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要做皇帝-第37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要知道,清河郡,就是窦家的老巢,大本营。

    自窦氏贵幸之后,历任郡守,都与窦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只是长久以来,跟外戚走的太近的地方官,常常仕途都不顺利。

    汉家天子不会纵容外戚的势力太过庞大。所以,往年,窦氏都没在上计上花太多心思。

    看样子,新君即位后。窦氏脖子上的枷锁,似乎松懈了一些?

    窦婴心里想着。

    可是,他隐隐还是有些不安。

    刘氏天子历代以来。最擅长的就是扮猪吃虎了。

    高祖刘邦扮猪吃虎,鲸吞了整个天下。

    太宗刘恒扮猪吃虎。让元老勋臣全体扑街,绛候周勃甚至差点死在了廷尉大牢里。

    先帝也不坏。即位前被张释之、赵绾等人各种吊打,还一副心服口服的模样,即位后立刻算总账……

    当今天子,年轻是年轻。

    可,以他即位前和即位后的种种表现和为政举措来看,这可不是什么善茬!

    “果然不愧是太宗孝文皇帝指定的隔代继承人,刘氏血脉!”这句话是窦婴从被当今天子整的欲仙欲死的某位前贵人哪里听来的。

    这话的潜台词,自然就明显的很了。

    想想看高祖和太宗是怎么玩的,今上会如何,自然可想而知!

    “恐怕这是一个坑哪!”窦婴在心中不无担忧。

    但可惜,他不能说出来。

    一旦说出来,那就变成了天子与窦氏直接撕逼了。

    “可能是吾想多了吧……”窦婴在心中自己安慰自己:“东宫老太后尚在,即使如吾所料,陛下大抵最多拿吾家来立威,不过丢些面子而已……”

    这样一想,窦婴心里就坦然了。

    丢面子怕什么?

    窦家又不是没丢过!

    只要东宫还在。

    丢了面子后,天子必然在其他方面全面补偿窦氏。

    当年太宗时,窦家就被太宗挖了个大坑埋进去,面子丢了个精光,可结果最后的补偿,不仅仅让窦氏将损失全补回来了,而且收获了数倍于损失的利益!

    毫不夸张的说,窦氏能有今天,当年,眼前的这位叔父大人与已经去世的伯父的隐忍至关!

    等清河郡的上计马车全部宫阙之中后,东方的天际隐隐露出了些白肚皮。

    “平明了啊!”窦婴整了整自己的衣冠,为大朝仪做最后的准备。

    汉家制度,大朝仪,平明大概凌晨5点以后谒者治礼,引以次入殿门。

    文武百官,勋贵大臣,将开始按照等级爵位先后入宫。

    宫殿之中,会陈列车骑步卒卫官侍郎。自宫门直至宣室殿,沿途更会设无数兵旗,以彰显天子威势。

    等到了宣室殿前,才会按照文武分成不同序列,分别在礼官引导下次第入宫。

    整个过程将会持续一个时辰甚至更久,而之后的大朝会则会一直持续一整天,除了晚上的朝宴外,与会官员几乎没有什么休息时间,这对人的膀胱和肠胃以及健康状态都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临来前,窦婴已经是吃饱喝足还排泄完毕,为今天一天的奋战做好了准备。

    不过,像他的叔父章武候窦广国这样的勋贵外戚,却不用如此。

    到时候,太皇太后自会找个时间,找个借口,将章武候叫去东宫。

    除此之外,其他老臣,如故丞相故安候申屠嘉、内史田叔,故太中大夫石奋,都有这个待遇。

    这也算是汉室政权人性化的一个地方,对于年纪大,劳苦功高的老臣,在这些方面都会给予照顾和优待。

    窦婴正这样想着,北阙宫门忽然全部打开,一个个身着绛衣的谒者已经列队走出宫门。

    元德二年的大朝仪终于开始了。(……)

