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另外就是不满十八周岁的每人每月发五块钱的津贴,五十周岁以上的每人每月发五块钱津贴,看病什么的都不要钱,全部由政府买单。”
一名四十来岁的男子站在一座村庄的广场上,手中拿着自制的喇叭大声的吆喝着。
广场,是个多功能的广场,平时这里是村民们活动的地方,谁家办事什么的也基本都在这里。
农忙时期,这里眨眼就成了一处晒粮的谷场,像这种广场基本上在每一个村子里都有一个,不仅是这里,此时全国上下基本上都是一样。
现在不比后世,耕种收割全都是机械化,晒粮的话大多都是放在马路上,所以也不需要这种谷场,现代少了谷场可是不行的。
“瞎搞,我们祖祖辈辈都生活在这里,你要我们离开?哪有那么容易。”
一名年纪大约六十来岁的老人,手中拿着一根油光发亮的木棍,对着台上的中年男子回应道。
“孙叔,您不能这么想啊,将士们在前线拼死拼活的为我们打下了一块新的土地,而且时间也过了这么久,部队是已经确认了那里是安全的,所以才会让我们过去,现在正是国家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不能扯国家的后腿不是?”
台上中年男子陪着笑脸解释道。
村里其他人倒是好解决,可以说根本就不用他去操心其他人,他的任务就是说服这些老家伙们。
老人们在村子里的威望普遍都不低,很多事情都是只要老人下了决定,小辈们即便是心有不甘,也只能去听从老人们的指挥。
而若是老人们不同意,那么事情就很难办了,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放在战乱时可能是别无他选,走也得走,不走也得走。
只是现在么,和平的日子过得久了,人们也渐渐的对家乡有了更深的感情,一般人还真不愿意离开。
而很多人在其他地方安家之后,不管在那里住了有多久,他都会感觉到一股子的陌生,而那个生他养他的家乡,只要回去站在街道上,看着熟悉的建筑,心里面便会有种由内而外的亲切感。
“我知道国家对我们很好,国家需要我们的时候,咱们乡亲们谁也没退缩过不是?咱们村子总共才多少户?七十四户人家,可咱们村子出去当兵的就有四十八个人,你能说咱们在国家需要咱们的时候不肯出力?
其他什么事情都好说,可是要让咱们离开这里,反正我是不同意。”
老人拄着拐杖重重的倒着地,情绪略显激动的回应着。
这个村子在中华帝国都是赫赫有名的军属村,全村一共七十四户人家,其中有四十八户人家都是军属。
其余的二十多户要么就是孩子年龄不够,要么就是在参军范围年龄的不在家,早些年因为战乱,此时连个人影都找不到,更别提是死是活了。
之所以先选择这个村子进行说服,也是因为刘令等人心里很没有底气,若是连这个军属村都搬不走的话,那其他的村子还怎么搬?难度要比这高至少十倍。
“孙叔,这……”
中年男子一时有些语塞,老人所说的都是实情,他们对于国家的贡献的确也不少,况且人家也已经点明了,其他事情都好说,但是迁徙这件事情,就不要谈了。
话都说到这份上了,他还能怎么说?难不成直接跟他们说这是命令,皇帝亲自下的指示,搬也得搬,不搬也得搬?要是这样的话,他们一下子就彻底的失去民心了。
可事情又陷入了问题之中,刚开始就遇到了这么严重的问题,中年男子一时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孙叔,咱们若是不去,那咱们部队占领的地方怎么办呢?总不能那么大的地方就让部队去守着,咱们老百姓就甘心让他们离家那么远吗?”
无奈之下,中年男子只好打起了感情牌,希望以士兵来说服他们。
而且还有一个问题很多人都不知道,那就是苏道跟蒋委员长签订的十年期限,直至现在,很多人都以为蒋委员长是默认了,默认东北已经划归为中华帝国的领土了。
而等他们知道十年之后东北将还给中华民国的消息之后,不知会有什么反应?
特别是这一次的迁徙,搬走之后,十年之后,这里对于他们来说,将会是国外,到那时可不是你说回来就回来的,是需要签证的。
而且回来之后,也未必会找到自己的家,因为谁也不敢保证,后来来到东北的人,会不会对他们的家进行破坏。
若是让他们知道了十年期限的事情,估计肯走的人就更少了,毕竟这可是一去不回的事情,换做谁都得认认真真的去考虑一番。
“这无缘无故的就走,家里这么多东西可怎么办啊?地里的庄稼怎么办?你们这不是把人往死了逼嘛?”
老人情绪有些激动的用拐棍倒着地面,眼眶中变得湿润润的。
现在他也纠结了,走还是不走?不走吧总觉得对不起国家,可这要是走了吧,又有太多的舍不得,怎么办?
