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罗辑思维-第3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自洽、他洽、续洽这三者都成立,这个理论体系当下就成立;如果将来把它颠覆和证伪,那也是因为人类观察世界的尺度发生了重大变化。而新的尺度没有出现之前,我们只好接受它,这就是一个理论体系的价值。

    02理性乐观派

    什么是递弱代偿?

    王东岳先生提出来的这套哲学理论,核心就是四个字:递弱代偿。就是说,随着宇宙万物的演化,所有的物系都会越来越弱。但是,有一种方法叫替代性的补偿,可以用其他权宜之计来维持它们的存在度。

    比如,我们中国人搞出了一个物种叫金鱼。金鱼的眼泡那么大,尾巴那么散,好看是好看,但是把金鱼扔回大自然,它根本没法生存。跟它的老祖宗野生鲫鱼相比,它的存在度是非常差的。但是,它能跟人协作,只要人们继续喜欢它的样子,愿意来养活它,这个物种就能存活下来。虽然这个物种的存在度下降是铁定的事实,但是它仍然可以靠外在的依存条件维持自己的生存。这就是物演通论总的意思。

    下面,我用一段相对严谨的话再把物演通论简单做一个描述。所谓的“递弱代偿”就是指在138亿年来的宇宙中,万物从最早的粒子到后来的原子、分子、单细胞、多细胞一直到人类社会,是一系演化的,它的总规律就是递弱代偿。也就是说,138亿年来,所有的物质都像从悬崖上高空跳水一样往下跌落,生存度越来越差,稳定度越来越差,越来越趋近于衰亡。

    但是,万物都要求存在,所以在下跌的过程中,东边捞一把树枝,右边抄一把泥土,千方百计地维持着自己的存在。但是,它维持的方法不是它的存在度就地提升,而是用一些权宜之计,就是用“代偿”的方法。

    最主要的代偿方法就是对外的依存条件会越来越多,我们会发展自己的知性、感性和理性,以提升自己对外界环境的感应度。比如,我们会提升自己的自由度,从微生物长出边毛、长出肌肉,到我们人类可以坐火箭上太空,都是我们的自由度越来越高的表现。还有一点,就是结构度越来越复杂。我们构建了人和人之间的协作,构建了越来越复杂的社会和政治关系。

    不过,所有的代偿性效应,并不能最终补足我们存在度的下降。所以,万物一系演化,最终是趋向于衰亡的。按照王东岳先生的话来说,人类差不多就是这个衰亡过程的最后一站。

    在我看来,人类历史上所有的理论体系本质上都是猜想,都是一个解释性的体系。只要它对万事万物的解释性比此前的理论体系在尺度上稍微大一点,我们就可以暂时接受这套理论体系。

    物演通论这套体系是从哪儿演化而来的?就是从达尔文的生物演化学说发展而来的,只不过,达尔文看问题的尺度相对来说比较小。他是从生物个体的角度来看待这个演化的过程,所以,他得出了八个字的结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也就是说,自然选择作为一把进化的剪刀,推动着物种的发展。

    达尔文这套学说一百多年来经过了大量的验证,现在证明在这个尺度上他是正确的。请注意,是在这个尺度上。一旦我们把视野放大到整个生物演化史,进一步放大到138亿年的宇宙演化史上看,至少有两个问题进化论解释不了。

    第一,达尔文讲的是生物通过自然选择的无方向变异来获得生存度。可是,为什么现在生物的演化仍然是有方向的,一定是趋向于越来越复杂的呢?以前,我们在介绍进化论的时候曾经提出过一个学说,叫“醉汉回家”。就是一个家伙喝醉了,他要回家,路的左边是一堵墙,右边是一条沟,他如果向左边摇摆,会被墙挡住,右边没有墙,所以他的下场一定是掉到了沟里。这就是生物演化,它是有方向的,一定是向越来越复杂的方向演化。但是,问题在于,这只是个比方,这堵墙到底是什么?为什么无方向的变异最后导致物种向越来越复杂的方向演化呢?这个问题进化论解释不了。

    第二个问题更解释不了。达尔文说:“一个生物个体一定是因为它变异出来一种特质,这个特质是更加适应这个环境的,所以它被进化剪刀留了下来。不适应的个体通通被灭杀了,这就是生物演化的过程。”这个说法推导出来的结论应该是,生物越进化,应该越适应环境。但是,生物演化史告诉我们的结论恰恰相反:生物越演化,反而越不适应。

    人类文明就符合这个过程,我们的农耕文明有1万年,工业文明有300年,现在信息文明不到100年。相信这个演化过程会越来越短,所以稳定度越来越差,适应性越来越差。请问这怎么解释?

    递弱代偿原理就是解释达尔文留下来的这两个未解之谜的。

    递弱代偿原理的两点颠覆性

    这套理论的颠覆性主要是两点。第一点,生物会逐渐衰亡。过去,我们都认为生物是越来越进步、发展越来越好的。第二点,关于因果的解释也被颠倒了。过去,我们认为,是人类发展了强大的能力、破坏了环境,导致现在又是气温升高又是各种污染的。我们的生存度越来越差,是这么解释的。

    但是,王东岳先生的理论把这个因果给颠倒过来了:因为万物一系演化的存在度越来越差,不得不发展出各种各样的能力,来挂住这个生存线,所以它是一个代偿性的补充。换句话说,随着科技的发展,万物具有各种各样的属性、能力,是一种不得已的行为。

