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才刚刚摸枪的纯新手了!
7月10日,勃艮第后备役步兵团抵达巴黎,随即被划分到了一块与城市相连的东部外延地区实行防御。为了让自己能在战斗结束之后依旧生存下去,新兵们一到阵地。便开始不知疲倦的挖掘工事,其坚韧毅力让前来视察的高级军官都为之赞叹不已。而在远远目睹了德军连续5天灭世般的炮火准备之后,这些士兵在加固工事中更是舍生忘死。此刻,听着远方不断传来的隆隆炮击。感受着脚下大地的细微颤动,奥塞斯根本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只要多往下挖一英寸,自己生命的保障便就又多了一分!
“全体人员,立即停止一切加固工事的行动,进入二级战备状态;预计再有两个小时,德国人就将推进到我们的防区!”
听到连长这一清晰浑厚的声音,正在奋力铲土的奥塞斯登时心中咯噔一下,一股对死亡的恐惧寒意从心底直冒上来。饶是他对法兰西祖国的热爱程度一如对德国人的恨,此刻仍是忍不住萌生出了想要逃离战场的冲动。然而此刻的他早已是别无选择,唯有死守阵地。与来犯的德军死拼一途!
香烟燃起,青雾缭绕。奥塞斯和一排的袍泽们坐在同一条战壕里,享受着可能是最后的神经得到麻痹的放松感受。远方的枪声和爆炸声连绵不断,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得越来越清晰,越来越嘹响。炮声隆隆。大地震颤,在一片血雨纷飞当中,履带刮擦地面的铿锵声已经是历历在耳。法军连长再不迟疑,当即下达了准备战斗的命令。奥塞斯和百余名法军士兵纷纷涌向各自的射击口,架枪瞄准,只见步枪标尺距离外,已经出现了一大片隐隐绰绰的灰点身影。过不多时。德法两军便相继对射开火,奥塞斯耳畔的其他杂音都听不见了,只有步枪不断开火的清脆枪击。
“轰!”一声震耳欲聋的爆炸陡然在法军战壕上响起,火光狂舞,土石迸飞。胸墙塌陷,弹片激舞。两名在前一刻还开火射击的法军士兵瞬间鲜血淋漓,于奔腾肆虐的气浪中斜斜倒地。一辆钢铁战车的漆黑炮口正飘扬着淡淡的硝烟,喷涂着铁十字标识的车体在发动机的嘶吼咆哮声中隆隆向前。奥塞斯紧咬牙关,接连向这个六百多米开外的怪物扣动扳机;然而让他震惊万分的是,目标竟似没有受到任何损伤。仍在以4k/h的速度不紧不慢地向自己靠近!
“真见鬼,这是德国人的铁罐头,快去找就近的75秀!”有着不俗战争经验的法军连长瞬间反应过来,对着身旁的传令兵大声咆哮道。两名传令兵登时消失在该段堑壕的拐角。看着缓缓驶来的德军装甲战车,法军连长心焦如焚;己方的75毫米加农炮固然能对其造成一击致命的打击,但在这纷乱复杂的战场上,火炮的及时支援根本就是可遇不可求的奢侈事情。而只要火炮支援不到,这辆不畏枪弹的战车就将处于无敌的状态;而自己这条堑壕的火力,也很快就会在它的压制下丧失抵抗能力!
德军突击炮铿锵前进,虽然速度缓慢,但却别有一种中世纪重装武士的感觉,沉稳、坚厚、而又致命。钢制履带毫无悬念地碾过了法军布设在堑壕前方的铁丝网,其宽阔的身躯,也在为后方的步兵吸收抵挡着从西面八发飞射而来的密集弹雨。在三百米的距离上,这辆突击炮停下了前进的势头,开始在原地转动车身,用50毫米火炮朝着法军火力密集反抗的地区接连开火。
火浪怒啸,轰鸣不绝,法军士兵辛苦夯实的土石沙袋被轰得迸炸四裂,不断地崩塌倾倒,火焰蓬勃怒卷。过不多时,这条堑壕便被清理出了一条百余米长的真空地带;后方的德军步兵也在突击炮的掩护下,于关键地点架设起了重机枪和迫击炮,并用鹰隼一般的锐利目光注视着这片地区。敢于在这里露头开火的法军士兵,不是被从天而降的带尾翼炮弹炸得血肉模糊,就是被g…07重机枪的精准点射贯穿脑颅,惨死当场。奥塞斯便亲眼看见,一名勇敢的同袍在开出了一枪之后,半边脑袋连同整个右肩就都如同西瓜似的炸裂开来;那飞溅的红白脑浆和碎裂的带血颅骨,直接就让他一直从头顶凉到了脚底!
