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体,汇总起来,呈报朝廷。
晁错呈报的一百四十五位有功将士,只不过是参战军队里,功劳最多的一百四十五人。
而且,不包括司马以上的高级军官。
因为,按照刘彻改良的全新军法制度。
汉军的高级军官与中低级军官军功计算方式,采用两套不同的标准。
在中低级的军官和士卒中,依旧采用过去,按照战功和斩首数计算军功。
而高级军官们的功劳,则用一个全新的计算方式。
包括了他对上级命令的执行程度,对上官指派的战术任务的完成程度,以及斩首数等等综合起来进行计算。
个人英雄主义,桀骜不驯,仗着自己有几分勇武,就毛躁的不听命令的军官。
功劳再大,在这个体系下,得到的军功也不会多到哪里去。
至于将军们,则彻底脱离了旧有的军功计算方式。
他们的功劳、战绩与赏赐,都将被公开摆到朝堂上,公示群臣后,才能进行评定和封赏。
刘彻将晁错呈递上来的一百四十五人的名单看完,然后,就道:“御史大夫所奏,朕已看过了,就依照军法所规定的制度,对有功士卒进行赏赐,不得有误!”
“诺!”晁错闻言躬身一拜。
他报告的那一百四十五人,都是汉军的中低级军官和作战表现突出的士卒。
按照现行军法制度,这些人,就是此番马邑之战,汉军中成功突破了自身出身限制和天花板的豪杰。
他们都将以司马的身份,武苑深造三年,接受军事培训和教育,三年后毕业,然后去南北两军轮值一年,最后根据表现,分配到野战军团或者地方郡国任职。
即使是表现最差的人,也能最后捞到一个县尉的职位。
其中的佼佼者,十年之后,甚至可能是单独坐镇一郡的郡尉或者某支野战军的校尉、都尉。
未来封侯有望,甚至九卿也不是不能期待。
这在和平时期,几乎是无法想象的。
也唯有战争,通过立功和表现,他们才能乘上这条青云之路,鲤鱼跃龙门,统治阶级和贵族的序列。
除此之外,在爵位、财富和土地的赏赐方面。
他们也将收获颇丰。
哪怕是排在名单最后面的哪一位,也可以跻身第十级的左庶长。
而排名前十的那些幸运儿。更是一跃了封君的序列。
获得排序为第十八级的大庶长爵位。
大庶长已经是顶级的贵族,是勋臣的准入门槛。
可以食邑三百户或者六百户。可以养士,可以拥有自己的家臣。家兵,可以合法的拥有一些军械。
当然,他们跟关内侯与列侯相比,还只是个小兄弟。
而且,爵位无法世袭,会隔代递减。
另外,假如未来作战失败或者吃亏,扣起来也非常厉害。
秦朝时,就常常有士卒。自布衣而起,成为左庶长,大庶长。
然后,下一战,作战指挥失误,就被打回原形。
但……
汉家与秦不一样啊!
尤其是当今天子,特别重视培养新的军功贵族。
所以设立武苑,专门培养军官。
这些人武苑,学习三年后。再次出现在世人面前时,谁敢说他们不是个合格的军官?
像故秦之时,一个卒子走运,一下子就飞黄腾达。然后,下一场战争就被淘汰出局的可能性,已经不太可能有了。
至于财富什么的……
单单是少府已经在列的赏赐数字。就已经足够这些家伙,这辈子都衣食不愁了。
另外。他们每人还可以获得相应的土地赏赐。
排名在前十的,甚至直接拥有了自己的食邑之地。
虽然看样子。天子是打算在怀化那边的屯垦团划给他们。
但这也依旧是一个能支撑起一个未来的军功武将世家的根基。
他们的子孙后代,将因此获得良好的教育和生活条件,还可以获得完好的训练和成长机会。
只要不犯傻,不作死,这些在名单上的一百四十五个中低级军官以及士卒,他们的未来和家族的未来,以及子孙后代的未来,从此彻底改变了。
他们了‘士’的阶级。
成每年天子新年诏书勉励的对象。
而其他立功的士卒和军官,虽然不如这一百四十五个幸运儿。
但,赏赐和爵位的嘉勉,也足以改变他们的人生了。
许多的参战士卒,在战前,可能一无。
但此战之后,却已经能让他的家人和妻小,过上小康生活,中产阶级的序列。
…………………………
刘彻轻轻将手里的那些有功士卒的名单放到一边,交给王道,然后,他就看向了丞相周亚夫,问道:“丞相,功臣名单,可已统计完毕?”
周亚夫立刻出列,拜道:“启奏陛下,臣奉命遍览和检视骠骑与前将军等所奏攻城名单,查无遗漏,故奏于陛下之前!”
“南军司马秦牧,从骠骑将军出武州塞击匈奴折兰王,率先出战,阵斩匈奴骨都侯一人,得首四百八十三级,又于马邑之西,生得匈奴白羊王……”周亚夫捧着一个表章念着:“北军司马张复,从骠骑将军出武州塞,随秦牧之后,与匈奴折兰部交战,大破之,首先生得匈奴骨都侯一人,俘虏百余……”
“虎贲卫校尉张枫,羽林卫校尉杨敢,从骠骑将军出武州塞,列阵武州之外,当面击破匈奴折兰王大纛,又随骠骑转战马邑,阵斩匈奴右贤王,生得匈奴骨都侯数人……”
周亚夫每念一个名字,就有一个昂首挺胸的汉军军官出列,跪到周亚夫身后,他们用着诸夏民族古老的士礼,俯首而拜,严肃的道:“末将秦牧张复,赖陛下之威,社稷之灵,幸不辱命,虽有薄功,不敢称雄!”
