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自从潜艇被大王章鱼拖回来后,因为船体完全进水,里面的电子设备也全体罢工,不过为了安全起见,在潜艇出水的时候,整个军港都覆盖着强大的电磁干扰信号,特别是对那些长波信号,进行了彻底的干扰。
等水彻底排干,里面已经泡得发白的尸体都被清楚干净后,工程师们确定上面没有任何电子设备工作,也没有任何装置可以接收或则发动信号的时候,潜艇才被拖至造船厂,而覆盖在军港中的电磁脉冲信号这才解除。
也从这时候开始,这艘潜艇就将成为科学家们很好的研究对象。借此了解美国潜艇科技,毕竟作为美国最新核潜艇最新级别的最后一艘,卡特号上面也集成了美国很多重要科技。
这些科技不单单对李岚今后研发升级潜艇有很重要的作用,也对海军军方了解美国潜艇有很大的好处。其军事价值,在很多时候是无法估量的。
特别是潜艇上面的电子设备,绝对是万金难求。一旦科学家和工程师能够对上面的东西进行彻底的破解,那李岚便可以很容易的了解到美国潜艇的活动规律。并且对这型潜艇真正的作战效能,声纳探测,电子信号等问题,也都能够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将来完全可以作为海底交战的重要依据。
当然,李岚多少次也在可惜另一个问题,为什么这艘潜艇只是一艘攻击型核潜艇,而不是一艘战略型的弹道导弹核潜艇。李岚可对美国那些全球部署,作为三位一体核威慑中的潜射洲际核弹,超级感兴趣。在获得卡特号的时候,李岚甚至生出让大王章鱼去偷一艘俄亥俄级核动力导弹潜艇。
这主要是因为卡特号只是一艘攻击型核潜艇,作为航母战斗群的水下反潜重要组成,之前也正在执行例行的巡逻任务后,紧急被派遣护送海豹小队。所以,上面并没有装载任何的核弹头,毕竟不是遂行全球战略部署的俄亥俄级潜艇。
如果李岚有核弹的话,那也许这场战争也就很难爆发了,可是他没有。就算李岚可以利用运载火箭的一箭多星技术,搞一个幌子来向美国示威。但李岚并没有核弹,这种示威行动,真正的效果也不大。
但是话又说回来了,一旦李岚拥有核弹,还是来至美国核潜艇上面的核弹,那估计会立马迎接美国的雷霆打击。
当然能够俘获这艘高达32亿美元的核潜艇,绝对是李岚最大的一次收获。
而现在他最感兴趣的东西是这上面携带了些什么武器。海狼级攻击型核潜艇,作为美国冷战时期大杀器的海狼级核潜艇已经成为美军的压阵法宝。上面携带了任何装备,都有促进李岚对于美国这个对手的了解。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句话是老祖宗的话,在什么时期都十分适用。
况且,美军对于仅有的三艘海狼级潜艇之一的卡特号,美国海军高层始终对它的性能以及配备了何种高科技武器不予置评。
正式出于兴趣、好奇、了解的心态,李岚才有今天的军港之行。(未完待续。。)
。。。
第347章 海底的耳朵()
李岚的身影终于还是被眼尖的工程师们看到了,一个头戴黄色头盔,脸上布满油污,手上还带着一双厚重手套的工程师,急忙快步走过来。
近到跟前后,工程师解开手上的手套,给李岚敬了一个军礼道:“欢迎指挥官与娜塔莎将军前来视察。”
“忙你们的,我就是来看看,不要拘束。”李岚摆摆手,示意对方不用如此多礼。
“还是我带您去看吧!这里很脏也很乱。”工程师再一次开口道。
李岚先是看了一眼周边摆满的各种设备、工具。以及多条连接到潜艇内部和艇首八个鱼雷发射管内的线路,这才点点头。
“对了,你们有没有想好如此处理这艘潜艇?”在走向潜艇更近位置时,李岚问道。
“根据科学家和我们一起商量的结果,我们打算将其修复。艇身方面不是很难,但里面的电子设备就比较麻烦,必须小心的摸索,需要一段不短的时间才可以完成。”
“有想法就好,这东西可是宝贝,全世界最贵的攻击型核潜艇,里面的价值可不是简单的三十二亿美元就可以获得了。”李岚吧唧了几下嘴巴,有些阴阳怪气的说道。
“请指挥官放心,我们一定会将里面的设备和功能都摸索清楚。”
李岚点点头,继续说道:“带我们到里面走一走。”
“请跟我来。”
在工程师的带领下,李岚和娜塔莎很快就来到了潜艇的内部。
一进到潜艇内部,味道就先不说了。肯定好不到哪去,到是里面的空间让李岚有些惊讶。和想象中的窄小环境不一样。这艘潜艇内部的空间给人的感觉,一点都不紧窄。反而还有很大的活动空间,特别是控制中心,八个座位背对着并列在一起,中间还有一条可以容纳三人同时行走的空间。
工程师在李岚一进来后,便开始向他介绍这艘潜艇的基本情况:“这艘潜艇和其它潜艇不同的一点是它的多任务平台(mmp)配置,整个艇体因此延长了30米,排水量增加了2500吨。mmp增强了潜艇容纳载荷的能力,使该艇可以采用先进的技术以开发和测试新一代武器、传感器和水下航行器。与此同时,该艇还保留了前两艘海狼级快速、安静、水下作战能力强的特点。
并且这艘潜艇也具备了美国很多设计特点。在人员舒适方面,做了很充分的设计考虑。甚至在人员生活舱室内,还有模拟太阳光照射,以及一个日光浴场所也游泳池,以及健身房,生活设施十分的健全。”
李岚手指轻轻的在控制中心的电子设备上划过,问道:“那在武器方面呢?”
