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南京市栖霞区一部分)、句容县(后世的江苏句容)、丹阳县(后世的安徽当涂)、溧阳县、於潜县(后世的属浙江)、春谷县(后世的安徽铜陵)、故鄣县(后世的浙江安吉)、泾县(后世的属安徽)、石城县(后世的属安徽)、陵阳县(后世的安徽青阳)、芜湖县、黝县(后世的安徽黟县)、宣城县(后世的属安徽)、歙县(后世的属安徽)等县。
汉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初设刺史部十三州,丹阳郡属扬州。扬州治所在在秣陵城西西州桥与冶城之间。东汉因之。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首次分出新都郡(后世的安徽黄山一带),郡治仍治宛陵(后世的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孙权弟孙翊在丹阳做过太守,被边洪刺杀,属下戴员等反叛。另有丹阳县,今县释名记述:“汉武帝设置丹阳郡,乃于县称小丹阳以别之“。
而在辞海注丹阳为古县名。“阳“一作“杨“。秦置。治安徽当涂东北小丹阳镇。因汉以后属丹阳郡,故又称此处为“小丹阳“。唐贞观初并入当涂县。
秦始皇三十七年东巡曾过此至钱塘。那么,怎样认识这“杨“和“阳“呢?晋晋书?地理志将“丹阳“记为“丹杨“。并解释“杨“,缘于“山多赤柳而名“。
但据考,丹阳附近只有乔木山、太平山、鸡冠山等,并无丹杨山。而且按照植物生长特性,此一带山上植物是以绿色为主的,而“赤柳“却实属罕见。
传说中的秦始皇东南巡时见山多赤柳,因名丹阳,也仅为传说而已,是无从稽考的。对此,清代重修江宁府志有了指正:“丹阳之县见秦始皇本记,若因赤柳为丹阳,其言晚出唐修之晋书,宁必信乎?“这种说法是很有见地的。
景定建康志:“郡国有赭山,其山丹赤。“又引北宋太平寰宇记云:“赭山亦名丹山,唐天宝中改为绛岩山,丹阳之义出此。山临平湖,湖亦以丹阳名。
今此山在溧水、句容两水间。以此证之,则丹阳为山名,山南为阳故曰丹阳。赭山、绛岩山、丹山,皆为赤山之意。“
太康二年(公元281年),连同郡治宛陵(后世的安徽宣城市宣州区)一起又分了个宣城郡出去,丹阳郡治迁至建邺(后世的南京),领建邺县、秣陵县、江乘县、江宁县、湖熟县、句容县、溧阳县、永世县(后世的属江苏溧阳)、丹杨县(后世的安徽当涂)、于湖县(后世的属安徽当涂)、芜湖县等县。
建武元年(公元317年),建都建康,改丹阳郡守为丹阳尹。宋齐梁陈因之。
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灭陈,改丹阳尹为蒋州。大业三年(公元607年)改蒋州复置丹阳郡。治江宁县(后世的南京),领江宁县、溧水县、当涂县等县。
武德三年(公元620年)以郡改扬州。从西汉至唐代,实行州、郡、县三级地方行政管理体制时期,丹阳郡(丹杨郡、丹阳尹)一直隶属扬州刺史部。
丹阳郡:作为地方行政区划的名称,历史上相当于现行的省辖市一级的地方政权组织,始建于汉武帝刘彻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改鄣郡为丹阳郡,治宛陵(后世的宣城市宣州区)380余年,其管辖的地域有记载相当于后世的安徽长江以南,江苏大茅山及浙江天目山脉以西、浙江新安江支流武强溪的以北地区。
第七百五十二章 诸葛子瑜!()
