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公孙弘不知道的是,这次考举,防止出现舞弊等行为,汉室的官员,绞尽了脑汁。
将冤家对头们塞到一起,算是其中一项预防性措施。
本次考举在排座次时,是秉着尽量将那些有宿仇的士子安排在一起,以相∽,。。互监督和震慑。
毕竟,假如两个同派士子坐在一起,那作弊的可能就会大大上升。
相反,假如两个死对头坐在一起,即使其中想作弊,恐怕也不敢了!
不过。本次考举的士子来源构成中,有将近八成的士子是儒法两派。
剩下的才是黄老、墨等其他学派。
墨家学子更是少的可怜。总共只有几十个报名者。
是以,公孙弘能分配到一个墨家弟子。还真是他的运气!
绝大多数的儒法弟子,都是分配一个政敌进行监视。
譬如,谷梁派的士子后面坐的基本是公羊派的人,韩非子的门徒前面是申不害的传人。
通过这样的分配方式,负责本次考举座次排位的官员认为,舞弊的可能性已经被降到最低了!
公孙弘坐好以后,大概过了一刻钟,一个四百石左右的官员,就带着几个衙役。巡视过来。
他走进考棚,对着公孙弘等人拱手,道:“本官乃是兰台尚书,奉天子诏命,为本考场巡查之一,诸位士子倘有身体不适或者卷面问题,都可以随意摇响设置在诸位案几左侧的铃铛,本官手下的吏员,会立刻前来询问!另外。按照圣天子诏命,本次考举,倘有士子发现他人舞弊,检举成功者。一律加五分,这五分,可以加到任意某轮考举的成绩之上!”
这尚书话音刚落。整个考棚,立刻就是嗡嗡嗡的议论了起来。
五分啊!
还是可以加到轮次的考举成绩上的分数!
无数人的眼睛都红了起来。
狠狠的盯着自己前面或者周围的人。甚至有人在心里无比希望,有人二货作弊。然后被自己抓到。
那尚书却不管这些,道:“还有半个时辰,考举就要开始了,现在,本官来宣布本次考举的一些规矩!”
这尚书面朝未央宫方向拱手,道:“圣天子诏命,本次考举禁止士子喧哗,交谈、吵闹乃至于斗殴,但有违反者,一律零分!另外,凡有作弊、未经许可走动者,除将剥夺考试资格外,还将交付廷尉衙门处置,尔等,可都听清楚了?”
“清楚了!”附近几个考棚中的数十个士子纷纷拱手道。
这尚书点点头,脸上露出一个笑容来,道:“考举,为国抡才,诸君都是国家未来的栋梁,社稷的支柱,因此,圣天子特地恩旨,为诸君准备了解暑的汤药以及绿豆粥,另外,在考场中,每五百步,都设有一个医馆,坐馆者,俱是太医官,倘有士子有不适,皆可在本官属下吏员陪同下,前往诊治!”
“圣天子洪恩,吾等铭感五内!”诸士子纷纷感动的鞠躬。
“好了,吾就不打扰诸君准备考举了!”这尚书负者手,带着手下离开。
他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
尤其是,他马上将要去校场中原本的将军官邸去领受试卷,为发放给士子们做准备。
………………………………………………………………
而在长安城的士子们,摩拳擦掌的为自己的未来做着准备的时候。
一支庞大的异族队伍,正行走在萧关外的驰道上。
这支队伍中,有着超过三千人的骑兵。
这些骑兵,虽然全部换上了汉室的衣冠,穿上了长袍,衣襟右衽,但只从外表就能看出,这些人绝非中国人。
甚至其中有不少金发碧眼,浑身上下都长满了浓密毛发的奇异男子。
这支队伍,就是依照汉匈协议,护送着匈奴单于之女,被封为北海阏氏的夏胭脂前往长安的匈奴和亲队伍。
“阏氏,已经过了萧关了,再有一天,就将到达汉人的国都了!”一个侍女轻声的对坐在马车中的一个女子禀报着。
这女子身穿着大红的汉室传统嫁衣,头发盘起,做了个汉人女子最为鬟,其上插着珠玉,她大概十六七岁,但却高挑,体态,尤其是胸前的伟岸,比一般的中国妇女还要高耸饱满。
最的是,仅以面貌来看,她确实是个难得的!
夏胭脂抬起头,轻轻掀开车帘,车窗外,属于她的奴隶、牲畜以及亲卫,延绵数里之长,几百名汉朝的骑兵,策马在道路左右,即好奇又戒备的打量着这支和亲的送嫁队伍。
“汉朝的皇帝,是个怎样的男人?”夏胭脂不免在心中思考了起来。
对游牧民族的女子来说,嫁鸡随鸡,嫁狗随狗这样的农耕民族思维,完全不存在。
草原上的女子,只会服从强者。
谁强,她们就听谁的!
