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也没什么。
司马季主的脾气就是这样,根本就不顾忌什么地位名利。
这些东西,在他看来都是浮云。
但事后的发展,却有些出人意料。
先是,宋忠以中大夫之职,出使匈奴,结果走到半路,跑了回来。
因此被论罪,丢到了官职,从此,不复有闻。
后来,贾谊又因为其教导的希望与爱徒梁怀王刘揖坠马身亡,悲痛欲绝,在内疚与自悔之中绝食而死。
不知道是谁,起了一个哄。
说是司马季主当初为这两人占卜,卜语是:务华绝根。
于是,司马季主的名声顿时大噪,天下闻名,不知道多少王公贵族,拿着金银珠宝,上门拜访,只求一卦。
司马季主烦不胜烦,索性带着弟子和家人,到处云游。
其实,真正熟悉司马季主的人,都很清楚。
这位天下闻名的日者,称卜卦天下第一的人物,其实,对卜卦的兴趣,并不大。
甚至于,对那些算命的同行,无比鄙视。
认为这些家伙是侮辱了《易经》,玷污了卜噬的蛀虫。
对那些求卦之人,哪怕时皇帝,他也懒得理会。
但,正是这样高冷的做派,反而让人将他捧上了天下第一卜者:日者的宝座上。
此时此刻,与司马季主对坐的是他的本家,太史令司马谈。
“公答应出仕,陛下必然欣慰,委以重任!”司马谈对司马季主忽然改变主意,非常高兴。
作为多年的好友,司马谈很清楚,司马季主的知识和学问有多少。
此人的学识与知识储备,只在司马谈之上!
甚至,在许多关键的地方,譬如星象、轨道计算和推算上,司马季主才是当世当之无愧的第一人。
因为司马谈知道,别人,哪怕是他,学星象、琢磨轨道和推演星辰运行,那是工作。
但司马季主,却是将之当成了自身的爱好。
几十年来,司马季主明着是游历天下,但实则是在寻找各种有利观测星辰运行的地方,推算日月天地的运转规律。
更何况,司马季主手中还掌握着一份司马谈眼馋了许久的文献——竹书残篇。
这是战国时期魏国的官方史书。
且来源非常古老,据说能直接追溯至夏朝。
要编纂史书,理顺三代故事,竹书的记载,就是一个必须参考的文献。
只是……
当年,秦统一天下,曾焚毁了六国的史书,只在咸阳留下备份。
但秦末战乱,项羽一把大火烧毁了秦国的宫廷以及深藏其中的文献。
其中就有六国史书和秦国王室收藏的各种文献典籍。
汉室成立后,丞相萧何奉命营建未央、长乐两宫,在秦国宫殿的废墟里,发掘和整理出了许多典籍。
但可惜的是,竹书,此例。
真是让人扼腕叹息。
但,司马谈听到传闻,日者司马季主,从其老师那里,继承了一部分的竹书残篇。
虽然只是传闻,但也让司马谈非常兴奋。
传说,竹书,用了从夏商周三代的文字,分别记录这三代的史料。
仅仅是这三种文字,就足以让司马谈为之神往了——三代不同法,不同历,这是人所共知的史实。
特别是去年,朝廷消灭了卫氏朝鲜政权,战利品中,有一部分,就是曾经的萁子朝鲜王室的史料,其中,几个有关殷商的记载司马谈大开眼界,甚至,打开了一扇新的窗口。
这让司马谈对司马季主手里的竹书,更为期待。
对于一个史官来说,再没有比那些传承悠久的史料,更有吸引力的了。
司马季主,当然清楚,司马谈觊觎的是什么。
只是,那竹书残篇,是他老师的遗物。
别说是好基友了,就是儿子,也不能给看的。
只有得到了他衣钵的弟子,才有机会获得继承。
这就是他这一系的传统——薪火相传。
只是,至今为止,他都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传人。
眼看着年纪渐长,他的心里真是焦急万分。
好在,这次回归长安他颇为惊喜。
因为他发现了一个能继承其衣钵和传承的合格传人——他的好友,司马谈的幼子司马迁。
近距离的考察和观察司马迁是否具有继承他的衣钵的能力和资质,他这才勉强答应了天子的征辟——当然,天子许诺的历书、律书和封禅书的编篡和筹备,也是原因。
不然,司马季主才不愿意当官,束缚自己呢!
在他的思想里,朝廷里的人,都是一帮龌龊的政客和无耻的小人。
他这样的君子,根本不屑与之为伍。(。)
第五百六十五节 风暴 1()
长安城中贵族大臣们左手倒右手的游戏,刚刚开始,就被迫谢幕。
虎贲卫与羽林卫,入驻少府、内史和大农令的办事机构和粮仓。
未央宫里的尚书、谒者、侍中和郎中下到每一个官衙办公。
这些天子近臣,严格执行了天子对于粮食交易的规定。
任你如何神通广大,手眼通天,也要拿着户籍竹符,才能买到粮食,而且,一次最多只能买五石。
这样一来,大家都是泪眼婆娑,好不伤心。
整个官僚贵族阶级的反应,都有些大。
自古以来,断人财路,犹如杀人父母。
杀父之仇不共戴天!
