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在做明君之前,还需要低调发展自家势力!”
董卓的问题并不难解决,哪怕刘轩手中没有兵马,想要对付董卓也并不是什么难事——董卓纵使兵强马壮,可是他势力越庞大,就代表他越好收拾。
势力庞大就代表他手下的派系会越来越多,等到那个时候,只要董卓一死,他手下那庞大的势力立刻就会分崩离析,自己只要稍作拉拢那群人就不会执着帮董卓报仇,甚至稍微许点好处,这群人还能为刘轩所用。
而身为帝王,想要诛杀董卓也不难。董卓就算在小心,出入都以兵卒护卫,可是那朝堂之上议政的时候,总不能还有兵马护卫吧?
刘轩自信,以自己的实力随时随地可以将董卓斩于殿前,哪怕他有吕布护着也是一样——更何况吕布到时候还会不会护着董卓都是两说。
出了寝宫,曹苞立刻凑到近前:“陛下,今日依旧在德阳殿议事?”
汉朝初时以长安为都,后迁雒阳(又因为五行学说,将洛阳改为雒阳),初时又以南宫为议政之所,后灵帝贪图享乐,就将议政之处改在了北宫德阳殿,目前群臣也都习惯去德阳殿议事,刘轩也没兴趣天天从北跑到南,就依照这个习惯继续下去了。
“何况,雒阳皇宫,也用不了多久了!”
今年是中平六年,因为新君登基,所以要改元。
刘辩登基后就改过,然短短半年不到光景,改了数次,俨然如同闹剧一般。
这次刘轩登基,他可不希望自己上台后年号也是改来改去——他甚至希望自己的年后如那公元纪年一样,恒久的存在下去。
不过他知道这个事情现在急不得,起码眼下改元这事情还轮不到他做主,自己还在往德阳殿那边走,一个佝偻着身子的老宦官就凑了上来。
左右早有人要上前拦下,不过刘轩一眼就瞧出来人乃是被自己保下的张让,便挥手斥退左右,让张让近前。
要说这一场大乱,把持朝纲的十常侍被杀了个一干二净,本来张让也是没跑的,却被刘轩给保了下来。
后来朝堂有大臣提出要将张让抓捕下狱,但却被刘轩给拦了下来。加上当时众官诛杀十常侍的时候使的手段恶了皇室,刘轩以梁王之身又保证会禀明天子,将张让侯爵削去,贬为中黄门,再不掌重权,众官这才捏着鼻子认了这事。
对于张让来说,虽然一身荣华尽去,但却保住了一条性命,这比什么都重要。何况刘轩并没有派人收刮张让这些年积攒的家财,所以张让对这个结果也很是满意,只寻思日后做个富家翁,安享晚年也就是了。
那时候张让还当自己会随梁王离京,却没想到这事情变化如此之奇妙,没一个月的功夫,梁王登基,张让竟然起起浮浮又回到了汉王朝的权利中心处。
好在他脑子清醒,知道自己恶了名声,文武百官恨不得将他扒皮抽筋,这时候唯一能依靠的就是刘轩,因此是想尽办法讨好刘轩,这才登基第一天,张让天没亮就四处奔走,凭借当初的关系人脉,打听到了许多事情,这是赶来和刘轩禀报来了。
“群臣商议,改元永汉!”实际上张让能打听到的时候也有限,不过他总得表个姿态,自己还是有用之身,能给新皇帝办事,要不然他真的再无容身之处。他可不觉得离了刘轩周围自己还能活,此时要是独身出宫,怕是连京城还没走出去就会变成一摊肉泥。
“永汉?”刘轩耸了耸眉毛:“一般般吧!”
张让嘿嘿赔笑,对这话题他可不好开口,皇帝觉得一般,可大臣们都商定了,总不能因为新君一句话就又改了吧?
“另外,诸公觉得,陛下年已及冠,可正宫皇后之位空悬,那选立嫔妃一事需要抓紧了!”
