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天狮一听这话,也觉得自己失礼了,连忙跟鸿钧道歉,随后将注意力集中在这棋盘当中,开始跟鸿钧新一轮的对弈。
古语云,“国之将兴,必有祯祥,国之将亡,必有妖孽”,纣王一见女娲面容,顿时神魂飘荡,陡起淫心,自思:“朕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纵有六院三宫,并无有此艳色”,当即,帝辛下令取来文房四宝。
侍驾官在听到帝辛的吩咐后,敢忙将文房四宝取来,献给帝辛,帝辛深润紫毫,在行宫粉壁之上作诗一首:凤鸾宝帐景非常,尽是泥金巧样妆,曲曲远山飞翠色,翩翩舞袖映霞裳,梨花带雨争娇艳,芍药笼烟骋媚妆,但得妖娆能举动,取回长乐侍君王。
首相商容在见到这首诗后,吓得亡魂皆冒,赶忙启奏道,“女娲娘娘乃上古之正神,朝歌之福主,老臣请驾拈香,祈求福德,使万民乐业,雨顺风调,兵火宁息,今陛下作诗亵渎圣明,毫无虔敬之诚,是获罪于神圣,非天子巡幸祈请之礼,恐天下百姓观见,传言圣上无有德政,愿陛下以水洗之”
帝辛在听到商容的禀告后,顿时就是十分不以为然地说道,“朕看女娲之容有绝世之姿,因而作诗以赞美之,岂有他意?爱卿无需多言,况孤乃万乘之尊,留与百姓观之,可见娘娘美貌绝世,亦见孤之遗笔”。
说完,帝辛就离开神庙回朝了,至于其他的文武百官都是沉默不语,没人敢多嘴,都是跟着帝辛钳口而回,有诗为证:凤辇龙车出帝京,拈香厘祝女中英,只知祈福黎民乐,孰料吟诗万姓惊,目下狐狸为太后,眼前豺虎尽簪缨,上天垂象皆如此,徒令英雄叹不平。
而帝辛在回朝后,便在龙德殿接受百官朝贺,随后又有后宫三位妃子中宫姜后,西宫黄妃,馨庆宫杨妃前来拜见帝辛
三月十五日这天,既是女娲寿诞,同样也是伏羲生辰,女娲娘娘就法驾前往火云宫与伏羲相聚,尔等女娲回到娲皇宫,坐于宝殿之中后,女娲一时兴起,想起每年今日百姓们都会举行盛大典礼来恭贺自己的寿诞,于是就将神念投到了朝歌女娲神庙当中。
而当她见到粉壁上的诗句后,顿时就是气得三尸神暴跳,七窍内生烟,骂道,“殷受无道昏君,不思修身立德以保天下,今反不畏上天,吟诗亵吾,甚是可恶!吾想成汤伐桀而王天下,享国三百余年,气数已尽,若不与他个报应,不见吾之灵感”。
说完,女娲就出了娲皇宫,骑上坐骑凤宁,朝着洪荒当中朝歌的方向飞去,而这时,恰逢殷商二位殿下殷郊、殷洪前来参谒父王,那殷郊后来是封神榜上值年太岁,殷洪是五谷神,皆是有名神将,正当他们给帝辛行礼的时候,顶上两道红光冲天,女娲娘娘正在驾凤飞行的时候,被此红光挡住了前路。
女娲望下一看,看到了殷郊殷洪给帝辛行礼的场面,随后掐指一算,发现殷商还有二十八年气运,不可造次,当即虽然怒火不熄,但也只能先返回娲皇宫了。
回到娲皇宫的女娲那是越想越气,她活了这么长的时间,还没有人敢如此亵渎与她,当即,女娲心念一动,却是有了定计。
当即,她让座下童子把后宫中金葫芦取来,放在丹墀之下,揭去芦盖,用手一指,葫芦中顿时有一道白光,其大如线,高四五丈有余,白光之上,悬浮出一长幡来,光分五彩,瑞映千条,便是那洪荒之中大名鼎鼎的招妖幡,当即,女娲挥舞此幡,召集天下群妖。
