一心想要超过美国人。但是随后的十年间,日本人发现这个计划太大了,最终失败了。

    为什么失败了?不是日本人不重视,也不是投入不够,而是市场经济赋予企业这种生生死死的自然节奏,日本人顽固地不去遵守。美国人是怎么搞it革命的?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市场上的巨无霸是一些汽车企业,是通用、福特、克莱斯勒。随后就变成了英特尔和微软,再随后就变成了像谷歌、亚马逊、facebook这样的公司。正是靠这种公司的方生方死,旧的、大的死掉,产生新的,新的由小再变大,完成了这一次伟大的it革命。

    而日本人的企业却始终不死。我小时候看电视广告,是索尼、松下这些公司,现在还是这些公司。孔子说过一句话,叫“老而不死,是为贼”。对,它们就是个祸害。

    当大公司要追求所谓的永续经营、基业长青的时候,它们就会成为社会的祸害。而日本上上下下的文化氛围,真的就打造出了一批祸害。

    反过来,我们再从人的角度来观察日本的经济。如果你到日本去旅游,会觉得这个国家简直像天堂一样,人和人之间是那样和善、彬彬有礼,素质是那样高,日本的员工是那样勤恳。可是生活在日本的人,却往往觉得日本是一个非常糟糕的国家。

    日本有一个艺术家叫村上隆,他讲过一句很著名的话:“日本这个国家什么都有,就没有一样东西,那就是希望。”什么叫希望?希望就是未来的不确定性。如果未来非常美好,但它是有确定性的,那它也不会带来任何希望。

    很多中国人从日本回来后的感受是:日本什么都好,就是有一点,你不可能创业,整个社会没有给创新、创业留下任何缝隙。你举目四望,这个社会已经成熟到了一定程度,所有可干的事情大企业们都包了,你唯一可以选择的生存方式,就是进入职场,最好是进入大企业,然后熬年头。

    前面我还提到的年功序列制,就是一个年轻人进到大公司以后,按照你的工龄来涨工资,不同的岗位在同等工龄的情况下,工资的差异是极小的,日本人非常排斥所谓美国式的自由经济。

    在日本某家大公司的网页上赫然写着一段话:“我们欢迎变革,我们确实需要变革。但是,我们需要的不是那种任由市场作祟的变革,我们需要的是那种温情脉脉的、让所有人感觉到安定、安心的变革。”

    老天爷,那还叫变革吗?就拿我们中国来说,前些年,有些上海朋友在讨论:“为什么阿里巴巴这样的公司不出在我们大上海?我们这个地方的经商环境多好啊。”

第78章 个人崛起的力量(6)() 
对,就是因为所谓的环境太好了、太规范了。一个刚刚开始发展的网商公司,难免有一点点不规范,你一会儿工商来查,一会儿税务来查,一会儿消防来查,它还怎么发展呢?所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