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要从事各类飞行器框架结构的设计、研发工作。位于中原地带的洛都市东红航空通信设备研究所更名为“众智研究院航空通信设备研究所”,主要从事各类飞行器的通信设备研发工作。
改组后的三家研究院和两个研究所很快就接到了研究任务,研究资料的来源是精卫从s…pad的资料库找出来的,共有三种大飞机和三种直升机的全套资料,但这些资料被精卫进行了拆分,下发到各个下属研究机构进行研究。这里面很多技术都是现成的,不过把这些资料结合实际情况变为切实可行的技术,还需要一个实践过程,其中核心的资料当然被保留下来,等到个研究单位研究成果出来之后,将在魔都众智研究院内进行整合,然后提供给中星航空集团,再由中星航空集团将具体的生产任务下发给集团下属的两家工厂进行生产,而两家工厂无法生产的设备和零件,则由中星航空集团面向全国的相关生产企业进行招标。
四家工厂变为两家,共涉及到土地、厂区、人员、资金等多个方面的事物,绝不是短短一两个月能完成的。比如说,这些工厂中涉及的工人、工程师、行政人员、后勤人员与安保人员就高达六万人,要对六万人进行整编、分配、安置,再到工作证、工资档、服装等等一系列的各种细节安排,就不是一个简单的事儿,也亏得现在王世杰的产业算是小有基础,众合控股内各类人才都算有一些,才能应付如此庞大的整合计划,要不然单是对人员的重新定位一项工作就能让王世杰焦头烂额。
事忙时间快,七月份一晃就到了月末,但理顺新成立的中星航空集团的各种工作才刚刚开了一个头,看样子能在年底之前理顺这一切就算是快的,在这一片繁忙之中,精卫传来了消息,红星机械厂为“旅沪”级驱逐舰设计的火控雷达系统样品搞出来了,希望王世杰尽快过去一趟。
红星厂的驻厂军代表已经通知了军备部领导,军备部部长钟振、军科院院长熊岳平、军科院院士唐秉文、军备部舰载火控雷达总设计师方奎、副总设计师张德光等一行二十七人将于八月三日抵达太仓,对红星机械厂研发的舰载火控雷达系统进行检测。
第二十三章 夜枭之眼()
接到了精卫的电话,王世杰只好把手里的工作移交给黛丽丝,匆匆的从长安赶回了魔都,在魔都家中休息了一天,于八月一日赶到了太仓,对研制出来的火控雷达系统进行一定的了解。
由精卫主导,余璐和红星机械厂原有三十一位高级工程师辅助,共同研发出来的这款火控雷达系统被命名为“夜枭之眼”共有两款,分别是ij…150和ef…450两种型号。ij…100火控雷达作为近距离防御雷达,侦测范围最远达150千米,可同时追踪200个目标,并接战其中20个锁定目标。ij…150型雷达的i波段可配合舰载反舰导弹、100毫米炮和37毫米炮进行快速防御打击,还可以在i/j波段配合短程航空导弹进行防御。
而ef…450型雷达则采用了一种叫“自适应”的功能,可依工作环境进行自我调整以提高精确度。ef…450型雷达工作在为e/f(s)波段,最大侦测距离为450千米,可同时追踪500个目标、并接战其中20个锁定目标。同时还兼作主力防空导弹系统的火控雷达用于制导“飞鹰”…62/ …63型末端主动雷达制导导弹。“飞鹰”…62对飞机和超音速反舰导弹的有效拦截距离分别为25…20公里和10…15公里;具有区域防御能力的“飞鹰”…30则各为35… 45公里及20…25公里。
这两款雷达从理论和厂内实验来看,其设计理念和功能算是世界一流的水平,远超军备部要求的技术指标,现在就等军备部进行初步检验之后,搭载到军舰上进行实地测试了。
两天后,军备部一行人如约而至,在工厂内对“夜枭之眼”进行了全面的测试,测试的结果让军备部舰载火控雷达总设计师方奎与副总设计师张德光极为吃惊,因为他们被这款火控雷达的性能给震撼到了。他们不同于红星厂那些只关注生产技术的工程师,也不是军科院内那些钻研理论设计的专家,他们俩作为舰载火控雷达的设计师,更为关注的点是实战性和数据指标高低,是要从火控雷达系统的各个方面去参考的。
现在这款“夜枭之眼”虽然还没有进行实战测试,不过他们可以肯定的是,眼前这款火控雷达绝对比他们进口鹰、珐两国的舰载火控雷达要强悍的多,至于能不能与米军的an/spy…1系列雷达相比,现在还不好说,不过就“夜枭之眼”的外型来说可是比米国最新的an/spy…1d型雷达要小巧了不少,而且在测试中反馈出来的各项参数方面并不逊色与米军的雷达。
测试期间,方奎与张德光干脆就住到了厂里,有时根本不顾时间早晚,想到什么问题就去厂区宿舍找精卫或者是余璐,也是这两个人年纪很大,要不然这个影响可不好,有时候一旦有什么闲话传起来,对一些好人的杀伤力还是蛮大的。就这,军科院的熊岳平还是找了二人谈话,让二人不要晚上去女工宿舍,不太妥当,但两位华发已生的老设计师嘴上答应的挺好,一旦遇见了什么问题,还是将熊岳平的话给抛诸于脑后。
两款雷达的测试一共进行了九天,军科院的两位设计师和研究员硬是废寝忘食的将两款雷达的技术和参数吃透了,这才算是结束了此次初测。接下来,就是把两款雷达安装到舰艇上去进行实战的测试,这次测试一旦合格,军方就算军费再紧张,也至少要把现役军舰的火控雷达系统全部换装“夜枭之眼”,虽说这订单不大,但也算是开张了。