不一会儿,悲风飒飒,惨雾迷漫,阴云四合,天下皆惊,女娲在娲皇宫中打出一道金光,所有试图前往娲皇宫的妖怪,无需担忧狂暴混沌之气的侵蚀,只要被这金光接引,就能顺利进入娲皇宫,不消半日时间,天下群妖就都已经到达了娲皇宫外,听候女娲法旨。
女娲扫视了宫外众妖一眼,当即就是下令道,“着各处大妖且退,只留轩辕坟中三妖”,而后,三妖进宫参谒女娲,惶恐地拜倒于地,口称,“娘娘圣寿无疆!”。
这轩辕坟,埋的可不是轩辕的尸骨,毕竟人家轩辕现如今还在火云洞中活得好好的,万劫不灭,这所谓的轩辕坟,其实乃是轩辕的衣冠冢,里面埋葬了轩辕的一些衣物,用以给百姓们膜拜纪念。
而这轩辕坟三妖,一个乃是千年狐狸精,一个则是九头雉鸡精,最后一个则是玉石琵琶精,仅仅只是修炼了千年的小妖,不过,他们藏匿于轩辕坟中,窃取轩辕信仰用以壮大自身,实力还是比较不错的,再加上他们一个个花容月貌,天姿绝色,正好可以完成女娲的任务。
当即女娲对着三妖说道,“三妖听吾密旨,成汤望气黯然,当失天下,凤鸣岐山,西周已生圣主,天意已定,气数使然,尔三妖可隐其妖形,托身宫院,惑乱君心,待武王伐纣,以助功成,切记不可残害众生,事成之后,使尔等皆成正果、得享仙道”。
三妖一听这话,顿时就是大喜,迷惑一个没有法力在身的人间君王,对于她们来说,仅仅只是小事一桩,不过她们在事成之后,却能得成正果,这可是求之不得的好事,当即,三人再度跪拜,领下了这个任务,女娲就赐下三道符篆给她们,助她们隐匿妖气。
第763章 帝辛欲取苏护女()
女娲娘娘吩咐完毕后,轩辕坟三妖立马叩头谢恩,随后就借助女娲娘娘的神力离开了混沌,往洪荒之中朝歌的方向飞去,却是要设法潜入宫中,迷惑帝辛,断送殷商大好江山,正是狐狸听旨施妖术,断送成汤六百年,有诗为证:三月中旬驾进香,吟诗一首起飞殃,只知把笔施才学,不晓今番社稷亡。
且说那帝辛只因进香之后,看见女娲娘娘美貌,那是朝暮思想,寒暑尽忘,寝食俱废,自己的三宫六院都成了庸姿俗粉,每晚连找她们来侍寝的**都没有了,终日无法将此事释怀,郁郁不乐。
一日,帝辛无聊至极,突然想到了费仲尤浑二人,顿时就是如梦初醒,立马下令宣费仲尤浑觐见,这两人都是帝辛的宠臣,同样也都是赫赫有名的奸臣,本来闻仲在朝歌的时候,他们就只能夹着尾巴做人,生怕让闻仲知道他们是奸臣,然后一鞭子将他们的脑袋给打爆。
而现如今,闻仲受命前去平定北海,大军远征,戍外立功,而闻仲不在朝歌,这两人也就肆无忌惮了起来,终日迎合主上,谗言献媚,帝辛有什么需求,这二人都会尽力满足,因此帝辛就宠上了费仲、尤浑二人,大抵天下将危,佞臣当道。
不一会儿,费仲幽魂前来觐见,帝辛就对着他们诉苦了起来,“朕因女娲宫进香,偶见其颜艳丽,绝世无双,三宫六院之中。没有一个是可以令朕满意的,这该如何是好。两位爱卿可有良策,帮朕解决这苦恼”
费仲一听帝辛这些话。顿时就是知道自己讨好帝辛的机会又来了,当即就是眼珠子直转,不一会儿就想到了方法,上前奏曰,“陛下乃万乘之尊,富有四海,德配尧舜,天下之所有,皆陛下之所有。陛下苦于后宫当中没有佳丽,这又有什么难事,陛下明日传一旨意,昭告四方诸侯,命令每一镇选美女百名进入朝歌,到时候天下美色皆聚于陛下面前,任凭陛下挑选”。
帝辛在听到费仲的话后,顿时就是龙颜大悦,立马说道。“爱卿所奏甚合朕意,明日早朝朕就下旨,二位爱卿先且回去吧”。