汉武帝刘彻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改鄣郡为丹阳郡,治宛陵后世的宣城市宣州区380余年,其管辖的地域有记载相当于后世的安徽长江以南,江苏大茅山及浙江天目山脉以西、浙江新安江支流武强溪的以北地区。
建业是南京在东吴时期的名称,是三国时期吴国的都城。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孙权将治所从京口迁往秣陵后世的南京。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在金陵邑故址石头山后世的南京清凉山筑城,名叫石头城,作为驻军和屯粮之所,并且改秣陵为建业,寓意“建立帝王之大业“另一说为“建功立业“之意。
黄龙元年公元229年,孙权在武昌称帝,九月即迁都于此,称作建业,为南京建都之始。
西周时期,建业为吴伯周章的封地。春秋时期,势力范围在江南地区的吴国,到第十九世吴王寿梦时变得日益强大,曾经联晋攻楚。公元前495年东周敬二十五年,吴王夫差在朝天宫后山设立冶城,铸造兵器,此处便成为吴国的冶铸重镇。
吴越之争以吴国灭亡告终。公元前472年,越王勾践令范蠡筑城以图消灭楚国,称霸江淮。这便是在建业建造的最早的一座城池,后人称它为“越城“。
战国初年,越国本想征服楚国,结果反被楚国打败。楚国征服越国后“尽取吴故地,东至于浙江“,置江东郡。楚威王熊商欲借长江天堑为屏障以图谋天下,遂于公元前333年建城,置金陵邑。
秦始皇二十四年公元前223年,楚国灭亡,秦改金陵邑为秣陵县。
东汉末年,孙权在江东积极扩张势力,于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移治秣陵。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改秣陵为建业,并在金陵邑的基础上修城,“用储军粮、器械“,这就是着名的石头城又称石首城。
石头城临江控淮,恃要凭险,是东吴水军江防要塞和城防据点。石头城跨水而立,周围数十里里,设有子、罗城二重城,商业繁华,盛况非常。吴之名臣张以为此地有天子气,劝其主定都于此。
当然了,现在建业还没有出现,有了公孙续的存在,不知道,孙权还会不会再次称帝,该秣陵为建业。
而此时的秣陵县城是丹阳郡的县城,而孙氏的所有势力也都在此,正因为如此,秣陵县城的政治地位,要远远高过丹阳郡的治所宛陵县。
丹阳郡秣陵县城,孙权将军府的大堂之中,孙权一身官服坐在了主位之上,而孙权方面大口,碧眼紫胡,形象也是十分的独特,其实,公孙续没有亲自见过孙权,否则,公孙续一定会看出孙权外国人的样貌。
而在孙权的下首,分别站着文武,文东武西分列两厢,周瑜,程普,韩当,诸葛瑾,鲁肃,陆逊,徐盛,顾雍,顾绍等等都已经来了。
“哎!”等众人进来,都跟孙权见礼之后,孙权这才叹了口气,接着说道:“诸位,如今公孙续的大军南下,已经先后攻占了庐江郡,九江郡,最近我得到斥候的禀报,豫章郡也被赵云偷袭得手,而如今我军兵马城池损失巨大,公孙续的大军,也是随后而来,下面我们该怎么办?诸位,都快说一说吧!”
挞挞挞!挞挞挞!挞挞挞!
挞挞挞!挞挞挞!挞挞挞!
等孙权的话音一落,只见,从武将横列之中,走出一员老将,此人不是别人,他正是老将程普。
只见,程普一甩战袍,哗啦哗啦的走到了孙权的面前,而哗啦之声,正是,程普身上铠甲所发出的声音,只见,程普躬身行礼道:“启禀主公,事到如今,我们还有什么办法,只有,血战到底,保住孙氏的江山了,否则,你我主臣,死后都无面目,去见老主公孙坚和大主公孙策啊!”