说到这点,张让也不免好奇的瞧了这刘轩几眼,心道这位新君莫不是有什么难言之隐?要说他原本过的比较清苦,但再清苦好歹也是皇子,身旁并不缺少那相貌清丽的年轻宫女。若他开口,这些宫女谁会不从?
宫女又不傻,入了皇宫除了为了有一安稳的活计讨生,不就是为了有朝一日飞上枝头变凤凰吗?皇帝他老人家眼光高,身边又不缺绝色佳人,那皇子才是大多宫女期盼的对象。
就算登不上帝位也能有一王位在身,成王妃不行,就算被皇子看重纳入房中,那一辈子吃穿不愁也是许多宫女的期盼。
偏偏这位大皇子竟然一直洁身自好,莫说将某位宫女纳入房中,平日里连看都懒得多看一眼,好似当这些女孩子都不存在一样。
如此这般,莫说寻常人觉得他不正常,就算是那些号称君子的文人儒士也好奇:“这货不会真有病吧?”
只不过那时候刘轩不过一皇子,不受重视,他爱怎样是他自己的事情,也没人在意!可如今不同,刘轩登基为帝,若说一王侯的王妃还轮不到他们插嘴的话,这皇后之事可事关皇室传承,甚至还关系到朝堂势力变化,由不得他们不着急,所以刘轩一登基,众人立刻意识到这事的重要,急忙忙议论起来。
这具体得出什么结论,张让也没打听到,不过刘轩一在德阳殿中见到群臣,都没说上几句话,群臣立刻就将话题转到了这选妃立后的事情上去了。
“此事事关皇室血脉传承,陛下须得早做决断!”
这番话似乎是为他们刘家好,可是随后一句就暴露出来其真实意图了:“郑侍郎有女甚贤,可入宫为妃”
刘轩高坐帝位,神色不变,旁边张让则凑近低声道:“郑侍郎就是郑泰,原在大将军帐下辅政,这次应当是原大将军一系之谋划,欲荐女为妃,以稳自身权势。”
点了点头,心中暗喜:“这张让的确没有救错,有此人在旁,这朝堂中的势力倒是清楚了许多!”
刘轩一直低调行事,而带来的后果就是他对这朝堂之上很是陌生,眼下他就只知道董卓自成一系,而且权柄最重。
还有一帮子老臣虽然忠于汉室,但其中也有区别——王允、杨彪等人就很重视自己的利益,他们在自己的利益有保障下才会为天子尽忠;而皇甫嵩、朱儁则是那种国家利益大于一切的忠臣。
除此之外,什么大将军的遗留派,还有原本就与大将军不对眼派,还有两头不参合的中立派以及哪边强势就往哪边倒的墙头草派。
这些事情刘轩一概不清楚,但张让却是门清,有他在旁边伺候着,刘轩也可以尽快摸清楚朝中局势,确定哪些人可以拉拢,哪些人必须清除出朝堂中去。
“你可听说过郑泰之女?”
张让寻思了下,立刻就道:“素有贤名,不过却不曾听说过有什么貌美的流言传出!”
刘轩点了点头,不说什么,底下进言之人见皇帝不答,也知道皇帝对他的提议没兴趣,不过还犹自不放弃:“此事事关汉室兴亡、江山社稷,还望陛下慎而重之!”
“这群家伙如今时节就懂得用江山社稷压人了?”
心中暗骂了几句,刘轩又见好几人进言,都说的是立后选妃的事情,推荐的人也五花八门,可仔细一分析立刻就发现,这些人推荐的女子都是同派系或者交好之人的女儿,这种女子就算真送进宫来,刘轩瞧着也不会顺心。
瞧了一圈,突然眼光一亮,开口道:“闻蔡伯喈家有女甚贤,且颇具才名,吾素有所闻,当可为正宫皇后。”
此言一出,满堂诸公齐齐转头,全都望向一直不出声在那里装雕塑的尚书蔡邕。
********************
p。s:以蔡家妹子之名召唤,砸向我吧,推荐票!