“孙叔,东西什么的大可放心,只需要带上衣服被子,钱和粮食就行了,家具什么的就不用带了,到了那边以后,咱们可以重新做,部队会帮忙的。还有,若是您舍不得这里,那我可以帮忙把村子里的平面图给画下来,到了那边之后,咱们还按照村子现在的样子去建设。”
见老人的情绪激动,似乎有被说通的可能性,中年男子灵光一闪,直接开始许诺道。
部队帮忙建设,这是早就说好的事,现在留在家里的不是老弱就是妇孺,谁也没有能力去盖一个新家,部队若是不帮忙,到了那边这些人非得冻死不可。
而按照村子的原状去建设,这个倒是他临时想出来的,不过应该是没问题的,反正那边地方大的很,城镇什么的因为死人太多,所以也就没打算让他们去城镇里。
计划上是建设新的城镇,愿意住在城里的就住在城里,不愿意的,就在周边平原地区建设新的村子。
“这个,我们商量商量再说吧。”
老者有些犹豫的回应道。
各项条件都很诱人,到了那里可以有更多的土地,也可以按照自己的要求去建设新的房子,村子,这些条件对于这些农村人来说都很吸引人。
而且这些人大多是一辈子都呆在村子里的,没见过什么世面,国家肯给他们这么多的好处,老者觉得若是在拒绝的话,未免就有点太不给国家面子了。
跟官府作对,古往今来都没有一个好下场的,他们可不是那些开天辟地,建立新王朝的帝王,没那个能耐,也没有那份精力。
但这一个人却又做不了主,他必须要跟村子里所有当家的都商量一下,大家都同意了,那才行,若是大家都不同意,那也就只能这样了,大不了一死而已,那也得死在自己的家乡。
“王老头,你觉得咋样?走还是不走?”
“哎,走吧,人家都把话说到这份上了,再不走的话,先不说对不对的住国家,万一影响到孩子可就不好了。”
“是啊孙老头,人家不也说了吗,到了那里咱们也可以按照村子原来的样子建设,而且看病什么的还免费。我看不如这样,除了村子按照现在的样子建以外,如果他们帮我们建一座学校的话,那我们就走。”(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本站)订阅,打赏,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五百二十四章 :那里死了不少人()
众人分说,你一言我一语的,说是商谈,但是提出反对意见的基本上没有。
而这些老人们大多数也是担心自家的孩子会在部队里受到影响,而他们又不愿因为自己的原因而牵连到孩子的前途。
虽然苏道并没有这种想法,但是,老百姓们却这么以为了。而源头便来自于当年从国内移民到现在的中华帝国境内时留下来的。
当时苏道所采用的方法便是让士兵去说服家人,而当年也有不少的士兵因为无法说服家人,而被迫离开部队。
对于那些成功劝说家人移民的士兵,听说是有不少人都被提拔了,虽然同样是因为战功提拔,但是他们却要优先于那些移民晚,人数少的士兵。
老人们进行了半个多小时的激烈讨论,最终终于得出了一个结论,按照国家的要求走,移民就移民吧,但是,政府必须要帮助他们盖新家,医疗也必须要免费,同时,还要为他们建设学校,并且提供教师。
上学读书对于那些农村的孩子来说,就像是一场遥远不可及的梦想,老人们一辈子也没读过书,而生活了一辈子的他们,也很清楚文化人的地位。
现在有了这个条件,他们自然是要争取一下的了,若是村子里识字的人多了,对于以后的发展什么的也很有利。
商议完毕之后,以孙老头为首,一行几十人纷纷来到了中年男子所在的地方。这一次,他们可是带着条件来的。只要他们同意了村子里的条件,那么移民就没有问题了。
“孙叔,商量的怎么样了?”
见到孙老头等人回来,中年男子显然没有想到会这么快,原本还以为怎么着也得等个一两天才会有结果,而他也打算跟上面沟通一下,看接下来该怎么办的。
“移民不是不可以,但我们是有条件的。”
孙老头看了下很是热情的男子。纠结着说道。
其实他也怕对方会拒绝,要是那样的话,他们可就彻底的陷入绝境了,一旦对方拒绝,他们要么选择移民,要么选择与国家对立,这可是个两难的抉择。
“孙叔。有什么条件您尽管说,只要在国家接受的范围之内,一切都好商量。”
中年男子愣了下,旋即热情的说道。
移民嘛,本来就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有条件那是自然的。只要不是太过分,一般情况下他们都会同意的。
况且这也是第一个移民的村子,很多东西都在试探之中,所以商讨的余地也就多一些,等到后面的话。移民的政策基本已经定型,到时候在想改变。那可就不容易了。
“除了你说的那些以外,我们只有一个条件,政府必须要为我们建立一所学校,并且提供教师。”
孙老头坚定的说着,由于先前的条件是对方先提出来的,那个基本上是不会动的,也不会忽悠他们的,所以孙老头便将问题的重点放在了学校上。
“呵呵,孙叔,这个问题您可就等于是白提了啊。”
中年男子呵呵一笑,心中顿时松了口气,还以为是什么条件了,原来就是建立一所学校,这根本就不是什么难事,而且也在计划之中。
听到中年男子这么说,孙老头等人心中猛然咯噔一声,听他那口气,不少人都以为这个条件没得商量。
“孙叔,您是没有去过我们的本土,也没有到过锦西那种大城市去,实话告诉您吧,本土因为太远,我也就不多说了,就拿锦西来说,您知道仅仅只是一个锦西,我们有多少所学校吗?”
未等孙老头开口,中年男子便继续开口道。
孙老头等人摇摇头,表示自己不知道,其实他也就是不知道,这一辈子也没离开过村子一百里远的地方,他上哪知道锦西的情况?
“在锦西,我们有三十六所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