当周亚夫念完最后一个名字。
大殿中央,已经跪下十三位有功的高级军官。
他们有的是在正面作战,率部表现出色,屡立战功的大将。
有的是在侧翼做保障工作,率领和指挥民夫青壮,及时可靠的保证了大军供应的文官。
更有远征上千里,深入草原,端掉了尹稚斜老巢的骑兵军官。
这也是全新的战功计算方法改革后的第一批受益者。
在以前,只有前线勇敢作战的将军,能风光,能收益,能获得好处。
而在后方做保障工作和为大军侧翼掩护的人,却只能捞到点汤水。
这当然是很不合理的。
正面作战的将军和士卒,固然应该受赏。
但后勤工作和侧翼掩护以及牵制的军队和官员,难道就活该吃糠喝稀?
长此以往,后勤工作和掩护任务,谁还愿意去做?
而且,也不利于军队内部的稳定。
刘彻看着这些人,站起身来,对着群臣问道:“卿等以为,这殿中诸位司马校尉,其功劳当如何评定?”
虽然,刘彻自己早就已经跟自己的心腹亲信们商量好了怎么册封和赏赐。
但这样子还是要做的。
反正,刘彻现在有的是愿意给他当托的马屁精。
果不其然,早就已经知道了刘彻心思的少府令刘舍和舞阳侯樊市人以及复阳候陈嘉、中水候吕青肩,就几乎同时跳出来,拜道:“陛下,臣等皆以为,司马校尉,遵奉陛下的诏命和将军的指挥,奋力杀敌,用心辅佐,有功,当录其名讳于大鸿胪,奏于太庙,布告天下,使天下英雄豪杰,皆知陛下重英豪,用豪杰之心!”
汉室,列侯们统一归属大鸿胪登记在册,录名讳籍贯和祖先名字以及家族主要成员的大名,然后报告太庙,告诉列祖列宗,今天,大汉帝国又多了一位得力干将。
所以,刘舍等人的话意思很清楚了。
那就是要封侯!
顿时,殿中上下,都是鸦雀无声。
尤其是那十三位军官,更是只觉得自己的小心肝扑通扑通的狂跳不停。
列侯啊!
这可是列侯!
人臣的。
一旦受封,就能享有封国食邑,可以合法的蓄养家臣、家兵,并且拥有出任将军、郡守和职位的优先权。
同时,在汉室,丞相,有且只能从列侯集团中选择。
不仅如此,成为列侯,还意味着可以为父母妻儿争取诰命和出生。
自己的子孙后代,从此,在起跑线上就已经领先了其他同龄人一大截。
别人还需要一步步熬资历,捞军功,他们就已经直接跳过了这些步骤,可以出任都尉、校尉甚至郡守、将军!
更的是……
假如他们果然被封为列侯。
那么,他们立刻就成今上的绝对心腹!
原因很简单,今上即位四年来,在理论上来说,自己等人,才是真正的受封今上,受命今上的功臣。
这种关系,天生就比其他列侯更亲近。
因为,将来自己百年之后,按照传统,必然会陪葬茂陵。
生是臣子,死为侍从。(。)
ps: 今天有点卡文~~~~~~虽然拖到现在才更!
但等下还有!uw
<;/br>;
第八百五十五节 封赏 2()
播报读书,获得515红包第一手消息,过年之后没抢过红包的同学们,这回可以一展身手了。
刘彻看着跪在周亚夫身后的那些军官。
这些人中,有他熟悉的人。
譬如羽林卫和虎贲卫的那两位校尉以及三位司马。
这些都是过去三年,手把手教出来的。
他们中的每一个人,在升迁之时,都要先到刘彻身边,侍从一个月,仔细观察后才托付大任。
毕竟,胸甲骑兵,可不是什么简单的兵种。
这是西元前科技含量和要求最高的兵种!
没有之一!
哪怕是个小卒子,也要有一定数学基础,还得有着足够优秀的身体素质和合格的身高。
至于军官……
司马以上,已经必须拥有足够的文化知识,尤其是军事技能知识和数学知识。
不然,根本玩不转胸甲。
因此,这些军官,每一个,刘彻都很熟悉,闭着眼睛就能叫出他们的名字、籍贯和喜好。
但,其他军官,就让刘彻有些陌生了。
即使细柳营和南北两军的军官,刘彻也根本叫不出名字来。
至于飞狐军跟句注军以及北地、代国和雁门的边军军官,刘彻甚至连见都没见过。
对对方的喜好、习惯和为人,一无所知。
不过,这不要紧!
在古典中国时代,皇帝不需要了解他的每一个将军。
只需要抓住关键就可以了。
更何况,这些人,无论之前他们是什么人。
今天之后,就必然会是刘彻的死忠。
他们也只能全心全意的忠于刘彻。
不然,全天下的唾沫星子和口水都能淹死他们了。
对古典时代的中国士大夫和贵族来说。知遇之恩,是要拿命来报答的。
这就是为什么,历史上,绝大部分新皇帝登基后都会迫不及待的提拔官员,在朝堂安插自己的心腹。
于是就有了:一朝天子一朝臣的说法。
而被新君提拔和安插的人。一般情况下。是不会背叛也不可能背叛提拔他的君王。
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