第四百六十二节 大朝仪 2() 
站在铜镜前,刘彻张开双手侍女为自己换上刚刚从少府内库送来的崭新天子衣冠。

    按照萧何当年为刘邦制定的规矩,汉天子春夏秋冬朝会所穿的天子衣冠颜色,将因四季变化而变化。

    这就是所谓的‘法天地之数,中得人和’。

    但是,这个规矩连刘邦自己都不愿意遵守,只实行了一次,就被废止了。

    此后数十年,刘氏天子的衣冠,基本上就是喜欢怎么穿,就怎么穿。

    太宗孝文皇帝生性节俭,生前只穿弋绨、革舄、赤带,只有大朝仪时才会换上华丽的天子衣冠。

    嗯,就是叔孙通从秦代的皇帝衣冠基础上设计出来的那一套黑衣大冠。

    贾谊曾经劝过太宗孝文皇帝,确立天子衣冠制度,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

    样子。

    像冠冕,诸侯列侯甚至王子皇子,都能穿戴。

    而且与皇帝老子的冠冕相差无几——真要区别的话,那可能就是天子的旒珠有十二排,而诸侯王皇太子九排

    至于身上的衣服,那就是百无禁忌了。

    基本上皇帝的常服与士大夫的基本无二。

    就只有祭服和朝服上会在颜色以及装饰上做一定的区分。

    所以在汉室的前期历史上,常常出现这样一个局面:民间有钱的狗大户和富商地主阶级的衣冠,居然比皇帝的还奢侈华丽……

    当然了,还是有一样东西。除了皇帝外,一般人是不被允许穿戴的。

    那就是太祖高皇帝刘邦发明创造的刘氏冠。

    所谓的刘氏冠是个什么玩意呢?

    简单的来说。就是用竹皮制造的一种有些类似喜鹊尾巴的头冠。

    这种几乎没有科技含量,制造方法简单的头冠。因为它的发明者是刘邦,而且刘邦生前最爱戴此冠,所以刘邦死后,这种头冠就成了皇帝,其他人不能随意佩戴。

    除了这个所谓的刘氏冠外,老刘家再未规定一种不允许民众穿戴的衣冠。

    历史上,汉室天子衣冠的制度化始于小猪统治时期,随着儒家独尊,区别皇帝与其他人而开始建立。

    但小猪也就打了个补丁而已。并未硬性规定什么衣服只能皇帝穿,而大臣百姓不能穿。

    所以,宣帝常常会穿着一件短衣,就跑出宫外。

    到了东汉,皇帝专用的衣冠这个玩意才出现。

    汉室尚黑,衣冠普遍是深绛色。

    如今,穿在刘彻身上的这一套衣冠也是如此。

    刘彻伸出手,接过王道递来的那柄高祖斩白蛇剑,任由侍女为自己系上绶带。

    寝宫的大门已经打开。门外,无数的火盘汹汹燃烧着。

    冲天的火光,将整个未央宫都变成了白昼。

    大朝仪宫中置火盘火把,算是现存为数不多的周礼了。

    左传中说:诸侯宾至。甸设庭燎,国语有云:敌国宾至,火师监燎。

    唐代的孔颖达就曾经对此做过注解:廷中设火。以照燎来朝之臣夜入,因谓火为庭燎。

    所谓庭燎之百。大抵如此,是故。群臣又别称百缭。

    迎着火光,在身周侍女宦官侍中以及郎官数百人簇拥下,刘彻走出寝殿。

    一架巨大的天子撵车已经在殿门口候命。

    “群臣可都到了?”刘彻问道。

    汉室制度,大朝仪,群臣先至宣室殿,全部到齐后,皇帝才会驾临。

    是以,每岁大朝仪,群臣百官都会提前在北阙宫门城楼下等候。

    不然,万一因为这样或者那样的缘故迟到了,那么,这位迟到的大臣就可以去死了!

    居然敢在天子之后入殿?

    你还有没有为人臣子的心?

    王道在旁边答道:“陛下,群臣都已经到齐了!”