只有一个两个怨怼,那叫心怀叵测,阴谋不轨。
十个二十个唧唧歪歪,那是反刘反汉,罪大恶极。
千人万人齐声呐喊,那就是义师四起,共讨暴君了。
对此,刘彻有着非常清醒的认识。
历朝历代的教训,都告诉刘彻,对官僚权贵,可以打压,但绝不能将他们逼到墙角。
对权贵官僚集团,最好的办法,还是打一巴掌,给颗甜枣。
所以,刘彻随后就下诏:列侯及两千石,国家柱石,佐朕统天下,功莫大焉。褒功臣,美教化,此三代先王之德也,朕虽不敏,仍愿效之。其赐,列侯及两千石,子一人为秀才,以褒其功。以美其劳。
于是,许多人原本受伤的心灵,稍微得到了些慰藉。心里舒服了一些。
而刘彻给出的这颗甜枣,其实也是在今年考举时,必然会宣布的一个政策。
考举士子们,必然要走向全国,去各个郡国,成为统治阶级的组成部分乃至于主要组成部分。
但,旧有的官僚贵族集团。必然不会坐视不管,看着新兴政治势力取代他们。
这些人要是鼓噪起来捣乱。刘彻也会有些hold不住。
唯一的办法,只能是收买他们。
让他们参与到这个政治进程中来,给他们一些好处和特权。
这样,他们才不会成为这场变革的阻碍者和破坏者。
这个诏书下达后。贵族大臣们虽然还是有些牢骚和不满,但大多数人,还是认清了现状,知道天子绝对不会允许他们破坏关中的安定。
甚至有不少人清醒了过来,然后出了一身冷汗他们的计划要是真得逞了,关中几百万石的粮食储备,可能剩不下多少了,也没办法剩下多少。
而失去了粮食储备的少府和内史,必然会失去对关中粮价的掌握。
到时候。粮价疯涨,民生经济被破坏。
急眼了的未央宫,未必不会拿他们的脑袋来开刀。用几位罪魁祸首的血,来向国民谢罪。
顶级的列侯,皇室的亲信,肯定不会挨这一刀。
那么,很显然,自然是他们这些小虾米来背锅了。
“这又何必呢……”许多人虽然还是很难对一笔唾手可得得财富。不翼而飞释怀。
但是,想想自己得脑袋和身家性命。
他们毫无疑问的缩卵了。
而接下来一个小道消息。更让这些人迅速抛掉了先前的那一点点不满坊间传闻,天子连日召集尚书台和近臣,研究在新化怀化地区,划定新的封地的计划。
据说天子认为,新化城和怀化城之间的数千里土地,亟需开发和利用。
但当地人口稀少。
而且天寒地冻,森林众多,又在长城之外。
愿意迁徙去当地的人,少之又少。
哪怕是屯垦团,在当地也不好布置。
于是,天子将视线对准了‘国家柱石,社稷功臣’的广大列侯们。
决定将当地的数千里土地,除了濊人地盘外的其他地区,分封给‘有功大臣、国家柱石’们。
据说,哪怕是食邑五百户的低级列侯,也能得到方圆十里的封地。
顶级的万户侯,甚至能得到方圆百里的封国。
封国的一切矿产、森林和,全部归受封列侯。
这个小道消息一传出,整个列侯阶级,立刻迎来地震。
谁会嫌弃自己的封国太小,土地太少呢?
至于新化城那疙瘩,天寒地冻,气候恶劣,开发程度极低。
这又有什么关系呢?
能白得一块土地,谁不喜欢?谁不愿意?
且,列侯们都是家大业大的。
谁没有兄弟子侄,亲朋故友需要照顾?
一块土地,再怎么贫瘠,环境再怎么恶劣,也总是能养活人的。
特别是……
新化那边虽然又冷又偏,而且山高林密。
但总是能养活人的嘛!
大不了,中国百亩养一家五口,新化那边千亩养五口嘛!
更别说,濊人跟真番等国最近年余,卖到长安的人参,吸引了许多人的眼球。
单凭当地能出产人参这一点,就让许多人都按捺不住心里的兴奋了。
而墨苑和少府‘不小心’泄露出来的一个消息,更是点燃了无数人的热情与期盼根据少府和墨家派去新化那边的农稷官和墨者报告:新化之地,虽苦寒,然则,地甚肥,可种豆。
而军方也有消息说:有士卒在新化城外,巡逻过程中,捡到了狗头金。
这表明,当地有金矿、铜矿的存在。
这下子,无数人眼都红了。
大家伸长了脖子,等着未央宫里的消息。
至于之前的事情,立刻就被众人抛到了脑后:一个一次性的外快。能跟可以世世代代继承,传给子孙后代的土地比吗?
而在这些熙熙攘攘的嘈杂声音中,长安城发出去的命令。终于到了江都国。
当使者喘着粗气,将来自天子的诏命,递交给江都王刘阏后,刘阏立刻召集了江都国内的大臣,商议具体部署事宜。
刘彻给刘阏配置的丞相是前廷尉张释之,太傅是太宗朝有名的贤臣冯唐。
张释之虽然身体不太好,但经验丰富。冯唐也在官场上沉浮了二三十年。
有这两人,刘阏其实并不需要有多大的能力。
国中的一切事情。都被这两人安排的妥妥当当。
这一次也一样。
“神明示警,寡人自当奉诏!”刘阏先是表明了自己的态度,然后就看着这两位贤臣,道:“这疏散之事。和具体的安排,寡人就全部托付给丞相和太傅了!”
张释之与冯唐相视一笑。
他们也习惯了刘阏这样的行为。
相对来说,这样子的刘阏,对他们两个来说,等于明主。
刘阏这样,不管什么事情,全部交给臣子,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