工程师开口道:“我们一共找到了十二枚战斧式巡航导弹,十八枚捕鲸叉反舰导弹,以及二十枚鱼雷。还有上百颗水雷。这些武器,已经是这艘潜艇的满备状况。”
“怎么只有这么一点?”工程师给出的数据,只是一艘很正常核潜艇的装载量,但这艘卡特号比正常的核潜艇还要大上三十米。里面的武器并没有增多,那增加三十米的长度,真的都只是给多任务平台安置的吗?
“嗯。这艘潜艇上面最多的东西其实是情报收集的工具,不管是多任务平台还是控制中心里面的这些设备。很多都是用于情报收集。”工程师在回答时,轻轻摆弄下了舱室内的电子设备。转而无奈的说道:“可惜这些设备已经被海水浸过,必须修复后,并且准备周全之后,才能开机。根据我们的预计,这些设备里面一定储藏着大量的情报,一艘潜艇不可能将实时收集到情报传输出去,必然先是储备在潜艇内部,然后在返回后,或者上浮后才会将情报传递出去。”
“这个不着急。东西都在你们手上了,得到这些情报也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李岚平静的回了一句。
如今的李岚也不是曾经那一个平头百姓,了解了很多鲜为人知的秘密。从遍布世界各地的陆基监听站,到飞行在别国家门口的空中侦察机,再到太空中形形色色的侦察卫星,美国人的“耳朵”越来越长,全球各个国家和地区都在其窃听范围内,军事、政治、经济等各种情报源源不断地汇集到美国国家安全局总部。
当然美国的监听网自然不会放过大海,又撒向了海洋。随着吉米。卡特号多任务核潜艇在05年正式服役,美国将可对别国敷设在海底的光缆进行窃听。美国人的“耳朵”在从陆地伸向太空之后,又深向了海洋。
20世纪80年代末期之前,短波通信和卫星通信担负着全球90%的语音与数据通信,就连绝密的外交电报也主要通过这两种手段来发送,只不过进行了加密处理。美国负责监听事宜的国家安全局经营数十年、花费巨资建立起可覆盖全球的庞大窃听网,包括设在美国本土及英、德、日、澳大利亚等国的陆基监听站群,以及间谍卫星、侦察飞机、侦察舰船等。正是依靠这些监听设备,美国几乎可以把全球的语音和数据通信一网打尽。
连被许多国家视为最保密的海底铜线电缆越洋电话,也被美国国家安全局尽收耳中。在上个世纪70、80年代,美国特工就曾动用间谍潜艇波尔克号对前苏联太平洋沿岸的海底铜质电缆进行大规模窃听。但潜艇沿海底电缆设置窃听器后必须每隔几个月收取窃听磁带,这样费时费力,而且获得的情报往往已经过时。美国的这一做法最终被一名间谍出卖,其窃听装置也成了莫斯科克格勃博物馆中的展品。
而海底光缆的出现,让美国的这种做法开始失去了功效。海底光缆的外面包裹着一层厚厚的钢质护套,绝大部分光缆都位于几百甚至几千米深的海底,一般埋人海床1米深。别说是窃听了,就是在茫茫大海里找到它都不那么容易。随着各国越来越多的越洋电话、文传、数据文件及电子邮件等转由海底光缆进行传输,传统窃听手段能捕捉到的情报越来越少。
美国国家安全局当然不会坐以待毙,不甘心窃听全球通信的黄金时代就此结束,开始打起了窃听海底光缆的主意——尽管这比窃听海底铜质电缆要难得多。
在经过了十数年的努力,美国经过了多次失败之后,最终才取得了成功。而监听光缆通信的重任,交给了美国海军第3艘海狼级攻击型核潜艇吉米。卡特号。该艇为窃听海底光缆量身定做了多任务平台,搭载有最先进的电子侦察设备,可在水下搜集情报,包括对重要目标进行侦察监视和窃听海底光缆通信,因此成为美国国家安全局最理想的水下间谍。在正式服役后,卡特号核潜艇监听的目标是太平洋及地中海的光缆网,监听的位置可能在日本、中华和新加坡之间以及欧洲、中东之间。
而这艘潜艇,也经过了多次的秘密改造,被美国国会誉为最有效的反恐水下平台,还是那种超乎寻常的反恐能力。
在工程师的带路下,李岚花了近一个小时的时间,才逛完整个潜艇的内部,当然大部分的时间,是他好奇潜艇上的某一个装置,站了片刻。多次的片刻加起来,就有一个小时的时间了。
出了潜艇后,李岚也没有在这里多待,看了最后一眼这个庞然大物后,并且与里面的工作人员告别后,李岚和娜塔莎便离开了军港。
娜塔莎一上车,便开口问道:“指挥官似忽对这艘潜艇内部的电子设备很感兴趣。”
“不错,我确实很有兴趣,从911以来,美国在全世界部下了极其严密的情报网络,如果我们不是有基地的加密通讯,否则恐怖袭击事件还没有开始,就会被美国情报网络获悉。”李岚并没有对娜塔莎隐瞒自己的想法,道:“这艘潜艇是美国重要的情报收集潜艇,它身上的每一个装置,对我们来说,作用都是极其巨大……”
李岚看着车窗外,停靠在军港的朦胧舰影,眼中目光有些凝重,继续道:“美国是一个极其庞大的国家,不单单是它强大军备和经济,还有它各种无孔不入的情报机构。如今的我们,也只有神秘两字,但早晚这两个字会被揭去。上一次林肯号的行动,中情局察觉到就是一个很危险的信号。
远的不说,在索马里就隐藏着大量的中情局特工,这些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