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艇一舰,准备发射”
他淡淡的说道。
“我就喜欢你们这种爽快人”
杨丰指着萨布林说道。
后者带着一脸谦卑的笑容站在他身旁,另一边是元首大人新雇佣的俄语翻译,正在带着一丝惊讶看着老大哥在杨丰面前卑躬屈膝的表演。
这时候的萨布林真可以用卑躬屈膝来形容,明明比杨丰高半个头的他,这时候甚至不得不略微弯一下腰,以便元首大人说话的时候不至于感觉不愉快,因为就在他们面前,是一群忙碌的工人,而这些工人手中正在组装的是一枚不到九米长的导弹,而直径也仅仅一米稍多点,和这枚导弹比起来,苏联海军最好的萨克导弹完全是一头巨兽,那可是十四点六米长直径一点八米的庞然大物。
但萨克导弹的射程却只有六百五十公里,而现在他面前这枚
“射程估计一千五百公里,不要拿你们那些液体燃料的垃圾和我的相提并论,当然我也不可能给你们那一种。”
杨丰指着同一间厂房内另一枚正在做最后检验的导弹说,那是一枚刚刚生产出来的巨浪一型,看着比这枚只是稍微大一点,但那可是射程四千六百公里的。就像杨丰所说的,他不可能把最好的给苏联,甚至他给的这种都不如英法的,但即便是这样,对苏联人来说也是魂萦梦绕梦寐以求,毕竟他们只有萨克,对于赫秃子来说,只要有固体燃料潜射导弹就行,没资格要求别的。
“元首阁下,想必您已经知道了北海道的战事进展,我们可以向您保证,只要倭国解放军拿下整个北海道,紧接着就立刻渡海进攻青森,我们已经向他们提供了一百架米格21战斗机,另外还正在向他们提供六个营的萨姆2地空导弹,再加上他们已经得到的p15反舰导弹,足够让津轻海峡的海面和天空成为米国人的禁区,他们可以在这个范围内轻松渡过这条海峡,只要他们踏上本州岛的陆地,剩下的事情就很简单了。
不过目前他们也有一个小小的麻烦,而这个麻烦我们也不太好解决。”
萨布林看着杨丰说道。
“说。”
杨丰说道,他当然明白这家伙意思是有件事你得帮我们。
“运输船,他们没有能够运输足够数量士兵横渡津轻海峡的运输船,我们可以给他们提供军火,但我们无法给他们通过足够数量的登陆舰,因为这些登陆舰必须首先到函馆集结,他们有能力保护津轻海峡的安全,但却不可能保护这些登陆舰从萨哈林岛一直开到函馆,米国海军的庞大舰队一定会在中途把它们击沉的。”
萨布林说道。
这个问题的确没办法解决,他们只能保护库页岛和千岛群岛之间海域,就算给了社工党足够武器,他们也只能控制津轻海峡,但其他地方的海面和水下那就完全在米国人控制下了,他们就算给倭国社工党登陆舰也开不到函馆去,而社工党自己是没有运输船的,他们甚至就连小渔船都没有,米国人又不傻,不可能留下一堆船只给他们准备渡海。
“这样啊,这样的话”
杨丰沉吟一下,他知道这家伙想要什么,他们实际上是想要气垫登陆艇,虽然气垫船技术各国都有,但真正大规模投入实用的只有大明,其他国家就算有也都是试验性质,苏联人肯定是想借这机会搞一批。
但他还不准备把这东西给苏联人,虽然并不是什么高科技,可那些燃气轮机却是真正的好东西。
“有了,这个问题就交给我了,你们回去等着把,最多三个月后我就会把足以一次运输几万人的船只交给你们,而且还是你们可以直接通过铁路运输到函馆去的,不过在这之前,你们先得把函馆打下来,把北海道的主要铁路网修复。”
杨丰说道。
“这个绝对没问题。”
萨布林说道。
杨丰满意地点了点头,他当然不会给苏联人气垫船,但却可以给他们大型橡皮舟,硬底的,造得大一点,十米左右长度的,后面再挂上几台大马力挂机,从函馆到青森北部不过才三十公里海路,这东西载个几十名全副武装的士兵冲过去估计也就半小时,虽然无法运输重型设备,但这个关他屁事,他就不信倭国解放军真没办法。
函馆又不是没有工厂,哪怕自己造小型登陆艇也造出来了,再说就算运不过坦克,那无非就是多死几个人呗,反正死的都是倭国人。未完待续。
第五一二章 苏联人疯了()
杨元首工厂里正在组装的导弹,就像给赫秃子打了一管子鸡血一样,让他瞬间亢奋起来,这东西比什么都管用,紧接着函馆战场上美军就倒了霉。△↗,
“疯了,苏联人疯了!”