军备部和军科院一行人带着两款火控雷达离开后,精卫赶回魔都继续建设超级计算机,而余璐则还需要留下,为ij…150和ef…450雷达研制出军用出口版,同时也要研发出来几款可以应用于民用船只使用的雷达。如果这么大一个红星机械厂只依靠华夏军方的采购订单来生存,那要不了几个月王世杰恐怕连工人工资都发不出来,所以对国外出口和开发民用版船舶雷达是非常必要的。相信凭借这军工的名头,加上性能强悍的雷达性能,这个销路应该是不愁的。
等到在海基雷达方面做出了一定成绩,接下来还可以开发空基和路基的各种军用、民用雷达。
八月中旬,好消息传来,“夜枭之眼”的在军舰上的实战测试全部完成,两款雷达的理论数据不仅全部达标,还远超军方对于雷达各性能的规定。总装部在了解了两款雷达的性能后,不仅打算应用在新型“旅沪级”驱逐舰,还打算在“旅大级”驱逐舰上进行换装,按照一艘军舰上需要4台ij…150型、2台ef…450型计算,总装部预计向红星机械厂购买超过60台ij…150型雷达,30台ef…450型雷达。
当然,这笔订单要分三次完成,第一批首先采购的只有12台ij…150型和6台ef…450型“夜枭之眼”, ij…150型卖给国家单台价格是一千六百万,ef…450型单台价格是三千六百万,单此一笔订单就给红星机械厂带来了四亿零八百万的收入。军备部的钟振告诉王世杰,采购计划分三次,明年和后年还各有一次,等到这两笔订单完成,共会给红星机械厂带来二十亿零四千万的收入,相当于收购红星机械厂的百分之四十,当然,能落到王世杰口袋里的钱没那么多,刨除其它开销,这二十亿王世杰充其量也就能赚个三四亿,不过这个利润已经很可观了。别忘了,随着空基、路基雷达与民用、外售版的雷达都陆续研发出来,能带来远比军方订单更多的利润,所以王世杰有信心在两年内把收购红星厂的钱给赚回来。
本着尽快让红星厂能够发展起来,王世杰让精卫跑了一趟太仓,将自己的想法转告红星厂的技术总工余璐,并让精卫把未来三十年内军、民这两个领域的各种雷达资料都给了余璐,让她尽快根据这几十种雷达分别设计出六代产品,每五年更新换代一次,研究成果就储存在余璐的存储器中,不得落于纸面,生产一代就形成一代的全套资料,用以申请专利。
红星厂那边原来的厂长和一应高层领导全部都调离到各个单位去继续当官了,而现有的负责人是从红星厂选出来的,叫做张宇,他的副手除了余璐之外,还有麦克斯派去的一名财务总监名叫刘红,是一名留学回来的海归,还有一名叫王振兴的副厂长,这就构成了一套新的管理班子。现在红星厂基本已上正轨,王世杰与黛丽丝就将管理权移交给了他们,除了季度会议和总公司不定期巡查,红星厂的事儿总公司已经不怎么管了,而王世杰也终于空出了时间,开始准备执行“换日计划”自己负责的部分。
九月初,库姆驾驶着卡塞拉尔号回归,不仅带来了医疗舱所需的最后两种物质,还给王世杰带回了五台 “伪装者1型”机器人,原本应该还有三台“探索者3型”和八台“研究者3型”机器人的,但都被库姆安排了任务,所以就没有回来。三台“探索者”和两台“研究者”留在了火星上,开始拆卸成功号飞行器,优先组装出一条用于生产机器人的生产线,而剩下的六名“研究者”则留在了月球,加快那些外星飞行器的修复和分类工作。而带回来的五台“伪装者”中除了两台是跟精卫载体同一批制造的之外,其它三台和那些“探索者”与“研究者”的生产材料均是七月份挖出来的那些外星飞行器上获取的。
与精卫同一批生产的另外两台“伪装者”名为冷风和沙默,冷风和沙默均为华夏人样貌,冷风身材匀称,气质偏冷,身高一米七七,年龄三十多岁。沙默身材略胖,气质沉稳,身高一米七三,年龄四十岁左右。二人均是貌不惊人,扔在人群中也没什么特别之处。
在精卫所需载体被生产出来后,王世杰就对另外两台“伪装者”垂涎不已,但因为登大姐病情,库姆与卡塞拉尔号离开了,所以一直拖到现在才算交付,而王世杰看到这冷风和沙默很快就给他们俩找到了安置的地方,沙默去中星航空集团担任董事长,而冷风则是被派往欧洲,负责欧洲区所有众合控股的事物。
另外三台也都是东方人面貌,两男一女,与冷风和沙默一样,男性身高都在一米七五左右,女性一米六八,均是貌不惊人,身材各有特点,年龄也都是三十多岁,王世杰一时还没有想到给他们分配什么工作,便全部都暂时塞到了众合控股中,让他们先做一些简单的工作,并给他们仨取了名字,分别叫杨流、水冰、温暖。
除了这五台“伪装者”外,库姆还给王世杰带来了一个惊喜,此次采集材料的过程中,将那七位著名人物的基因修改完毕移至克 隆仓后,新生产出来的“研究者”用‘培育者2型’机器人研究出了一款可以改善沙漠环境的植物。
这款植物是以地球上的萨瓜罗掌为原型,在修改、增补了其基因后,使其能够在极为恶劣的沙漠中生长,这种萨瓜罗掌成长周期加快,最高可以成长至二十米,由于成长周期加快,寿命也相应减缓,从150年寿命缩短到100天,该植物死亡后,其外在部分会迅速腐烂,而根系则会继续生长出新的萨瓜罗掌,直到将附近的沙漠逐渐改善为沃土,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