自古以来,她们都是通过这样的方式生存下来的。
是以,夏胭脂对于嫁来汉朝这个陌生的国度并没什么抗拒心理。
相反,她还颇为期待。
汉朝的强大,她自然清楚,这一路上所见的汉朝都市,更是让夏胭脂在心中震撼无比与汉朝的城市相比,匈奴的单于庭就好比一个破落杂乱的小山沟。
所以,夏胭脂心中,已经悄悄的对自己婚后的未来生活,充满了期待。(……)
<;div css=〃adread〃>;<;script>;;<;/script>;
第四百一十一节 考举 4()
沿着北阙的台阶,刘彻一步步登上城楼。︾頂︾点︾小︾说,。。
值班的军官连忙迎上前来:“恭迎陛下!”说着就行了个新式军礼。
刘彻看了眼这位军官,心里头马上就闪过此人的资料:许进,清河郡人,未央宫北阙屯门校尉,曾经在云中郡服役,是故云中郡太守魏尚举荐的武将,假如不出意外,在长安服役两年后,他就将回转云中,至少担任一部都尉。
登基半年以来,刘彻到现在,已经将整个未央宫与长乐宫的宿卫部队,司马以上军官的个人资料以及性格与外貌,牢牢的记在心中。
各宫门卫戍部队与区域的巡逻卫队,每一个新来的士兵,刘彻不管怎么忙,都是亲自见过,并给予过勉励。
这是学自天朝太祖皇帝控制其警卫部队的方法。
通过这个办法,刘彻现在不敢说,将南北两军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至少,各个宫门的卫戍部队以及控制着未央宫与长乐宫各个通道的军队,他已经基本牢牢掌握在手中了。
刘彻用的手段,一点都不稀奇。
解衣衣之,推食食之。
三国演义里用烂的桥段而已。
但效果却出奇的好!
可以想象,假如你是那个士兵、军官,那么,假如发生了某种变故,你是会愿意跟着一个记得你的名字,时常给予勉励的领导,还是高高在上,连看你一眼都觉得有失体统的贵戚?
这几乎是不需要考虑的问题!
“许校尉……”刘彻的目光看着远处,并没有刻意的表现出什么拉拢的态度。但,他的话语柔和而有力量。不经意间,就让许进感觉到天子。是在拿他当自己人看待——作为皇帝,刘彻能这样‘平易近人’的与许进这样的不过八百石的屯门校尉说话,本身就是屈尊降贵了!
这几乎跟后世天朝的boss主动去跟看守故宫大门的武警握手相比了!
更别提,刘彻这个皇帝居然能喊出对方的姓氏。
可以试想,在天朝,**oss与你握手后,还能叫出你的职务与名字,这对于你本身,是有着多么大的冲击!
许进此刻。真是激动的说不出话来,他挺直了腰杆,站在刘彻面前,道:“陛下有何吩咐?”
“许校尉曾经在云中服役三年?”刘彻问道:“不知道许校尉对云中防务有什么看法?”
“回禀陛下!”许进恭身答道:“小臣曾在云中郡任职队率、司马等职,前岁,匈奴大入云中,小臣有幸,曾在故云中郡守魏公麾下用事,与虏交战。以小臣愚见,云中军民忠君爱国,上下勠力同心,城高墙深。加之有魏公坐镇,可谓是万无一失!”
刘彻点点头。
现任云中郡郡守魏尚,是经年老将。
堪称国家的擎天一柱!
可能历史上这位老将军的着墨不多。知道的人也很少。
但,刘彻对这位老将军。却是仰慕已久!
汉室立国至今五十多年,与匈奴凡大小合战数百次。胜率就跟后世lol世界总决赛中国队对韩国队的胜率一样。
绝大多数时候,匈奴一旦破关,几乎就是长驱直入,所向披靡,一直要等到关中总动员,汉室集结起几十万军队,他们才带着抢掠的财富和人口,悠哉悠哉的退出长城。
但,在云中郡,匈奴人从来没占到过便宜。
汉室有史记载以来,在云中,匈奴人一败再败,甚至,在云中城下,还曾战死过大当户这一级别的顶级贵族。
云中郡,就是西汉初期,汉匈战争中一个永不陷落的城市。
也是始终屹立在汉匈边境的一颗钉子!
而一手将云中郡成这样的雄城的人,就是已经执掌云中郡将近二十年的魏尚。
刘彻的前世,世人就曾经将魏尚、郅都与战国时期的赵国名将赵奢、李牧相提并论!
许进对魏尚的评价,在当前的大环境下,其实已经是很客观了!
对于长期为匈奴侵略所苦的汉人来说,云中郡就是一面象征着希望的旗帜!
云中郡郡守魏尚的声望,在当今这个时间段,几乎是无人能及!
去年,吴楚叛乱,刘彻的皇帝老爹,即使是在最危急的时候,也没考虑过从云中抽调哪怕一兵一卒,甚至,还曾从代北等地,向云中郡增派了五千弓弩手,为的就是,防备万一可能入侵的匈奴。
当时,汉室的战略就是,万一匈奴入侵,就以云中、代北等坚城为依托,进行抵抗,拖延。
而以目前掌握到的情报来看,当时的匈奴,也并非全然没有考虑过趁火打劫。
只是,云中城,成了让匈奴内部的主战派们绝望的城市。
三年前,匈奴右贤王以自身主力精锐分成两路入侵,一路走代北,破北地郡,兵锋直抵萧关,烽火在长安都能看到。
另外一路则是选择以云中为突破口。
结果,代北这一路进展还算顺利,但云中方向,却打成了消耗战。
等到战争结束,匈奴人在云中城下丢下了几百个脑袋!
堪称汉匈两国战争史上空前的大胜!
虽然没办法跟后来霍去病卫青的斩首数量相比,但,在此时来说,却是空前的大胜!
而事后的情报证明,匈奴人在云中城下战死了一个大当户!
而且还是当时右贤王的心腹!
甚至,匈奴当时的右贤王后来在政治斗争中败下阵来,与云中之败,有着很大的关系。
而匈奴对魏尚非常恐惧,恐惧到什么程度?
根据汉室安插在匈奴的卧底发回来的情报,匈奴的某些部落里。有人用草扎成魏尚的模样,天天用箭射。但总是射不中……于是,匈奴人以为魏尚是神明。还给他立祀了……
不过话又说回来,匈奴人的宗教确实很奇葩——但凡他们觉得打不过的人,就视若神明,为其立祀。
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