第二日早朝,帝辛汇聚群臣。说道,“即传朕旨意,颁行四镇诸侯。与朕每一镇地方挑选良家美女百名,不论富贵贫贱。只以容貌端庄,情性和婉。礼度闲淑,举止大方,以充后宫役使”。
帝辛这话还没说完,只见右列当中一人应声出奏,俯伏劝导道,“老臣商容启奏陛下,君有道则万民乐业,现如今陛下后宫美女,不下千人,嫔御之上,又有妃后,今陛下下旨欲选美女,恐百姓失望
古之圣贤曾经说过,‘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这个时候水旱灾害频发,北海干戈未息,陛下实在不宜下旨选美,陛下若是沉迷于酒色,则目眩多色,耳听淫声,沉湎酒色,游于苑圃,猎于山林,此乃无道败亡之象也。
臣待罪首相,位列朝纲,侍君三世,不得不启奏陛下”,说完俯首又拜,真乃丞相金銮直谏君,忠肝义胆孰能群。
帝辛在听完这些话后,沉思良久,商容的话虽然不合他的心意,但帝辛却不得不承认,他是为自己好,因此也就只能说道,“爱情所言极是,朕就不再选美了”,说完,群臣退朝,圣驾还宫。
次年夏天四月,天下四大诸侯率领八百镇诸侯朝觐于商,那四镇诸侯乃是东伯侯姜桓楚、南伯侯鄂崇禹、西伯侯姬昌、北伯侯崇侯虎,这时可以说天下诸侯全部都进入了朝歌之中,而现如今太师闻仲不在都城,帝辛宠信费仲尤浑二臣。
所有的诸侯都知道二人把持朝政,作威作福,在进入朝歌后,少不得先以大礼贿赂二人,以讨其欢心,正所谓未去朝天子,先来谒相公。
在这之中有位诸侯,乃冀州侯,姓苏名护,此人生得性如烈火,刚方正直,哪里知道阿谀奉承,平昔里见到稍有不公不法之事,便执法处分,谁来说情都没有用,因此根本不会给费仲尤浑二人送礼,而这二人在检查天下诸侯所送礼物时,却唯独不见苏护的礼物,心中
大怒,怀恨于心。
次日,帝辛退朝至寝宫,宣费仲尤浑二人觐见,问道,“前日爱卿启奏于朕,欲令天下四镇大诸侯进贡美女,朕本欲颁旨,却被商容谏止,现如今四镇诸侯刚好都在朝歌,明日朕宣他们进宫,当面颁旨,让四人回国后,挑选美女进献,免去了使臣往返,不知二位爱卿意下若何?”
费仲原本还苦于没有机会报复苏护,现如今一听帝辛这话,顿时就是大喜,立马俯伏启奏道,“首相谏止采选美女,陛下当日同意,不再颁旨,此乃美德也,这使已经被众臣子所知,所有百姓共知,天下景仰,现如今陛下一旦颁旨,毕将失信于众臣和天下百姓”。
帝辛一听费仲这话,顿时就是变得愁眉苦脸了起来,不过就在这时,费仲又说道,“臣最近得知,那冀州侯苏护有一女,艳色天姿,幽闲淑性,若是将其选进宫帏,随侍陛下左右,必定能够令陛下满意,况且只选一人之女,众臣和天下百姓也不会有什么怨言”。
帝辛在听到这些话后,顿时就是所言极是,说道,“爱卿真乃朕之风后也”,当即就命令随侍官传旨宣苏护觐见,当即,随侍官来到馆驿当中传旨,“宣冀州侯苏护入宫商议国政”,而苏护也没有多想,当即就跟着随侍官入宫了。
苏护在进宫见到帝辛后,当即就是给帝辛行礼,礼毕,就俯伏听命,而后,帝辛就对着苏护说道,“朕闻爱卿有一女,德性幽闲,举止中度,朕欲选其入后宫,届时爱卿便为国戚,食其天禄,受其显位,永镇冀州,坐享安康,名扬四海,天下莫不羡慕,不知爱卿意下如何?”。
第764章 冀州侯苏护反商()
苏护听言,立马面露愠色,对着帝辛启奏道,“陛下宫中,上有后妃,下有嫔御,不下数千,妖冶妩媚,难不成还不足以为陛下分忧,想必乃是陛下听信左右谄谀之言,欲陷陛下于不义,况臣之小女