美军第七步兵师师长史密斯少将举着望远镜,嘴唇哆嗦着说道,远处大沼防线上一道道恐怖的烟柱冲天而起,就连相距五公里的他,都能感觉到脚下地面仿佛擂鼓一样的颤抖。
天空中并没有飞机,所以这不是重磅炸弹,而是超大口径火炮。
他猜对了,在美军防线北部一处山谷中,数十门迫击炮指向天空,正在不停地喷射出一枚枚巨大的炮弹,恍如流星般砸在七公里外那些可怜的美军士兵头顶,这是m53式二四零重迫击pao,虽然不像明军一样,高大上到使用郁金香,但郁金香的前代m53苏联人还是不缺,为了能在最短时间炸开函馆,赫秃子干脆空运了一个营过来,他要用那些一百三十公斤重的炮弹,硬生生砸开米国人的防线。
“空军,我们的空军哪儿去了,该死的,如果你们一小时之内不把敌人的重炮炸掉,那就准备好给我们收尸吧!”
大沼防线上,美军第一旅旅长戴维斯准将抓狂一样对着无线电尖叫着,说话间他的指挥部屋顶钢筋混凝土就像沙子般往下不停抖着,巨大的爆炸声震得他耳朵一阵失聪,站在他的位置可以清楚看见不远处一座堡垒,在二四零迫击poa弹轰击下,瞬间变成无数碎块喷上了天空。
的确,如果空军再不给他们把对面的这些恐怖巨炮炸掉,真就得准备好给他们收尸了,虽然二四零重迫击pao射程并不远,真要玩炮战他们的一零五榴弹炮就能压制,更别说他们还有一五五的了。但这鬼地方全是山,榴弹炮的弹道根本够不着山背后的敌军炮兵阵地。结果只能被压在这里任由那些一百三十公斤重的炮弹一枚接一枚不停落下,然后一片接一片将美军从阵地上抹去。
接到戴维斯准将的求援,青森机场的数十架美军雷公战斗轰炸机立刻起飞,在战星机群护卫下直奔海峡对岸。但可惜他们刚起飞呢,设在室兰的雷达站就发现了,紧接着千岁机场上数十架米格21战斗机起飞,不过因为距离关系,它们要比美军战机更晚到达。但这不要紧。因为就在雷公和战星出现在函馆上空的时候,从森町方向骤然飞出了四枚防空导弹,两架被沉重的炸弹限制了机动性的雷公,还没来得及扔掉负担,紧接着就各自被两枚导弹撞上,瞬间化作了坠落的火团。
这是萨姆2防空导弹。
天空中的美军战机吓得立刻一哄而散,但就在同时第二轮导弹飞出,第一次遭遇这东西的美军根本不知道它只负责中高空,惊慌之下全部扔掉炸弹打开加力以最快速度逃离,但它们再快也快不过四马赫的萨姆2。转眼间又有两架被打了下去。
而这时候,米格21机群到了。
原本越战中的冤家对头们这一次提前在倭国的天空中聚首了,凶悍的米格21就像原本历史上在越战中一样,立刻表现出了它对雷公和战星的优势,这种加速性令人发指的小飞机就像轻盈的雨燕般,在地面雷达引导下不断地向美军战机射出炮弹,飞行棺材也丝毫没有辜负它的这个外号,很快就有四架雷公拖着滚滚浓烟坠落山林。
倒是战星这一次表现不错,这款实际上除了外形,其他方面跟米格21就像哥俩一样的战斗机。倒是和后者打了个旗鼓相当,不过这并不能让米国人取得胜利,因为它们还得小心下面萨姆2导弹的偷袭。