    稍微顿了顿,王道就又道:“请陛下移驾宣室殿,宣慰诸臣!”

    刘彻点点头,说实在的,他心里也有些紧张。

    这可是大朝仪!

    西汉版的两会!

    天下郡国,勋贵、列侯、元老、外戚,全在等着他这个皇帝。

    要说不紧张,那是骗鬼!

    但刘彻很快就镇定了下来,因为他想到了自己的身份——朕乃天子,天上地下,唯我独尊!安可有惧?

    于是,他提起绶带,带着侍从们走向撵车。

    撵车周围,数百名虎贲卫的士兵早已在剧孟带领下恭候刘彻的到来。

    “陛下……”剧孟迎上前来,拜道:“臣奉命奉车陛下登车!”

    身为奉车都尉,剧孟的本职工作其实就是天子车驾,虎贲卫的指挥官,只是差遣,如今,剧孟算是干回老本行了。

    刘彻登上撵车,在卫队与侍从的护卫下,向宣室殿进发。

    沿途所见,俱是兵甲林立,黑旗飘扬。

    今日的未央宫中,几乎塞满了士兵,整个北军以及一部分的南军都已经未央宫各处,担任安保警戒任务。

    换句话说,未央宫现在实质上已经成一巨大的兵营。

    撵车抵达宣室殿时,这景象就变了。

    宣室殿的卫兵,全部都是选的南北两军最高最壮最英俊的士兵。

    最低身高要求是七尺。

    这些士卒全部身被重甲,手持着斧钺斩马剑一类的礼器。

    这些兵器,全部都是样子货,没有开刃,基本上不具备杀伤力。

    这也是自周室以来的传统了,天子朝会所在,片刃不得夹带,可能危及天子的人身安全的东西,都被排除。

    但是,也有例外,譬如贴身保护刘彻的郎中、侍从以及谒者,这数百人全副武装,手持杀人利器。

    这大抵也算是汉室的一个创新吧。

    谁叫当年荆轲刺秦王闹得沸沸扬扬,天下无人不知呢?

    避免再出现一个荆轲第二,而天子却没有保护措施,所以,汉室规定,天子身边的侍中、郎官以及谒者是可以携带兵器利刃的。

    尤其是刘彻身边的心腹保镖侍中们甚至被允许携带类似短剑这样的凶器。

    刘彻的撵车从宣室殿的大门直接抵达宣室殿的内宫,在内宫门口,刘彻下了撵车,从一侧的殿门直接宣室殿的内殿。

    在哪里,太皇太后窦氏,太后薄氏,皇后陈阿娇三位汉室最有权势的女性已在等候他的到来。(……)

    ps:抱歉,今天有点卡文,状态不好~

第四百六十三节 大朝仪 3() 
平明已过,但黎明仍未到来。

    天空中依然点缀着点点繁星。

    一个个火盘自宣室殿延伸出来,道路两侧,一个个黑甲武士持械静立。

    诸侯大臣及官吏随从数千人将这平日里宽敞无比的宣室殿挤得满满当当。

    尤其是,人都不是空手来的。

    新年的第一天给皇帝上寿,恭贺,又岂能空手而来?

    汉室在经过五十多年发展后,在给皇帝送贺礼这方面,已经有了明确的规定。

    这个规定是抄袭的周礼。

    诸侯执圭,列侯勋臣外戚执壁,皇子王子执皮帛,九卿送羔羊,大夫送雁,其他官僚及陪臣也要送一只野鸡。

    这其中即使是同样执圭,执壁的诸侯列侯勋臣外戚,也要分个三六九等。

    什么级别能用什么样的圭壁,这是有严格规定。

    所谓‘以玉作六瑞,以等邦国,以禽像六挚,以等诸臣’。

    级别不到,就不能送逾越级别的礼物给皇帝。

    所以,汉室的大朝仪的开端,若是现代人看了,估计会笑喷。

    一个个往日里位高权重的大人物、巨头,捧着一只大雁或者揣着一只羔羊,忐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