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罗辑思维-第13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就不讲理了,对吧?所以李鸿章在甲午战败之后气得要死,当面就跟翁同龢说,你们这帮人,小钱不愿花,就爱花大钱!其实哪是不愿花小钱呢,他就是要作弄你。

    翁同龢甚至跟自己的一个小党羽,也是他的一个门生说,李鸿章搞北洋舰队搞了几十年了,哪天让他到战场上去试试,打败了咱们就有理由收拾他了。这叫什么话?这是一个正色立朝、为国家人民考虑的大臣该说的话吗?所以说,他就是一个官场巧宦。

    翁同龢最后为什么被撵回家?现在很多历史学的解释其实都是错的——因为翁同龢是光绪皇帝的老师,是帝党;慈禧老太后是顽固派,看不惯他,所以要把他搞掉。其实根本就不是,是因为翁同龢在甲午战争前前后后的表现,让光绪皇帝、慈禧太后,包括恭亲王在内把他看得一清二楚。所以恭亲王临死的时候,就跟光绪皇帝说,那个家伙不能用,是个坏蛋。恭亲王前脚一死,过了没几天,宫里就下令说,翁同龢你走人吧,开缺回籍。但你毕竟是帝师,我们朝廷对帝师也有优待的传统,也不折腾你了,你就回家吧。所以这件事在历史学上一直是被错误地解释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后来翁同龢死的时候,当时的庆亲王奕劻替他请恤典,因为老大臣死了,又是帝师,总得拨点银子给治个丧,赏点什么吧。结果光绪皇帝带头反对,那时候他已经被囚禁于瀛台了,也没什么权力,就在朝堂上说我不干,然后历数他甲午战争前后的罪责。慈禧垂帘听政,在后头也不吱声,意思是我同意。所以,翁同龢差不多算是晚清重臣当中唯一一个没有犯罪却没有恤典的人。这就是他一生被官场思维绑架的后果。

    翁同龢有一个发小,也是晚清的一个重臣、大学士,叫潘祖荫。潘祖荫曾说过,我们俩是总角之交,都是贵公子,翁同龢对我都好用巧妙,他迟早会败在好用巧妙之上。

    既然是做对比,那李鸿章好不好用巧妙呢?当然也好,一个老官僚、老滑头,他能不好用巧妙吗?但是李鸿章有一条,他用巧妙,不是为人是为事。比如我要造铁路,我要造北洋舰队,我要去谈判一个什么具体成果,他是为这些事好用巧妙。不是说他不为自己考虑,他考虑的基础是一个具体的事件,而不是一个具体的人际关系。

    举个例子,1898年距离庚子大乱,也就是义和团闹北京没多久,光绪皇帝刚刚百日新政失败,慈禧太后把他撵到一边儿去,自己又出来垂帘听政。慈禧太后有一次就跟李鸿章说,有人弹劾你,说你是康有为那一党的。李鸿章当时回答说,如果说搞新政就是康党,那我就是康党。他以为反正跟太后关系很好,所以也不在乎承认这事。但慈禧太后听了就很不爽,就想作弄他。

    1898年又发生了一个什么事呢?一边朝廷里面在闹,另一边民不聊生——夏秋季节山东段的黄河决口了,淹了几十个县。慈禧太后一看,机会来了,就对李鸿章说,你勘河去吧。勘河就是勘探黄河,看看怎么治理。

    那时候李鸿章已经75岁了,不太能走了。他就上了一个折子,说我老了,岁数大了,精力都不够用了。这个折子写得非常短,前面引了圣旨,后面只有几句话,意思就是表明态度,你让我去我就去,但你最好别让我去。后来清廷给驳回了,就是要折腾他,甚至是惩罚他。

    于是75岁的老人家秋末就从北京出发,一直到次年三月才回到北京,整整一个冬天行走了两千多里地,而且带着一帮外国顾问按照现代科学方法去勘探黄河,提出了一整套治理黄河的科学方法。