“德国佬冲过来啦!”一片混乱的战场上传来自己人的惊声怒吼。弹雨密集激射,炮弹接连撞落爆炸,在机枪和战地迫击炮的掩护之下,数百名德军士兵开始了全速冲锋。奥塞斯只来得及从枪眼处向外开了两枪,雷霆般的爆炸便轰塌了他面前的土墙,沙土奔泻,子弹在头顶咻咻飞掠。他飞速向外看了一眼,只见大批德军步兵正从那辆战车身旁快速跑过;虽然不断有人踉跄倒地,但更多的人却是前赴后继,距离己方的堑壕越来越近。德军突击炮连续轰击着法军的工事和火力点,不断消灭法军的抵抗能力。
“轰轰轰!”一排木柄手榴弹被扔入堑壕,撞在土壤上飞弹空中,登时绽爆开巨大的爆炸声响。十几名法军士兵来不及反应,直接便被炸得血肉模糊,凄厉的惨叫声在纷乱的战场上也是听得历历清晰。德军士兵从地面上一跃而下,冲锋枪和轻机枪喷吐出道道飞旋激射的橘红色火流,往往在几秒钟内用一个弹夹的子弹,便能清理出一整个直段的堑壕。几名冒进的德军冲过堑壕的锯齿拐角,被奥塞斯及周边众人的步枪齐射给果断击毙。然而这仅仅是这支法国守军所取得的一点微不足道的战果,在堑壕防线已经被打开缺口了的情况下,迄今在步兵武器上仍旧落后德军一大截的法国守军,是不可能抵挡得住德军的突击的!
正当此时,一道彗星流火般的光焰瞬间横越长空,巨大的爆炸声从远方随即传来。法国连长期盼良久的炮火支援终于来到,一发75毫米炮弹从距离德军突击炮不到五米的地方飞过,撞在后方的地面上,土浪掀卷,火焰喷薄。仅仅过了4秒出头,又是一发炮弹飞掠袭来;这一次炮弹径直横扫在了突击炮正面的30毫米倾斜车体之上,绽爆开如玫瑰绽放的层层红色火光。虽然炮弹没能击穿它的装甲,但剧烈的震动却直接诱发了这种初级战车的机械故障;突击炮就此停在了原地,三名成员从观察口中仓惶跳车逃出。不过该门法军大炮也没有高兴多久,在空中德军轰炸机的饱和攻击下变成了一堆燃烧的废铁。在协约国的战斗机和高射机枪还没有出现的当前,拥有空中打击力量的德军,无疑能在陆地上的博弈中占据不对等的优势和先手。
赤光爆射,弹片激舞,德军手榴弹飞甩投掷,将堑壕中苦苦坚守的法军士兵压得喘不过气来。虽然失去了突击炮的支援,但堑壕上的缺口已经被打开,德军后续力量正源源不断地赶往支援,防线缺口越来越大,最终不可收拾。最后,人员伤亡过半的奥塞斯所部被迫撤退,整个巴黎外围防线已经被德军所完全占据!