    比如,两性之间的关系,最早的单细胞生物没有两性问题,它们是自己分裂繁殖的。而且,繁殖的效能非常高,有的单细胞的微生物每20分钟就分裂一次,长大一倍。也就是说,过了72小时之后,就能演化到像地球那么大了。所以,对于单细胞生物来说,繁殖从来不是一个问题。

    后来,出现了多细胞生物,比如鱼类,这时候已经出现了两性繁殖,约束性条件越来越多。但是,对鱼来讲还好,因为它们是体外繁殖,母鱼把鱼子一撒,公鱼在上面把精子一撒,就像摊煎饼一样,繁殖过程就结束了,然后就能生出好多小鱼。

第34章 这个世界会好吗?(4)() 
但是,到了哺乳动物的时候,可想而知难度进一步提高了,因为小动物先要在妈妈的子宫里存活一段时间,出生之后也离不开父母,需要学习一些捕食技能才能够存活。而有一些濒临绝种的哺乳动物,对做爱根本没兴趣,大熊猫就是这样,互相之间兴致缺缺。

    人类也是这样,人类的婚姻其实比动物要复杂得多。动物基本上看对了眼马上就可以开始繁殖进程,但是随着人类文明的进展,条件越来却越多。按说互联网时代,有世纪佳缘等各种各样的婚恋网站,又有搜索引擎,还有陌陌、微信,找到对象应该更简单才对。但是恰恰相反,现在打光棍的和嫁不掉的“剩女”反而越来越多了。所以,很多老人就纳闷了:“现在工具这么发达,自己家儿子怎么还找不着媳妇呢?”

    这就是万物一系演化而来的总规律:依存条件越来越多了。我们看几百年前的人类,就拿中国来说,男耕女织,男的在外面挣钱,女的在家里持家,会洗衣服、会做饭就可以了,所以找到那个匹配度合适的相对来说还是比较简单的。

    可是现在呢?整个人类对外界的依存条件越来越多,我们并不依存于家里的婆娘给我们做饭,因为可以订外卖,所以整个社会的协作体系越来越复杂。因此,我们再回家看到老婆,眼光就不大一样了,互相之间提的条件越来越多。颜值得高吧?得顺我的心意吧?还得有时间陪我吧?条件越来越多,导致现在两性关系越来越复杂。

    很多人以为,有了互联网之后,人类的资源将会高效地匹配起来。表面上看是这样,但是因果关系颠倒了。不是因为有了互联网这个工具,所以匹配度才越来越高,而是因为匹配度越来越低,所以条件依存度越来越高,不得不发明了互联网这样的技术工具。

    这两个理论放在我们一般人面前,总觉得太匪夷所思了,不能理解。尤其是,它居然说万物一系演化是走向衰亡的。要知道,我们人类可是一种靠希望活着的动物。

    我还记得上大学的时候,第一次接触到所谓的热力学第二定律,就是熵增定律。就是说,整个宇宙是往那个确定性越来越少的地方去演化的,最后宇宙的结局是什么?热寂——每一个点的热量和质量分布都一模一样,生命现象当然再也不可能有了。人这种物种最后肯定是要灭亡的,整个宇宙将会是一片荒凉。

    了解这个定律以后,我的心情好几天都不好:我在这个世界上活着、挣钱、养儿育女,还有什么意义呢?人是需要一个意义支撑的。

    每当人类观察这个世界的尺度变大一点的时候,总会出现新的颠覆性的理论,总方向就是人在大自然中的地位一路下跌。

    每当遇到这样的新理论,我们在情感上总是难以接受的。要不然,当年的布鲁诺也不至于因为坚持日心说而被烧死,达尔文后半辈子也不至于过得那么郁闷,有那么多人骂他。

    王东岳先生提出来的这套理论,我们没有把握说全世界都会接受,但是至少它符合这个总方向——人在大自然中的地位会继续下跌。人不是猴子变得那么简单了,而是万物一系演化最终阶段最悲惨的宿命承担者。

    如果仅仅因为它带来了一个坏消息,我们就在情感上排斥它,这不是一个聪明的态度,因为总有一些人的人生目标除了吃得香、穿得暖之外,还想在临死之前对世界的看法尽可能清澈一些。虽然我也深知宇宙是一个打不开的表壳,不可能得到最终的真理,但是能进一步是一步。

    我们对世界到底应该抱什么态度?

    我们对世界到底应该抱着悲观还是乐观的态度呢?

    我以前讲过一个观点:眼下虽然有很多很多的问题,但是解决方法一定不是退回到原来,而是要接着往前走,推动技术发展,推动经济发展,为未来获得的新手段来解决眼下的问题。这跟物演通论中递弱代偿的原理说不正好相反了吗?这需要一个解释。

    理性乐观派(我常提出的观点)的所有观点,就是人类通过分工协作,获得更多的技术、更多的经济繁荣,这个事实在物演通论这套体系里面是完全可以包容的。只不过,一旦我们跳到一个更高的维度,再来看这个发展过程,可能就会得出一个悲观的判断,所以悲观和乐观其实是两个维度的不同导致的。怎么理解这个维度?给大家举两个例子。

    第一个例子是恐龙。恐龙在地球上活了1。6亿年,如果我们在这期间去观察恐龙,会做出悲观的判断还是乐观的判断?当然是乐观的判断,恐龙的发展是不可阻挡的,最后会成为地球霸主。但是,最后恐龙突然灭绝了,大概在几百万年的时间里突然就完蛋了,为什么?现在有很多猜想,什么小行星撞地球、食物中毒等,可能是一个复合性的原因。

    因为恐龙的能力太强,对外的依存度太高,所以环境发生任何一点变化,就像我们中国人经常说的“屋漏偏逢连阴雨”“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