    李鸿章这个人就是这样。我不跟你意气用事,不跟你生气,你让我去,我就说最好别让我去;你非得让我去,那我就去。而且一旦我去了,不管我多大岁数,我都会踏踏实实地把这件事干成。这就是李鸿章这一生最狠的地方。他不被任何所谓的周边关系所绑定,所有的注意力都在事上。

    看住当下,做现在该做的事情

    一个人之所以会生出各种各样的妄念,通常都出自一个原因:纠缠于过去、未来、同时间的人际关系中。现在有很多在公司里打工的人觉得心里不爽,工资少,也没有前途。他们的很多想法其实都是妄念。

    如果说你非要进大组织、考公务员、跟过去的组织较劲,就要吸取左宗棠的教训——因为你活在过去。如果你天天想着我要创业,我有一个什么想法要去拿风险投资,那你也许就是犯了张之洞的毛病。

    晚清还有一副对联:“李鸿章张目而卧,张之洞闭目而奔。”什么意思?就是李鸿章躺在那儿眼睛都是睁着的,是个明白人;张之洞跑的时候都是闭着眼睛的,完全没有目标。所以,咱也不能贸然创业。

    但有的人会说,那我就地搞搞办公室政治,靠巧妙往上奔行不行?李鸿章的故事会告诉你,也许这三条路都错了。

    那不就没有路了吗?不就是绝路吗?错。前不久,我参加了一个会议,参会者全部是传统媒体转做新媒体的一些人,就是新建的那些部门的小编们、新总编们的一个会议。大家就跟我聊,说传统媒体转新媒体不怎么好弄啊,想跟罗辑思维学习吧,又觉得你们也没有什么可复制性。

    我说对呀,他们就问:“那我们怎么办呢?”我说很简单,给大家讲一个心法,叫临行喝妈一口奶。什么意思?就是你们不要去想未来会怎么样,就利用好你们现在的资源,做一件在现在这个岗位上最漂亮的事。你的所有注意力不能是张主任满意不满意,王总高兴不高兴,今天的kpi考核怎么样,这都是组织内的人际关系指标,不要去想这些。也不要去想自己原来的本事在未来能不能用,因为情况变了,新媒体、旧媒体时代完全不一样了。更不要去想,是不是不要在这儿干了,搞个什么项目创业去。

    最好的方案就是学习李鸿章,看住当下,就从这一点出发,做现在该做的事情。

    原来给人打工的时候,我就老跟别人讲,我自己做事有一个心法:所有的事都是做给现在老板用的,但同时也是做给下一个老板看的。

    就是说,我们现在做任何事,既是为现在的公司、单位作贡献,与此同时也是在打造我们的个人品牌,让下一个老板自然看到。这样也许是老板,也许是风险投资人,他们会找上门来,来利用我们这个本事。

    把心放在现在、今天、此刻

    其实李鸿章就是这么办的,而且李鸿章后来之所以在国际上声名浩荡,正是因为他的这种行事作风。1896年李鸿章访问俄、德、荷、比、法、英、美诸国,他在全球受到的那种礼遇和高规格的接待,基本上就是国王的标准,尤其是在德国。

    李鸿章最潇洒的是在美国。因为李鸿章长得也帅,一米八的大个子,仙风道骨,留着山羊胡,特别有东方老者的派头。美国人把战败国的李鸿章都快捧到天上去了。

    当时很多广告都是用李鸿章做招牌,有一个麦乳精的广告,说李鸿章特爱吃我们的麦乳精,吃了之后牙口倍儿好,身体倍儿棒,吃嘛嘛香。

    当时纽约的新闻报还专门登了李鸿章的照片,说李鸿章从来不会错过我们周日的新闻报,这也是广告。甚至还有一些卖东方瓷器的人也公开打广告,说我是李鸿章的副官,等等,都是拿老头儿说事。

