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些年来,儒家顶着这样的压力和歧视,依然展迅猛。
每一次考举,他们都是最终的赢家——人多就是力量,依靠碾压性的人数,儒家轻轻松松就可以获得优势!
儒家子弟,通过考举,了仕途和政坛。
而如此庞大的基数,使得儒家再怎么被打压,也能有人冒出头。
他们就像杂草一样,在汉室体制内迅猛生长和繁殖。
短短数年时间,儒家各派,就在基层和中下层占据了优势。
唯有上层,因为黄老派和法家的行动,使得他们难以渗透和控制。
但,黄老派和法家还能压儒家几天呢?
随着儒家子弟,开始占据和垄断基层,刘彻不觉得,他们突破不了黄老派和法家的封锁。
他们会先占据郡县,然后向朝堂进军。
九卿级别的儒生的出现,已经指日可待!
是以,刘彻知道,再靠老办法,已经很难维系平衡了。
“去年郡国上报的力田与孝子义士名单在哪里?”刘彻扭头,问着身后的一个宦官。
对方闻言,连忙道:“回禀陛下,奴婢将之收在了石渠阁之中……陛下若要,奴婢这便去取……”
“不必了……”刘彻摆摆手,问道:“你可记得,去年郡国上报的力田孝子与义士的人数是多少?”
“回禀陛下,大约有三百人罢……”那宦官想了想,答道。
刘彻听了沉吟片刻,然后命令:“去告诉少府太常,自今年起,郡国所报力田孝子及义士,皆送法家各大学苑培养……其学费及其他开销,走内库的帐……”
“诺……”对方闻言,立刻领命而去。
刘彻方的背影,在心里开始盘算起来。
汉室一直有着将孝子义士力田,作为预备役官员培养的传统。
不过,过去这个制度其实并不完善。
这些被举荐为官的人,通常都是丢个官职给他,就让他自生自灭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这些被举荐的力田义士以及孝子,自然难以熬出头。
刘彻即位后,针对这个情况,加以完善,推出了一套培养体系。
这些被郡国地方上报的力田义士以及孝子,全部被送到太常衙门,由太常针对性的安排他们去各大学苑入读,接受教育。
然后视其成绩和能力,加以分配。
这个制度展到现在,已经很完善了。
更成被天下人所称赞的善政,好人必有好报的价值观随之立了起来。
这些被委培的学生,更是成刘彻这个皇帝的铁杆。
如今,儒家势大难制,防止儒家独尊的情况生,刘彻只能通过政策拉偏架。
或削弱压制,或扶持一个对手。
现在,削弱压制的路差不多走到头了,刘彻只能祭出扶持和加强的招数。
至于,你要说这不公平,这有违中立。
那就只能说,你太天真了。
只有老百姓才追求公平和正义,而皇帝从来只做平衡。
也就是所谓的帝王心术。
而选择法家来定向扶持的道理也很简单。
如今,唯有法家,才能承担起压制和制衡儒家的责任。
譬如墨家,到现在,算上学徒和门徒子弟和那些同情和认同墨家道路的官员,总共不过两三千而已……
儒家随便一个派系的人数,都是墨家的数倍!
至于黄老派……
那就不堪了……
除了一个稷下学宫之外,一个能打的都没有!
什么清河学苑雒阳学苑,统统是战五渣!
独有法家,这几年也开始模仿和学习儒家,广开山门,大收门徒。
特别是在北方郡国地方,法家的学苑和私塾,遍地开花,有效的制衡和压制了儒家力量的膨胀。
但是,也只是制衡和限制。
想要打压乃至于控制,几乎不可能!
旁的不说,在人数上,法家就已经输了。
没办法,刘彻只能通过和政策倾斜以及定向支援,来加强法家的力量了。
将郡国的力田义士和孝子们送去法家的学苑,就是其中的一个办法。
但这样做,还是不够。
郡国的力田义士孝子们,一年能有多少?不过几百人而已,还不是年年都有这么多人。
所以,刘彻还得加强法家。
微微思考了片刻后,刘彻做出了决定。
他提笔在一张白纸上,写下一道命令,然后交给一个宦官,嘱托他:“去,交给丞相丞相依命而行!”
“诺!”这个宦官接过诏书,拜道。
“若是这样,法家还不能与儒家争锋,那就真的只能说是扶不起的阿斗了!”刘彻低声说道。
……………………………………
一个时辰后,丞相周亚夫接到了这道命令。
他拿在手里,天,脸色狐疑不定。
周亚夫的亲信,丞相长史阳周见状,上前问道:“丞相,陛下给了您什么指示?”
周亚夫苦笑一声,将这命令交给对方,笑道:“阳长史自己…“
阳周接过来一是面色尴尬无比,道:“陛下可真是……”他想了许久也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形容词,最终只能低头说道:“奇思妙想啊……”
这是一道命令丞相组织丞相府廷尉太常少府主管人事和官吏安排的相关官员,共同拟定一个有关地方官员,向国家和上级自己治下的能吏和干吏的命令。
这个命令要求各级官府,务必将自己治下的那些年纪在三十岁以下,有才干的能吏们掘出来。
掘了这些人才之后,各级官府应当将他们送去指定的那几个学苑,接受短期培训。
而这几个指定的学苑的名字周亚夫和阳周,都是哭笑不得。
茂陵学苑太原学苑雍都学苑……
全部都是法家的学苑……
天子的态度,已经不是**裸的了。
而是明摆着,告诉周亚夫和相关的官员:朕觉得法家不够强,要加强一下……
而此事若传到外面,更是立刻会引轩然大波。
皇帝的态度如此的显而易见,法家固然会欢欣鼓舞,但其他学派,恐怕都要在心里骂娘了。
皇帝劳资,这是在**裸的偏袒和照顾法家。
生怕法家的力量不够强!