天空中混战同时,地面上倭国解放军。或者干脆说苏军的重迫击pao依然在不停轰击着美军阵地,为了尽快打开缺口,这些家伙也不管其他东西了,什么样的炮弹也往米国人头顶招呼,高爆弹,白lin弹。甚至装无线电近炸引信的空爆弹,一枚接一枚不停落下,炸得米国人恍如回到了二战的西线,回到了阿登的森林中。
除了这些重炮还有倭国解放军那凶悍的疯狂进攻,端着ak47,头上扎着红布条的倭国解放军士兵们,在信仰的力量驱动下,高喊着各种口号,就像海啸怒涛般不停冲击着美军防线。他们根本不在乎死亡,很多人干脆光着膀子,在子弹的呼啸声中,踏着同伴的尸体,一刻不停地向前冲锋,在他们中间,一辆辆t54坦克势不可挡地前进着,用炮弹摧毁着一个又一个美军据点。
很快美军防线上处处告急。
陆地鏖战的同时,直接从库页岛开出来,连陆地都没靠近,就在海上更换马甲变成倭国解放军的苏联导弹艇,也在不停袭扰着美军的运输船队。这些装备冥河导弹的小艇,就像伏击的狼群般隐藏在北海道沿岸,根据隐藏青森的特工提供的情报,一次次悄然冲出,在数十公里外向目标发射导弹,发射完之后甚至都不看结果,紧接着就掉头逃离。但它们的每一次出击,都会有不菲的收获,短短几天就有六艘米国登陆舰被击沉在津轻海峡,除了科恩号以外,又有两艘美军驱逐舰被冥河送进海底,一时间这种导弹威名大振。
不过美军勉强还是能够支撑一会儿,毕竟他们是整整一个师,海上有舰队支援,空中有大批战机,甚至就连b52轰炸机都部署到了倭国,在这样的支援力度下,怎么着还不得守个几天。
“这样不行,还得给他们添把火才行。”
杨丰坐在自己的游艇上,拎着鱼竿一脸阴险,的确,单纯倭国解放军的进攻,想要在短时间内实现他的理想有点困难,他们的情况决定了只能从北向南慢慢推,最多在其他地方搞个小规模暴dong什么的,但真想像当年一样星火燎原,恐怕还真就不容易,本州一带已经经历了内战的摧残,老百姓的造反冲动已经得到了释放,这时候都严重缺乏ge命的热情。
所以真要星火燎原,那恐怕还得想点办法。
“我们的房子小妹妹现在干什么呢?”
杨丰很是深沉地问旁边一名亲卫。
后者的眼睛立刻变成投影装置,在他面前投影出一副立体的活动影像,这是那名负责教导房子小妹妹的亲卫所看到的,然后直接传输给旅行者号,后者再转发给这名亲卫,由她投影到杨丰面前。
画面上的房子小妹妹,正在穿一件迷彩小背心和短裤,气喘吁吁地站在一头黑熊跟前,浑身都是鲜血,手中拎着一把带血的十八剁,而那头黑熊脖子上一道巨大的伤口,鲜血正不停涌出,很显然刚刚这个伤口就是房子小妹妹那把十八剁干的。他们所在这地方是本州岛北部一带的山区森林里,这些天房子一直就在这里学艺,从徒手搏斗到各种武器使用,甚至包括车辆船只驾驶,未来还得学习各种飞机驾驶,不过这部分课程必须到别的地方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