第24章 一舍一得()
蔡邕蔡伯喈,素有名望,尤其是在士人之间,蔡邕的大名谁人不晓?可以说是当今天下知名的大儒之一。
只是最近蔡邕的日子并不好过,因为他的名望,使得掌握了权柄,希望拉拢天下人心的董卓对其特别的看重。
三日三迁其职就可以得知这位新近权臣多么的重视蔡邕!
奈何这种重视并不是什么好事,董卓虽然才掌控朝堂,还没来得及做出太多的事情,但朝中诸公哪个不是人精一般的人物?谁瞧不出董卓究竟是什么货色:这就是又一个妄图掌握汉王朝大权的野心家,而且他比何进更加肆无忌惮,为了彰显权威,甚至将登基不过半年的皇帝给废去,扶持梁王登基称帝。
蔡邕得董卓这般看重,他就算再有名望,也被动的被打上了董卓一党的标签,就算他们看在蔡邕不是自愿的情况下能够不说什么,但不代表他们能够继续如往常一般对待这位当世大儒。
所以,即便朝中所有人都知道蔡邕有一个颇具才名的女儿,他们也不会将其推荐给皇帝为妃——更遑论正宫皇后?归根究底只有一个原因:蔡邕和他们已经不再是一路人。
刘轩高坐其上,冷眼瞧着诸公神态,心中冷笑:“既然要本人选妃,那自然得选个顺眼的蔡文姬长的什么模样我的确不知道,不过总比那些连名字都没有留下的路人龙套来的好,好歹也算是历史知名人物!”
等到众人回过神,纷纷转头看向刚刚登基的刘轩,这时候他们才想起来应该说点什么,可是王允却发现,适才刘轩所用的并非是疑问,比如询问诸位以为如何或者说觉得怎样?,而是用‘可为正宫皇后’这样肯定的语气,等于直接定了此事。
“这新皇帝倒是颇有主见!”
他王允看事情看的明白,等他偷偷一瞧董卓,见这大权在握的董太师似乎对刘轩的这番言论也没有反对的意思,立刻就明白大势已定:犯不上在这事情上与新皇帝过不去,何况蔡邕蔡伯喈之女他也知晓,真入宫为后的话总比那些乱七八糟的人把自己女儿送进去来的强,起码这是个知书达理的贤惠女子。
想到此处,还不等众人开口王允立刻道:“陛下所言甚是,蔡尚书之女素有才名,的确是一绝佳人选。”
他一开口,那些还想说什么的群臣只得齐齐将口中话语给吞了回去,一些人不由得纳闷的瞧向王允,好奇这王司徒莫非是想到了什么?
此时王允哪有功夫搭理他们,只是瞧着刘轩,想看看这新皇帝如何说?
果然,刘轩一摆手,直接就将这事定了下来:“连王司徒都这般说,那么就这么定下了吧!蔡尚书莫非觉得有什么不妥?”
蔡邕满眼都是泪,只觉得自己这段日子也不晓得是走了什么霉运,事事都由不得自己。如今天子话都说出来了,他怎么敢说什么不字——倒是原本还在与河东卫家商量定亲的事情,这次怕是要把那事情给推掉了。
不过换个方向去想,如今自己被董卓绑到了他那边去,在朝中极不受人待见,若自己女儿能入宫为后,起码能缓和一下与皇帝的关系——这做官还不是做皇帝指使的官?若有皇帝帮衬,就算以后有什么变故,想来也不至于让自家遭逢大难。
“臣遵旨!”
这么一想,这对于他蔡家来说也算是一个机遇,乖乖领旨就是。
他心中这么安慰,那边董卓也觉得满意,刘轩开口愿意纳蔡邕之女为妃,甚至有意立其为皇后,那是不是代表着皇帝在向自己示好?虽然他大权在握,但因为行事过于跋扈,又不够名正言顺,总觉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