想想些各级官府治下的能吏和干吏们,进了这些法家学苑,接受了委培后,回到地方,然后步步攀登。
等他们身居高位,他们会忘记这段授业之恩吗?
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丞相,要不……”阳周小声的说道:“将此诏书,退回兰台?”
作为丞相,周亚夫当然有着拒绝和封驳来自皇帝的不合理命令的权力。
在法律和制度角度上来说,没有经过丞相同意,御史大夫附署的诏书,都属于非法的乱命。
但事实,却不是如此。
丞相直接退回皇帝诏书的行为,是相当粗鲁和直白的打脸。
太宗那样好脾气的皇帝,都不能容忍,何况当今?
再说了……周亚夫也没有这个封驳和拒绝这个命令的底气。
他这个丞相,明年就要下台了。
在这个时候,抓着皇帝的脸抽一巴掌,皇帝可能暂时不会说什么。
但那些皇帝的近臣幸臣,恐怕都会在心里面惦记上这个事情。
老周家可吃过这种亏!
周亚夫更是曾经亲眼见证了自己的父亲是怎么走出廷尉大牢的。
他才没有这么傻呢!
他只是个军人,退休以后,去武苑教教学生,培养几个弟子,他的一生就完美了。
犯不着因为掺和诸子百家文人士大夫之间的撕逼而去跟天子闹别扭。
更何况……
周亚夫心里清楚,晁错和赵禹等法家大臣若是知道了,他这个丞相临到致仕了,还要给他们添堵。
这些家伙心里面,恐怕都会对他有想法。
若是其他事情,关乎国计民生的大是大非,周亚夫兴许还会顶着天子的压力和法家的指责,而实行自己的丞相职责。
但问题是——这个事情,明显就是皇帝要拉偏架。
儒法墨和黄老派之间的问题。
要去打滚,要去撒泼,也轮不到他这个丞相。
当然,周亚夫也不准备站到法家那边。
“阳长史,这个事情呢,吾就拜托长史去与各卿协调了……”周亚夫拍拍阳周肩膀,说道:“希望长史不要辜负陛下与本相的重托,用心做好这个事情……”
阳周闻言,脸色顿时就好。
他苦着一张脸,拜道:“丞相厚爱,周实在愧不敢当……只是此事,仆职实在是不敢担啊……”
开什么玩笑……
将来,丞相周亚夫一旦下台,他这个丞相长史,肯定也得挪窝。
新上任的丞相,必定不会留他这个‘前朝余孽’。
到时候,他指不定就得去那个犄角疙瘩待着。
万一这个新丞相还是黄老派的铁杆,那就更惨了!
说不定,一脚将他踹去蒙国之类的穷乡僻壤,与风沙和雨雪为伴,这辈子都不要指望回长安了。
他阳周还年轻,今年才五十岁不到,可不想这么快就泯然众人。
周亚夫却是笑着对阳周道:“本相已经打算在明年大朝议后上表天子乞骸骨……继任的丞相呢,本相打算御史大夫晁错……”
这七八年来,周亚夫与晁错搭班子,合作不能说愉快,勉勉强强算凑合。
毕竟,晁错那张嘴,实在太臭了!
但,这么久的共事相处下来,哪怕周亚夫不喜欢晁错,却也不得不承认,晁错确实是最适合继任他的丞相之位的人选。
原因很简单——晁错虽然缺点一大把,但他的眼光和办事情的决心,是满朝文武之中最强的。
从国家和天下的长治久安以及稳定方面考虑,周亚夫觉得,晁错是最合适的人选。
至于晁错与他之间的那些矛盾与分歧,在这样的大是大非面前,反而不了。
春秋时期,解狐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被传为美谈。
周亚夫也想效仿一下先贤。
阳周闻言,却是一楞,若有周亚夫推举,晁错从御史大夫继任丞相,确实是没有问题的。
然而……
“可是……御史大夫,并非列侯啊……”阳周问道:“汉家制度,非列侯不得拜相……”
“他会被封侯的……”周亚夫笑着道:“不是八月就是九月,晁错就会被封侯……”,,。请:
第一千四百八十八节 田叔去世()
无论朝堂如何波云诡异,考举依然进行。天 籁
很快,第二轮的考举考试全部完成。
的卷宗,全部被封存,然后送去了位于未央宫东侧的新城区。
在这里,上千名来自少府、京兆尹、宗正、太常的学者官员们,已经就绪了。
三人为一组,交叉阅卷、打分。
每完成一份,立刻封存,由专人送去太常衙门,由太常本人监督总计三百余人的统计官员,汇总成绩。
而士子们则迎来一次短暂的休息时间。
在第二轮成绩没有公布之前,他们可以尽情的嬉戏和游玩。
于是,长安城的商品经济和消费市场,立刻大暴。
在短短的三天时间内,这些士子及其家人、仆从,消费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