虽然,程普的话,听着让人提气,但是,他总给人一种沧桑的感觉,好像,人临死之前的遗言罢了。
而接下来,孙权手下的文武,也是分别发言,但是,他们的话都是大同小异,武将主战,文官主降。
但是,文官之中,还有一个特例,此人复姓诸葛,单子名谨,没错他就是诸葛氏的子孙,刘备手下军师诸葛亮的亲大哥。
诸葛瑾生于公元174年,卒于公元241年,字子瑜,汉族,琅邪阳都即后世的山东沂南人。三国时期吴国重臣,诸葛亮之兄,诸葛恪之父。
经弘咨推荐,为东吴效力。胸怀宽广,温厚诚信,得到孙权的深深信赖,称为“神交“,并努力缓和蜀汉与东吴的关系。
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吕蒙病逝,诸葛瑾代吕蒙领南郡太守,驻守公安。孙权称帝后,诸葛瑾官至大将军,领豫州牧。
诸葛瑾少时曾游览洛阳,又博览诗经,尚书,左氏春秋。生母去世得早,诸葛瑾在守孝期间一切合乎礼节,侍奉继母也恭敬谨慎,甚得人望。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诸葛瑾因中原战乱而避乱江东。孙权的姊婿曲阿弘咨遇见诸葛瑾,对其才华感到惊奇,向孙权推荐,与鲁肃等一起为宾待。
诸葛瑾与步骘、严关系亲密。建安六年公元201年三人一起游历吴中各地,逐渐声名显赫,齐名被称为当世的英杰俊才,诸葛瑾其后又担任过海盐县长。后为孙权长史,转中司马。
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孙权遣诸葛瑾使蜀通好刘备,与其弟诸葛亮在公馆见面,未谈私事。最后双方以分界结束。
诸葛瑾同孙权无论谈话、劝谏,从不急迫直言,只是稍微表示出自己的倾向,大略道出自己的意图,点到为止。
如有与孙权心意不合时,他便放弃正在进行的内容而转向其他的话题,渐渐地再借其他事情从头开始,以对同类事情的看法求得孙权的赞同,于是孙权的思想也往往得到开通。
吴郡太守朱治,是举荐孙权为孝廉的将领,孙权曾对他有怨望的地方,只因平时对他很敬重,难于亲自启齿责备他,故而心内忿怨无法排解。诸葛瑾揣摩到其中的缘故,又不敢公开明白地说出口。
于是自求用孙权的意思来自问,这样他就在孙权面前写信,广泛地阐明事物的常理,借题用自己的思想迂回地推测分析孙权的内心活动。
写完后,他将信呈交孙权,孙权看后很高兴,笑着说:“我的疙瘩让你给解开了。颜渊之德,是要人更为亲爱,难道就是这个意思吧!“孙权又责备过校尉殷模,所定罪名令人难料。
很多大臣为殷模求情,孙权更加愤怒,与求情人们反复论争,只有诸葛瑾默不作声。孙权说:“子瑜怎么不说话?“诸葛瑾离开座席说:“臣下与殷模等因遭受故土沦陷,生灵灭绝。
离弃祖坟,携老带幼,披荆斩棘,前来归顺圣明的教化,在流亡贱人中,蒙主公生身养命之福。
第七百五十三章 一箭双雕!()
很多大臣为殷模求情,孙权更加愤怒,与求情人们反复论争,只有诸葛瑾默不作声。孙权说:“子瑜怎么不说话?“诸葛瑾离开座席说:“臣下与殷模等因遭受故土沦陷,生灵灭绝。
离弃祖坟,携老带幼,披荆斩棘,前来归顺圣明的教化,在流亡贱人中,蒙主公生身养命之福。
不能自我互相督责砥砺,以报答万分之一的恩德,致使殷模辜负圣上的恩惠,自我陷入罪恶之中。
为臣认罪尚来不及,确实不敢说什么。“孙权听后很为伤感,于是说:“我特为您而赦免他。“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跟从吕蒙讨关羽,封宣城侯,以绥南将军代吕蒙领南郡太守,驻守公安。
黄初二年公元221年,刘备东伐吴,孙权求和,诸葛瑾给刘备写信道:“陛下老远来至白帝,恐怕是因为吴王侵取荆州,危害关羽,怨念颇深。不应该讲和,您这是小人物之心,不肯着眼于大处。我试着为陛下论其轻重和其大小。陛下若抑威损忿,可以马上决定下来,不用再咨询各位将领。陛下和关羽之亲密和诸汉先帝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