    你说这是为什么?当然是为了他们自己的经济利益。但是你想,他们为什么这么做呢?因为李鸿章办一件事办出了名——他的注意力在事上,所以西方人都知道,李鸿章是中国办洋务最棒的一个人,是中国“睁眼看世界”看得最远、站得最高的一个人。品牌树起来了,整个市场都会认你。

    所以在一个市场极其动荡的时代,我们是在一个组织内为现在的老板打工,还是利用现在老板的资源为整个市场制造一个高地,让所有的人都看见我们呢?这其实比贸然用一个妄想的计划出去创业更高明,也是比枯守在原组织内、希望得到现有组织认可更高明的做法。

    时代周刊有一期封面文章叫正念革命(themindfulrevolution)。mindful这个单词是全神贯注的意思。这是西方企业家群体里面正在兴起甚至已达到狂热的一种减压心法。

    当然在心理学系统里,它是一种减压、禅修、玄想的方法。但实际上它就是告诉你,在这么混乱的情况下,你不要想前面,也不要想后头,你就把注意力放在当下。他们的很多修习方法都非常简单,比如我们都吃过葡萄干,但葡萄干是什么味道我们绝大部分人是不知道的,因为我们都没有认认真真吃过一颗葡萄干。

    你先坐在那儿打坐,静默,然后闭上眼睛,拿一颗葡萄干放在嘴里,用牙齿轻轻地挑破它的表皮,一点一点感受它的滋味。如果你这么吃葡萄干,或者吃任何东西,你就会发现你其实从来没有吃过葡萄干。这就是mindful,即正念的力量。

    其实关于正念我们也不用讲更多,就是一个“念”字。汉语里念字怎么写?上面一个今,下面一个心,什么叫正念?就是把心放在现在、今天、此刻。

    为什么这套心法在这个时代愈加重要?因为我们正处在一个时代变化的惊涛骇浪之中,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和100多年前李鸿章所处的时代其实差不多,都是“愚人船”,我们在船舱里都不知道未来会怎么样,也没有人隔着船舱告诉我们应该往哪里走,我们这一代人都是蹚着往前试,往前走。

    就像2013年9月诺基亚卖给微软的最后一次新闻发布会上,他们的老总就讲了一句很让人心疼的话。他说我们其实也没犯什么错,但是不知道怎么就输了。

    没错,在这个时代你会发现,过去的经验没用了,对未来的预测基本都是瞎扯,基于原来人际关系获得的所有巧妙几乎也都失效了。那怎么办?在这里我们其实就提供了一个方案:学习李鸿章,把所有的注意力放在当下,不管过去,不管未来,不管周边,做当下最该做的事。

    最后引用胡适先生写的一句诗:“做了过河卒子,只能拼命向前。”在这个变幻莫测的大时代,我们每个人都是一颗过河的卒子。

第118章 活得通透的智慧(1)() 
罗辑思维一直在讲自由主义,自由主义就是自己对自己负责。

    很多人都在问:“什么是自由主义的人生观?”在我看来无非就是两句话。第一句,我们绝不去强制他人;第二句,我们尽可能地不让他人来强制我们。也可以换一种方式来说,我们在保持自己独立的人格尊严和人格空间的前提下,尽可能对他人释放善意。

    01你之砒霜,我之蜜糖:雍正

    清朝的历史,尤其是雍正一朝的历史,这几年真的是被影视剧给玩坏了,很多春闺少女的梦中,康熙爷死后,继位的应该是很帅的八阿哥或者是更帅的十四阿哥才对,怎么能轮到那个长得很难看的四爷呢?

    雍正留给民间的印象并不好。在这里,我要给大家讲讲真实历史上的雍正皇帝。

    雍正在清代历史上活得比较憋屈,“康乾盛世”大家都知道,为什么就把中间的雍正王朝给忽略了呢?因为它太短了,前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