ps:
感谢书友想看小兵的人、地狱皇女和cllyf的月票支持
第423章 地中海暗流()
落日西沉,晚霞如血,意大利首都罗马沐浴在这片金红色的光晕里,显得壮观而又亮丽。一幢幢米兰式的建筑星罗棋布,铺展绵延,虽不及伦敦巴黎那般繁华富丽,但却也别有一番属于意大利的流畅清新的感觉。
人头攒动,电车叮铃。兜售各种物品的商贩在人流之中穿梭往来,色味俱佳的比萨和意大利面在街边随处可见。街道上没有站岗执勤的士兵,诸如邮政局、政府大楼、王宫之类的重要场所也没有额外架设机枪和铁丝网,一片歌舞升平的场景;只有报童怀中那一份份整版整面报到欧洲战争的报纸,才在提醒着这帮亚平宁半岛的美食家们:惨烈血腥的欧洲战争,就在他们的眼皮子底下激烈上演。
1882年,德奥意三国在奥匈首都维也纳缔结了同盟条约,这是俾斯麦利用意大利与法国在突尼斯殖民地上的矛盾,以孤立法国为目的所在外交上取得的又一次胜利。然而令老首相所没有想到的是,这个地中海国度却根本不像哈布斯堡一样对柏林忠心耿耿,而是在始终都在和以法俄为首的协约国暗通款曲,甚至单方面同法国签署了有关殖民地的谅解条约。由于意奥之间所存在的历史宿怨、领土纠纷和巴尔干争端,使得意大利成为了三国同盟当中的最脆弱的一环;他们与德奥缔结的仅仅是防守同盟,而并非是共同进退的攻守盟约。当欧洲大战爆发之后,意大利便不出意外的以他们与德奥签订的防守同盟为借口,宣布在这场由德国主动宣战而引爆的战争中严守中立。对战争前景拿捏不准的意大利人,要来个坐山观虎斗,等交战双方的胜负趋于明朗之际,再对弱势的那一方落井下石。
实际上,意大利在大战爆发后宣布中立,也并非全然是出于观望骑墙、奇货可居的考虑。实际上这个国度,根本没有做好加入到大战中去的任何准备。
时间进入20世纪。笼罩在欧洲上空中的战争乌云,随着一纸英法协约的签署而变得愈发浓重而狰狞。拥有直接利益冲突的两大阵营都开始加紧扩军备战,矢志要在未来爆发的战争中抢得先机。然而就在欧洲列强们都在厉兵秣马的时候,意大利人却仍旧在懒洋洋地晒着地中海和煦的阳光。不想去做有关于战备的任何事情。意大利与法国和奥匈之间虽然都有罅隙,但意大利人深知这两个邻国的主要仇恨都不在自己身上:法国对德国恨之入骨,开战之后肯定是直捣柏林,而奥匈和俄国之间,也早就是一对不死不休的仇敌。一旦爆发欧洲大战,意大利所受到的压力将是所有欧洲大国中最小的;更何况意大利北部阿尔卑斯山区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这也为意大利的安全提供了一层坚实的天然壁垒。
由于这些缘故,意大利便基本上与整军备战这个词汇谈不上半点关系了。他们每一千名士兵当中,就有330人是目不识丁的文盲;这个数字不仅超过了腐朽崩坏的沙俄。更超过了民族纷乱、语言众多混杂的奥匈,位居全欧洲之首。除此之外,意大利军队的训练、装备、战术指挥和作战意志,也都和德法这种顶尖陆军强国有着云泥般的差别;即便是塞尔维亚、希腊这些巴尔干弹丸喧,其陆军力量也能傲视这群被埃塞俄比亚土著打得赔款求饶的家伙!
而在海军这一传统的强项领域。近年来的意大利,也呈现出了疲软的迹象。意大利原本是最早提出全重炮搭载舰理念的国度,其舰艇设计水准之优越也是冠绝世界;然而其国内相互倾轧掣肘的各党派势力、连年低迷疲软乏力的国民经济、和这个民族在骨子里所流淌的惫懒血液,却都是极大拖累了意大利海军在这场大变革中迎潮而上的后腿。
当英德两国已经开启了无畏舰竞赛的大幕的时候,意大利海军还在不紧不慢地建造仅装备了2门305毫米火炮的埃琳娜女王级前无畏,其中维托里奥。伊曼纽尔号的建造时间竟达7年之久。直到奥匈于1907年开工拉德茨级无畏舰、把这种最强大的海上战争兵器放在意大利家门口的时候,面条们这才如梦初醒。匆忙于次年将自己的无畏舰推上了船台。截止到大战爆发之时,意大利海军的世界排名,已经被他们所历来鄙视的奥匈给径直超越;若不是英国海军开始全面向本土收缩,意大利海军在地中海内早已是处于敬陪末座的尴尬局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